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激波对血液成分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自行研制的无膜激波管,研究在一定强度激波的作用下,激波对血液成分的影响。分析了激波与血液作用时的波系结构,得到了作用在血液上的透射激波速度和透射波波后压力的表达式,共对24组新鲜血液进行了对照实验,实验后的医学化验表明:激波对血液有相当强的作用,其中尤为明显的是作用后的血液中游离血红蛋白明显增多、血小板数减少,结果还表明这些变化跟激波作用的次数有一定的关系。文中对造成血液破坏的机制也作了初步的分  相似文献   

2.
运动激波和旋涡相互作用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平面运动激波和单个旋涡二维相互作用的实验。实验在方截面激波管中进行,实验中拍摄了激波和旋涡相互作用全过程的纹影照片,实验结果发现,运动激波通过涡核时发生激烈变形并在波后流场中产生圆柱形声波。  相似文献   

3.
用水平激波管研究了激波对管内壁堆积粉尘的抛撒效应。试验粉尘为玉米粉(平均直径5μm),采用YA-16高速摄影机观察了激波特性和粉尘云的发展,结果表明,在激波扫过堆积粉尘与粉尘被扬起存在一定时间滞后,粉尘云的高度也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4.
地下结构模型度试验的光学激波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学激波管是进行抗爆结构试验研究的一种新型动载设备,它除具有常规激波管的通过电测手段测试试验结构物上点或多点的应力、应变、速度等力学参数外,其突出的特点是通过光测能够拍摄试验结构物在冲击波动压作用下连续变化的过程和被破坏形态的清晰物理图像,进行地下结构的抗爆研究。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用于地下结构抗爆试验研究用的光学激波管设备的构造和测试手段以及设备调试和应用试验的情况,最后还公布了用该设备拍摄到的激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一维非定常守恒方程出发,用Richtmyer-Lax-Wendroff格式研究了夹膜方式,夹膜位置,破膜压力和破膜延时对激波引射高温燃气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激波风洞组合设备中,用引燃激波管模拟亚燃室开展双燃式煤油超燃研究的方案是可行的,引燃激波管布置的建议方案是;单膜片,膜片位于管子右端出口处,破膜压力尽可能低、破膜延时尽可能小。  相似文献   

6.
一种用于RM不稳定性研究的竖直环形激波管的设计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并加工了一套竖直环形同轴无膜激波管,可用于环形汇聚激波诱导下的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实验研究。与前人工作相比,本文在流体界面的形成以及流场的观测方法上做了较大的改进。通过实验和数值方法,对该竖直激波管产生的环形柱状汇聚激波的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验证了同轴激波管形成柱状汇聚激波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在界面形成方面,采用细丝约束肥皂膜技术形成正八边形气体界面,并利用数值方法考察了细丝对界面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界面发展的前期,细丝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利用连续激光片光结合高速摄影相机对流场进行观测,获得了正八边形air/SF6气体界面在环形汇聚激波及其反射激波冲击下的演化过程,并与数值结果进行了对比,获得了较好的一致性,进一步验证了汇聚激波的对称性以及细丝约束肥皂膜技术用于形成多边形气体界面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简报介绍了用膨胀波管产生高超声速气流的实验结果。用压力传感器测量了激波管内的激波速度,用激光全息摄影拍摄了飞船返回舱模型吹风时的激波形状,证实了在膨胀波管中建立了可用的流动条件。  相似文献   

8.
在TVD格式的基础上,以修正限制函数的方法,将通常的TVD格式改造为性能更为优越的ENO格式,并利用这种有限差分格式求解欧拉方程和薄层N-S方程。分别数值模拟了激波管中运动激波与三种楔形物体相互作用流场;给出了激波在不同物体上的反射及波涡干扰过程中非定常流场的变化情况;算出的波系结构在与CARDC小型激波管中做的相关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
运动激波在波前同向气流中传播时与壁面附近力界层发生的相互作用,既不同于定常的激波边界层干扰,也与普通激波管中端壁波与边界层的作用有很大差异。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表明,激波与边界层作用后,波面在壁面附近发生了明显弯曲,且触及壁面;弯曲的激波与壁面进一步作用后发生反射,由于波前气流速度不同,这种反射存在规则反射和马赫反射两种类型;由于激波反射,波后壁面附近形成了一个高压区;激波与边界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激波管壁面湍流边界脉动压力的强度、脉动压力的频率特性及其传播与衰减特性,给出了这些特性的计算方法,通过算例说明了②区和③区壁面脉和压力的强度及其频率随激波马赫数的变化规律,并讨论了壁面脉动对激波管气流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激波风洞-微波管组合设备对顶混的碳氢燃料-空气混合物的点火与超声速燃烧进行了研究。为缩短碳氢燃料-空气混合物的点火延迟时间,通过激波风洞喷管入口与接触面之间的激波反射对经过雾化与气化的碳氢燃料(汽油)进行预热;此外,由燃烧驱动激波管产生的高温燃气作为引导火焰点燃激波风洞产生的预混与预热的超声速碳氢燃料-空气混合物。采用纹影系统对超声速可燃气流中的火焰传播进行流场显示。实验结果表明,上述方法可将碳氢燃料-空气混合物的点火延迟时间缩短至小于0.2ms,同时还得出了火焰相对于超声速可燃气流的传播速度。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是用实验观测的方法判明低密度空气中发生的强激波的构造并进而分析其特性。为此,首先利用自由活塞二段隔膜激波管获得强激波,并以新型高速照相机拍摄激波背后的发光域,然后以SPICCA图像处理机对拍摄的照片进行等辉度线和浓度变换等处理。研究结果表明:(1)激波背后的发光受其速度影响很大,当激波速度U_s超过11.0km/s时,发光强度将出现两次峰值;(2)空气中氧元素对激波背后的发光情况有重要影响;(3)初压不同时,发光形态不同,当初压增高时,发光时间和强度都增加。这些结论为从理论上分析与研究强激波背后发光的形态与特性提供了可贵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3.
激波管所产生的非定常运动激波,若强度和形状能够按照一定的设计要求进行可控条件下的调节,将可望为燃料点火燃烧试验等提供具有独到优势的研究手段。基于激波动力学理论,针对激波管中所产生的平面运动激波,通过设计特定的上下壁面收缩型线,使初始平面运动激波,经收缩段(包括光滑凹形曲线段、斜直线段和光滑凸形曲线段)的变形和强度增加,再以平面波面形状进入较小截面直管段的连续转变过渡,得到了强度增加的平面激波。进一步对所设计的典型型线分别采用数值计算和试验的方法,考核分析激波运动过程中的形状变化,验证了理论方法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型线设计的关键参数对激波增强幅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激波管方法,本文中所提出的收缩截面方法能更显著地增加平面激波强度;另外,还考察了初始入射激波马赫数对壁面型线和运动激波波面形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较强的初始入射激波来说,壁面型线对入射激波强度依赖较小,也就是说,当实际入射激波马赫数即使稍偏离设计状态时,仍然能得到近乎完美的平面形状增强激波。  相似文献   

14.
氢氧爆轰直接起始的射流点火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氢氧爆轰驱动激波风洞中的高氢混合比氢氧混合气直接爆轰的点火方法,对射流点火管的点炎能力进行实验研究发现,点火管长度是进行射流点火能力的关键因素,射流点能力随点火管长度的增加而增强。点火管与爆轰管之间无隔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15.
给出了在二维和三维条件下激波(爆炸波)与物体相互作用的一些典型计算结果,概括总结限激波管中实验的有效性正加 提出了改进数值方法(包括差分格式,网络系统),发展三维光学定量可化技术和进一步非定常湍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大型土中浅埋可调式激波管的主体结构,主要特点,测量手段,适用范围,以及在防护结构抗动荷载试验中的应用情况和发展前景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激波与氦气泡相互作用的实验与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在激波管中实现运动激波与球形气一气界面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案。以肥皂膜作为气体交界面,高压火花为光源,采用阴影法,在马赫数M=1.2的情况下,在矩形激波管中开展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获得了激波作用下球形氦气泡界面发展变化的相关实验结果。还通过求解二维轴对称的Euler方程,结合网格自适应策略,对实验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与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证实了涡量的产生和分布对于界面的变形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一种有限体积的TVD格式模拟喷流产生的启动激波在有限空间内的运动过程。计算获得的激波运动过程与激波在大气中传播时的实验结果一致。在传播过程中出现涡环和多次激波。计算表明,在真空箱为正方体的情况下,激波管出口附近的压力脉冲特性主要取决于有限空间的轴向长度。所得结果对毫秒级激波管喷流模拟装置的真空箱设计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运动激波绕尖劈流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激波管中进行双尖劈二维外形的激波绕流数值计算和实验研究,入射激波,M=1.8,用激光全息双爆光技术定量测定各瞬时的密度场。计算采用欧拉方程和有限体积法进行离散并采用高精度的TVD差分格式,计算与实验两者之间的比较,表明本文采用的计算方法对于解决尖点的绕流十分奏效,根据计算所获得的运动激波系,能够判断局部区域实验测量的密度场梯度方向,从而使密度场的定量测定获可靠度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气波制冷效率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实验本文研究了气波制冷机工作管充气时间,分界面混合效应以及工作管内反射激波等因素对气波制冷效率的影响,并结合管内流动波图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采用激波吸收腔缩短工作管长,消除反射激波,提高制冷效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