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研究叶轮式通风器分离特性并建立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的分离效率计算方法,在对油滴进行了受力分析后,推导了油滴运动轨迹模型,结合油滴捕获条件,给出了不同工况条件下油滴的最小分离直径,进而实现了叶轮式通风器分离效率的理论计算。研究表明:在不同转速、通风量和通风器入口温度时,分离效率和最小分离直径计算值与实验值趋势一致;分离效率最大误差分别为0.95%、1.01%和1.01%;最小分离直径最大误差分别为1.33%、2.29%和6.20%。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该方法可为叶轮式通风器设计及分离性能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成果研制的碟片式分离机是一种高速沉降式离心机 ,它利用被处理的混合液和悬浮液中的不同密度 ,在分离筒中高速旋转时产生不同的离心力 ,达到澄清分离和浓缩的目的 ,可用于液态物料的液—固分离或液—液—固分离。本成果将船用分离机转为陆用 ,并开发多种型号 ,数十种工艺流程。为石油、化工、粮油、机械、轻工、电力、铁路、医药等部门 ,提供设备。产品出口世界许多地区和国家 ,曾被评为江苏省优质产品。该成果在民用工业部门广泛应用 ,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节省资金、人力、能源 ,减少工业污染 ,提高产品质量 ,其社会效益也是巨大的碟片…  相似文献   

3.
张小彬  朱卫兵  杨春苗  杨旭 《推进技术》2014,35(8):1016-1022
为了研究航空发动机滑油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动压式油气分离器的分离性能,采用气泡轨迹模型研究了滑油流量、进口处滑油的切向速度和分离器直径对滑油区内气泡分离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进口处滑油的切向速度能够提高分离性能;当滑油流量在420L/min变化时,筒径为15mm的分离器的分离性能最佳;滑油沿分离器筒体方向的平均轴向速度小于0.35m/s时,分离器的分离效率随滑油流量增大而增大;滑油沿分离器筒体方向的平均轴向速度大于0.35m/s时,分离器的分离效率随滑油流量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4.
水倾倒入燃烧油会引发剧烈反应,整个过程极其复杂,实验方法难以捕捉其中细节。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重现了这一过程,对这一极具危险性的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详细讨论了水倒入燃烧油池后引发的物理化学过程,建立了复杂过程的简化数学模型,并采用开源FDS火灾模拟软件进行了数值测试,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数值算例测试表明,喷溅油滴蒸发产生的油蒸汽,在热气流的带动下,快速弥漫于广大空间,因此油蒸汽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被携带至远大于喷溅油滴所能到达的位置,造成火焰规模的急剧扩大,与此同时,爆发火焰的辐射热通量则急剧增长,会产生破坏性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研究中,应用相移-多普勒激光粒子分析仪考察了喷雾火焰中的油滴尺寸与速度分布、数密度和容积通量等沿火焰径向和轴向(火焰长度)分布和变化,估算了油滴蒸发(燃烧)常数和油雾燃烧完全度沿火焰长度分布等。  相似文献   

6.
弹性筒是生产铝氟硅酸电池贮存电解液的容器 ,是由聚异丁烯和高压聚乙烯按 7∶3比例混合挤出选粒 ,在注塑机上成型的。两种材料存在相溶性问题 ,成型中又产生内应力 ,很难得到机械性能高、外观好的制品。本成果研究的后处理工艺 ,就是在模具温度较低的情况下生产出外观质量好的产品 ,然后在一定温度下退火一段时间 ,给予一定能量 ,使分子链活动、大分子松驰 ,从而降低产品内应力 ,增加材料结合力 ,减少空隙 ,使弹性筒的机械性能达到要求。本成果通过对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的选择试验 ,确定出在 70℃退火 30min的最佳工艺。经高低温交变试…  相似文献   

7.
刘志刚  王家骅 《航空学报》1990,11(4):199-201
 <正> 1.试验方法 雾化槽是由槽形挡板和直流式喷嘴组成的一种气动式雾化喷嘴。本文将研究在雾化槽喷嘴下游25mm截面上的初始燃油雾化特性。 利用激光全息测量雾化槽喷嘴的油雾场。为了减小油滴密度过大对激光全息测量的影响,在同一瞬时拍摄油雾场不同空间层次油滴分布的2~3张全息记录干板。激光全息记录系统为同轴光路系统。油雾场再现处理时,直接利用摄象机把再现油滴摄入,并在监视器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型飞机护板在飞行中自动打开的故障,对护板收放作动筒工作原理、结构组成进行了研究,在开锁试验验证和故障件分解检查后,确定了作动筒自动开锁的原因是由于弹簧力过小,使得作动筒开锁压力小于瞬时回油压力所致.通过改进作动筒内部零件弹簧的安装方式,增大了开锁压力,提高了开锁压力的稳定性,排除了故障,为飞机飞行安全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9.
利用高速显微摄像技术捕捉到航空煤油RP-3挂滴的燃烧现象——微气泡周期性暴涨/破碎现象。环境温度为973K时,在直径为1.25mm的燃烧油滴内,捕捉到了微气泡的急剧暴涨和瞬间碎裂现象。即:①在0.04s内,微气泡直径增长41.6%;②在0.01s内,暴涨的气泡在油滴内破碎,激发油滴急剧振荡;③油滴恢复相对稳定的蒸发燃烧,内部残留的微气泡,启动第2轮暴涨/破碎;④经过3轮暴涨/破碎,油滴燃烧殆尽。因而得出:被高温加热的石英丝挂钩在油滴内部诱发的快速蒸发效应,是微气泡周期性暴涨/碎裂的驱动力,而表面张力则是油滴恢复并保持稳定燃烧的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0.
蜂窝式轴心通风器油气分离性能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对航空发动机蜂窝式轴心通风器油气分离效率进行研究,建立考虑油气双向耦合的流场计算方法及油滴/壁面相互作用模型,在验证通风阻力及油气分离效率可靠性的基础上,对不同转速、通风流量和环境温度下蜂窝式轴心通风器的油气分离效果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转速的增加会使油气分离效率得到提升,而通风流量和环境温度的增加则导致油气分离效率的降低.蜂窝孔结构的加入对通风阻力影响不大,却对通风器的滑油分离过程起主要作用,计算表明其对滑油分离贡献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1.
PIV技术在近水平油水两相流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行研制了用于油水两相流研究的PIV(粒子图像速度仪)实验系统。该实验平台主要用于研究近水平油井测量仪器内的油水两相管流。分别对水平油水两相流中的分层流和分散流的速度场进行了测量。油水两相流流动速度分布与单相流有着明显不同的特征。油水分层流情况下油相和水相之间存在比较显著的速度滑移。而在水包油分散流的情况下,由于油滴平均直径在径向上的不对称分布,以及小油滴具有更好的跟随性等原因,油滴的轴向速度也呈现不对称性。PIV技术在油水两相流研究中展示出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一、中水回用的概念 “中水”是指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中水设施是指中水的水处理、集水、供水以及计量、检测等设施。中水主要用于冲厕、绿化、道路保洁、汽车洗刷以及喷水池、冷却设备补充水等。中水回用可实现污水资源化,既节省水资源,又使污水无害化,保护环境,防止水污染,缓解水资源不足。在当前水资源日益紧缺,水费持续上升的情况下,中水回用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染色瓷质氧化工艺是一种防护性、装饰性表面处理工艺 ,适用于大部分铝及铝合金材料。氧化膜平滑且有光泽 ,抗腐蚀性能好。根据不同的材料和工艺条件 ,其色调可为乳白、乳黄、淡灰、灰、深灰。本工艺适用于含铜为 4%左右的硬铝合金的氧化处理 ,并可根据需要进行染色处理。本成果可应用于民品生产中 ,使产品具有特色的装饰效果 ;应用于有“三防”要求的军品的防护装饰氧化处理 ,染色后的军品颜色可作为识别的标志色。本工艺膜层致密 ,抗蚀性能好 ;膜层有光泽 ,细腻 ,手感光滑 ,具有瓷釉或塑料外观 ;氧化后的零件保持原有的粗糙度与精度 ,并能…  相似文献   

14.
周兵  张宝诚  刘凯  马洪安 《航空发动机》2011,37(2):29-32,24
对带空气旋流器的燃油喷嘴工作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了该喷嘴的供油特性、喷雾锥角的变化特点和液滴尺寸及其分布规律。应用Fluent软件模拟了在最大工作状态下火焰筒头部和喷嘴喷雾的相互作用,重点计算了火焰筒头部的空气流场、浓度场和油滴轨迹。通过喷嘴试验和数值模拟,真实地反映火焰筒头部的物理化学过程,为该喷嘴和火焰筒的改进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油滴变形和运动、油滴/腔壁碰撞过程质量和动量转移,以及二次油滴沉积的分析,在考虑油滴尺寸统计分布特征的情况下,建立了轴承腔中润滑油滴沉积过程中沉积质量和动量转移分析模型。探讨了油滴的变形特征和变形对油滴运行轨迹的影响,以及油滴变形和二次沉积效应对典型尺寸油滴沉积特性与润滑油滴沉积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变形后油滴所受阻力增加,运行轨迹更加弯曲;受气相介质影响,油滴无量纲长半轴和短半轴呈动态变化且变形量呈对称分布;一次沉积质量增加,一次动量转移减小;二次油滴沉积是润滑油沉积质量和动量转移的主要部分;相较于转子转速,密封进气量对油滴沉积质量的影响更大;动量转移量随着转子转速的升高而增大,而密封进气量的影响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16.
机场排水是指水的性质与雨水类似,不需要经过物理、化学、生物的任何方法处理就可以排放的水,如山坡洪水、河道洪水、冰雪融化水、场区雨水、表面径流水和地下水。它不涉及生活污水、生产废水的处理和排放。机场排水主要是排出由于大气降水在机场表面所形成的径流。机场区域之外的排水应该归属于区域防洪范畴,由于修建机场而需要修改的部分,应该由当地政府组织,按区域防洪系统统一规划,具体实施。机场建成后,该地区原有的天然的水文和水文地质发生了变化,地表水和地下水就不能按原来的方式自然排泄,原有的植被  相似文献   

17.
成果简介     
成果简介118—8型不锈钢深筒成形工艺本成果广泛用于不锈钢、黄铜、高锰钢等应力敏感材料的深筒成形,有效地解决纵向开裂与辅助工序多等技术难题,是一项省时、节能、节材、污染少的新技术。通过对不锈钢拉深件纵向开裂的力学及组织原因的研究,获得重大突破:首次提...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一种适用于脉冲风洞中显示复杂流动的表面油滴技术及其实验结果。在实验时间为20至500ms的风洞中表面油滴技术能清晰地显示尖前缘翼诱导激波-边界层干扰流表面流谱的详细特征,其特征位置与用铂薄膜电阻温度计和液晶热图测量结果吻合。油流图像表明尖翼高超声速干扰流具有相似于超声速干扰流的锥形特性,大翼偏转角时,存在二次分离再附现象。实验结果证实了尖翼上游干扰角的高超声速相似特性。  相似文献   

19.
我厂Q11-1.2×100型剪床所用的整体长剪刀片(见图1),材料为T8钢。经锻造、正火、刨、钳加工后,转热处理淬火。要求硬度HRC55~60,全长挠曲度不大于0.25毫米。此刀片采用水淬油冷,即水油分级淬火方法达到要求硬度值。但淬火后变形较大。像这样厚而硬的刀片校正至要求变形量是很困难的。我厂无井式中温电炉和盐浴炉。就利用一般的箱型电炉,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刀片  相似文献   

20.
<正>轴承腔内壁面的油膜是由被甩入腔体的油滴与壁面碰撞累积形成的,研究表示,油膜在壁面处吸收的热量对滑油温升有着很大的影响,容易引发滑油结焦现象,导致润滑效率下降。因此,开展壁面油膜流动换热特性研究工作,是轴承腔热分析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搜集整理轴承腔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发现,国外学者主要针对腔内油滴运动轨迹、油滴油膜碰撞过程及壁面油膜流动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