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日本1992年空间预算申请额比去年增加7.2%,达1904.75亿日元。 1.科学技术厅与1991年相比,增加11%,为1449.15亿日元,这是若干年来,要求预算增加幅度最大的一次。其原因是地球观测平台技术卫星(ADEOS)及其2型(即ADEOS-2)、通信广播技术卫星(COMETS)、热带降雨观测卫星(TRMM)、技术试验卫星-7(ETS-7)等大型卫星计划,陆续进入预研阶段或研制阶段。空间站  相似文献   

2.
□□截至2005年12月,日本已发射的陆地卫星包括"日本地球资源卫星"(JERS)和"先进地球观测卫星"(ADEOS)系列,它们都具有较高的技术性能.但遗憾的是,ADEOS-1卫星因太阳电池翼故障而完全失效,在轨寿命不到1年;ADEOS-2卫星于2002年12月发射,但在2003年10月24日突然与地面站失去了联系,这对日本的地球观测计划可谓是雪上加霜.祸不单行,日本内阁卫星情报中心(CSIC)寄予厚望的2颗"情报收集卫星"(IGS)在2003年11月29日发射时,由于火箭故障导致星箭俱损.因此,即将发射的"先进陆地观测卫星"(ALOS)就成了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美航宇局(NASA)拟将“行星地球使命”计划中的核心项目——大型地球观测卫星(EOS),分成若干颗小型地球观测卫星。原计划中的EOS是1个重13.3t的大型平台,其上搭载14种观测用的探测器,由大力神-4火箭发射。NASA计划将EOS探测器分开搭载在3颗更小型的地球观测卫星上,考虑用美通用动力公司制的“宇宙神2AS”火箭发射。  相似文献   

4.
日本通产省于1991年1月31日正式决定为美航宇局(NASA)研制搭载在地球观测系统平台卫星上的“现代航天器用热辐射和反射辐射计(ASTER)”这一地球观测探测器。其内容如下: 1.日本通产省从NASA获得研制ASTER探测器的通知。 2.ASTER是1987年由通产省与NASA协调研究开发的地球观测探测器,是世界最高水平的陆地观测探测器。研制成功后,可有效地用于资源勘察、大气和植被观测等地球环境问题方面的研究,所得数据共享。 3.根据通产省的委托由资源调查用观测系统研究开发机构(JAROS)进行ASTER探测器本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宗河 《太空探索》2003,(2):38-39
2002年12月14日,日本H-2A火箭顺利把世界最大级别的环境观测卫星——先进地球观测卫星-2(ADEOS-2)送入轨道。 日本宇宙事业团开发的先进地球观测卫星-2也称作绿色-2,因为它是1996年8月发射并经过10个月的运转出现故障的地球观测卫星绿色-1(即先进地球观测卫星-1)的后继卫星。其上面搭载有日本、美国和法国研制  相似文献   

6.
自美国陆地卫星获得地球表面清晰图片取得成功以来,地球观测卫星的遥感技术已有惊人的发展。为此,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决定研制地球观测平台技术卫星(ADEOS),其目的是:①监视地球环境的全球变化;②继海洋观测卫星1号(M-OS-1)和地球资源卫星1号(ERS-1)之后,持续发展地球观测技术;③促进有关地球观测领域的国际合作;④取得未来型地球观测技术(平台公共连接技术)。  相似文献   

7.
日本在相继发射地球资源卫星(JERS-1)和海事观测卫星(MOS-1A和MOS-1B)后,目前正在实施高级地球观测卫星(ADEOS)计划和热带降雨测量卫星(TRMM)计划。一、高级地球观测卫星高级地球观测卫星重约4吨,总功率为4500瓦,大小为4米×4米×5米,寿命3年,约在1996年初发射,可用于观测温室效应、地球臭氧层的减少和热带雨林的砍伐等。卫星研制总经费预计为6~7亿美元,其中包括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研制的探测器费用(不含美、法和日本通产省研制的探测器费用)。卫星主要由日本  相似文献   

8.
日本科技厅、宇宙开发事业团和邮政省决定,在实验用数据中继跟踪卫星(ED—RTS)上搭载邮政省的广播通信联合卫星(BCTS)上的工作仪器。在宇宙开发委员会的卫星系列分析会上,对通信卫星的技术和经济问题作了详细研究。结论是削减EDRTS的工作仪器,搭载BCTS工作仪器,并开始在概念研究阶段进行具体研究。 EDRTS采用技术试验卫星6的技术,中继对地观测平台技术卫星(ADEOS)和日本舱(JEM)的数据。为搭载BCTS工作仪器,将EDRTS的星间通信仪器双系统改  相似文献   

9.
老兵 《国际太空》2001,(11):7-8
美国测风卫星的发展□□美国航宇局 (NASA)在 1 978年 6月发射的海洋卫星 (Seasat)上装有 1台“海洋卫星散射器系统”微波散射计 (SASS) ,可惜该卫星只在轨运行了 1 0 0多天 ,而世界各国海洋遥感学者对 SASS数据却进行了 1 0年的研究 ,证明了星载微波散射计是测量海面风的十分有效的途径。在 SASS的基础上 ,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 (JPL)于 90年代初研制了 1台名为“NASA散射计”的微波散射计 (NSCAT) ,并装在日本先进地球观测卫星 -1 (ADEOS-1 )卫星上 ,ADEOS-1是 ADEOS系列卫星的第 1颗 ,于 1 996年 8月发射 ,1 997年 6月…  相似文献   

10.
宋河 《国际太空》2003,(1):16-16
□□2002年12月14日,日本H-2A火箭顺利把世界最大级别的环境观测卫星——先进地球观测卫星-2(ADEOS-2)送入轨道。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研制的先进地球观测卫星-2是先进地球观测卫星-1(ADEOS-1)的后继卫星。其上面搭载有日本、美国和法国研制的5种最先进的监测装置,可以监测全球海、湖、云、雨、雪、冰等变化情况和植物分布状况,能够提高台风预测精度,对研究地球变暖和气候变化大有帮助。 1996年8月17日,日本用H-2火箭发射了ADEOS-1。其运行轨道高度为831km,倾角为98.6°,周期为101.2min,重复覆盖周期为41d,…  相似文献   

11.
日本环境观测技术卫星(APEOS-2),是对其地球观测平台技术卫星(ADEOS)大面积观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作为人类共同关心的地球环境问题,日本拟从弄清全球规模的水、能量循环的机理入手,通过ADEOS-2卫星获得大量珍贵的地球科学数据。该卫星拟于1998年用H-2火箭发射。为达到上述目标,ADEOS-2卫星上应该搭载能提供下列数据集的探测器,其中最为核心的探测器有高性能微波扫描辐射计(AMSR)和全球成像器(GLI),此外,还搭载其它机构的探测器,如环境厅的改进型大气边缘红外分光计(ILAS-2…  相似文献   

12.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计划于2000年用H-2A火箭发射新型地球观测卫星——陆地观测技术卫星(ALOS)。ALOS是一颗装有大型单翼太阳电池帆板和天线,采用三轴控制方式,重3900kg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其轨道高度为700km,轨道倾角为986,轨道周期为101分钟。它也是自日本1987年和1990年发射海洋观测卫星MOS-1a和MOS-1b,1992年2月发射地球资源卫星(JERS-1),1996年8月17日发射先进地球观测卫星-1(ADEOS-l),以及1997年发射的一热带降雨观测卫星”(TRMM),1999年发射ADEOS-2之后所开发的第7颗地球观测卫星。ALOS载有3…  相似文献   

13.
1991年日本的空间预算概算要求额比1990年增加10.7%,为1795亿日元,其概算要求有大幅度的提高。各省厅具体概算如下: 科学技术厅比1989年增加11.1%,为1323亿日元。其中空间站日本舱(JEM)预算,从1989年的98亿日元增加了近1倍,为180亿日元;地球观测平台技术卫星(ADEOS),从17亿日元增加至57亿日元;计划接替通信卫星-4(CS-4)的通信广播技术卫星的开支费预算要求为11  相似文献   

14.
目前提出的地球观测系统(EOS)由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极地轨道平台)和低倾角轨道卫星(地球探测器)组成。地球观测系统将大大丰富我们关于地球系统的科学知识。静止轨道观测台(GEO)则是另一类重要的地球观测系统,有着近地轨道观测卫星所没有的特点,它也将成为“行星地球使命”计划的组成部分。静止轨道观测卫星定点于地球静止轨道上的某一点。利用多颗静止轨道卫星组成观测网可实现近全球、24小时连续覆盖,与“行星地球使命”的其他观测卫星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15.
日本宇宙开发委员会于1992年8月26日审定政府有关各省厅的1993年空间开发经费预算申请内容,总额达到2034.69亿日元,国库债务负担限额1281.37亿日元,支出总额开始突破2000亿日元。1993年比1992年多支出139.94亿日元,增长7.4%,其主要内容如下: 1)H-Ⅱ火箭延期,将于1994年发射,申请的50亿日元是用于发动机燃烧试验的,发射预备费50亿日元,第二枚制造费144亿日元。 2)宇宙开发事业团除继续研制技术试验卫星-Ⅵ(ETS-Ⅵ)、通信广播技术卫星(COMETS)、静止气象卫星-5(GMS-5)、地球观测平台技术卫星(ADEOS)、热带降雨观测卫星(TRMM)外,还拟研究开发ETS-Ⅶ、J-1火箭,将对天地往返运输  相似文献   

16.
飞扬 《国际太空》1992,(10):9-11
1985年1月8日从宇宙科学研究所鹿儿岛宇宙空间观测所发射的先驱(MS-T5)哈雷彗星探测器,于1986年3月11日到达约700万km处接近哈雷彗星,在取得珍贵的观测数据之后绕太阳运行轨道继续航行。先驱探测器上搭载的探测行星间磁场、等离子体波动、太阳风的3种科学观测仪器,都工作正常。宇宙科学研究所将1990年1月24日发射的飞天工程实验卫星绕行星变轨技术,应用到先驱探测器上,即1992年1月8日,通过地球引力场改变先驱探测器轨道。  相似文献   

17.
熊延龄 《国际太空》1991,(5):20-20,25
欧空局(ESA)最近成功地结束了尤利塞斯太阳探测器的进动,采用姿态控制窍门消除了故障。今后若再出现类似的故障,ESA可根据这一经验使其恢复正常。预计今后的观测活动不会再发生此类现象。进动是在1990年11月4日尤利塞斯探测器伸展轴向天线波瓣2小时后发生的。该探测器是一颗5.19转/分的自旋卫星,它在伸展状态时,X波段高增益天线指向地球,其包括一对向半径方向延伸的偶极天线波瓣(长72.5米)和一根轴向天线波瓣(长7.5米),以及搭载了多台观测仪器向半径方向  相似文献   

18.
西德道尼尔设备公司,从西德航空航天技术研究所(DFVLR)获得有关研究与制造空间用的X波段成象雷达(X-SAR)的合同,包括搭载在航天飞机上的实验装置制造和应用在内,总合同金额为5500万西德马克。 X-SAR是专门用在航天飞机或卫星上的能以高分辨率观测地球表面的合成孔径成象雷达,这种雷达不管云和地球表面的昼夜状态如何,都能观测。预定90年代初在航天飞机上实验。因为此雷达是由美国航宇局(NASA)和西德研  相似文献   

19.
美航宇局(NASA)已明确“EOS”地球观测卫星计划的概要。取消两个大型平台计划,将由6颗中小型卫星代替它。当初预定总计搭载的30台观测仪器难以解决,充其量只能搭载17台。此外,发射日期也将推迟。 6颗卫星的大概情况如下: ·“EOS-AM”拟于1998年6月发射的中型卫星,将发射至每天上午10点30分通过赤道上空的太阳同步极轨道上。除观测陆地表面外,还可观测云、气溶胶的分布、辐射平衡等。·“EOS-Color” 1998年发射的小型卫星,调查海洋浮游生物等植被及繁殖分布。  相似文献   

20.
意大利艾列尼亚喷气推进(Alenia Spazo)公司提出研制命名为“埃科萨特(Ecosat)”的环境监视卫星。它是一颗搭载有大型X波段合成孔径雷达和光学敏感器的平台型卫星。 Ecosat环境监视卫星的任务是:①监视环境;②早期预报大面积的灾害;③分析地球资源的分类和储量等。卫星拟用“阿里安-4”或“阿里安-5”火箭发射至高度为600km,倾角97°的太阳同步极轨道上,进行4~5年的观测。观测频率为9.6GHz。宽0.4m、长12m,重量400kg的合成孔径雷达和光学遥感器,分别能在纵摇和横摇方向上控制,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