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年5月9日,日本发射了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它是日本深空探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今后更大规模空间探测和样本返回的验证机。经过两年多的飞行,隼鸟号于2005年9月接近了其目标——系川小行星。根据隼鸟号研制单位——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宇宙科学研究本部 (ISAS)的设计,隼鸟号要在系川表面软着陆,用高速子弹打碎系川表面的岩石,将岩石的碎片和灰尘收集起来送返地球,并向系川表面施放一个微型机器人。 2005年11月27日,在隼鸟号经过一次试着陆和两次正式着陆后, ISAS宣布他们认定隼鸟号已经完成了主要科学任务,准备携带着系川的岩石样本返回地球。但是,由于姿态控制系统已经有两个反作用飞轮失效,隼乌号目前自动进入了安全模式,能否把样本送回地球尚且是个问题。本文将根据日本方面公布的资料,对隼鸟号最后一个阶段的飞行,即接近系川并着陆采样的过程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天》2010,(10):55-56
据日本媒体10月6日报道.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已在“隼鸟”小行星探测器的返回舱内发现了可能来自地外的微粒。该探测器在历经7年的丝川小行星探测之旅后于6月份回到地球。报道称,这些微粒具有不同于此前收集到的据信源自地球的尘埃和铝粉的特征.JAXA同NASA合作.于6月24日开始对“隼鸟”的多层样品收集容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易林 《航天》2010,(8):34-38
6月13日,日本宇宙探索局的“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再入大气层,降落在澳大利亚南部伍麦拉附近的沙漠地带,时隔7年后回归地球。期间,多灾多难,百折不挠,“隼鸟”由此也博得“不死鸟”的尊称。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12月3日,日本宇航探索局(JAXA)的隼鸟-2(Hayabusa-2)小行星探测器由H-2A运载火箭从种子岛宇宙中心发射升空,飞往1999JU3目标小行星。隼鸟-2探测器是2003年发射的隼鸟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的继承者,预计于2018年中与1999JU3小行星相遇并进行探测,2020年12月携带样本返回地球。小行星探测是日本深空探测的重点,已提出的小行星系  相似文献   

5.
《航天员》2011,(3):80-80
巴西圣保罗州、里约热内卢州、巴拉那州和巴西利亚联邦区几所著名大学的科学家计划在2015年发射一枚小行星探测器。此外,日本“隼鸟”号探测器于去年6月返回地球,带回了“丝川”小行星的岩石微粒。  相似文献   

6.
发射短讯     
夏光  瞭望 《航天器工程》2011,20(4):38+59+64+71+116+151+154-38
日本将于2014年发射隼鸟-2小行星探测器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在2011年5月12日宣布,将于2014年发射隼鸟-2(HAYABUSA-2)小行星探测器。这个探测器将于2018年到达在地球和火星之间轨道上运行的1999JU3小行星  相似文献   

7.
2010年6月13日,曾多次在太空中失踪但又重新与地球取得联系、曾多处损坏但又奇迹般被修复的日本“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终于结束其长达7年的太空旅行回到了地球。  相似文献   

8.
《航天器工程》2011,(1):133-133
据中国航天科技信息网站2010年12月2日报道,日本宇宙航空开发研究机构(JAXA)研究显示: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着陆小行星丝川时,由于地面发送的计算机程序有误,导致隼鸟号未能发射金属球,没有收集到岩石样品。JAXA没有总结说隼鸟号未发射金属球是一次失败,不过仔细调查了这件事,因为本次任务只获得了很少的样品;日本将很快设计后续探测器,预计在2014财年发射。  相似文献   

9.
《中国航天》2005,(12):43-44
11月20日,日本“隼鸟”小行星取样回送探测器进行了首次触地采样机动。最初的报道说,探测器在与系川小行星相距40米处按计划释放了一个目标标识器,但随后出现故障,无法确定高度,并暂时与地球失去联络。恢复联络后,探测器已瓢离小行星。11月23日有关人士又说,仔细分析发现,原以为着陆失败的“隼鸟”实际上曾成功着陆。  相似文献   

10.
《航天》2011,(3):24-27
年度重大事件随着2010年的终结,21世纪的头一个10年也悄然离去。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航天领域依旧发生了很多事情,但是这次出于宁缺毋滥的原则,没有像往常那样选出10大事件,而是只选出5个。①日本"隼鸟"号探测器携带小行星的土壤样本返回地球  相似文献   

11.
《中国航天》2010,(12):42-43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11月16日宣布,其“隼鸟”小行星探测器成功带回了采自小行星表面的首批样本。  相似文献   

12.
司马光 《航天》2010,(8):26-29
近年来,日本在空间探测方面一扫希望号火星探测器失踪的阴霾,连续成功发射了5个别具一格的空间探测器。其中月亮女神月球探测器和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已出色完成了任务,在全球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相似文献   

13.
日发射“隼鸟”2小行星探测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日本H-2A-202型运载火箭2014年12月3日在种子岛航天中心发射了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的第二个小行星采样回送探测器"隼鸟"2。发射原定11月30日进行,但因天气原因而两度推迟。这项大胆的任务为的是要在日首次小行星采样回送任务成功的基础上再进一步。首次任务的探测器称为"隼鸟",2003年5月发  相似文献   

14.
《航天》2010,(1):20-20
11月4日,日本“隼鸟”小行星探测器又一台离子推力器出现故障,目前仅有一台已受损发动机可用。探测器上共有4台采用氙气作推进剂的实验型微波放电离子发动机,其中两台早先已报废,另一台此前曾因有要报废的迹象而关掉。“隼鸟”发射于2003年5月。  相似文献   

15.
《航天返回与遥感》2012,33(1):74-74
2012年1月30日.据美国太空飞行现在时网站报道,掌管投资日本航天项目的太空活动委员会近日正式通过了“隼鸟-2(Hayabusa2)”机器人探测器项目,探测器计划于2014年发射,将从编号1999JU3的近地小行星带回岩石样本。  相似文献   

16.
太空新航线     
江山  阳光 《航天》2011,(1):12-15
轨道通信公司第二代卫星转由“猎鹰”9发射;美私营飞船获再入许可;“先进极高频”-1卫星问题非日本发动机所致;质子号发射美移动宽带卫星;日确认“隼鸟”采到小行星样本;  相似文献   

17.
<正>太阳系中的绝大多数岩石天体都满是以往遭撞击的伤痕,但科学家却很少能实时看到撞击发生时的情景。日本"隼鸟"2探测器2019年4月5日利用其自带的"小型搭载撞击器"(SCI)对龙宫小行星实施了一次撞击,让科学家们有了这样的机会。这一撞击行动旨在把地下原始形态的岩石暴露出来,以由探测器采集并送回地球,从而帮助科学家更好地认识小  相似文献   

18.
<正>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10月5日宣布将"隼鸟"2小行星探测器所要探测的目标小行星1999 JU3命名为"龙宫"。该机构近期举办的征名活动共征得7336份方案,其中有30份提议采用"龙宫"这一名称。该名称已提交给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经审核后将正式加入其小行星  相似文献   

19.
电推进在深空探测主推进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观荣  康小录 《火箭推进》2012,38(4):1-8,48
随着太阳能电池阵列电功率的不断增长,高比冲电推进在深空探测主推进任务中的应用成为现实,且有明显增加趋势。在我国实施两次月球探测任务之后,深空探测将成为我国航天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美国、日本和欧洲相继发射了四个由电推进执行主推进的深空探测器-深空一号探测器、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智慧一号月球探测器和黎明号小行星探测器,极大地提升了深空进入能力,且获得了很多科学数据。本文分析深空探测主推进对电推进的需求,对电推进在深空探测主推进任务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分析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为我国深空探测推进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司空 《航天》2014,(9):33-33
日本计划在2014年底用H-2A火箭发射第2个小行星探测器"隼鸟"2。该探测器重600千克,主推力器为改进型微波放电式氙离子发动机,设计寿命7年,将于2018年6月到达小行星1999 JU3,2019年开始采样,把所携带的撞击装置(又叫太空炮)释放到小行星表面,此时探测器将移到小行星另一侧,避免脆弱的感应器被四处飞溅的残骸或碎片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