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元珊 《中国航天》1993,(2):33-35
60年代至80年代间,前苏联的官方新闻界对其载人登月计划,即N1—L3计划,一直保持沉默。直到1989年的夏天,苏联《消息报》才首次透露了该计划的内幕。现将N1—L3计划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准备把一辆漫游车发往阿波罗11号登月地点以争取2000万美元奖金的美国宾州宇宙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10月30日宣布了一项大胆的计划.将再发射5个探测器,对月球极区进行探测。由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专家惠特克领军的这家公司计划在2010年5月把其首辆漫游车送往阿波罗11号登月地点静海基地.以便赢得"谷歌月球X大奖赛"的奖金。大奖赛共设  相似文献   

3.
心榕 《航天》2011,(6):44-49
50年前,美国总统肯尼迪在一篇题为《关于国家紧急需要的特别咨文》的国情咨文中阐述了美国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必要性。“阿波罗”计划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今天我们回味它曲折的诞生过程,或许对人类未来重返月球有一些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阿波罗登月计划的经验对于未来登月计划的实现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本文主要总结了美国航空航天局对阿波罗计划航天员的两次采访内容,其经验和建议涉及的方面包括:任务结构、航天服、便携式生保系统、月尘控制、自动控制系统、信息显示与控制、月球车和远程控制、使用工具、乘员训练、月面操作、疾病处置、药物与急救、辐射、乘员绩效、食品与营养、飞后康复、乘员互动等,这些宝贵经验也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5.
杭仁 《航天员》2009,(4):35-37
“阿波罗”登月工程的脉络 美国的“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始于1961年5月。1969年7月20日首次实现了登月梦想,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驾驶“阿波罗11”号飞船的登月舱降落在月球赤道附近的静海区,并相继走出舱外,在月球上迈出了人类的第一步,引起全世界震动。  相似文献   

6.
《航天》2009,(9):38-39
2009年4月5日,是苏联航天事业奠基者之一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梁赞斯基诞辰100周年的日子。 梁赞斯基是苏联科罗廖夫为首的航天总设计师委员会的重要成员,这个委员会决定苏联火箭、航天技术的发展道路。梁赞斯基在这个委员会中主要扮演的角色,是负责提出火箭和航天器的控制方式和确定无线电电子设备。  相似文献   

7.
高歌 《航天》2012,(7):50-51
理查德-尼克松曾任美国的第37任总统,他就任的1969年正是阿波罗计划“瓜熟蒂落”的阶段。同年7月16日,美国发射了载有三名航天员的阿波罗11号飞船,随后尼克松参与了航天员成功登上月球和安全返回的有关活动。7月20日,当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成功踏上月球时,尼克松在白宫与他们通话,祝贺人类首次登月成功;  相似文献   

8.
《航天》2009,(8):38-40
阿波罗计划执行中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屡遭磨难,其中最惨痛的是1967年1月27日发生的阿波罗1号惨剧。  相似文献   

9.
日月 《航天》2009,(4):56-57
提起登月的“月球人”,人们总是习惯地想起在月面上留下了第一个足迹的美国航天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但其实最早到达月宫区域的,却是“阿波罗”8号上的三名航天员:弗兰克‘博尔曼、詹姆斯·洛弗尔、威廉·安德斯。  相似文献   

10.
日月 《航天》2010,(3):54-55
“阿波罗”16号登月航天员约翰·扬,是美国航天史上航天员生涯最长、执行任务最多的航天员之一,也是一位颇有传奇色彩的航天员:他曾经六次进入太空,两次去过月球(一次为绕月,一次为登月)。人称约翰·扬工作、睡觉、吃饭、呼吸均与太空飞行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1.
强静 《航天员》2012,(3):65-68
在人类载人航天事业刚刚起步时,苏联和美国就已经开始着手航天员选拔训练的重大事宜。与此同时,有关女性航天员上天也便成为了当时绕不开的重要话题。美国民间曾在“水星时代”组织过女性航天计划,不过最终却因为得不到政府的支持而夭折。走在载人航天前沿的苏联起初也开展过女性航天员的选训工作,并且在当时还存在过一个鲜为人知的5人女性航天员训练小组,只不过她们中间有4人从来没有机会飞天,再加上苏联强大的保密措施和历史长河的洗涤等原因,她们也就很少为人所知。  相似文献   

12.
上个世纪60~70年代是前苏联与美国的军备竞赛时期,两国的争霸对象延伸到了太空领域,其中包括对月球的探测。30多年来,俄罗斯的探月计划一直是个未解之迷。俄罗斯在完全具备载人登月技术水平的条件下,却没有登月,而由美国人完成了这一壮举。在当时那样的特定时期,这让我们很难理解。因为在冷战时期,探月和登月活动是两个国家用整体实力进行的一场较量与对抗,特别是登月活动,它承载的不仅是科研上的意义,而且是提升国际威望、增强民族信心的政治手段。但是,俄罗斯为什么要放弃这一计划?最近,世界范围内又一次掀起了“月球热”,许多国家纷纷推出自己的探月计划,而俄罗斯面对这股“热流”似乎没有积极的反应。人们不禁猜测:俄罗斯是已经成竹在胸,还是对曾经热衷的探月活动已经失去了往日政治般的狂热?  相似文献   

13.
日月 《航天》2009,(12):54-55
1971年的“阿波罗”14号登月任务中,航天员除了指令长谢波德外、还有指令舱驾驶员罗萨少校,以及登月舱驾驶员米切尔少校。有了谢泼德这样出色的同伴,埃德加·米切尔感觉心里踏实多了,他说,他们一路上特别轻松,“从地球到月球的路很漫长,也很不容易,但我们还是平稳地着陆了。”  相似文献   

14.
各国登月计划及载人登月的目的与可行性简析(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各国或地区的登月计划及其进展 1.美国的登月计划及其进展 20世纪中期美国实施了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后又曾两次提出"重返月球".2004年1月美国总统布什发布"太空探索新构想",提出在2020年前重返月球.  相似文献   

15.
日月 《航天》2010,(5):56-57
1972年4月16日至27日,37岁的查尔斯理·杜克成为"阿波罗"16号飞船登月舱驾驶员,与约翰·扬和托马斯·马丁利一起,圆满地实现了第5次登月,这位第十位踏上月面的佼佼者在月面停留了71小时14分钟,采集了96.7千克的月球岩石和土壤标本。  相似文献   

16.
《航天》2009,(8):44-45
虽然阿波罗11号载人登月已过去40年,但有关它的新闻仍层出不穷。美国航宇局2005年10月15日宣布,全力搜寻在戈达德航天中心神秘失踪的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的13000万盘原始录像。这些宝贵的资料共有13000万盘录像带,装在2000多个箱子里,每盘录像带记录了长达15分钟的画面资料。其中记录两名航天员登月“关键时刻”的录像带有15盘,分装在3个箱子里。  相似文献   

17.
1962年,苏联的5位女性——瓦连京娜·捷列什科娃、兰娜·约尔金娜、塔季扬娜·库兹涅佐娃、瓦连京娜·波诺马廖娃、伊琳娜·索洛维约娃在航天时代刚刚来临之际加入了世界上第一支女子航天员大队。不过除了瓦连京娜·捷列什科娃外,其他几位女航天员最终也未能实现飞天的梦想。这几位苏联女性是怎样当上航天员的?她们离开航天员大队后做了什么?目前生活得怎么样?  相似文献   

18.
日月 《航天》2009,(7):56-57
阿波罗11号飞船上的第三个航天员是迈克尔·柯林斯,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和柯林斯这三个人都出生于1930年,而且当时也都结了婚,都有了子女。  相似文献   

19.
申斯 《航天员》2011,(5):25-29
当年,苏联在空间站建造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在空间站领域技高一筹。究其原因,主要是苏联把发展空间站作为未来航天计划发展的核心,并且与当时苏联的国情相关联的是,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苏联60年代制定的登月计划,比较详细地介绍了登月服从技术任务书的制定到最后人穿着试验的相对完整的研制历程。登月服的主要研制单位“星星”公司,在借鉴舱外航天服的设计思想基础上,经过大量的试验、计算和改进,最终研制出了登月航天员使用的“隼”型登月服和“鹫”型登月服,以趸飞船指令长使用的“海鹰”型航天服。在服装的壳体、关节和生保系统等关键系统的研制上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许多设计思路一直延用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