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出一种一次性使用的低成本商业化运载火箭,即“自由”Ⅱ号运载火箭,它使用在压馈式第一级和泵馈式第二级,低地球轨道有效载荷能力为11.3t,同步轨道能力为 3.2—3.6t.低地球轨道的运载成本,小批量发射时为每次飞行2500万美元,大批量发射时(>10次/年),发射成本为880—1320美元/kg.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5月,美国商业航天运输咨询委员会(COMSTAC)与美国联邦航空局商业航天运输办公室(FAA/AST)联合发布了《2015年商业航天运输预测》报告,对未来3年(2015~2017年)全球地球同步轨道(GSO)和未来10年(2015~2024年)非地球同步轨道(NGSO)商业卫星及发射需求进行了分析预测。一、GSO轨道商业卫星及发射需求预测2015~2017年GSO轨道商业卫星年发射数量基本维持在25颗,发射需求在17次左右,呈现出  相似文献   

3.
卫星制造商希望发射业务多渠道化 通用电气公司是美国卫星的主要拥有者和制造商,它一直在敦促政府重新考虑其政策,撤消其禁止使用苏联质子号运载火箭发射涉及美国技术的卫星的禁令。 美国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工业界的人士说,美国卫星的另一家制造商休斯飞机公司也竭力主张取消该项政策。 通用电气公司负责通信与服务的高级副总裁尤金F·墨森于9月15日向众议院空间科学与应用小组委员会写了书面报告,报告说:“为了增加发射卫星的可选择渠道和降低成本,政府应当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4.
苏联发射首颗试验型地球同步卫星的时间,比美国整整晚10年。截止1982年底,苏联成功地发射了26颗实用型地球同步卫星(见表1),部署了3种同步通信卫星系统,逐步满足了它国内、国际通信和电信业务的需要。苏联的大型运载火箭只需6个半小时就可把地球同步卫星从拜科努尔发射场送上初始圆形轨道。失效的卫星通常从拥挤  相似文献   

5.
回顾国家航天局成立以来的10年,中国空间技术成就斐然。最令中国航天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适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等不同用途的卫星。长征系列火箭的最大运载能力近地轨道达到9200千克,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达到5000千克,能够满足国内不同用户的需求。迄今为止,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实施了70次发射,已经将27颗外国卫星成功地送入预定轨道。自1996年以来已经连续28次发射成功。中国之所以跻身于世界空间大国之列,是因为中国已经自行研制并发射了…  相似文献   

6.
美国鲍尔宇航系统集团目前正在研制一种结构紧凑的环形液氧贮箱,这种贮箱可使下一代轨道转移飞行器的地球同步轨道有效载荷运送能力达到7700公斤,而航天飞机的固体惯性上面级(IUS)只能把2300公斤的有效载荷送入这一轨道,一次性运载火箭宇宙神-半人马座以及  相似文献   

7.
由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提供的德尔它Ⅱ7925运载火箭能将1819kg多的有效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这一运载能力很适合90年代商用和政府的发射要求。7925运载火箭有9台赫克力斯公司制造的石墨/环氧固体火箭发动机(GEM)助推器。本文介绍了GEM的设计和研制。  相似文献   

8.
晓春 《卫星应用》2005,13(3):F0003-F0003
据美国“国际航天商业委员会”2005年8月10日发布的《2005年航天产业现状》调研报告透露:2004年全球航天产业来自商业服务和政府计划的总收入达到1030亿美元,并预测到20i0年将会超过1580亿美元。  相似文献   

9.
美国防部国防科学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指出,美国不需要超级运载火箭,到本世纪末,仍可依赖采用50年代技术建造的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而且运载火箭大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好。 据信,这个报告与美国前总统里根于1987年签署的国家安全命令——为天基星球大战防御计划建造大型运载火箭——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10.
概述“德尔它”Ⅱ中型运载火箭发射商用载荷的情况.“德尔它”系列火箭的特点是可靠性很高.航天飞机的失事,使美国重新考虑起用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德尔它”Ⅱ便能满足90年代卫星商业市场的需求,经过不断改进,它最终能将1450—1800kg的载荷送上地球同步轨道.详细介绍“德尔它”Ⅱ的性能与各级的结构特点,及火箭目前的研制状况.  相似文献   

11.
于淼 《航天》2012,(9):6-9
我国第三颗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3星,于7月25日23点43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这次发射成功后,天链一号卫星将实现全球组网运行,此举标志着我国第一代中继卫星系统正式建成。  相似文献   

12.
于淼 《中国航天》2012,(8):14-14
我国第三颗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3星,于7月25日23时43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这次发射成功后,天链一号卫星将实现全球组网运行,而此举标志着我国第一代中继卫星系统正式建成。  相似文献   

13.
<正>"长征"六号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下文简称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是我国新一代无毒、无污染三级快速发射液体运载火箭,可执行多种轨道(包括太阳同步轨道、低地球轨道等)发射任务,除了进行单星发射外,也可进行多星发射、星座的组网和补网发射。典型700km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为1t。"长征"六号运载火箭2009年开始工程研制。  相似文献   

14.
4月10日4时4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地将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送人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次发射是今年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的第一次发射.  相似文献   

15.
《中国航天》1998,(8):20-20,23
比尔宇航公司研制新型运载火箭美国达拉斯新近成立的比尔宇航技术公司正在进行称为比尔宇航(BA)-1的一次性使用液体燃料运载火箭的初步设计。这种新型火箭可把7.7吨的有效载荷送到290公里高的圆形低地球轨道,首次发射初步定于2000年1月进行。比尔宇航公...  相似文献   

16.
《火箭推进》2008,34(6):13-13
欧空局可能于2025年部署的下一代运载火箭.在第59届英国格拉斯哥国际太空航行大会上浮出水面。火箭可能具备将5000千克载荷运往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的运载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2021年3月12日01时51分,我国新一代中型高轨液体运载火箭"长征"七号A运载火箭托举"试验"九号卫星刺破夜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家族又添新成员。"长征"七号A火箭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力为7t,有效填补了我国高轨运载能力空白。  相似文献   

18.
雨水 《航天》2011,(6):64-64,F0003
2011年4月10日4时4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次发射是今年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的第一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37次飞行,也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的首次航天发射。这次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系统建设完成,我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9.
据新华社报导,实践8号航天育种卫星已于2006年9月9日在长征2号丙运载火箭的携带下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进入预定的运行轨道,中星22号甲通信卫星也于2006年9月13日在长征3号甲运载火箭的携带下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相似文献   

20.
我国第二颗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2星,于7月11日23点41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送入太空.26分钟后,星箭分离.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实时传来的数据表明,卫星成功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