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苏联建议美国把预定于1992年发往火星轨道的火星探测器稍加改装后兼作中继卫星用,以便把苏联和法国联合研制的气球飞行器在火星低空拍摄的卫星图像送回地球。 里根政府和NASA正在认真研究苏联提出的这项建议。这项建议有可能促成美苏间的费用低而成效高的合作,即1994年苏法进行联合飞行时,使低空拍摄的火星图像的传输量增加2倍或3倍。  相似文献   

2.
据《空间飞行》1990年2月报道,苏联可能在2015年执行火星载人探测任务。届时,将用能源号大型运载器把大块的部件送入轨道,由宇航员在轨道上组装成星际航天器。一旦星际航天器组装完毕,苏联航天飞机将把一个国际宇航员小组带到星际航天器上,这个航天器将在几年后到达火星。 苏联打算在1994年9月用质子号火箭发射其火星94探测器,这个探测器将携带高空探测气球。苏联还打算在2001年进行火星土壤采样返回地球的飞行。  相似文献   

3.
苏联已决定在1994年执行下次火星探测任务,届时将把一辆火星漫游车送往火星表面。目前苏联正在考虑执行这次任务的若干方案。 第一个方案是使用新型能源号重型运载火箭。该方案从1994年到2010年分三步进行。  相似文献   

4.
庞之浩 《中国航天》1991,(10):27-31
自人类登上月球之后,下一个要征服的目标将是火星。本文介绍了目前科学家研究出的三种载人火星飞行方案,及美国、苏联和欧空局的载人火星计划,最后提出了载人火星飞行所需解决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1987年3月,在美国休斯敦举行的月球和行星科学会议上,苏联代表详细介绍了他们的火星探测计划,其最终目的是要在1996年进行从火星取回土壤样品的飞行。苏联提出的这项大规模的航天活动引起了西方代表团的震惊。  相似文献   

6.
<正>火星是自然环境最接近地球的行星,被认为是最适合人类移民的星球,也一直是世界各国和组织实施深空探测活动的重点。1957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后3年,美国和苏联即开启了火星探测活动,并且自1962年苏联尝试首次火星着陆探测失败以来,世界航天强国共实施了18次着陆探测任务,完全成功仅7次。尽管成功率不到39%,未来各航天大国仍将火星着陆探测列入发展规划,我国也正在开展火星探测工程规划论证工作。以此为背景,研究国  相似文献   

7.
苏联将在1988年7月向火星和火卫一发射两个“火卫一”探测器,探测器将贴近火卫一飞行,并向火卫一投放两个着陆器(见图1)。 1991~1994年,苏联将发射一些“科洛姆”(Colomb) 探测器。每个探测器将要向火星大气层投放一个气球。并向火星表面投放一个机动机器人“Marsokhod”(见图2)。  相似文献   

8.
薛晓亮 《中国航天》1991,(7):11-11,16
随着空间技术的不断发展,苏联及其他一些国家对星际探测活动的兴趣日益增加。在今后10年中,将进行50多项重要的星际科学探测计划。新型的航天探测器将用来探测行星、小行星和彗星。在50多项探测计划中,有许多项都是政府间的合作项目,这在1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美国航宇局计划于1993年将其火星观测器送入火星轨道,开始对火星大气层和地质进行观测。1994年,苏联将发射2个改进型的火卫一探测器。苏联的  相似文献   

9.
苏联已拨款1亿美元用于研制1994年飞往火星的两个探测器所需的试验设备。这次飞行将进入火星轨道,并使用法国制造的探测气球,把带有土壤穿透器的舱段降落在火星上。 轨道器将对火星进行遥感和大气观测。气球将提供一种地球式的气象站网络,这些气球白天在火星表面“跳动”,并利用火星温度的变化影响其跳动,晚上则停泊在火星表面。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火星探测计划的由来张万周火星─94和火星─96是前苏联解体前制定的火星探测计划。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一直处于困难的境地,但为了保住前苏联几十年间争得的在航天领域的优势地位,俄罗斯政府仍批准了继续执行这些计划。一、为什么要探测火星在太阳系中。除...  相似文献   

11.
山珍 《航天员》2009,(3):34-37
自1962年苏联发射首个火星探测器以来的近半个世纪里,世界各国先后发射火星探测器30多个。尽管这些“火星使者”中有2/3未能完成使命,但人类探测火星的热情却丝毫不减。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以美俄为主的航天大国,在火星探测方面又开始暗暗地较劲。已充分掌握航天技术的中国,在火星探测方面自然也希望有所建树。2009年10月,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YH-1)将搭乘俄罗斯的运载火箭,踏上拜访火星的漫漫旅程。  相似文献   

12.
《国际飞行》1988年7月30日报道:苏联雄心勃勃的火星探测计划已推迟,1992年的火星探测任务已取消,原来打算1994年执行的取样任务已推迟到1998年。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人类社会和深空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火星探测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从1960年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个无人火星探测器至今,人类已发射无人火星探测器47次,对火星进行了详细的考察。载人火星探测在探索地外生命、星际移民、推动科技发展、提升国家地位和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航天运输系统技术是载人火星探测任务实施的基础技术,其技术水平对载人火星探测任务的风险、复杂度和成本具有重要影响,有必要开展载人火星探测航天运输系统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4.
苏联正在寻求使用NASA约翰逊航天中心的大型真空舱以支援其lima-D激光器实验。该实验装置将在1989年的火星卫星探测计划中用以进行光谱分析。 据苏联科学院IKI空间研究所的计划办公室说,约翰逊航天中心的A舱将为装在火卫1和2探测器上的激光器实验提供有价值的科学援助。 在火卫探测器上进行Lima-D实验的目的是: ·测定火星表层土壤的基本成份和同位素元素; ·探测火星表面各区域的不同地形; ·研究强同位素和化学成份的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5.
美、苏科学家的一项研究表明,美、苏、欧空局和日本如果合作实施载人火星探测并使用苏联的能源号大型运载火箭,那么载人火星探测仅需用美国计划费用的三分之一,并在21年内就能登上火星。 能源号火箭能把货舱和载人舱送入320×29760公里的大椭圆地球轨道,在那里加注化学推  相似文献   

16.
苏联过去的火星探测成果不大,但现在已制定了一项宏伟的火星探测计划。据该计划,1988年7月将发射第一个火卫一探测器,探测和分析火卫一的表面结构。本文介绍了该探测器的构造、装载的仪器以及该探测器的探测项目和探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苏联于5月15日第一次试射了一枚推力相当于土星5的巨型运载火箭——能源号(美国称其为SL-W),这将加快苏联航天飞机的研制进度,并使苏联具有发射100吨重的空间站舱室和军用卫星的能力。能源号火箭的起飞推力为30000千牛,是世界上最大的运载火箭,苏联将用这种火箭来实施未来的载人飞往月球或火星的计划。  相似文献   

18.
苏联卫星     
1.金星1号2月球9号3.国际宇宙一1号4.火星一1号自动站苏联卫星  相似文献   

19.
在1988年火星及火卫一的飞行计划中,苏联将首次使用新一代的模块式结构行星际航天器,这种航天器还适用于未来飞向其它行星、小行星和彗星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苏联能源号大型运载火箭主设计师最近详细地透露了关于该火箭的情况,现概要地整理如下。 苏联的能源号运载火箭是一种多用途的火箭系统。能源号具体运载能力如下: 低地轨道:100吨 地球同步轨道:18吨 飞向月球的轨道:32吨 飞向火星及金星的轨道: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