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首先对天线伺服系统模型及组成结构进行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误差-速度的状态空间数学模型。然后利用双积分型最优控制的相关结论,给出基于电流控制的最优控制律,用于天线伺服系统角度调转,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位置环输出对电流的影响,实现了基于位置环输出的bang-bang控制。为避免bang-bang控制在控制末端出现角度震颤,采用bang-bang控制和PID控制相结合的双律控制策略,并给出双律切换条件的设计方法。最后在实际系统中进行测试验证,结果表明上述方案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一种p+A-Type ILC位置环重复学习控制器,并成功应用于某一需求高速高精度实时控制的机电伺服系统中,伺服控制技术采用经典的基于转子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技术,速度环控制器和电流环控制器采用经典的PI控制器,位置环采用p+A-Type ILC控制器,其中p控制器用于随机干扰的抑制,AType ILC用于伺服作动器重复往返运动以及固有的偏心质量等时变非线性负载的负载惯量和有规律干扰的补偿,并进行了与经典P位置控制器的对比试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项目的控制器使得位置超调比采用P控制系统降低了50%,实现了高速高精度的实时控制,满足了伺服系统时变非线性负载下的不同工况需求,系统鲁棒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为减小船摇扰动对船载天线伺服系统指向及跟踪精度的影响,引入线性自抗扰控制器(LADRC)对伺服系统位置环进行改进。首先对天线伺服系统模型进行简要分析,建立系统状态空间方程;然后利用LADRC对系统进行改进,并对其参数设计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为提高系统动态跟踪性能,利用TD微分器提取目标速度信息进行前馈补偿;最后经实验测试验证,LADRC相对于传统PID控制器能够保持天线伺服系统动态性能不下降,同时有效提高系统的抗船摇性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用于三轴仿真转台的液压驱动马达为对象,对带有速度和压差内反馈的电液马达位置伺服系统进行了低速运动解析式的推导和相应的分析,并作了一定的仿真和试验,得出了有关电液马达位置伺服系统低速特性的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位置随动系统设计的实例,该系统采用力电机作为执行机构,用惯性组合作为速度检测和位置检测元件,功放电路采用晶体管推挽工作方式,速度环采用滞后较正,位置环采用前馈补偿,使得转台位置随动系统的通频带达到8Hz。  相似文献   

6.
张燕萍 《贵州航天》1996,(1):28-36,F003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准电流谐振直汉环布局。虽然交流/交流功率转换的样机电流谐振直流环布局存在一些诸如高电峰值不规则,脉宽失控等问题,但是这个新布局使交流/交流转换系统具有可限定电流峰值和可高速脉宽的特性。该系统开始采用一种脉宽可调的平顶电流形态,从而使系统特别适用于大功率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获取高分辨率、高准确度的精细光谱,在光谱探测系统中,需要实现大光程差,高平稳的往复扫描调制;扫描过程是由电机驱动。文章通过分析扫描特性,建立了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数学模型,设计了速度反馈环和比例积分控制器的位置反馈环。鉴于电机机械轴承存在摩擦,会产生周期性干扰力矩,造成速度波动,文章提出改进型重复控制方法进行抑制。仿真结果表明,当角镜往复扫描时,与PI控制器相比,改进型重复控制器能够根据每个周期的误差值调整控制量,经过3个周期将速度波动降低了73%;当系统存在周期性外界扰动时,速度调整能力提高了40%。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实现干涉光程差扫描的匀速性,对干扰力矩有较强的自适应能力,为伺服系统跟踪或抑制重复性外激励信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天线伺服系统中的速度稳定回路设计了变结构Anti-windup-PID控制器,克服了经典PID控制器输出饱和的非线性影响,使速度稳定回路在控制器输出饱和时仍能达到比较满意的性能指标。运用MATLAB中的simulink工具箱对速度稳定回路和电流回路建模,并引入该控制器进行仿真,同时通过实验测试该控制器。结果表明,控制器有效地抑制系统的积分windup现象,实现了系统的快速无静差调节,证明系统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稳态性能。  相似文献   

9.
SGCMG框架伺服系统扰动力矩的分析与抑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忠  吴宏鑫 《航天控制》1998,16(4):9-17,8
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 对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 S G C M G) 的框架及其伺服驱动机构的摩擦特性和框架伺服电机的力矩脉动规律进行了详细分析, 并在采用磁通补偿和提高电流控制性能的基础上, 设计了扰动力矩观测器来进一步抑制 S G C M G 框架伺服系统的扰动力矩, 大大改善了框架伺服系统的控制性能。仿真结果表明, 提出的扰动力矩抑制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推导了带有加速度、速度、位置反馈的转台位置伺服系统的截止频率、穿越频宽、 - 1 0°相移频宽、 - 90°相移频宽的解析式 ,并就他们与参数之间的关系作了理论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模糊控制在光电跟瞄平台稳定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载光电跟瞄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角位置随动系统,其精确模型不易建立。利用模糊控制不要求精确模型的特点,以跟瞄平台俯仰回路的稳定控制为例,设计了基本模糊控制器和自组织模糊控制器。仿真研究表明,在模型参数摄动又有多种干扰作用时,两种控制器都能进行有效地控制,特别是自组织模糊控制的稳态误差更小,计算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12.
单相流体回路系统是航天器主动热控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方式。文章概述了流体回路的工作原理及理论基础,总结了单相流体回路的设计思路,结合某卫星型号,设计了两种流体回路方案,在SINDA/FLUINT中建立数值仿真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并比较了两种方案的应用性能。结果显示,将单相流体回路系统应用于卫星,可取得较好的控温效果。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和惯性导航系统的组合导航无源定位算法。以伪距率为观测量,基于高稳定度用户时钟,结合北斗系统的热备份星,在三星共视下用两级卡尔曼滤波器对惯导进行闭环校正。给出了组合导航系统的构成,以及第一、二级滤波的数学模型。该法能根据收星情况在闭环与开环方式间稳定转换。仿真结果表明,此算法可提高丢星时组合导航系统的滤波定位精度,有效校正惯导的姿态误差角,并以较高的精度估计用户的三维速度。  相似文献   

14.
傅俊勇  夏忠  郭加利 《宇航学报》2019,40(8):957-964
针对电液伺服机构安装到运载火箭后存在非工作状态下承受外力并产生被动运动的现状,分析伺服机构的受力情况并构建内部液体流动回路,研究非工作状态下伺服机构在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特性。发现伺服阀零位特性以及伺服机构高压回路密封性能是影响伺服机构非工作状态下运动特性的主要因素。在外力作用下发生运动时油缸某一侧往往处于抽真空状态。使用零位特性良好的伺服阀以及高压回路泄漏小的伺服机构,在外力作用下将处于双向不动或单向可动的状况。利用典型产品开展了物理试验,验证了结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Acta Astronautica》2014,93(2):444-462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six degree of freedom, ground-based experimental testbed, designed for testing new guidance, navigation, and control algorithms for the relative motion of nano-satellites.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guidance, navigation and control methodologies is a necessary step in the advance of autonomous spacecraft. The testbed allows for testing these algorithms in a one-g laboratory environment. The system stands out among the existing experimental platforms because all degrees of freedom of motion are controlled via real thrusters, as it would occur on orbit, with no use of simulated dynamics and servo actuators.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components of the testbed are detailed in the paper, as is the motion tracking system used to perform its navigation. A Lyapunov-based strategy for closed loop control is used in hardware-in-the loop experiments to successfully demonstrate the full six-degree-of-freedom system׳s capabilities. In particular, the test case shows a two-phase regulation experiment, commanding both position and attitude to reach specified final state vectors.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空间站伴随卫星在绕飞和回收阶段的相对位置与速度控制。基于C-W方程提出了伴随卫星的脉冲控制和滑模-开关控制两种绕飞控制方法,给出了控制模型并进行了比较。另设计了用于伴随卫星回收控制的模糊控制器,给出了模糊控制规则。仿真结果表明:两种绕飞控制法简便易行,适于工程应用。与一般模糊控制方法相比,此控制器利用了航天器自身的动力学特性,可使燃料更省。  相似文献   

17.
闭路制导在小型固体运载火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体运载火箭发动机推力偏差和秒耗量偏差大,导致关机点时间偏差也大,因此偏差轨道和按标称值飞行的标准轨道之间偏差大,传统的摄动制导难以满足对卫星高入轨精度的要求。针对固体运载火箭的上述特点,本文提出具有工程意义的闭路制导方法。实现闭路制导的关键之一是需要速度的求解。本文根据运载火箭的实时飞行状态和卫星轨道元素之间的关系推导出简单实用的需要速度,并应用于发射近圆轨道卫星的小型固体运载火箭的闭路制导控制中。经过数学仿真验证,证明本文中的方法在各种干扰下均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8.
The mode of monoaxial solar orientation of a designed artificial Earth satellite (AES), intended for microgravitational investigations, is studied. In this mode the normal line to the plane of satellite’s solar batteries is permanently directed at the Sun, the absolute angular velocity of a satellite is virtually equal to zero. The mode is implemented by means of an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of powered flywheels or gyrodynes. The calculation of the level of microaccelerations arising on board in such a mode, was carried out by 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satellite mo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center of masses under an effect of gravitational and restoring aerodynamic moments, as well as of the moment produced by the gyrosystem. Two versions of a law for controlling the characteristic angular momentum of a gyrosystem are considered. The first version provides only attenuation of satellite’s perturbed motion in the vicinity of the position of rest with the required velocity. The second version restricts, in addition, the increase in the accumulated angular momentum of a gyrosystem by controlling the angle of rotation of the satellite around the normal to the light-sensitive side of the solar batteries. Both control law versions are shown to maintain the monoaxial orientation mode to a required accuracy and provide a very low level of quasistatic microaccelerations on board the satellite.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高压、大功率的载人航天器电源控制系统放电调节单元为应用背景,分析了非隔离型Weinberg变换器的拓扑特点、工作模态及小信号模型,对采用稳压环和限流环并联控制的环路进行建模、稳定性分析及验证测试。结果表明,基于非隔离型Weinberg变换器的放电调节单元具有良好的电能转换特性,能满足载人航天器电源新型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