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过渡段飞行控制技术是倾转旋翼机飞行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本文在倾转旋翼机过渡静力平衡特性和力矩配平特性分析基础上,对倾转旋翼机过渡段基准飞行轨迹及短舱转角规律进行了设计。然后利用推力矢量技术,采用拉力矢量/空气舵组合操纵方法,对倾转旋翼机过渡飞行段控制律进行了设计与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推力矢量飞机的试飞技术,建立了推力矢量飞机的动力学模型,用动态逆方法设计了4种过失速机动控制律,并在地面飞行模拟器上参考标准评估机动动作集(STEMS)进行了飞行模拟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的4种过失速机动控制模式没有不可接受的操纵响应,飞机采用推力矢量控制后敏捷性明显提高。在模拟导弹攻击目标时,采用过失速机动控制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由于常规气动舵面在超高空的操纵效率极低,而超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的分布式推力矢量控制可提供新的飞行操纵系统,因此进行了这种全新分布式纯推力矢量操纵系统的概念探讨.通过剖析国外无人机并分析推力矢量控制机理,定义了该控制系统的操纵体系,建立了飞行控制结构并设计了控制方案,最后提出了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过失速大机动飞机的飞行控制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一代带推力矢量的战斗机在大迎角过失速机动下的飞行控制律进行设计,并进行了机动指令飞行仿真。引进推力矢量技术,建立带推力矢量的飞机模型方程;采用奇异摄动理论,将控制回路分为两个快慢(内外)回路,对每个回路分别用动态逆方法进行飞行控制律设计;并采用结构奇异值μ综合和分析的方法对快(内)回路设计了鲁棒控制器;最后所设计的控制律进行了机动指令飞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过失速机动控制律良好。  相似文献   

5.
在大迎角非线性气动力模型和推力矢量发动机模型的基础上,结合非线性控制方法和与常规飞行增稳控制模态转换方法,实现飞机常规飞行包线内和过失速区域的全范围飞行模拟,同时提出了过失速机动操纵效能分析方法。通过对推力矢量飞机操纵效能的全面分析,验证了推力矢量控制有效实现和显著提高过失速区的机动能力。飞机全状态范围的过失速机动飞行模拟与操纵效能分析将为现代高机动飞机过失速机动飞行试验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电传操纵系统的战术、功能及可靠性设计要求,给出纵向主操纵系统大迎角、推力矢量及备份电传操纵系统控制律设计原则。在横侧向控制律设计中,阐明了差动平尾调参规律、滚转-偏航运动的去耦方法、控制律参数的选配原则及动特性分析方法。最后给出了起飞着陆控制律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7.
超机动飞机动态逆-PID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超机动飞机在大迎角机动下的控制律进行设计,并完成相关仿真验证.通过引入推力矢量技术,建立带推力矢量的飞机非线性数学模型;采用奇异摄动理论,将飞机状态划分为快慢变换不同的同路,分别应用动态逆设计飞行控制律;并采用PID控制补偿由于未精确建模带来的系统逆误差;最后对所设计的控制律进行了机动指令飞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律能在大迎角机动条件下控制飞机跟踪指令飞行,并保证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飞机大迎角飞行品质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浩 《飞行力学》1999,17(1):1-7
叙述了战斗机大迎角飞行品质研究的进展情况。说明了当代战斗机的作战环境和作战方式以及由此提出的大迎角机动飞行的背景。着重介绍了国外过失速区大迎角飞行品质研究的主要方面,飞行动力学机理,操纵效能,推力矢量及其控制律,飞行品质要求及其验证和评价方法,由此得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推力矢量控制对飞机操稳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斌 《飞行力学》1998,16(2):36-40
结合某典型飞机研究了推力矢量控制对飞机纵向和横航向操纵性、稳定性的改善作用,分别确定了俯仰推力矢量控制和偏航推力矢量控制与常规气动操纵面之间的交联关系,并且利用此关系和推力矢量飞机的动力学模型在过失速区域内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推力矢量控制可使飞机的飞行包线有较大扩展,在大迎角情况下使飞机的操稳特性得到明显的改善;鸭翼与推力矢量控制能够很好地配合对飞机进行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邵荣士 《飞机设计》2000,(4):19-25,39
提出了电传操纵系统的战术、功能及可靠性设计要求,给出纵向主操纵系统大迎角,推力矢量及备份电传操作系统控制设计原则,在横侧向控制律设计中,阐明了差动平尾调参规律,滚转-偏航运动的去耦方法,控制律参数的选配原则及动特性分析方法,最后给出了起飞着陆控制律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1.
无人机综合飞行/推力矢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某无人机为背景,主要研究大机动时带推力矢量的综合飞行/推进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应用非线性动态逆方法,根据无人机本身具有明显不同时间尺度差异的动力学特性,结合奇异摄动理论将控制变量按照响应快慢分为4个回路进行了控制器的设计与仿真;设计推力矢量控制和气动控制相结合的控制器,实现飞行和推力矢量的控制综合;将无人机的任务转化为对飞行控制的限制条件,对所设计的控制系统进行了数字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能够满足飞机做大机动时的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2.
战斗机推力矢量关键技术及应用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海峰 《航空学报》2020,41(6):524057-524057
战斗机推力矢量技术可极大地扩展战斗机使用包线,提升飞行安全性,增强飞机作战能力,是航空领域的重要关键技术,是先进战斗机的典型标志之一。该技术涉及气动、进排气、发动机和飞行控制等多个领域,其综合实现是一项跨领域、紧耦合、高风险的系统工程。本文回顾了战斗机推力矢量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关键技术体系,结合中国首架轴对称推力矢量验证机的工程实践,阐述了大迎角内外流气动设计、推力矢量发动机、综合飞/发控制和战斗机过失速机动飞行验证等关键技术,展望了推力矢量技术对作战效能的贡献及未来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13.
许洲  高浩 《飞行力学》1999,17(3):11-16
从飞机的六自由度运动方程出发,结合推力矢量控制系统,进行三种典型过失速机动的数值仿真,主要研究了第一种机动的操纵规律;失速迎角后大迎角不对称气动力和力矩及气动迟 完成过失速机动的影响;推力矢量在实现过失速机动中所起到的作用。此外,对不同初始飞行状态也给予了讨论。仿真结果表明:推力矢量是过失速机动的有效手段;在设计操纵规律时,应予以充分考虑到不对称气动力矩的影响,气动迟滞、进入速度对过失速机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结合飞行安全和作战效能需求,对过失速战斗机的大迎角/过失速迎角下俯敏捷性指标及纵向控制效能需求进行了研究.为了满足飞行品质和过失速敏捷性指标要求,采用非线性动态逆方法设计了某推力矢量飞机快回路和慢回路飞行控制律.在此基础上,根据过失速下俯敏捷性和滚转敏捷性指标要求,对所需的最小俯仰推力矢量偏角进行了计算分析,所得结果对先进战斗机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推力矢量空空导弹的变结构自适应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青  景韶光  张明廉 《航空学报》2000,21(4):352-354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带推力矢量空空导弹的变结构自适应控制器设计方法 ,推力矢量的采用是为了使导弹获得超机动能力以对付强机动目标。所设计的变结构控制律包括两部分,即线性控制部分和非线性切换控制部分,其作用力由气动舵面和非线性反作用喷气装置提供。在设计控制律时引入了对系统参数变化的自适应算法,简化了控制器的设计。数字仿真表明其有效。  相似文献   

16.
现代战斗机飞行力学问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刘昶 《飞行力学》1999,17(1):8-14
阐述了现代战斗机研制中若干飞行力学问题研究现状,内容涉及敏捷性设计指南和空战敏感性管理系统,过失速飞行包线扩展和机动飞行,大迎角飞行控制律设计,推力矢量控制和准无尾飞行,大迎有特性分析方法-开环和闭环特性分支分析方法和大迎角飞行品质要求六个方面。研究结果显示出这些大迎角飞行力学领域最新发展趋势及其在现代战斗机研制中的作用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一类碟型飞行器质量/推力矢量复合控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推导了基于质量/推力矢量复合控制的一类碟型飞行器空间六自由度运动动力学方程。以纵向运动为例,对模型进行了合理简化,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和控制器设计.给出了某一特征点上质量控制、推力矢量控制、质量/推力矢量复合控制的仿真曲线.最后进行了纵向运动飞行仿真,给出纵向运动实际飞行轨迹和理想飞行轨迹的对比仿真曲线.证明了控制器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超机动飞机飞行控制及大迎角飞行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机动飞机飞行控制和大迎角飞行品质研究,对于强调超机动能力的第四代战斗机的飞行控制律设计、验证和试飞评定有着重要意义。以鸭式布局飞机为研究对象,应用推力矢量技术,结合奇异摄动原理和逆系统理论,设计了基于非线性动态逆理论的超机动飞行控制律。从过失速状态飞机空气动力的非线性和非定常迟滞效应、大气紊流等方面初步验证了控制律的...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带推力矢量飞机过失速非线性飞机控制问题。根据奇异摄动理论将受控变量分为快变量和慢变量,然后分别对内环和外环进行设计,外环利用滑动面控制进行设计,内环利用模糊逻辑系统的万能特性来抵消近似非线性动态逆所带来的误差,根据李亚谱诺夫稳定性理论了模糊系统权值的自适应调整规律,从而保证闭环系统的稳定性。数字仿真结果表明:在存在较大的模型不确定性以及飞机动力学对状态和控制输入均为非线性的情况下,该控制方案能对指令进行良好的跟踪。  相似文献   

20.
飞机平衡状态的优化计算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宏良  刘昶 《飞行力学》2001,19(4):15-18,44
分析了飞机定常飞行时平衡状态的基本特性,提出一种平衡状态及平衡面的优化计算方法,并以F-16飞机为模型,对其常规飞行时的平衡状态参数在推力矢量控制下迎角定常飞行时的平衡面进行了计算。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收敛性、稳定性,在飞机定常飞行的配平计算、用分支突变理论分析大迎角非线性特性时平衡面的计算以及推力矢量控制的分析计算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