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雨水 《航天》2009,(5):60-61
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回收纪念封;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回收纪念封;中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回收纪念封;中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返回纪念封  相似文献   

2.
温燕:中美航天当前是什么状态? 成斌(Dean Cheng)博士,美国知名智库美国传统基金会资深研究员 美国对中国航天的关注点:美国关注中国航天的未来计划,想知道从现在到2020年间中国航天将做什么?天宫一号将于明年退役,美国在猜想天宫二号的模样及天宫二号上载着的是神舟飞船还是新的飞船?美国关注中国载人航天未来的走向及天宫二号与中国未来太空站的关联、关注天宫二号诞生的意图所在;美国还关注长征五号的进展情况,关注长征五号首次试射的时间从2013年推迟至2015年是否会影响中国载人航天乃至中国太空站的进度;在航天的其他方面,《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谈到中国拥有全天候的遥感气象卫星,但美国认为白皮书对遥感气象卫星的数量及相关详情所言甚少.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长征六号运载火箭一飞冲天,我国航天动力不仅进入了绿色无毒时代,也将我国航天动力推上了新高峰。长征六号火箭的动力系统——三级运载火箭发动机全部都由地处西安航天基地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研制;一级火箭采用了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作为主动力,二级火箭使用的是18吨液氧煤油发动机。液氧煤油发动机填补了我国补燃循环发动机的技术空白,使我国航天动力进入绿色环保新  相似文献   

4.
航天短讯     
<正>神舟十六号圆满完成任务据《中国航天报》2023年11月1日报道,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首次包含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3个航天员类型,是第3批航天员首次执行飞行任务,也是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首次执行飞行任务。  相似文献   

5.
正"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我国全新研制的新一代大型低温运载火箭,2006年获得国家立项、正式开始工程研制;2016年11月3日,"长征"五号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取得圆满成功;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火箭执行首次应用性发射,成功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准确送入直接地火转移轨道,"天问"一号探测器也是世界航天史上发射过的最重的火星探测器。"长征"五号火箭首次突破第二宇宙速度,其成功发射拉开了我国行星际探测的序幕,使得我国的航天发射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成功研制及工程应用,标志着中国人独立、自主、自由进入空间的能力大幅提升,具备了更大、更强的空间探测及开发应用能力,是我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航天》2012,(9):26-27
从最小配置的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到全系统状态上天的神舟二号;从神舟五号第一次载人飞行到神舟六号多人多天飞行、神舟七号太空行走;从天宫一号发射升空到神舟八号、九号相继突破自动、手控交会对接,实现航天员短期驻留……中国独立自主地发展了载人航天,根据自己的国情和需求开展规模适度的飞行试验。20年神舟飞天,中国开启了一个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航天时代。随着第4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中国人的太空探索又站在了一个新起点上。自信、自强、自立的中国人必将在更高的领域、更广阔的空间,创造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新辉煌。中国人也必将拥有更强的能力,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正"航天标准化"微信公众号已于2016年2月正式上线。这是一个关心和热爱航天标准化事业的同仁们评述观点、分享心得、碰撞思想的交流平台;也是一个汇集力量、整合资源,共同致力于航天型号生产和产业化发展效能提升的合作平台。在这里,我们将与您分享深耕航天标准化专业50余年的感触和感悟;在这里,我们将与您分享航天标准化领域的前沿资  相似文献   

8.
航宣 《中国航天》2005,(11):46-46
2006年10月12日上午9时整,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带着华夏儿女期骥的目光腾空而起,冲向太空.神舟六号的成功飞行,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技术逐步走向成熟,必将极大地增强民族凝聚力,成为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强大动力.作为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各系统配套研制单位,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全体干部员工为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航天电器人是幸运的,因为实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的伟大创举有我们的参与;航天电器人也是幸福的,因为我们与祖国一起享受到了神六腾空的成功喜悦.  相似文献   

9.
<正>为了便于航天系统各单位正确实施航天行业标准,更好地服务于航天型号的研制、生产和管理,根据标准的发布情况和各单位的要求,中国航天标准化与产品保证研究院组织编制了《航天行业标准目录》(2015版)。本目录包括有效标准分类目录、有效标准顺序目录、限用标准目录、被替代换号标准目  相似文献   

10.
胡杨 《航天》2011,(11):1-1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的空间交会对接,是今年中国最重要也最具轰动效应的航天活动,理所当然地引起了各方媒体和广大公众的关注。与以往历次载人航天发射活动相比,天宫一号发射之前有关准备工作公开和透明程度相当高。发射之前几天,中央电视台每天都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回最新消息,镜头中不乏火箭和目标飞行器的一些部位的细节,这在以前是很少见的;而在天宫一号发射前一天,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总指挥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介绍任务情况,这在以前历次任务中也是从来没有过的。  相似文献   

11.
<正>2019年11月13日14时35分,"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实施一箭五星发射,将5颗"宁夏"一号卫星(又称"钟子"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宁夏"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所属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主要应用于遥感探测等领域。卫星是由宁夏金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自主投资建设的商业航天项目。  相似文献   

12.
<正>4月20日,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发射成功,奔赴正在太空遨游的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志在打通中国的天地运输走廊。20日19时41分,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任务收官之战打响。被外界亲切地称为"太空快递小哥"的天舟一号,在"座驾"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的护佑下,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首次载货启程。长征七号和天舟一号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  相似文献   

13.
《航天员》2007,(1)
2003年10月15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世界为之震撼;2005年10月,让两位航天员在轨生活多天的"神舟"6号,再次引起轰动。中国人的飞天壮举唤醒了人们对广袤星空的无限遐想,更引发了阅读、创作航天题材科幻小说的热潮,新浪网甚至还专门开设了航天题材科幻小说的征文。载人航天科幻小说,也因此逐渐成为热点。  相似文献   

14.
航天产品三维数字化制造模式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国内外数字化制造现状,并以首都航天机械公司为例,分析了公司数字化制造现状。公司以某新型号研制为背景,从背景需求分析、实施方案确定、研制流程梳理、支撑体系构建、关键技术攻关几个方面讲述了如何开展航天产品数字化制造模式探索;并结合新型号研制阐述了数字化制造技术实践及应用,为全面实现航天型号产品数字化制造奠定了坚实基础,对其它单位数字化制造的实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     
《航天员》2013,(2):8-8
神舟十号任务动员大会顺利召开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2013年1月22日报道,载人航天工程第二十二次工作会暨神舟十号任务动员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了2012年度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成就和成果,并且全面研究部署了2013年度各项任务和工作安排,重点对即将实施的神舟十号任务开展了全面的动员。  相似文献   

16.
举世瞩目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入预定轨道,在太空等待与神舟九号飞船交会对接的那一刻。在为天宫一号成功发射付出心血和汗水的研制队伍中,有一个"特别"的群体——研制天宫一号年轻的总体设计博士团队。这个团队诞生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载人航天总体部载人航天器总体研究室,19名博士都是"70后"和"80后",其中6人是近两三年与天宫一号结缘的。走近这个博士团队,能够感受到他们充满多彩梦幻和追求现实的内心世界。受航天精神传承的航天年轻一代,正以只争朝夕的劲头,为载人航天工程奉献着青春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研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嫦娥一号卫星是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将实现对月球的环绕探测。嫦娥一号卫星的研制和发射是我国深空探测活动的开端,在我国航天史上将成为继人造卫星和载人航天后的第三个里程碑。与近地卫星相比,嫦娥一号卫星面临更复杂的控制过程和环境,因此,嫦娥一号卫星必须突破一系列的关键技术,实现既定的任务目标。文章介绍了嫦娥一号卫星的任务目标、主要技术方案和研制过程;概要性地说明了嫦娥一号卫星的研制过程。  相似文献   

18.
1.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重大突破,“神七”实现中国人首次空间出舱;2.航天科技发展驶上新航程,第四次工作会描绘美好蓝图。 3.宇航发射11战11捷创新高,“委星一号”拓展整星出口新领域;4.导弹武器研制成果喜人,多个重点型号取得重大突破;5.航天技术应用产业蓬勃发展,“航天第一炉”引领煤化工新时代。  相似文献   

19.
《航天员》2011,(4):50-51
6月23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代表团出访法国参加巴黎航展,神舟七号航天员、航天英雄翟志刚接收了国际宇航联合会移交的300面会旗,这些会旗将搭载在即将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上。并由明年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中国航天员带回地面。  相似文献   

20.
温燕 《中国航天》2013,(7):18-20
执行神舟十号飞行任务的航天员6月20日成功进行了中国首次太空授课,外界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的关注热度提升到了新的层次。作为世界上最先进的航天大国,美国航天界的专业人士对于中国神舟十号飞行任务以及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怎么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