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的两个空间活动组织——东京大学航宇研究所和宇宙开发事业团——已制定了一项研制运载火箭及卫星的具体近期计划,以期在八十年代中期成为世界上仅次于苏、美的第三个空间大国。截至1981年2月为止,日本已发射了二十三颗卫星,其中成功的有十九颗,失败四颗。在十九颗中,东大航宇所十一颗,宇宙开发事业团八颗。失败的四颗各家两颗。目前法国虽有一个雄心勃勃的近期和远期空间计划,但限于经济实力不足,力不从心,只能在欧洲空间局成员国通力  相似文献   

2.
六七十年代,日本空间开发是以官方为主,以政府立法规定的法人(政府法人)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为核心,以科学技术厅航空宇宙研究所和文部省宇宙科学研究所(原东京大学航空宇宙研究所)两家从事航天研究,形成了以NASDA研制应用技术卫星、以宇宙科学研究所研制科学卫星的局面。从事空间开发的主要有六大支柱公司;石川岛播磨重工、三菱电机、三菱重工、日产汽车、东芝、日本电气。 80年代中期,空间微重力环境的利用引起了人们普遍重视。NASDA利用TT-500火箭进行微重力实验(1980~1983年共进行6次实验,除两次回收失败外均获成功),获得了包括镍-碳化钛复合材料、硅-砷-碲非晶体形半导体材料、铅-锡-砷半导体化合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厅发表了日本各省厅1981年度的宇宙开发预算,其总额达一千零五十亿日元(约合五亿多美元),比上年度增长2.9%。现将各省厅1981年度的预算情况简述如下: 科学技术厅:共886.880亿日元。分配给宇宙开发事业团的预算为853.560亿日元(比上年度增加1.9%),其中H-1火箭的研制费为108.880亿日元。文部省:共112.440亿日元。分配给宇宙科学研究所(即原东京大学宇宙航空研究所)的预算为60.940亿日元,其中第10号科学卫星  相似文献   

4.
日本的广播卫星计划开始于七十年代初期。在1972年日本邮政省首先提出了广播实验卫星计划,并进行了初步的方案设计。1973年11月,日本邮政省把卫星方案设计的研究成果移交给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重新对卫星的设计方案作进一步的研究。1975年,宇宙开发事业团与日本东芝公司签订了承包合同,负责完成卫星的细节设计工作。接着东芝公司又把第一颗广播实验卫星的研制转包给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承包费用为  相似文献   

5.
日本从1985年开始研制第二代实用广播卫星-3 A 和3 B,预定1988年用 H-1火箭发射。为了消除第一颖实验广播卫星 BS-1上出现的行波管故障(系美国休斯公司制造)和1984年2月第一颗实用广播卫星BS-2 A 发生的故障(三个行波管是法国汤姆逊无线电公司制造的)的情况,宇宙开发事业团就委托芝浦和日本电气公司研制自己的行波管,现已研制成功。行波管功率为150—200瓦,寿命7年。宇宙开发事业团宣  相似文献   

6.
据日刊报导,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将于1992年夏发射一颗大型技术试验卫星VI(ETS-VI)。这是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为满足国内广大用户对通信、广播等领域的一系列要求所采取的一项新对策。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通过ETS-VI将掌握2吨级静止三轴控制卫星的通用技术;确认日本大型火箭H-Ⅱ的发射能力;实验实用卫星用的高级通信技术;鉴定日本实用卫星用的高性能仪器部件在星上的运行情况;鉴定日本新研制的双组元推进系统在转移轨道上的三轴姿态控制和用离子发动机进  相似文献   

7.
[据美国《航空周刊与空间技术》1979年4月9日报道] 日本宇宙开发委员会已修订了宇宙开发事业团和东京大学制订的近期空间发射时间表,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新的飞行项目。它们是:  相似文献   

8.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科学技术厅的航空宇宙研究所、日产汽车、日本油脂公司正在使高性能的远地点发动机国产化。准备装载在今年夏天发射的技术试验卫星-V(ET-S-V)上,在太空进行性能验证试验。正式使用则安排在1990年发射的广播卫星—3(BS-3)上。  相似文献   

9.
据日本《日经产业新闻》7月31日报道,日本清水建设公司研制成一种实验装置。这种装置通过从地面上远距离操作可以驱动建设机器人,使之在宇宙空间施工。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预定1997年度发射的技术实验卫星7型搭载这种装置,准备在航空宇宙技术研究所的指导下在宇宙实验。这一实验有助于将来有效地建设空间站和月面基地,它将确立产业机器人在宇宙空间的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10.
日本电气公司最近同宇宙开发事业团签定一项为该事业团生产地球静止气象卫星-4(也叫向日葵-4)的合同,该卫星预计在一九八九年夏季发射。这是日本电气公司承制的第五颗实用型卫星。地球静止气象卫星-4为自旋稳定的圆柱体卫星,其尺寸与  相似文献   

11.
空间扫描     
空间扫描日本将研制高分辨率观测卫星《日本经济新闻》1994年6月6日报道,日本宇宙开发委员会最近提出了1995年度两项新的开发课题,其主要内容是:将研制高分辨率的陆域观测技术卫星和数据中继卫星。日宇宙开发事业团计划1999.年前后将陆域观测卫星“AL...  相似文献   

12.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开始研制日本的数据中继卫星(DRTS)。他们首先着手研制卫星上的主要组件:天线和转发器。现已承包给东芝和日本电气两家公司,前者负责天线,后者研制转发器。日本将研制两颗“数据中继卫星”,分别送入静止轨道,间隔为120度。卫星的研制费、发射费以及地面站兴建费总计约1,000亿日  相似文献   

13.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研制的技术试验卫星Ⅵ(ETS—Ⅵ)是一颗设计寿命为10年、有效载荷比高达17.6%、姿态控制精度(滚动/俯仰:±0.05°;偏航:±0.15°)和轨道控制精度(东西、南北均为±0.1°)都非常高的三轴控制卫星,其主要特点是以氙电子轰击型离子发动机进行南北轨道控制,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颗正式以电推力器作南北轨道控制的卫星,它将于1992年发射。宇宙开发事业团和三菱电机公司自1983年开始用了3年时间对这种直径为12cm、推力为25mN的以氙为推进剂的电子轰击式离子发动机进  相似文献   

14.
为使沉睡在地下的宝藏能尽早地为人类所用,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自1984年开始了以石油等矿物资源勘测为主的地球资源卫星(ERS-1)的研制工作。这颗卫星的总开发费用和发射火箭费用为700亿日元。宇宙开发事业团计划于1990年冬用H-1火箭将这颗卫星发射到高  相似文献   

15.
日本从1970年2月11日到1986年10月11日的十六年半内,共发射了32颗卫星,不包括美国代发射的3颗卫星(一颗实验性中容量通信卫星、一颗中等容量广播卫星以及一颗静止气象卫星),其中空间科学研究所用谬系列火箭发射15颗科学卫星,其余是宇宙开发事业团用 N1、N2和 H1火箭发射的(去年8月第一次试射)。1986年日本宇宙开发事  相似文献   

16.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将在本年内选定地球资源卫星-1(ERS-1)的主承包商。宇宙开发事业团将向三家日本卫星制造商简要提出这颗卫星的规格。承包合同的三家公司是:三菱电气公司、日本电气公司和东芝公司,其中日本电气公司具有研制海事观测卫星-1(MOS-1)的经验,而另两家公司则是在减小卫星重量、姿态控制系统和太  相似文献   

17.
从1977年开始,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就对地球遥感卫星用的所有分系统进行研究,并引进建立了美国陆地卫星地面接收站。现已掌握了利用先进计算机判读陆地卫星照片的技术,并把照片提供给日本防卫厅,作为监视苏联远东军事部署的重要参考资料。自1986年起,日本开始研制自己的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1A”。目前,这颗地球资源卫星上92%的部件是日本自己研制的。日本的这颗地球资源卫星(ERS-1)是海洋观测卫星的后继星。日本决定于1992年1~2月间用H1火箭发射它,主要任务是收集对探测  相似文献   

18.
世界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ERTS),即美国陆地卫星1号是1972年7月发射的,现在日本接收的是美国陆地卫星5号的遥感图象。位于日本埒玉县鸠山上的宇宙观测中心(宇宙开发事业团)把接收、处理的资料发送给全国的用户。法国的地球观测卫星(SPOT),其数据资料将用于世界性商业服务方面。为了适应这些急剧发展的世界趋势,日本正在研制以获取海洋信息为目的的海洋观测卫星MOS-1及以获取陆地信息为目的的地球资源卫星ERS-1。海洋观测卫星MOS-1的研制  相似文献   

19.
张希舜 《国际太空》1992,(10):12-13
原定1993年夏季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用H2火箭从种子岛发射中心发射技术试验卫星-6卫星,现因LE-7发动机屡出故障,推迟一年发射。卫星尺寸2米×2米×2.8米,太阳电池翼展开后跨度约30米。卫星重两吨,设计寿命10年。这颗卫星花了6年时间才制造出来。它是至今日本自己研制的第一颗重型静止卫星。卫星远地点发动机采用双组元液体燃料,姿态控制和轨道保持使用  相似文献   

20.
日本科学卫星的历史日本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是采用L-4S型火箭发射的“大隅”。这颗卫星是日本宇宙航空科学研究所的前身,即东京大学宇宙航空研究所为了掌握人造卫星发射技术而采取的第一个步骤。L-4S型火箭是当时世界上最小的火箭,并且只在第4级火箭上有姿态控制。这种简单的发射方式原封不动地被第一代的“缪”火箭即M-4S火箭沿袭下来,用以发射科学卫星。 1970年2月11日,搭载24公斤试验卫星的L-4S-5号火箭发射成功,把这颗卫星送入倾角为31度、远地点高度为5140公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