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外海洋卫星应用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海洋卫星(Ocean satellite)是在气象卫星和陆地资源卫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地球观测卫星,按照功能可分为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海洋水色卫星和海洋监视监测卫星。美国是世界上首个发展海洋卫星遥感技术的国家,目前,全球共有海洋卫星或具备海洋探测能力的对地观测卫  相似文献   

2.
资深 《国际太空》2002,(7):9-10,11
□□从美国1975年发射第1颗海洋卫星GEOS-3至今已有27年了,在经历了15~16年的试验和应用准备,直至20世纪90年代初,海洋卫星才进入业务应用。其原因较多,但主要原因是海洋卫星的应用难度大。例如,海洋水色卫星测量的是离水辐射率,属弱信号,再加上水中物质种类很多,要从中定量提取某个参数,首先要解决在强噪音(占95%)中提取弱信号(占5%)的难题;海洋地形卫星应用要求海面高度测量精度达厘米级,要在距海面1 000km且高速飞行的卫星上实现,其难度可想而知;海洋动力环境卫星中微波遥感器反映的是海面粗糙度,而影响粗糙度的因素有…  相似文献   

3.
东方星 《太空探索》2012,(12):24-27
卫星海洋遥感对观测与研究全球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具有重要作用,其特点是快速、连续、大范围和能同时观测多个参数。目前,全球已发射了40多颗探测海洋的卫星,包括专用海洋卫星和装载多种遥感器具有大气、海洋、陆地等环境监测能力的综合型遥感卫星。海洋卫星是专门用于观测和研究海洋的人造地球卫星。虽然利用气象卫星和资源卫星也可以获得一些海洋现象的信息,但由于海洋现象和变化  相似文献   

4.
□□北京时间5月15日9时50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长征-4B运载火箭成功地将我国第1颗海洋探测卫星—— 海洋-1和极轨气象卫星风云-1D送入太空。 卫星发射升空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组织所属测控站进行了实时跟踪测控,并及时计算出卫星入轨参数。目前,这两颗卫星均运行正常,风云-1D已传回清晰的气象云图,海洋-1也传回首幅图像。 海洋-1卫星的发射成功,结束了我国没有海洋卫星的历史,标志着我国在海洋卫星遥感应用领域迈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风云-1D气象卫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1代太阳同步轨道业务应用气象卫星,主要任务是获…  相似文献   

5.
中国航天     
《太空探索》2012,(10):4-5
中国将发8颗海洋卫星监测全部管辖海域据中国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透露,2020年前,我国将发射8颗海洋系列卫星,形成对我国全部管辖海域乃至全球海洋水色环境和动力环境遥感监测的能力。按照《陆海观测卫星业务发展规划》,这8颗海洋卫星包括4颗海洋水色卫星、2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和2颗海陆雷达卫星,在  相似文献   

6.
7月5日,苏联用旋风运载火箭发射了一颗新的海洋卫星,替代1987年7月16日发射的出故障的宇宙-1869卫星,该星侧视雷达12米长的天线未能展开。新卫星的发射比预计时间推迟了6个月,它是代号为“海洋”系列卫星的第一颗。苏联过去几年曾非正式使用过“海洋”这一名称,并承认有一系列卫星在称为“海洋-0”(0代表光学)的“资源”系统指导下工作。该系列卫星开  相似文献   

7.
老兵 《国际太空》2001,(11):7-8
美国测风卫星的发展□□美国航宇局 (NASA)在 1 978年 6月发射的海洋卫星 (Seasat)上装有 1台“海洋卫星散射器系统”微波散射计 (SASS) ,可惜该卫星只在轨运行了 1 0 0多天 ,而世界各国海洋遥感学者对 SASS数据却进行了 1 0年的研究 ,证明了星载微波散射计是测量海面风的十分有效的途径。在 SASS的基础上 ,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 (JPL)于 90年代初研制了 1台名为“NASA散射计”的微波散射计 (NSCAT) ,并装在日本先进地球观测卫星 -1 (ADEOS-1 )卫星上 ,ADEOS-1是 ADEOS系列卫星的第 1颗 ,于 1 996年 8月发射 ,1 997年 6月…  相似文献   

8.
短消息     
正中法海洋卫星正式在轨交付近日,中法两国合作研制的首颗卫星——中法海洋卫星正式在轨交付自然资源部投入业务应用。该卫星是我国海洋卫星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地面应用系统输出的全球海面风场、海浪谱产品已经在台风、飓风灾害监测、南北极海冰监测、海洋数值预报、短期海洋预报中得到应用验证,效果良好。中国科学家首次揭晓月球背面地下浅层结构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科研团队利  相似文献   

9.
雷达高度计是一种主动式的微波遥感器,可以提供全球海面高度、有效波高和海面风速数据,利用雷达高度计测得的数据可以进一步用于海洋动力学、海面地形、海洋重力异常和海底地形等方面的研究。经过近50年的发展,雷达测高技术已取得巨大进展,从载荷设计、数据处理到实际应用都积累了大量成果,雷达测高数据不仅用于海洋研究,还广泛用于内陆水域水位变化、海冰厚度变化、冰川质量平衡和异常气候影响等方面研究。本文根据雷达测高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海洋卫星雷达测高技术发展的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法国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斯波特”(Spot-1)与瑞典“海盗”卫星一起于1986年2月21日使用“阿里安-1”火箭从法属圭亚那发射场发射成功。在进入832公里高的太阳同步轨道仅两天,Spot-1就拍摄了首批地球照片(封三左图)。照片质量超过预想的程度,多光谱照片的分辨率为20米,全色照片的分辨率为10米。这是第一颗提供如此高分辨率照片的民用卫星。目前,甚至在美国都尚未有与其相当的民用遥感卫星。Spot-1还是世界上第一颗能进行立体摄影的卫星,可以绘制立体图,精度很高。在进行约2个月的轨道调整及校准  相似文献   

11.
六月二十六日美航宇局用宇宙神-F火箭,从范登堡空军基地成功地发射了美国第一颗民用海洋卫星。轨道参数是:800公里高度近极地轨道、倾角108度、周期101分。该卫星在36小时内可覆盖全球的95%。卫星高12米,三轴稳定,重2300公斤。由洛克希德公司制造、造价约为五千万美元。卫星上携带的观测仪器有:一台可见光和红外辐射计,拍摄海洋照片;四台微波仪器:即一台雷达测高计,测量约10%的1—20米高  相似文献   

12.
托帕斯—海神(Topex/Poseidon)是NASA和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合作搞的一个项目,计划于1992年夏天发射一颗卫星(见封4照片),用于环球海洋探测。它采用精密的测高法测量卫星距海洋表面的高度并准确确定卫星轨道,可绘制出海洋表面的三维模型。卫星轨道是这样设计的:使测高仪波束扫描轨迹大约每隔10天重复原来模式。这颗卫星不仅能测量海洋地貌的特点,而且可测出一些随时间变化的、有水源的山丘及深谷。 Topex/Poseidon科学实验计划于1987  相似文献   

13.
其他     
“海洋一号B”卫星成功发射2007年4月11日11时27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轰鸣,“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拔地而起,载着中国自行研制的“海洋一号B”卫星升空而去。经过797s飞行后,星箭成功分离,最后,卫星准确进入距地球798km的太阳同步近圆轨道。这是继2002年5月成功发射第一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A”后,中国又一次将海洋卫星成功送上太空。与“海洋一号A”相比,“海洋一号B”各项指标和功能都有了较大提高———卫星的设计工作寿命提高到3年,星上存储量由80兆字节扩展为2吉字节。“海洋一号B”卫星担负着海洋水色环境要素、海表温度…  相似文献   

14.
正新闻:6月11日2时31分,我国第四颗海洋水色系列卫星——海洋一号D卫星搭乘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入轨。该星与在轨稳定运行近两年的海洋一号C卫星组成我国首个海洋民用业务卫星星座,将实现对全球海洋的组网观测。解读:海洋一号D卫星上配置5个载荷,其中海洋水色水温扫描仪可用于探测全球海洋水色要素和海面温度  相似文献   

15.
先进的星载探测仪器可以对海洋的有关参数进行精确的遥感测量。这已被飞行成功的天空实验室、测地卫星-3和海洋卫星一A 充分的证实。特别是1978年美国发射的海洋卫星-A 首次对海洋表面进行了遥感测  相似文献   

16.
2007年4月11日11时27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轰鸣,“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拔地而起,载着中国自行研制的“海洋一号B”卫星升空而去。经过797s飞行后,星箭成功分离,最后,卫星准确进入距地球798km的太阳同步近圆轨道。这是继2002年5月成功发射第一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A”后,中国又一次将海洋卫星成功送上太空。  相似文献   

17.
《太空探索》2010,(1):12-12
<正>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主任蒋兴伟日前透露,我国拟在南极地区建立遥感卫星接收站,以完善我国海洋卫星应用体系,从而进一步加强对全球海洋环境的实时监测,为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10月29日08:43,首颗"中法海洋卫星"(CFOSAT-1)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2C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互致贺电,祝贺首颗"中法海洋卫星"发射成功。"中法海洋卫星"是由中国和法国联合研制的首颗用于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的卫星,是中国航天史上第一次同先进宇航国家开展的系统层面、全流程的合作。  相似文献   

19.
海洋二号A卫星(HY-2A)是中国第一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于2011年8月16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在海洋动力环境测量、防灾减灾、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科学研究等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HY-2卫星的主载荷包括雷达高度计和校正辐射计两个分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微波遥感技术重点实验室研制.雷达高度计主要用于测量海面高度、有效波高和海面风速,其数据在海洋地球物理学、海洋动力学、海洋气候与环境、海冰监测等领域广泛应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校正微波辐射计是为雷达高度计提供大气湿对流层路径延迟校正的微波辐射计,可以提供海面大气水气含量、液水含量和湿对流层路径延迟数据.雷达高度计和校正辐射计自201 1年9月1日开机工作以来,已经在轨运行十周年,远超HY-2A卫星在轨运行三年的设计寿命,目前仍在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20.
<正>备受中法两国高层领导人关注的中法海洋卫星研制进展顺利。卫星初样阶段的接口验证工作目前已经完成,卫星预计于明年进入正样阶段。中法海洋卫星的任务是对海洋状态进行科学观测,即研究海洋表面风浪情况,它的运行可以改善海洋气象预报和人类对于气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