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不久,很多新闻媒体都报道了一颗编号为 2000QWT的小行星在 2000年 9月 1日险些撞上地球,同时提出,美国天文学家发现至少还有 900颗小天体可能危及地球,这引起了许多人对生存家园和自己命运的关注。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行星专家为此发表文章认为, 900颗小行星威胁地球确有其事,但这绝不能说明地球受到的危险几率会增加。相反,这更说明了人类已经逐步掌握了小行星的运行规律和行踪。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人类有能力掌握自己的命运,完全可以避免小行星撞击地球这类恶性事件的发生。  科学家还指出,尽管这 900颗小行星…  相似文献   

2.
以动能撞击防御潜在威胁小行星概念为背景,采用物质点法(Material Point Method,MPM)模拟了铝弹高速撞击S型小行星的过程,将撞击结果导入引力N体–离散元动力学模型中,对其后续演化过程进行仿真,并分析了撞击后碎片对地球的威胁指数。结果显示小行星在高速撞击的作用下部分破碎,大量碎片以与撞击方向相反的速度向外喷射,从而提升了小行星的撞击偏移效果。研究采用了两种不同结构的小行星模型:完整结构(monolithic structure)的小行星在遭受撞击后会喷射出比原小行星小得多的碎片,而碎石堆结构(rubble-pile structure)的小行星在撞击作用下可分裂成大小和速度分布较为均匀的碎片。威胁指数的分析表明动能撞击方式确实有效减小了小行星的威胁程度,撞击后的最大剩余碎片可被成功偏移至安全轨道,但仍有部分碎片会与地球相撞。与完整结构相比,针对碎石堆结构小行星的撞击防御的总体效果更好,次生灾害主要为大质量碎片的撞击。研究方法可用于未来开展防御小行星的动能撞击任务的撞击条件选择和撞击结果预估。  相似文献   

3.
根据NASA的科学家进行轨道验算后测定,一颗临时编号为2004MN4,又称阿波菲斯的小行星,将于2029年4月13日与地球相撞.这颗直径390米的小行星,在太阳周围的运动周期为323天,质量为4200万吨,运行轨道速度为45千米/秒.届时,撞击产生的总能量为广岛原子弹爆炸所产生能量的11万倍.NASA将其撞击地球的概率设定为托里诺等级4级,即撞击概率为1/300.  相似文献   

4.
庞峥 《太空探索》2012,(4):50-53
2012年1月27日,一颗公共汽车大小的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距离地球最近时只有6万千米。这颗名为“2012BX34”的小行星位列20颗最接近地球的小行星之首。尽管它没有对地球造成威胁,但再次向地球人敲响了警钟,要加速研究如何防止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方法和技术了,  相似文献   

5.
两年前,天文学家探测到一颗小行星可能会于2036年撞击地球,并给这个不速之客取名为阿波菲斯(埃及神话中的灾难和破坏之神)。这块巨大的空中岩石是大约45亿年前太阳系形成过程中留下的产物。那么天文学家为什么给它取这样一个恐怖的名字呢?因为它有可能撞击到地球,尽管几率很低,只有四万八千分之一;但是一旦撞击,便可产生1000兆吨的破坏力。如果撞击到陆地,这足以使数百平方千米内的物体全部摧毁;如果撞击到海洋,定会引起全球的海啸。  相似文献   

6.
根据俄应用天文学研究所提供的数据目前有约400颗小行星和30多颗彗星对地球构成潜在威胁,10月24日,俄罗斯联邦航空航天局副局长列米舍夫斯基称,俄已做好“在必要时”驱走威胁地球的小行星的准备。必要时,俄火箭制造部门可实施太空手段来赶走威胁地球的小行星。他强调,拯救受小行星威胁的地球需要国际合作,要能就小行星撞击威胁进行预警。  相似文献   

7.
每月小抄     
《飞碟探索》2010,(4):6-7
<正>[2010年2月18日][天文]NASA泰诺卫星上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拍摄了一张亚克拉曼湖及周边地区的照片。据地质学家推断,大约6亿年前一颗巨大的小行星猛烈撞向地球,被撞击区域就是如今的南澳大利亚,此次撞击在地球上留下的一个伤  相似文献   

8.
5月7日报载.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似计划利用即将返回地球的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对正在研发的小行星撞击地球预测系统的精确度进行测试.这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隼鸟号航天器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徐菁 《太空探索》2013,(5):18-20
绝大多数小行星和彗星会从我们的居住地——地球身边"擦肩而过",但是宇宙中总有一些麻烦的制造者,极少数的小行星或彗星有可能会与地球相撞,地球表面的巨大陨石坑就是证据。将人类文明毁灭的撞击并不是不可能的,6500万年前的恐龙灭绝有可能就是由于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体积越小的小行星制造灾难的可能性更大,因此,科学家们日益重视这些小行星给地球带来的威胁,一些学者甚至呼吁应该把保护人类的居住地不受外来天体袭击作为国防政策之一。专家认为,先进的科学技术有可能  相似文献   

10.
最新消息     
月球形成时曾撞击地球据新华社华盛顿5月31日电,根据克莱门汀-1月球探测器发回的数据,美国夏威夷大学科学家保罗·卢西认为,月球曾是火星大小的天体岩石,撞击地球后被反弹到空间,形成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美专家拍摄到雪茄形小行星图像美国航宇局的科学家借助于新型深空跟踪雷达系统,拍摄到了太阳系中一颗长约4.8千米的雪茄形状小行星的图像。即使在观测能力极强的天文望远镜上,小行星通常也只以遥远光点的形式出现,然而在1994年8月间,雷达对在小行星中排名第1620号的“地理星”进行为期一周的探测后,揭示了这一…  相似文献   

11.
这是人类探索太空史上的首例--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无人驾驶飞船"尼尔鞋匠"号于北京时间2001年2月13日成功降落在一颗离地球3.16亿千米远的以古希腊爱神"厄洛斯"命名的小行星上,实现了历史上首次探测器与小行星的相会.这次对小行星的探索与考察对于人类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一是可以考察太阳的起源;二是提高人类对小行星撞击地球危险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俄科学院近日提出向阿波菲斯近地小行星发射一颗带有无线电信标的卫星,以确定其撞击地球的威胁到底有多大。  相似文献   

13.
庾晋 《飞碟探索》2003,(5):34-36
小行星是太阳系内除九大行星和彗星外,绕太阳运行的小型天体。1801年,意大利的天文学家发现了第一颗小行星。迄今为止,天文学家已观测到的小行星约有37.5万颗,其中已计算出精确运行轨道的约有4.4万颗。在这4.4万颗小行星中,有未来可能对地球构成真正威胁的。但天文学家称,宇宙“交通事故”并不常见,直径2000千米以上的小行星与地球相撞的几率,约为50万年左右发生一次。2002NT7将于2019年2月1日与地球相撞英国广播公司(BBC)引述天文学家的声明称,依照目前观测到的轨迹,小行星2002NT7将于2019年2月1日与地球相撞。这颗小行星现已成为天文观…  相似文献   

14.
正自从人类认识到近地小行星的撞击危险性以来,一直在思考如何减轻和避免小行星撞击地球所带来的灾害。提前获得近地小行星的信息,是避免其撞击地球的基本保障。巡天观测有利于弄清楚近地小行星的数量和空间分布,辨别出对地球有潜在危险的小行星并密切跟踪,尽快确定避免撞击灾害的措施。巡天观测分地基观测和天基观测两大类。用地面望远镜观测会由于大气层对电磁辐射的干扰和吸收而受到限制;而在地球大气层外围绕地球运行的望远  相似文献   

15.
近地小行星搜索鉴于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的研究结果证明小行星有可能对地球构成威胁,美国联邦政府前不久悄悄地开始在这项研究中充当一个重要角色:搜索从外层空间以极快的速度飞来的有可能撞击地球从而造成广泛破坏和人员死亡的小行星。参与这项名为“近地小行星搜索”...  相似文献   

16.
<正>5月初,在美国马里兰州召开的第六届行星防御会议上进行了一场小行星防御演习。美国宇航局下属喷气推进实验室虚构了一颗可能在2027年4月29日撞击地球的小行星(代号2019PDC),由来自美国宇航局、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欧空局等机构的专家团队负责迎战小行星,以拯救人类。最后的结果是,虽然人类采用动能撞击法将2019PDC号小行星撞碎,但一块60米左右的碎块仍在飞向地球,  相似文献   

17.
正陨石"刺客"小行星撞击地球,是人们很久以来一直担心的问题。直到20世纪80年代,恐龙灭绝归咎于彗星或小行星的一次撞击时,这一领域才获得了科学上的合法性。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了尤卡坦半岛的北部,引发一场全球风暴。接着是一阵寒流,最后是导致恐龙灭绝的全球变暖,哺乳动物走到舞台中央。  相似文献   

18.
正截至2017年5月1日,人类已经发现了16089颗近地小行星(NEA),其中有1799颗是对地球有潜在危险的小行星(PHA)。目前,全世界各研究机构已提出数十种避免和减轻小行星撞击风险的方法,其中一种是动力撞击偏转轨道。当前的问题是深入掌握撞击对小行星轨道的效应,对撞击器大小、速度、撞击方向以及如何选择  相似文献   

19.
据悉,2006年9月,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天文学家发现一颗代号为2000ΦW7的小行星飞近距地球只剩5天时才被发现,如果相撞,会有15亿人被毁灭;2006年11月3日,夏威夷天文小组宣布一颗代号为2000SG344的小行星2030年也会与地球相撞,撞击能量相当于100颗广岛原子弹.  相似文献   

20.
周肃 《飞碟探索》2004,(5):17-17
NASA宣布发现了两个新的接近地球的小行星。它们对地球没有显著的威胁,撞向地球的机会非常低;但其中一颗可能在地球上方约500万千米处经过(这等于地球和月球距离的12倍),对宇宙理论来说,这相当接近地球。当小行星接近地球时,便是天文学家观察它们的好机会。他们利用天文雷达,便可以替小行星做一些立体的地图,测量它的转动情况,估计它的表面成分及指出它的轨道元素。这些资料一方面可以帮助估计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机会,另外也可以研究开采行星的矿物和水,用来发展太空基地和提供太空船使用的燃料等。世界上有两个天文雷达用来观察和研究这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