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刘功仕 《国际航空》2009,(12):29-32
我国在今年7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的《民用机场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首次以法规形式将民用机场定性为公共基础设施,这是对以往将机场定性为企业的拨乱反正。对我国机场业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但机场在从企业向公共基础设施转换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矛盾,使新《条例》的贯彻和执行面临困惑局面,急需民航管理当局及时出台恰当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53号,我国于2009年7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民用机场管理条例》,该条例共计六章八十七条,其中非常明确规定了民航各级管理部门、各级地方政府、机场管理机构及相关单位的职责,该条例是一部明确我国机场定位和统筹处理五大关系的行政法规,同时也是我国发展航空强国的一种基础法规保障。  相似文献   

3.
2009年7月1日,《民用机场管理条例》正式颁布实施。《条例》实施前日,民航局李家祥局长在全国民航机场工作会议发表的讲话中强调,要进一步促进机场管理体制由经营型向管理型转变。机场特许经营很好地支持了机场精简高效的组织模式和专业化管理的发展方向。机场特许经营,简而言之是指机场准许符合标准的经营商使用机场资源开展航  相似文献   

4.
林育钿 《民航管理》2023,(11):51-54
<正>随着民航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机场迈入大中型机场的行列,这对机场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场管理包括规划建设、营收业务、运行保障等。运行管理是民用机场管理的核心内容,机场属地化改革以来,民用机场呈现多样化管理模式,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多样化管理模式,及区域发展和航空资源的不均衡等矛盾,对民用机场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9年,民航局提出实施新时代民航高质量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2009年7月1日,《民用机场管理条例》正式开始实施,条例对民用机场作了明确定位,第三条指出:民用机场是公共基础设施。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鼓励、支持民用机场发展,提高民用机场管理水平。机场公共基础设施的明确定位,对今后机场的建设、改革和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研究民用机场投资决策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 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对我国民航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机场投资建设更科学合理,以便在高效利用民航资源的同时,为民航的高速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民用机场 是基础性开发项目,并兼有社会公益性和企业经营性,但不具有竞争性。目前,我国民航的机场建设投资更多地表现为社会效益。机场是国家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是航空运输高速发展的依托。机场建设将有力地改善城市的交通和投资环境,进一步发挥该城市对内对外的经济能力,促进所在地区…  相似文献   

7.
张欣 《民航管理》2022,(7):18-21
<正>民航局《“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将智慧民航建设作为主线、贯穿全篇;《中国民航四型机场建设行动纲要(2020-2035年)》进一步明确了四型机场建设的要求,即建成布局完善、功能完备、保障有力、智慧高效的现代化综合机场体系。2022年1月,基于民航“十四五”规划“智慧高效”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支线机场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期间,我国民航发展有两项主要任务涉及到支线机场的规划与建设:第一,逐步建立和完善全国性枢纽辐射航线网络,推动支线航空的发展;第二,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即西部支线机场的规划与建设。布局合理、规模适宜、高效适用的支线机场的规划与建设是完成“十五”期间民航两项主要任务的保障。如何有条不紊地、分期分批地进行建设,避免有限资源的浪费;如何管理好已具备一定条件的支线机场,让它们发挥出应有的效益,使国家有限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是民用机场建设与管理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简讯     
《民用机场管理条例》、《民用机场安全运行管理规定》都对机场从业人员的培训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使所有从业人员具备相应的知识。那么具体该培训些什么?是否照本宣科,把相关人员所需了解的规定逐条宣讲,让他们记住这些条款内容就足够了呢?我想目前无论是机场管理机构还是民航行业主管部门,  相似文献   

10.
机场是民用航空赖以发展的基础设施,是建立完整的民用航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针对有关机场管理体制改革认识不一的一些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探讨,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以供民航改革实践参考。一、现行机场容理体制的弊端问题改革是一项兴利除弊的系统工程。分析研究现行机场管理体制的弊端何在,是讨论改革的前提,是着手改革的首要环节和首要任务。过去,我国机场大都是军民两用,由军队管理。1980年3月,民航正式脱离军队建制。1986年11月8日国务院颁布了《民用机场管理暂行规定》,从此,民用机场逐渐由民航总局归口管理。1987年民…  相似文献   

11.
<正>创新是中国民航持续向前发展、实施民航强国战略的不竭动力。本文将从努力打造"绿色生态机场"的角度对建设创新型民航提出建议。机场作为民航系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同时也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在"创新型民航"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在民航"十二五"期间,建设"资源节约型、环  相似文献   

12.
<正>《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MH5001-2021)已于2021年12月正式颁布,是我国的第五版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它是在《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MH5001-2013)(以下简称“2013版《飞标》”)的基础上修订而来。本标准是国际民航组织(ICAO)《机场——机场设计和运行》(《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14第I卷)(以下简称“附件14”)的执行性文件。由于此前“附件14”已修订至第八版,相比以前各版本此次修订出现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3.
作为民航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机场的建设发 展一直是我国民航基本建设的重点。为适应机场建设的要求,民航在机场建设投资方面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与改革,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资格局。但随着我国经济和民航的快速发展,机场建设资金的瓶颈制约依然突出,进一步拓宽民航机场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对促进我国民航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机场投资多元化现状 1.机场建设投资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机场建设投资主体的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年到1981年,在这一阶段民用机场建设投资全部由民航承担;第二阶…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建设交通强国、数字中国的战略部署;我国“十四五”规划专篇布局数字中国建设,明确提出了建设智慧民航任务。近年来,民航局先后印发了《四型机场建设行动纲要(2020-2035年)》《机场新技术推广应用管理办法》《智慧民航建设路线图》等政策文件,明确提出了建设智慧民航的任务,在机场领域以智慧机场为抓手。由此可见,未来将“智慧”融入机场全生命周期是行业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利用切实有效的智慧化手段解决机场运行安全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月,经国务院审议通过,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国民用航空局(原民航总局)联合颁布了《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简称《规划》),提出到2015年,机场总数达到244个左右,全国80%的县级行政单元能够在地面交通100公里或1.5小时车程内享受到航空服务,服务的总人口达到全国总人口的82%,上述区域内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全国总量的96%。《规划》是我国民航发展史上唯一由国务院批准并实施的机场布局规划,颁布实施以来效果显著,对我国民用机场总体布局、建设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同时,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随着民航运输内外部  相似文献   

16.
<正>2009年7月1日起施行的《民用机场管理条例》第三条规定,民用机场是公共基础设施。一方面,作为公共基础设施,机场承担着安全、便捷、优质地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另一方面,机场属地化后,往往采用多元化投资,地方政府普遍把机场当企业运营,而股东必然要求一定的投资回报,作为机场出资人的各地国资委,往往把经济效益作为对机场的重要考核指标。近几年来,国内大型机场普遍开始重视机场战略管理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民用机场建设的历史回顾 我国的民用航空业是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发展起来的,民用机场的建设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少到多的发展历程。作为“两航”基地,建国初民航对天津张贵庄机场进行了改造,这是新中国第一个较大规模的机场建设项目。1950年,民航运输总周转量为157万吨公里,旅客运输量只有1万人,仅有机场36个,并且这些机场规模小,设施设备极为简陋。从50年代到改革开放的1978年,受客观条件的影响,我国民航的发展比较缓慢,基本建设总投资仅24亿元左右(年平均投资不足1亿元),这期间先后新建、扩建了北京…  相似文献   

18.
机场的属地化改革以后将摆脱政企不分、官商合一的经营管理模式,步入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的轨道。实现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基础就是要有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来保障。因此在民用机场经营管理属地化的运作过程中,民航行业管理部门最为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构建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法律保障体系。一、民用机场法制体系和实施框架目前,民航行业管理体制实行的是总局和地区管理局二级管理的模式,行业指导、法律监督将成为民航管理的基本形式,民用机场的行业管理也是如此。而民用机场经营管理实行属地化管理后,  相似文献   

19.
<正>根据规划,"十二五"末我国民航飞行总量预期达到1040万架次,民用机场数量达到230个,其中军民合用机场数量75个,占我国运输机场总量的32.6%。军民合用机场是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军民合用机场的使用管理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20.
"民用机场转型"是当前民航业界炙手可热的话题,在国内,对这简单的六个字,人们习惯于用机场管理机构的职能调整、退出经营性业务、强化管理职责等来描述,其传递的信息实质上是机场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亦即从直接经营型转向管理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