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红蓝光敏太阳电池空间环境效应探测器利用镓铟磷和三结砷化镓太阳电池来探测空间污染、原子氧和辐射环境及效应,搭载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制的“新技术验证一号”卫星上。文章通过分析红蓝光敏探测器在轨1年时间的探测数据,得到如下结论:红蓝光敏探测器污染电池板功率下降2.7%,等效污染累积增加量2.23×10^-5 g/cm^2,日均6×10^-8 g/cm^2;原子氧探测器在轨道高度499.226 km运行11个月,原子氧积分通量探测数据为9.7×10^20 AO/cm^2;辐射效应探测器(三结砷化镓太阳电池)在轨1年后累计接受辐射剂量(等效1 MeV电子注量)5.49×10^11 e/cm^2。  相似文献   

2.
新型空间环境效应探测器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阳电池在空间环境因素影响下,其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文章根据这一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空间环境效应探测器技术,利用镓铟磷和三结砷化镓太阳电池来探测空间污染、原子氧和辐射环境,探测结果直接反应空间环境对太阳电池的效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低功耗等特点,特别适合航天器搭载飞行。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卫星在地面试验中以及在轨运行中出现多次太阳电池阵相关的异常问题,通过对地面试验和在轨数据的分析,确认属于频繁高发的同一类型质量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由于新技术、工艺条件发生变化,而相关的太阳电池阵设计标准、地面试验验证手段没有适应该变化,导致出现异常。本文针对卫星太阳电池阵研制标准体系建设开展研究,对国外ECSS (欧洲空间标准化合作组织)卫星太阳电池阵研制标准进行对标分析。重点研究标准体系在太阳电池阵、结构机构、太阳电池电路以及太阳电池片的设计、生产、装配、测试、验收标准的制定和应用;对太阳电池板研制标准体系进行分析研究,为后续太阳电池阵的研制过程及试验提供参考,对确保卫星安全可靠供电,圆满完成飞行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木星环绕探测器电源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木星环绕探测任务的规划,对电源系统的设计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战。文章结合木星及木星系环绕探测器任务各个阶段的温度、光照、辐射等空间环境特点,分析了电源方案的设计需求,并调研了以美国伽利略号(Galileo)、朱诺号(Juno)和欧洲木星冰卫星探测器(JUICE)为代表的国外木星环绕探测器的电源系统设计。根据我国的能源和航天技术发展现状,比较了同位素电源和太阳电池阵2种技术路径,提出"太阳电池-蓄电池"是木星环绕探测电源系统的可行方案。最后给出了电源系统的初步设计方案和输出仿真,并通过分析建议在低温低光照太阳电池、宽域电源控制器和太阳电池辐照防护等技术方面针对任务进行适应性改进,以满足木星环绕探测的任务需求。  相似文献   

5.
空间间接探测是暗物质探测的重要手段。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通过测量电子能谱结构、伽马射线谱线等对暗物质进行间接探测。为了满足空间实验要求,精确测量电子、核素及伽马射线的能谱结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采用4个子探测器,从上到下分别是塑料闪烁体阵列探测器、硅微条径迹探测器、锗酸铋晶体量能器和中子探测器。它们协同工作,保证了探测效率、本底抑制能力和粒子分辨力。卫星各性能参数符合设计要求,部分指标处于世界同类探测器先进水平。根据运行前530天的数据,得到了能量高达5 TeV的电子能谱精细结构,并首次在空间发现了电子能谱在0.9 TeV的拐折行为。  相似文献   

6.
《航天器工程》2015,(4):58-64
在分析羽流污染预示和太阳翼输出功率衰减预示方法基础上,识别出了影响羽流对太阳翼污染效应的关键因素,提出了较为系统的羽流对太阳翼污染效应的分析和控制方案。经仿真验证,该方法可有效实现量化分析和控制推力器羽流对太阳翼的污染效应,可以为我国卫星、深空探测和载人航天领域航天器工程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空间磁场探测器在工作过程中会受到附近其他设备的磁干扰,影响磁场探测精度。文章通过对磁场探测器工作环境的干扰分析,并利用地面设备模拟磁干扰源进行评价试验。文章使用小波分析方法对磁场探测器的测量数据进行处理,评估驱动机构的电机工作时对磁场探测器的测量影响。磁场探测器通过多探头配置及在轨标定和数据处理等方法,可以对平台的静态剩磁及动态磁干扰进行有效处理。  相似文献   

8.
空间电场探测仪是“张衡一号”卫星的主要载荷之一,是进行空间等离子体环境电场探测的仪器。在产品研制中,发现电场探测仪的信号处理单元ULF频段(DC~16Hz)输出电压信号存在温漂问题。在调研温漂问题的解决方法后,文章提出一种不影响产品研制的后期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主要利用信号处理单元在温度试验中所获取的ULF频段输出电压信号以及温度数据作为修正的基础。为找到效果较好的拟合曲线,该方法针对其中台阶化的温度数据进行了Savitzky Golay算法的平滑处理;对ULF频段输出信号和温度信号采样率不一致以及相较于温度信号的时间滞后问题,分别采用多点平均及相关系数作为判据,寻找滞后时间方法;最后,拟合了ULF频段输出电压信号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用该方法得到的拟合曲线可以在地面为卫星在轨运行时电场探测仪ULF频段电场数据的温度修正提供依据,可以对其他空间科学类探测载荷的温漂问题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位移损伤是导致星用光电器件性能衰退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以GaAs太阳电池、CCD、光电耦合器和光敏晶体管为对象,研究了其敏感电参数随位移损伤剂量D_d的退化行为,建立了相应的退化方程。在此基础上,结合空间辐射环境仿真分析和地面辐照试验,提出了一种通用的位移损伤效应评估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拟用于某太阳同步轨道卫星上的光敏三极管的在轨退化行为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新视野"探测器是第一个用于探测冥王星、冥王星卫星以及柯伊伯带其他天体的航天器。其在发射、在轨飞行和探测过程中经历了复杂多变的热环境,热控系统须保证探测器及器上仪器设备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正常工作。文章介绍了该探测器热控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重点分析了热控设计的依据、特点及其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前言     
随着空间事业的发展,科学研究和应用卫星将进一步得到发展,对磁敏感的星载探测器将广泛地被采用,长寿命卫星使用磁矩来控制其姿态是节能的控制方案之一,这样对卫星的磁特性测量被提到日程上来。为此,有必要建造一台大型地面磁设备,在卫星四周造成一个模拟的空间磁环境或无磁(零磁)环境,以能对卫星磁特性或星载磁敏感探测器进行精确的测量或标定。为配合地面磁设备的研制,我们再次出版一期有关航天器磁试验的  相似文献   

12.
星载的HgCdTe红外探测器由于能探测导弹主动段尾焰而广泛应用于导弹预警和拦截,而星上红外探测器的工作性能直接影响着对导弹的识别和威胁判断.为了研究温度对星上红外探测器的性能影响,以HgCdTe探测器的温度噪声等效温差为性能参考、SBIRS近地轨道小卫星的宇宙环境为分析背景,结合目标的辐射能随距离变化分析和HgCdTe...  相似文献   

13.
GEO卫星整星分子污染初步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污染的长期累积效应是影响GEO卫星长寿命的重要因素。文章对GEO卫星整星非金属材料出气造成的分子污染进行了预估。根据扩散理论建立保守出气速率模型,基于自由分子流理论采用角系数方法计算污染分子视线传输,考虑了光化学沉积效应,对RTV胶、白漆出气造成的OSR片、太阳电池板、天线性能退化进行了估计,发现RTV胶的污染效应较为严重,白漆的污染影响可忽略不计。该结果可作为制定污染控制要求时的参考上限值。  相似文献   

14.
太阳电池阵锁定冲击试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太阳电池阵展开到位时产生的锁定冲击对卫星本体或驱动机构等装置的影响,需要对冲击力矩的大小进行测试。文章通过锁定冲击试验对锁定瞬间太阳电池阵根部产生的应变进行采集;然后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获取了太阳电池阵到位锁定时的冲击力矩,并将试验值与仿真分析的结果进行比对,证明了该试验方法的有效性;最后针对卫星在轨运行环境与地面试验环境的差异,提出了试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获取航天器准确的发射及在轨力学环境数据,设计了一套具有数据采集、存储和传输功能的星载测量系统。利用该系统对某大型平台卫星发射飞行过程进行了测量,获取了星箭界面及卫星结构典型位置在发射主动段的正弦振动响应、随机振动响应、冲击响应及在轨微振动的环境数据。将测量数据与星箭载荷耦合分析结果、地面力学试验结果进行了详细对比,结果表明:星箭载荷耦合分析的结果在星箭界面处横向相对准确,而纵向在有限频段准确,其他频段及星上分析结果均大于测量结果,即存在极大裕度;地面试验结果大于测量结果,意味着有较大的裁剪设计空间。测量数据对后续卫星模型修正、试验条件设计、相似平台卫星抗力学环境优化、部组件设计等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蔡金曼 《航天》2011,(11):28-28
9月中旬,我国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二号成功从172万千米外深空,传回第一批科学探测数据。这些数据是嫦娥二号从月球飞往日地拉格朗日L2点过程中,太阳风离子探测器、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Y射线谱仪等三种有效载荷开机,所获取的空间环境探测数据。根据工程总体安排,将于近日择机再次开启部分有效载荷,执行科学探测任务。  相似文献   

17.
我国将于2006年发射的绕月卫星的全部探测仪器目前已经研制成功,1月6日完成了首轮联合测试。该卫星将对月球资源和空间环境进行为期1年的探测。绕月卫星的主要任务是获取月表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表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以及探测月壤厚度和地球到月球之间的空间环境。此次测试的探测仪器共有24件,都是为实现这些目标而设计的。它们包括伽马射线谱仪、X射线谱仪、专用相机、成像光谱仪、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和太阳风离子探测器等。下一步科学家们将重点解决这些仪器在火箭发射时的振动、冲击以及空间真空、高低温和辐射环境中正…  相似文献   

18.
嫦娥一号卫星控制分系统地面测试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星控制分系统地面测试系统的设计是分系统设计的重要部分,文章介绍了应用于我国首颗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的控制分系统地面测试系统的设计组成,该系统组成复杂,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和二次开发能力,为卫星控制系统测试设备的系列化、通用化及标准化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其系列产品可以应用于相应的中低轨道卫星的控制分系统测试。  相似文献   

19.
火星探测器全任务期空间环境特征与防护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星探测器任务期间依次经历近地环境、行星际环境和火星环境。文章分析了火星探测器从地球发射、地-火转移、火星环绕、直至着陆火星表面并进行巡视探测的任务全过程中的空间环境特征,并对比了火星探测器与地球卫星等面临的空间环境差异;结合火星探测器的任务特点,分析了探测器在不同任务阶段经历的电离总剂量、单粒子、内带电、太阳辐射、真空、火星大气与火星尘等空间环境剖面,提出了火星探测器的空间环境防护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20.
在深空探测活动中,利用工程光学监测技术可以对探测器的工程状态进行直观、有效地监测,辅助地面系统确认探测器状态。利用监测相机对地球、月球、火星、小行星等天体进行成像,可有效提升公众对任务的认知度和参与度。结合国际深空探测任务,文章对"火星快车"、"好奇号"等火星探测活动中的工程监测任务及相机进行了分析,并对以"嫦娥二号"卫星为代表的中国深空探测活动中的工程监测子系统进行了探讨。围绕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进行工程监测任务设计,利用固定安装式、可分离式两种监测相机实现各监测任务,并对监测效果进行分析。文章的工作可应用于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