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干线飞机飞行模拟器研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维翰 《飞行力学》1994,12(3):1-4,52
叙述了研制干线飞机飞行模拟器的必要性,提出了干线飞机飞行模拟器所必需具有的功能和相庆的配置方案,针对干线飞机研制工作的实验情况,探讨了干线飞机飞行模拟器研制的实施途径。作为干线飞机的型号设计部门,重点研究了研制干线飞机飞行模拟器所必需提供的原始数据和分步实施的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2.
简讯     
工业工程在干线飞机联合制造中的应用研究项目通过验收和鉴定  由原中航总公司下达的干线飞机攻关课题“工业工程在干线飞机联合制造中的应用研究”于 1999年 11月 2 9日通过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该课题是由中航一集团北京航空工艺研究所牵头 ,有干线飞机现场指挥部、上飞、西飞、成飞和沈飞共同参与的攻关项目 ,下分《MD90项目厂际进度计划管理与控制》、《干线飞机工艺信息库的建立和动态管理》、《MD90项目厂际图纸资料接收、发放与管理》、《MD90项目的物料管理》、《干线飞机项目通信联网系统》和《干…  相似文献   

3.
11月5日,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AVIC)与美国麦道飞机公司宣布了修订后的干线飞机合作项目,中国政府计划在国内制造20架麦道MD-90客机,并直接购买20架在美国生产的麦道MD-80和MD-90系列飞机.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王昂和麦道飞机公司董事长约翰·麦克唐纳在华盛顿签署了这一协议.新协议修订了1992年6月签署的原干线飞机合作项目,并加快了向中国交付新飞机的进程,以满足中国市场的需要.原干线飞机合作项目包括在上海组装20架麦道公司著名的MD-80飞机和20架麦道公司最新推出的MD-90飞机.麦道MD-90飞机计划已获得美国  相似文献   

4.
1995年8月28日,中国干线飞机项目中的全新系列麦道MD-90双发喷气客机已列入生产日程,由几家中国工厂联合生产。这种麦道MD-90飞机是一种155座的双发喷气客机,被选作新的“干线飞机”,服务于中国主要的国  相似文献   

5.
7月30日,随着MD—90飞机缓缓驶出上海飞机制造厂总装厂房,中国首架干线飞机终于完成零部件制造与全机总装。这架飞机离开总装厂房转移到试E站,开始进人FAA取证前的试飞准备阶段。它的出世,标志着中国已具备大型客机的制造能力。中国首架干线飞机MD-90完成总装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航空公司曾吃尽了飞机大的苦头,但最近两年也未从支线飞机上品尝到甜头。支线航空运输具有单位成本高的显著特点,使得经营支线比经营干线要困难很多。虽然使用支线飞机达到盈亏平衡载运量比干线飞机相对容易,经营风险也相对较小,但当把盈亏平衡运量转化为盈亏平衡载运率时,支线飞机的盈亏平衡载运率将大大高于干线飞机。支线飞机的这一经济特性使之较干线飞机成为减亏能手的同时,只能是一个赚钱俗手,特别是在相同航线上有座级更高、更先进的机型运营时这一点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从2008年5月11日成立至今,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COMAC)已经成功走过了5年。中国商飞是实施国家大型飞机重大专项中大型客机项目的主体,也是统筹干线飞机和支线飞机发展、实现中国民用飞机产业化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8.
2000年2月24日,两架MD90飞机顺利试飞,并且很快拿到FAA适航证,它的重要意义远非其它民航项目可比。这是90年代由“中航总”制定、国务院批准的发展民机“三步走”战略中,唯一实实在在走到底、并取得了圆满成果的项目。该项目充分显示了中国在干线飞机的制造和总装技术方面已获得巨大的进步,达到了90年代的国际水平,并具备了小批量生产能力。尤其验证了上航作为干线飞机主制造商的系统管理能力和总装能力。具备干线飞机的制造和总装能力,是真正能够体现一国航空工业水平的,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梦寐以求的。 MD90项目的命运又与当年上航自行研制Y10一样,在进行中被终止。今年春节后,第二架MD90顺利上天,即最后一架麦道飞机的生产圆满结束,同时也宣告中美十几年合作组装/生产干线飞机历史的终结。中国航空界十几年拼搏所达到的水平和能力,再次面临被搁置的命运。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西部地区和三四线城市的航空出行需求快速增加。航空公司通常采用干线飞机投入西部航线和三四线城市航空市场,由于客座率不高且航班频次不足,航空公司经济效益不高,西部地区和部分三四线城市的航空出行需求也未得到充分满足。为解决供需矛盾,采用国产某支线飞机替换部分航线经济效益不好的干线飞机虽被提上日程,但是对于替换战略的经济性缺乏定量描述,航空公司始终处于观望状态,进而制约了支线飞机的市场推广。为解决上述问题,构建支线飞机替换战略的经济性模型,随后进行模型验证与仿真分析,比较支线飞机和干线飞机的航段收益,分析所有权模式和关键费用驱动因子对支线飞机运营经济性的影响规律,进而提出支线飞机的优势区域和提升运营经济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经过几年的酝酿准备,中国的干线飞机项目终于进入了具体实施阶段。1994年新春伊始,在祝愿这一项目新的一年取得进展的同时,特在《国际航空》杂志上对中国干线飞机项目作一综述,以飨海内外关心中国民机发展的读者们。  相似文献   

11.
今日的大支线喷气飞机与人们印象里的支线飞机已完全不同。它不仅具有干线飞机的先进设备和乘坐舒适性,其航段成本也明显低于窄体干线客机,可用于提高航班频率以激发市场潜力,适宜承担开发和培育新航线的任务,有助于提升客座率,是处于成  相似文献   

12.
干线飞机研制中的工艺装备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西飞公司干线飞机 (简称干线机 )研制中工艺装备协调的方法和路线进行了研究 ,对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 ,并介绍了以模拟量传递为主的工艺装备的协调方法在干线机典型件上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3.
2002年11月4日,中航商用飞机公司(ACAC)与波音公司签署协议,波音公司将向ARJ21新支线飞机与干线飞机的机载系统和驾驶舱布局的通用性设计问题提供咨询。协议签署后,波音公司将派出经验丰富的专家到ACAC同中方专家和设计人员共同探讨新支线飞机的机载系统和驾驶舱布局的总体设计方案,并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波音为中国新支线飞机提供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14.
回顾了1990-1993年干线飞机试验机项目(以下称干线飞机项目)适航取证工作开展情况,介绍了此项工作的特点和主要工作内容,并在总结其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指出在国际,国内事作研制的条件下,民机适航取证工作的复杂性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通过了“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其中明确指出发展干线飞机。2007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大型飞机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关于大型飞机方案论证工作汇报,原则批准大型飞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正式立项,同意组建大型客机股份公司,尽快开展工作。至此,中国建造大飞机的梦想再次被点燃。消息一出,立即引来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面对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中国该如何走稳每一步?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6.
喷气支线飞机的出现为支线运输开辟了新领域,为干线、支线的经营带来了新格局;ARJ21飞机在"RJ"领域独树一帜,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17.
▲12月1日,即日起,上航与汉莎将单向代号共享合作扩展为双向代号共享,在原有的合作基础上,新增中德航线、德国境内和中国国内航线。▲12月5日,中国航空器材进出口集团公司与空客公司签署了订购150架A320系列飞机的框架协议,这是空客进入中国20年以来签署的最大单笔飞机订单。▲12月6日,由全国40个干线机场和旅游城市机场共同合作建立的“民航运输机场应急救护协作网”正式开始运行。▲12月8日,山东太古飞机工程公司与全日空航空集团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山东太古将承担全日空的飞机维修业务。▲12月9日,筹备多时的澳门鹰扬航空公司宣布正式成…  相似文献   

18.
张勇 《国际航空》2014,(9):54-56
全球公务机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截至2014年7月1日,全球在役喷气公务机约有19200架,包括涡扇支线飞机、干线飞机改装的公务机,以及制造商用于试验用途的测试机(不到100架)。其中,20世纪90年代以后生产的公务机占绝大部分,数最达到14600架。  相似文献   

19.
美国GE和普惠公司及英国罗-罗公司于70年代初期成功地研制了用于干线客机的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后,在近20多年里又为这种飞机研制了各种推力级的发动机。目前这三家公司仍控制着干线客机发动机市场,并正竞争研制新的发动机。干线客机及其对发动机的要求现代先进干线客机这种干线客机指目前已在航线上服役、能满足有关噪声、排放物严格限制并能在今后10~20年内还可继续使用的大型客机。由于航空运输量每年以较大的增长率急剧增加,全球需求的飞机量日益加多,同时由于市场竞争形势所逼,促使飞机制造集团纷纷推出各种型号、载客量和航程  相似文献   

20.
国外民机制造业竞争态势与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国外干线飞机、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制造商的竞争态势和主要竞争策略 ,介绍了美欧航空工业大国以及日本、巴西、印度尼西亚 3国政府支持与保护本国民用飞机制造业发展的途径或作法 ,提出了发展我国民用飞机产业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