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航天技术在航海业中的应用不仅改变了航海面貌,而且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拟从海事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和GPS系统以及COSPAS SARTSAT系统等三个应用最广、效益最大的方面来简要介绍航天技术在航海业中的应用概况。 海事卫星通信 自从1976年2月19日美国发射的第一颗国际海事卫星以来,经过不断的更新换代,目前仍有4颗国际海事卫星分别定位于  相似文献   

2.
世界主要航天器发射场发射设施及上架方式综述北京特种工程设计研究院张玉川自苏联在1957年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之后,30多年来,世界航天技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国外相继建起了十几个航天器发射场,发射了几千个各种类型的航天器。本文将对国内外航...  相似文献   

3.
《中国航天》2009,(6):46-46
日本内阁府宇宙开发战略本部4月27日最终确定了一项5年航天政策规划。根据规划.日本可能会在2013年前发射一颗用于探测国外导弹发射的预警卫星.并将把侦察卫星数量从现在的3颗增加到4颗。《日本经济新闻》报道说,这是日本首次以书面形式规定航天技术可用于国防目的。由于战后和平宪法的原因.为军事目的而运用技术在日本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编者的话 今年 4月 2 4日对于我国航天界乃至全国各族人民来说 ,都是个值得纪念与回顾的日子。 30年前的这一天 ,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种运载火箭长征一号将自行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送上太空 ,在航天技术领域实现零的突破 ,开创了我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从此我国不仅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而且 ,我国发射的第一颗卫星的重量超过苏、美、法、日第一颗人造卫星重量的总和 ,表明我国的航天技术从一开始就达到了较高水平。在随后的 30年的时间里经历多次挫折和失利 ,我国航天不断创造了辉煌的纪录。到目前为…  相似文献   

5.
正2020年1月15日10时5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D运载火箭,成功将吉林一号宽幅01星和3颗小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发射除了"吉林"一号宽幅01星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在此次任务上搭载的3颗小卫星,分别是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6.
《航天返回与遥感》是目前中国唯一报导航天器返回技术的科技期刊,并且也着重报导航天器遥感器技术。1999年,中国资源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第一颗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一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使中国在世界航天技术领域树立了崭新的形象,中国和世界科学技术人员迫切需要一个介绍  相似文献   

7.
《航天返回与遥感》是目前中国唯一报导航天器返回技术的科技期刊,并且也着重报导航天器遥感器技术。1999年,中国资源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第一颗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一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使中国在世界航天技术领域树立了崭新的形象,中国和世界科学技术人员迫切需要一个介绍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航天工业,从创建到现在已经历了整整三十年。在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三十年间,先后研制了多种战术,战略导弹和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二十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长征三号发射定点通信卫星的成功,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已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我们航天部第一研究院三十年来,通过多种战略武器和长征系列卫星运载火箭的研制,  相似文献   

9.
晓春 《航天》2010,(2):24-25
地球环境与气候变迁是2009年最受公众关注的话题,航天技术正在成为低碳经济时代各国抢占的技术制高点。过去几十年来,各国发射的数百颗气象、环境、海洋和陆地卫星在监测全球大气、环境、生态和气候变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每一个人都为过去半个世纪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和目不暇接的科学发现感到振奋。自然科学各学科和技术科学本身都感受到它的影响、挑战和冲击。从1957年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1961年苏宇航员进入太空以后的40多年来,航天技术突飞猛进,新成就和新纪录层出不穷,牵动了社会各界  相似文献   

11.
今年四月八日,我国发射了一颗同步试验通信卫星,卫星于四月十六日成功地定点于东经125°赤道上空。这是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胜利。它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取得了新的飞跃。现在,除美、苏外,仅有德、法(联合)及日本能独立发射地球同步卫星。这次发射成功,证明我国运载火箭能力和通信卫星技术已达到和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2.
米波 《中国航天》1996,(11):36-37
阿莫斯通信卫星努力进入国际市场以色列的阿莫斯1通信卫星于今年5月16日由阿里安4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利用这一契机以色列已开始努力将其航天技术实力转化为商业利益。该国此前已制造并发射了3颗地平线低轨道卫星。阿莫斯1则证明了这项刚刚掌握的通信技术有可能成为...  相似文献   

13.
1.1971年5月发射的第一颗DSP卫星2.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发射的 第二代DS P系列卫星3.新一代DS P卫星,用大力神4发射美国防御保障计划(DSP)卫星  相似文献   

14.
《航天返回与遥感》2009,30(1):F0003-F0003
《航天返回与遥感》是目前中国唯一报导航天器返回技术的科技期刊,并且也着重报导航天器遥感器技术。1999年,中国资源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第一颗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一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使中国在世界航天技术领域树立了崭新的形象,中国和世界科学技术人员迫切需要一个介绍和了解中国航天器返回技术和航天器遥感器发展的科技期刊,而《航天返回与遥感》是他们最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航天返回与遥感》2009,30(3):F0002-F0002
《航天返回与遥感》是目前中国唯一报导航天器返回技术的科技期刊,并且也着重报导航天器遥感器技术。1999年,中国资源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第一颗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一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使中国在世界航天技术领域树立了崭新的形象,中国和世界科学技术人员迫切需要一个介绍和了解中国航天器返回技术和航天器遥感器发展的科技期刊,而《航天返回与遥感》是他们最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刊首语     
正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里明确指出建设航天强国的宏伟目标,中国航天由此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最近,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正式投入使用。这颗卫星突破了很多制约我国航天技术跨越发展的瓶颈技术,创造了我国及世界通信卫星多个"首次",是中国航天技术水平的重要体现。从2017年20次左右、2018年1个月近10次的航天发射状态看,高密度发射将成  相似文献   

17.
英国国防部考虑于90年代后期发射两颗新型军用通信卫星并对新的军用卫星系列进行研究。 称之为天网-4D和天网-4E的两颗军用通信卫星将分别于1996年和1997—1998年间发射,总费用为1.5亿英镑。如果发射天网-4卫星出现问题,上述两颗卫星的发射时间将提前。  相似文献   

18.
《航天返回与遥感》2009,30(2):F0002-F0002
《航天返回与遥感》是目前中国唯一报导航天器返回技术的科技期刊,并且也着重报导航天器遥感器技术。1999年,中国资源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第一颗载人航天试验飞船一神舟一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使中国在世界航天技术领域树立了崭新的形象,中国和世界科学技术人员迫切需要一个介绍和了解中国航天器返回技术和航天器遥感器发展的科技期刊,而《航天返回与遥感》是他们最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1986年2月,携带高级磁性层研究装置的第一颗瑞典卫星“维金”已按期从库鲁靶场发射入轨。1987年还将发射瑞典、挪威和芬兰合作的多用途电信卫星——TELE-X。瑞典航天技术的历史很好地说明了瑞典是怎样缓慢而有意识地采取了一种策略,这种策略是根据瑞典科学家的需要以及宇航工业、电信工业参加主要的国际科学技术发展项目的需要而制定的。在整个过程中,1962、1972、1979是关键性的3年。  相似文献   

20.
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出于争霸全球的目的,竞相发展军用航天器。90年代以前,军用卫星的年发射量一直呈上升趋势,1990年全世界年发射军用卫星超过百颗。冷战结束后,军用卫星年发射量逐年减少,到1996和1997两年降到了谷底,年发射10颗左右。未来军用卫星市场将如何发展?这是航天界十分关注的问题。两个因素进入90年代以来,在军用卫星发展进程中有两件事引起航天界的普遍关注。一是小卫星技术发展迅速,军方对小卫星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