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时间继电器综合参数测试仪是测试时间继电器的专用仪器,可替代示波器、毫欧表等普通仪器对时间继电器进行参数测试.介绍了一种时间继电器综合参数测试仪,着重介绍了其技术指标、工作原理及使用说明等.  相似文献   

2.
详细分析了靶场现行时间统一系统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时间统一系统的解决方案-应用GPS构建时间统一系统,阐述了应用GPS组成时间统一系统的理论依据,设备组成,工作原理,详细分析了GPS时统系统的主要技术环节及性能,指出该系统在试验靶场推广应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评估现阶段北斗三号卫星共视时间比对性能,基于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NTSC)和捷克光电研究院(TP)各自保持的国家时间基准系统,开展了基线长度约7500 km的北斗三号卫星亚欧共视时间比对试验。首先从单站北斗卫星可视数及其卫星高度角两方面进行了分析,然后利用频率响应法确定Vondrak滤波平滑因子后对共视比对数据进行了降噪处理,最后将北斗三号卫星共视时间比对结果与北斗二号卫星及GPS共视时间比对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当前北斗全球组网阶段,北斗三号卫星在中捷共视可视卫星数比北斗二号卫星少的情况下,其共视时间比对精度达到1.16 ns,较北斗二号提升约19%,10000 s以内的时间和频率稳定度也优于北斗二号。  相似文献   

4.
一、时间同步的重要性 将通信网上各种通信设备或计算机设备的时间信息基于一个统一的时间标准(例如UTC时间),将时间偏差限定在足够小的范围内,这种同步过程叫做时间同步。一般来说,时间同步广泛应用于INTERNET。计算机时钟系统用于记录事件的时间信息,如E-MAIL收发时间、文件创建和访问时间、数据库处理时间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张晨欣  王宁宇  王小刚 《宇航学报》2023,(10):1544-1554
针对空空导弹期望时间拦截强机动目标问题,提出了一种不依赖剩余时间估计的新型攻击时间约束滑模制导律。设计了一种以弹目距离和攻击时间误差加权求和的滑模面,通过分析制导收敛条件,推导得到自适应非奇异权重函数,通过引入有限时间收敛条件,得到了一种有限时间收敛滑模制导律。该制导律在不依赖剩余时间估计条件下保证了终端打击精度和攻击时间约束。通过设计包含滑模变量的附加制导项,显著提升了攻击时间的收敛精度。针对未知加速度机动目标,分析并证明了该制导律对于拦截强机动目标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最后通过数学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制导律在不同约束条件下的有效性,并通过对比仿真验证了算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推进剂静态燃速测试和细高氯酸铵粒度测试等方法,研究了细高氯酸铵贮存时间对中燃速丁羟推进剂与细高氯酸铵粒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一定时间内,中燃速丁羟推进剂的燃速与细高氯酸氨贮存时间存在线性关系;在配方中,细高氯酸铵的含量不同,其贮存时间对中燃速丁羟推进剂燃速的影响也不同;细高氯酸铵贮存时间对中燃速丁烃推进剂燃速的影响主要是因为细高氯酸争粒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针对通信网络拓扑结构切换下的协同制导问题,提出了一种预定时间协同制导方法(PTCGL),以保证拓扑切换下的预定时间分组收敛。首先,建立三维飞行器协同制导模型和拓扑切换下的分组协同架构:组间利用小组领队飞行器之间的协作实现分组配合,组内则通过有向通信实现组协同。随后,在通信网络拓扑结构切换的情况下,结合牵制控制和预定时间理论,基于M矩阵假设的牵制分组误差和预定时间尺度函数提出拓扑切换三维预定时间协同制导律。进一步,考虑拓扑切换驻留时间,利用Lyapunov理论证明在通信拓扑切换的情况下,该制导律可实现预定时间收敛。最后,数值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协同制导方法可实现在拓扑切换下的预定时间收敛、保证分组协同打击。  相似文献   

8.
T.  Sparr  B.  Krane  武德琼 《空载雷达》2007,(3):31-34,61
在机载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中,目标内部振动可能引起方位模糊。在SAR图像的相干积累期间,反射器的任何运动都会在相应反射器相位历史中引起相位调制。对于正弦波运动,相位调制会导致常常与固定反射器难以区分的边带。本文从时间相关多普勒频率的角度对这种调制进行了描述。时间-频率方法是解决这些情况的有用工具。在许多可能的时间-频率方法中,作者们都选择了这种自适应最优(AOK)方法,并用AOK方法分析了机载SAR图像内的壁板振动反射器。其振动很明显,并根据时间-频率分布估算了各个振动参数。这些参数与实际情况非常一致。尤其是与振动频率吻合良好,尽管振幅不是很精确,但仍然比较好。  相似文献   

9.
在发动机性能预示中,为了测定发动机燃速,确定燃时间是关键。本文给出了5种确定时间的方法,对这5种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列举试验数据进行说明。5种方法各有优劣,对不同情况,应选用不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文中介绍了发射控制系统导弹准备时间,何处时间显示的发展过程,阐述了用软件实现发射控制系统时间显示的原理。  相似文献   

11.
经典控制在机械扫描雷达伺服系统中要实现波束指向的大角度跨越时会出现超调大、调整时间长的缺点,如果采用最小时间控制方法则可以克服这两大缺点。本文不仅对最小时间控制方法进行了详细的理论阐述,而且还结合雷达伺服控制中的工程实例,论证了最小时间控制在雷达天线伺服控制中的重要作用,为工程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总结了现存各种燃烧终止时间处理,提出了以压强-时间曲线曲率最大处作为终燃点判据,并以样条微分为特征的固体发动机燃烧终止时间数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Talali  B 罗先志 《空载雷达》1999,(4):77-82,76
时间拉伸预处理法有助于克服慢采样速率模拟-数字转换器(ADC0在捕捉信号方面的不足,本文的第一部分已对此技术作了介绍,该技术通过控制输入模拟信号的时间量程(扩大或放慢),大大地提高了ADC的有效采样速率和车入带宽,我们将以时间拉伸波分多路采样(WDS)为例对这种还可用于数字-模拟转换器(DAC)的处理方法做进一步的说明。  相似文献   

14.
张健  戴金海 《宇航学报》2007,28(1):167-170,208
伴随卫星回收是伴星应用中的一项主要技术。航天任务需求对伴星回收问题不仅提出了最省燃料要求,而且提出了最小时间要求。本文设计了一条稳定的燃料-时间优化回收轨道。从相对运动的Hill方程出发,给出伴星回收问题描述,阐述回收轨道设计思想及稳定回收条件,提出一种有效的螺旋式回收策略,探讨参数确定方法,并对回收轨道的特点和稳定性进行分析,最后研究了燃料消耗量与回收时间及初始相位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螺旋回收策略,可以保证伴随卫星快速、稳定回收,且能在燃料消耗量与回收时间之间寻求最佳折衷。  相似文献   

15.
刘建宇 《上海航天》2005,22(4):56-59
为解决用于直接模拟式频率综合器、锁相式频率综合器跳频时间测试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用调频控制器、合成信号源混频器和示波器等进行测试的改进方法。给出了测试原理和条件。分析和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基本适用于不同的频率综合器,且不影响综合器的正常工作,能真实反映其调频时的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16.
中小制造企业多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其制造成本的主要以人工成本为主,人工成本控制则主要依赖时间研究。论文通过分析在中小制造企业运用时间研究的现状,以及其导致生产管理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探究中小制造企业降低成本思路及时间研究存在问题的管理原因,进而提出了时间研究工作改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针对领-从弹编队结构中从弹对领弹的固定时间协同跟踪控制问题,同时为了节省通信带宽和弹载计算资源,基于多智能体一致性理论,给出了有向拓扑下基于事件触发机制的固定时间编队控制算法。用微分几何法将导弹运动模型精确线性化,为其设计固定时间编队控制协议,保证具有较大飞行速度的导弹编队在较短的时间内收敛到稳定的队形。在此基础上,引入事件触发机制,克服有向拓扑下Laplacian矩阵的不对称性和事件触发通信引入的误差项对系统稳定性带来的影响;为从弹设计了基于自身状态误差的事件触发函数,当状态误差满足所设定的阈值时,从弹在通信网络中更新并传递自身的采样信息,有效减少了弹载资源的占用率。利用代数图论、矩阵理论和Lyapunov稳定理论证明了编队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数值仿真结果校验了算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分析的正确性,适用于导弹编队的总体设计。  相似文献   

18.
时间和频率在广域增强系统(WAAS)的4个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WAAAS将成为美国时间发播和同步领域的主要手段。WAAS是一种星基增强系统,它从GPS全球定位系统收集数据,由静地卫星提供独立的测距信号来支持GPS的导航信号;提供差分修正来改善GPS的导航能力;还可以为用户提供WAAS网络时间(WNT)与国际协调时(UTC)的偏差以及系统完善信息。WAAS所能提供的上述功能的精度与其自身的时  相似文献   

19.
在GB233.84中,布氏硬度试验规定黑色金属材料的保荷时间为10-15s,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当布氏硬度值在140~450的范围内,当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刚好接近临界值时,用压头直径为10mm的淬火钢球,在3000kg负荷作用下,在10~15s范围内取用何值,直接影响了试验的精度及准确性.探讨了保荷时间对这一试验结果的影响.试验表明,保荷时间对试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影响室温硫化硅橡胶脱模剂表面固化时间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分析了影响室温硫化硅橡胶脱模剂表面固化时间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脱模剂表面固化时间与环境温度、湿度和交联剂、催化剂、稀释剂用量,以及加料顺序有关,经实验得出了最佳配制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