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6.
神州五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划时代里程碑,是我国各项技术发展的综合体现,标志着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具有重大的科学技术、经济和政治意义。它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引起了世界的关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7.
中国百余位载人航天一线专家历时5年精心打造,中国首套全方位、立体化展示载人航天伟大成就和介绍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的大型科普读物《中国载人航天科普丛书》,7月15日下午在北京首发。 相似文献
8.
建设先进文化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光荣传统。在55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航天不仅取得了以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还孕育了伟大的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以下统称“航天精神”)。航天精神生动诠释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航天领域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9.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的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所具备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相似文献
10.
11.
6月16日~29日,中国成功实施了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载人航天交会对接飞行任务,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的多个第一,包括第一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第一次实施手动交会对接、航天员第一次进入天宫一号、第一次有女航天员飞行、第一次实现十余日载人飞行等,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八方舆论盛赞中国航天的巨大进步,巾帼英雄刘洋备受关注,各国与中国航天开展合作的意愿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2.
2013年6月26日,神舟十号返回舱徐徐降落在位于内蒙古四子王旗的主着陆场,3名航天员平安出舱,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第一阶段实现了完美收官。这对于我国全面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突破航天员中长期驻留技术、加快推进空间站研制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12年航天报告》是由美国航天基金会、独立的研究机构以及航天领域、航天政策、金融市场、科学、教育和技术方面的专家,通过收集、分析和综合公开的信息,包括从政府报告和国会纪录,到行业协会和私人研究公司提供的数据,进行广泛的研究得出的。数据来源还包括在主流商业界和工业界出版物上发表的文章。这份年度报告是对上一年航天产业活动、主要的产业收入来源、航天教育和培训的发展趋势、航天雇员、航天产业的政府投资以及航天产业的市场表现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15.
杨利伟首飞距今已整整十年,“十”虽只是一个很简单的数字,但它却承载着中国载人航天辉煌历程中的每一次突破。回首神五任务,当年的一切似乎仍历历在目,仍激动人心。值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十周年之际,我们特邀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她是当年第一批航天员及神五任务航天员选拔与训练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在此,让我们随她一起来重温首飞时有关航天员选拔与训练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17.
18.
作为《航天员》杂志编委会副主任的孙锦云老师一直热心航天科普事业。多年来,她总是不辞辛劳,辗转全国各地,举办航天科普知识讲座。很难想象,她的听众里有七、八岁的儿童、有中学生,大学生,有战士,有教授等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超过百场的讲座打动了十几万的受众。有人说,她的讲座改变了自己的人生。2008年4月14日,被湖南大学聘为校长顾问及兼职教授的孙锦云老师,应邀去湖大参观。在那个细雨漾漾的晚上,她照例走匕讲台,为湖大的莘莘学子进行了一场精彩动人的航天科普知识讲座——"嫦娥,让月球不再遥远"。 相似文献
19.
2010年1月11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我从前一天下午拿到印有金色国徽的红色会议出席证那一刻开始,就有一种兴奋的感觉。自从我撰写了《奔月——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一书后,我对孙家栋的事情就更为关注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