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雨水 《航天》2009,(4):60-61
2005年10月12日9时9分,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并于10月17日4时返回地面。我国首次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方面取得的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为此,国内有关单位制作发行了各种航天邮品,这些邮品见证了中华民族为人类探索太空的伟大事业所做出的重大贡献。邮品受版面限制,不能一一列举,敬请谅解。  相似文献   

2.
雨轩 《航天员》2013,(4):72-75
2013年6月26日上午,神舟十号飞船搭载3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成功返回地面,这距离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首飞太空已有10年之久。10年间,中国恰有10名航天员进入太空,而神十也恰好是我国神舟飞船系列的第十艘飞船。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可靠性技术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上的应用情况和采取的各项可靠性管理措施。按要求建立可靠性模型,以工程验证为主,指标概率评估为辅从两方面验证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可靠性是否满足放行准则中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航天器工程》2004,13(1):F008-F011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我国首位航天员进入太空,在环绕地球飞行14圈后,于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主回收区成功着陆,安全返回地面。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今朝终于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神舟五号飞船的研制过程,对飞行试验结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王永志 《航天器工程》2004,13(1):176-176
戚发轫院士主编的《载人航天器技术》第2版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前出版了,受到了广大读者和科技界人士的一致好评。本书的主编戚发轫院士是“神舟”号载人飞船的总设计师,所有作者都是直接参与飞船研制的技术骨干,包括飞船12个分系统的技术负责人。  相似文献   

7.
常伟 《航天器工程》2004,13(4):70-75
介绍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质量管理工作的一些特点和成功的做法,分析了神舟五号项目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在后续型号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做好产品保证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航天员》2011,(2):F0003-F0003
新华网北京4月6日电(记者周婷玉)在世外载人航大50周年到来之际,今年4月12日,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世纪金源购物中心的笑傲天宫航天文化艺术中心将开始试运行。届时将有航天题材艺术展以及慈善拍卖等相关活动。据了解,活动中将展示从神一至神七的众多高端航天艺术珍品,其中包括中国集邮总公司发行并搭载神舟一号的《中国神舟飞船首飞纪念》纪念埘、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在神舟五号飞船搭载的《中国神舟飞船首次载人飞行成功纪念》纪念封、神舟七号搭拔作品之《和平颂》画册以及  相似文献   

9.
姜俊成 《航天员》2013,(5):34-35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中国首次载人飞天距今已有10年之久,忘不了2003年10月15日9时0分0秒的这一刻,随着一声铿锵有力的点火命令,“长征二号—F”火箭喷着灼灼烈焰,在万众期待中托起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直冲云霄,带着中华民族干百年的飞天梦想开始了一场精美绝伦太空之旅。  相似文献   

10.
李迁 《中国航天》2005,(12):8-9
继神舟五号圆满进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后,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又取得了圆满成功。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完成中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安全返回。从“一人一天”到“两人五天  相似文献   

11.
经典重现     
《航天员》2008,(2):22-25
神舟五号精彩瞬间回放10月15日5:28:航天员出征仪式在酒泉航天员公寓——问天阁举行,胡锦涛主席为出征航天员壮行5:30:航天员杨利伟乘专车驶向发射塔架06:15:航天员杨利伟进入飞船返回舱  相似文献   

12.
20 0 3年 10月 16日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飞成功 ,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终于从梦想成为现实。中国航天科工集团 85 11研究所经过 10年的奋斗 ,出色地完成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任务。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主要参加单位之一 ,85 11研究所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陆伯祥同志获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飞船应用系统 )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另外 ,李明同志被人事部、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授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奖章中国航天科工集团8511所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郑婕  相似文献   

13.
五轩 《航天》2012,(7):10-11
按照航天员的评价,神舟九号飞船的装修比以往任何一艘飞船都漂亮,细节处理上也更加完美。如果把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飞船的装修比作‘毛坯房’,那么‘神六’、‘神七’就是中等装修,而‘神九’就是不折不扣的精装修。  相似文献   

14.
从地面接力到"太空握手" 早在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成功飞天时,通过测控与通信分系统的图像与话音设备传输,亿万人民观看到杨利伟在神舟飞船内沉着而冷静地完成各种操作,听到他清晰地报告在太空的感受. 在此后的数年时间里,测控与通信分系统不断完善,在数次神舟飞船太空飞行过程中,人们可以通过此系统,借助安装在飞船上的摄像机等设备,欣赏到从太空眺望地球的美景,听到航天员与家人的对话,看到航天员在飞船内的"空翻"表演……  相似文献   

15.
当神舟五号飞船把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成功完成了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时刻,举国欢腾,民族振奋。这时,即将接任飞船总设计师的张柏楠与所有研制人员一样百感交融。他没有想到,从这一时刻后,一个更大的挑战即将开始。时隔多年,神舟九号载着两名男航天员和一名女航天员,成功完成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时,人们对这支团队更加刮目。挂帅总师情洒"神舟"向苍穹当神舟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把"接力棒"交给了这个当时才40岁出头的年轻人时,他成为了世人关注的焦点。从神五到神九张柏楠倾注了大量心血。  相似文献   

16.
杭柯佳 《中国航天》2005,(11):23-34
2005年10月12日9时,举世瞩目的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升空,把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船在太空飞行5天后,于10月17日4时33分安全返回地面。神舟六号飞船以实现多人多天飞行为目标,搭载了载人航天第二步任务的试验设备和科学试验设备,全面验证和考核了飞船的生命保障功能以及结构与机构系统和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等。它首次实现了“真正有人参与的空间飞行试验”,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进入第二步任务的揭幕之战。  相似文献   

17.
<正>热烈庆祝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成立50周年我们推动和见证着中国航天事业的每一步……50年前,为响应党和国家关于创建和发展航天事业的号召,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的前身——航天504所应运而生。成立50年来,我院(504所)几代航天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转战南北,三易其址,始终以富国强军为使命,始终秉承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致力于推动我国空间飞行器有效载荷技术的发展,先后参与了以东方红一号卫星、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嫦娥一号卫星三大里程碑为代表的150多颗(艘)卫星/飞船的研制任务,多次荣获国防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是我国的高技术装备工程、载人航天  相似文献   

18.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及其技术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我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试验的目标和主要任务,给出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主要任务和技术指标,以及构型与布局、子系统设置与设备配套、飞行方案、发射窗口和飞行轨道等技术状态。概述了神舟五号飞船飞行试验问题归零、飞行任务引起的更改、提高产品可靠性的更改、其他原因引起的更改和工艺流程的变化等部分技术改进。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飞行试验的成功表明,其技术可满足多人多天空间飞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杨利伟 《航天员》2013,(5):26-29
十年前,他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完美执行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在我国航天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圆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中国载人航天首飞十周年之际,我们有幸邀请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航天英雄杨利伟,与我们一起重温十年前那段极不平凡的岁月!  相似文献   

20.
<正>俄罗斯联盟U型运载火箭2016年12月1日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进步"MS04货运飞船时失败。俄任务控制部门称,飞船已于发射后不久在地球大气层中被烧毁,有证据表明联盟号火箭的第三级出了问题。俄航天国家集团也发布消息证实了飞船被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