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聚碳硅烷(PCS)为原料,采用熔融纺丝制备三叶形PCS纤维后,经不熔化和烧成制得异形度为0.65~0.85的三叶形碳化硅纤维。研究了纺丝温度、压力、收丝速度等对纤维异形度的影响,并对预氧化和烧成工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氏的纺丝温度、适当主的纺丝压力和较低的转率有效于提高纤维的异形度,聚碳硅烷原丝经预氧化和烧结后,纤维异形度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Kevlar纤维的力学特征及其混杂复合材料的弯曲“屈服”行为,从理论上对该材料的“屈服”载荷和“屈服”应力作了估算,并采用声发射技术对“屈服’损伤进行了监测和验证。  相似文献   

3.
在碳化硅(SiC)纤维中引进金属元素钛,可以制得性能优异的含钛碳化硅(Si_Ti-C-O)纤维。该纤维是由聚碳硅烷(PC)与Ti(OBu)_4加热反应制得先驱体——含钛聚碳硅烷(PTC),经纺丝、高温烧结而成。该纤维抗拉强度可达1.6~2.0GPa,抗拉模量150GPa。与SiC纤维相比,Si-Ti-C-O纤维具有更好的高温氧化性及与金属复合性能。  相似文献   

4.
纤维缠绕压力容器爆破压强计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于固体火箭发动机壳和工业贮藏的纤维缠绕压力容器,爆破压强是重要的设计参数。本文基于网络理论,给出了纤维缠绕圆筒压力容器圆筒和封头爆破压强的计算方法,给出了用模拟实验压力容器确定纤维发挥强度的方法。算例表明,计算值与实侧结果符合良好。这些方法可供纤维缠绕压力容器设计者参考或直接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由聚碳硅烷和聚丙烯共混纤维作先躯体制备碳化硅纤维进作了研究。在高温烧成时,共混纤维中的聚丙烯大量挥发,给所得碳化硅纤维的结构和性能造成较大影响,影响的大小取决于共混纤维中聚丙烯的含量和结构。共混纤维的强度明显高于未共混的,可见用适当的物质共混可能是制备连续碳化硅纤维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碳化硅纤维连续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连续碳化硅纤维的几种制备工艺方案进行了研究,阐述了纺丝工艺中温度、脱泡、过滤和收丝速度对纤维形态、性能的影响,确立了最佳工艺路线,产在此基础上制备了性能良好的连续SiC纤维。  相似文献   

7.
芳纶Ⅲ与Kevlar-49纤维组成、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芳纶Ⅲ和Kevlar-49纤维的进行对比研究得出,芳纶Ⅲ纤维中存在含氮的芳杂环结构,并结合X射线衍射方法分析芳纶Ⅲ和Kevlar-49纤维的晶体结构,其中芳纶Ⅲ纤维的结晶度为30.44%,明显低于Kevlar-49。芳纶Ⅲ力学性能优于Kevlar-49,其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和断裂延伸率分别为4250MPa、139MPa和3.2%。  相似文献   

8.
聚碳硅烷PC—P是制备力学性能优异的低电阻率碳化硅纤维的先驱体。利用IR、TG、凝胶含量分析等手段研究了聚碳硅烷PC—P不熔化纤维的热解过程。研究表明,聚碳硅烷PC—P不熔化纤维高温热解过程与PCS不熔化纤维类似,但在300℃左右存在明显的自交联现象,使PC—P不熔化纤维的凝胶含量迅速增加,这是PC—P纤维在不熔化程度较低情况下能够通过高温烧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10.
采用将聚二甲基硅烷与聚氯乙烯共裂解合成制备了Si-C-O纤维先驱体聚合物,并对其进行了表征。表明反应体系中聚氯乙烯含量较高时,生成的先驱体聚合物既有聚碳硅烷的结构特征,又具有-CH=CH-共轭结构特征的-(SiCH3H-CH2)n(CH=CH)m-共聚物。先驱体聚合物经熔融纺丝及NO2不熔化处理,高温烧成制得低电阻率Si-C-O(电阻率小于10^0Ω.cm),而通过聚碳硅烷制得的SiC纤维电阻率为10^6Ω.cm。结果表明能够从聚二甲基硅烷与聚氯乙烯共裂解出发制备低电阻率Si-C-O纤维。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综述了玻璃纤维、凯夫拉纤维、碳纤维、陶瓷纤维增强的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发展与应用,简述了我国复合材料开发现状与国外的差距,以及笔者为缩短这一差距而提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采用准静态纳米压痕技术表征分析了Kevlar-49/环氧树脂和F-12/环氧树脂两种单向复合材料体系界面相的弹性模量和硬度。结果表明,采用沿单向复合材料纵截面制样的方法,可以得到较平整的芳纶纤维/环氧树脂界面形貌,有利于界面相力学性能的表征。芳纶纤维/环氧树脂界面相的弹性模量和硬度值介于芳纶纤维和环氧树脂的弹性模量和硬度值之间。通过比较分析纤维、树脂和界面相的力学性能,可以推断两种芳纶纤维/环氧树脂体系的界面相厚度均不大于1μm。  相似文献   

13.
对PBO纤维的干纱、复丝以及单向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进行实验测试,探讨了测试标准对PBO复丝性能的影响,采用SEM观察了PBO纤维表面形貌和复合材料拉伸破坏断口特征,并与F-12纤维相应的拉伸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PBO纤维单向复合材料比F-12纤维具有更为杰出的拉伸性能,拉伸强度比F-12高约28.3%~55.4%、拉伸模量高约80%。PBO纤维复丝性能因测试标准不同其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相差较大。SEM观察到PBO纤维表面极光滑,与树脂界面粘结差,其复合材料拉伸破坏断口呈“皮芯”抽离和纤维撕裂破环特征。  相似文献   

14.
Wall.  FT 《宇航材料工艺》1990,(2):18-23
本文是“空间时代材料工艺的新进展”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1988、1989年Kevlar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取得的新进展。包括:Kevlar纤维的历史回顾;两种新型Kevlar纤维——Kevlar149和Kevlar129;Kevlar纤维复合材料的燃烧性和抗火焰穿透性以及Kevlar纤维复合材料的寿命。  相似文献   

15.
碳化硅纤维增强的金属基和陶瓷基复合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碳化硅纤维及其增强的铝、钛、镁和铜等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制与应用。在概括了陶瓷材料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之后,介绍了碳化硅纤维增强的几种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组成、制备和性能。  相似文献   

16.
自动铺丝过程中的典型缺陷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动铺丝工艺已经成为飞机机体结构的主要制造方法,对于铺丝工艺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聚焦了自动铺丝工艺过程中的常见缺陷、缺陷的形成机理以及缺陷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在总结了当今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自身在实际铺丝过程中遇到的常见缺陷,分析了造成缺陷的原因,铺放材料包括热固性预浸料、热塑性预浸料和干纤维。综述了有关铺丝工艺常见缺陷的研究;介绍了转变半径试验中遇到的缺陷;分析了曲面模具上铺贴质量问题;研究了夹层结构的主要缺陷类型;最后分别介绍了干纤维和热塑性复合材料自动铺丝的常见缺陷。  相似文献   

17.
几种特种纤维的热水老化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5℃,50℃和96℃的热水中,对Kevlar29纤维、Kevlar49纤维和PBO纤维分别进行了吸水老化实验,测定了吸水率和拉伸断裂强度与热水老化条件(即温度和时间)的关系,通过FTIR图谱分析了纤维在吸水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化学结构变化,通过SEM观察了热水老化导致的纤维表面微观形貌变化,讨论了纤维的吸水机理。  相似文献   

18.
对PCS纤维空气氧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尾气进行了色谱分析,并对氧化后的纤维进行了红外分析,在此基础上推测了不熔化机理;采用XPS分析技术考虑了氧在PCS纤维中的分布,结果表明,PCS纤维氧化反应过程中有少量氢气生成,出现局部过热时伴随有CO2生成;氧在不溶化PCS纤维中由表及里呈梯度分布,低温,长时的不溶化处理条件有利于氧在纤维中的扩散和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9.
Apmoc-Ⅱ和Kevlar-49纤维结晶的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X射线衍射(XRD)方法与理论,对Apmoc—I和Kevlar—49纤维进行了X射线衍射测试。应用图解分峰法对衍射图中结晶峰与非结晶峰进行了分离,分别计算出各结晶峰与非结晶峰的相对积分强度,从而计算出各自结晶度及晶面间距的大小,其中Apmoc—I和Kevlar—49纤维的结晶度分别为52.34%与68.68%,同时分析了两种纤维结晶程度、晶面间距差别的原因。然后把两种纤维分别溶于浓H2SO4,再加蒸馏水使其重新从H2SO4溶液中析出,用同样的方法分析了析出粉末的结晶状况。最后讨论了两种纤维结晶状况与其物理和力学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以聚丙烯纤维石灰水泥土为例,简要探讨了纤维半刚性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其形成机理;分析了纤维掺量、长度对纤维半刚性材料的力学性能、抗温缩性、抗干缩性的影响,提出了纤维最佳掺量和最佳长度值,最后指出了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