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天线型面的高精度测量是天线研发与生产过程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天线表面镀有镀膜的情况就需要用到非接触式的高精度测量方式,文章介绍了利用光学靶标投射器投射光学靶标代替传统反光标志点的非接触工业摄影测量技术,并对该技术的适用性与精度进行了一系列的对比测试,利用该测量技术得出的测量精度指标RMS与三坐标测量机所测RMS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者RMS值仅相差0.002 mm,同时与传统粘贴人工反光标志点测量RMS值相比较优于后者0.002 mm。以上测量结果对比验证了利用光学靶标投射器对镀膜天线型面的摄影测量的可靠性与测量精度满足高精度天线型面检测需求,实现了基于光学靶标的真正意义上的非接触高精度测量,为基于光学靶标的摄影测量在镀膜天线型面检测等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真空低温环境用高精度CCD摄影测量系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文章介绍了一套高精度CCD摄影测量系统,该系统是专门为在真空低温环境下的摄影测量而研制的,主要应用于卫星天线在模拟真空低温环境下的冷热变形测量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当卫星天线处于不同温度时,采用此系统对卫星天线表面进行高精度实时拍摄,将拍摄得到的数字图像传输给专门的图像处理软件分析,就能够得到卫星天线表面的变形数据。该系统的设计思想还可以扩展到其他小型设备在真空低温环境或其他特殊环境下的应用中。  相似文献   

3.
受到测量试验中被测目标尺寸及结构、控制场布局、测量网形等现场因素的影响,工业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实际测试精度达不到理论精度。文章以V-STARS摄影测量系统为例,针对大型平面天线热变形测量需求,创新性地提出了线型测量精度和面型测量精度的指标,对摄影测量系统的实际测量精度进行了定量评估。测量结果表明,该测量系统的实际测量精度满足0.1 mm的测试精度要求。该精度标定方法可为各类型摄影测量系统的实际测量精度评价提供一种直观、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研究箭载图像中的目标位姿测量方法,可作为箭上物理量测量的一条新途径。首先,使用STK软件仿真运载火箭级间分离过程,输出箭载视角双目仿真图像。然后,应用SURF/MSER方法对双目图像中的特征点进行检测、匹配、筛选,基于双目视觉测量模型解算特征点的空间坐标。最后,选取目标中心点描述被测目标位置,选取与分离面平行平面上的三点解算被测目标姿态。实验结果表明,方法可有效地测量箭载图像中目标的位置、姿态,为未来工程应用实现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卫星天线产品在进入轨道工作之前需要在地面进行模拟空间环境的高低温热变形测量。文章依据测量设备所处环境及测量方式将卫星天线高低温热变形测量划分为常压高低温测量和真空高低温测量,介绍了真空罐和常压高低温箱测量方式的工作模式及应用范围。此外,还对高低温热变形测量的特点、误差影响因素、现存的问题做了介绍和讨论。最后对卫星天线高低温热变形测量的未来重点研究方向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卫星摄影测量中,由多颗小卫星组成的卫星编队具有比单颗卫星更优越的性能,能提供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通过对绕飞编队特性的研究,提出了一种适于摄影测量的卫星绕飞编队构形.该卫星编队具有空间构形不变、覆盖范围大,图像比例尺一致等优点.对地三维定位仿真的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卫星编.队拍摄的具有航向和旁向充分重叠的区域网图像,在摄像机光心坐标精确确定的条件下,利用光束法区域网平差就可以确定地面目标点坐标,即用空中控制完全代替地面控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卫星摄影测量中,由多颗小卫星组成的卫星编队具有比单颗卫星更优越的性能,能提供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通过对绕飞编队特性的研究,提出了一种适于摄影测量的卫星绕飞编队构形。该卫星编队具有空间构形不变、覆盖范围大,图像比例尺一致等优点。对地三维定位仿真的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卫星编.队拍摄的具有航向和旁向充分重叠的区域网图像,在摄像机光心坐标精确确定的条件下,利用光束法区域网平差就可以确定地面目标点坐标,即用空中控制完全代替地面控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利用高精度测量雷达检验其它探测器的数据处理方法.首先根据雷达站点的位置和测量参数计算出目标的坐标,然后用GPS测量探测器的坐标,再计算出探测器到目标的真值参数,最后通过简单的误差分析证明该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9.
V形块测量方法分析与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坐标测量法对V型块角度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虽然坐标测量法的测量精度比正弦法测量精度低,但在测量时所用的测量基准与加工基准保持一致,且剖面加工质量对测量精度影响较小,坐标测量法是V形块角度测量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0.
拼接技术是非接触三维曲面测量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大型零件较多采用贴标志点法进行拼接,而小型零件却不便甚至不能采用该方法进行拼接。针对这个问题,研究了小型零件的旋转拼接方案,并将其用于某零件的测量拼接中,与贴标志点拼接存在较明显的型面错位相比较,旋转拼接不会产生明显的错位,边缘更清晰,误差大约在 0.5mm 左右。  相似文献   

11.
白显宗  陈磊 《宇航学报》2015,36(5):574-582
将卫星和目标的轨道预报误差引入天基空间目标监视的任务规划中,研究了交会计算和可观测时段预报的误差分析方法。在协方差转换基本方法和交会信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推导了从RSW轨道坐标系到RAE参数(距离、方位角、俯仰角)的协方差转换方法。对LEO和GEO目标观测分别引入相对速度和角距变化率,给出了可观测时段误差的分析方法。算例表明本文的计算结果与Monte-Carlo仿真结果相对误差不大于4%,典型轨道误差下LEO和GEO目标的可观测时段误差分别为0.2秒和3秒量级。该方法对任务规划和姿态及相机导引具有指导意义,还可用于分析成功观测对轨道预报精度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开展海上舰船目标复合场景电磁散射机理和模型研究对于海洋环境中的船只监测以及分类识别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面向高分辨雷达对海探测需求,介绍了研究团队近年来针对海洋环境提出的一系列电磁散射模型,具体包括:1)针对海面电磁散射提出的毛细波修正面元散射模型,面元化的简化小斜率近似模型以及针对高海情海面提出的考虑破碎波影响的面元化散射模型;2)针对电大尺寸目标提出的几何光学/物理光学混合算法及其硬件加速实现方案;3)针对船海复合场景提出的面元散射模型与几何光学/物理光学混合方法。最后给出了电磁散射模型在海杂波特性仿真分析、电大尺寸目标雷达特性分析、目标及船海复合场景高分辨合成孔径雷达图像仿真与目标探测等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戴屹梅  张和生  方柯 《宇航学报》2019,40(3):286-294
为准确判断火箭发动机涡轮泵轴承在试验台上试验时发生故障的部位,同时避免通过轴承特征频率诊断轴承故障的方法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基于GPS卫星导航定位原理,利用时幅曲线的相位信息,提出一种新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振源坐标定位法,即通过四个已知坐标的振动传感器测得同一振动波的时幅曲线相位差判定振源位置。将试验台上轴承和四个振动信号传感器安放在坐标已知的直角坐标系中,利用时幅曲线拐点分析法准确捕获振动信号到达四个传感器的时刻,再利用这四个时刻和已知坐标计算出振源位置坐标,最后根据振源位置坐标判断其是否为轴承故障及具体故障部位。通过仿真计算证明该方法理论上可行。  相似文献   

14.
静止单站对多目标进行纯方位跟踪时,若在直角坐标系下建立跟踪模型并使用最近邻标准滤波器(NNSF)进行关联和滤波,结果通常不稳定且容易发散。针对此问题,提出将修正的极坐标系(MPC)下的扩展Kalman滤波算法及联合概率数据互联关联(JPDA)算法相结合。与NNSF-MPC算法的仿真对比试验表明,JPDA-MPC算法可以提高跟踪过程的稳定性,且具有更小的跟踪误差。  相似文献   

15.
编队卫星相对运动描述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俊峰  雪丹 《宇航学报》2008,29(6):1689-1694
对于近地轨道卫星编队飞行的相对运动理论研究,可以采用的方法包括直角坐标法和 轨道要素法。利用直角坐标法得到的相对运动动力学方程可以用于编队队形控制研究,轨道 要素法能够给出相对运动的运动学描述,便于定量研究摄动影响和进行编队队形设计。分析 了直角坐标法在描述卫星长期编队飞行方面的局限性,综述了利用轨道要素描述编队卫星相 对运动的各种研究方法,包括轨道要素差法、相对轨道要素法和参照轨道要素法等。  相似文献   

16.
余建新  卫剑征  谭惠丰 《宇航学报》2020,41(8):1008-1014
为了掌握大型反射面从收拢状态到完全展开状态的动力学特性,采用气囊模型和控制体积(CV)法对反射面的充气展开过程进行研究。建立了包含中心轮毂、肋板、支撑杆、薄膜圆环和张拉绳的反射面有限元模型,提出逆解法获得折叠收拢状态下反射面的节点坐标,给出了充气展开动力学分析流程,获得了恒定充气速率下展开过程中圆环充气体积、环内压力等参数与展开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用充气技术可进行大型反射面有序可控展开,反射面的充气展开过程分初始收拢状态、解锁释放、肋板展开、保压稳定四个阶段,地面充气展开试验结果验证了仿真分析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approximating antenna surfaces using flat facets or triangulated cable networks, a geometric scheme to subdivide a parabolic surface is discussed. According to the proposed scheme, the paraboloid is divided at the aperture circle into six equal segments first, which form a regular hexagon. Then the regular hexagon is subdivided into equal regular triangles to form subelements. Finally, the points of intersection of these triangles are projected or mapped on the paraboloid surface using a suitable origin of coordinates to obtain the final nodal coordinates of the members along the revolution axis direction. An expression for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systematic deviation of the actual surface from the desired surface and the side length of the regular triangles on the antenna's aperture surface is developed, which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side length of the regular triangles, and in turn to determine the size of the reflector surface facets necessary to meet antenna surface accuracy requirements. Application on a 0.6-m offset reflector is described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technique in design of paraboloidal reflectors with flat facets.  相似文献   

18.
多普勒波束锐化(DBS)利用目标回波多普勒频率的差别来分辨目标。但它需要较长的相关处理时间。在这期间,由于目标本身的多普勒频率是变化的,当多普勒频率变化率较大时,容易产生频谱的混叠。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DBS方法,相关处理时间随目标回波信号频谱宽度自适应调整,以克服频谱混叠,达到分辨目标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它在目标多普勒频率变化率较大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有效地对群目标进行分辨。  相似文献   

19.
江刚武  龚辉  王净  姜挺 《宇航学报》2007,28(1):15-21
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的最后逼近阶段,通常采用光学成像敏感器来测量跟踪飞行器和目标飞行器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姿态。考虑到飞行器在轨运行期间,CCD相机受空间环境的影响,其内参数会发生变化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单CCD在轨自检校光学测量方案,其主要特点是飞行器在执行测量任务时,可同时进行相机内参数的自检校。首先根据严格的中心投影共线条件方程,推导出目标飞行器光学特征点坐标和对应的像点坐标与内参数及相对位置和姿态的严格解析关系;然后建立了内参数及相对位置和姿态的解析表达式;提出了目标航天器上光学特征点的布设要求。通过严格的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单CCD在轨自检校光学测量方案具有可靠性高、精度高、算法易实现、适应能力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带反馈分布式不同维传感器状态估计技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何友  熊伟 《宇航学报》2003,24(6):574-578
论述了带反馈分布式信息融合系统中传感器观测维数不同时的状态估计方法。在多传感器系统中,目标的测量是在极坐标中获得,而数据处理通常是在直角坐标中完成。由于二维传感器不能获得观测目标的俯仰信息,其估计将会产生一定的动态误差。在分布式的信息融合系统中,各传感器需要将各自的局部估计送到融合中心进行统一处理。如果不适当地减小这种动态误差,必然将导致整个信息融合系统的估计精度下降。针对上述问题,文章讨论了如何利用系统反馈信息,减小二维传感器的局部估计误差,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估计精度。最后,给出了算法的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小系统动态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