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飞碟探索》2012,(5):27-27
1961年4月12日,苏联航天员尤利·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他对在轨道亲眼所见的景观,有如下的描述:“天空非常幽暗。而地球是蓝色的,看起来一切都非常清澈。”2012年3月28R在国际太空站拍摄的这幅精彩地球夜景,中心处可见到俄罗斯莫斯科市的灯光,而太空站的一扇太阳能板,则现于影像左侧。  相似文献   

2.
美俄签署管理太空站协议 6月30日,俄罗斯总理切尔诺梅尔金和美国副总统戈尔在华盛顿签署了一项总额为4亿美元的协议,以实施两国共同管理的太空站计划。两位领导人还草签了其它许多协议,如俄罗斯保证分阶段停止武器级钚的生产,美国向俄罗斯的两个研究所赠款100万美元,等等。 俄发射“联盟TM-19”号宇宙飞船 7月1日,俄罗斯的“联盟TM-19”号宇宙飞船载着乌克兰族航天员、指挥长马连琴科和哈萨克  相似文献   

3.
5月14日美航宇局局长弗莱彻宣布了太空站基础构型的抉择。该局决定太空站分两个阶段。首先在太空站上居住的是“访问者”宇航员,其次是从1994年起宇航员才能长时间居住,同时可接纳八名宇航员。太空站从1987年春季开始研制,预计1993年用航天飞机发射,要往返渡运十四次,才能把站的需要部分运到空间,在410公里高度轨道上由宇航员组装,到1996年一个完整的太空站将完成。最后,由航天飞机发射两个美国平台:一个是极轨平台;另一个是同轨道平台。之  相似文献   

4.
美国航宇局将于5月15日开始与其国外合作者谈判以签订有关美国太空站制造及使用方面的合作新协议。太空站原则上在一年之后开始制造,航宇局希望在这一年内把同外国合作的协议书签定下来。这些外国合作者将为太空站提供大量组件,加拿大提供用于安装太空站并搬动轨道上有效载荷的遥控操作活动中心;日本提供一个与“后勤舱”组合的多学科实验舱及仪器托架;欧洲提供一个主要用于生命科学和微重力材料研究的  相似文献   

5.
《飞碟探索》2008,(4):56-56
在2007年8月,“奋进”号航天飞机拍摄到这张以地球为背景的国际太空站。 在往返国际太空站的行程中,航天飞机的人员给予太空站补给和维修,甚至帮忙扩建。它的主要任务完成之后,工作人员便驾驶着航天飞机在太空站附近飞行。  相似文献   

6.
1986年2月20日和5月21日,苏联分别发射了第三代太空站和第三代载人飞船,从而标志着:苏联的载人航天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第三代“和平”号太空站正当全世界人民对1月28日不幸遇难的七名美国宇航员表示哀悼之际,苏联于2月20日发射了一个新一代的太空站——“和平”号太空站。“和平”号太空站是从苏联提尤腊塔姆发射场利用标准的“质子”号运载火箭射入轨道的,轨道参数为远地点297公里、近地点171公里、轨道倾角51.6度,  相似文献   

7.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在1987年财政年度内正酝酿建立一个半独立的“太空站综合计划中心”以参加美国太空站的制造及有关计划。该事业团为此将需要至少几百名工程师和500~600亿日元的预算。太空站综合计划中心将从事研制自由飞行器(即不载人空间实验室)与实施空间商业化。此构想的实现有赖于大幅度增加空间研究的预算(目前每年空间预算限定在1200亿日元)。  相似文献   

8.
一、“礼炮-7”再次停止使用据苏联塔斯社称,5月5日基齐姆和索洛维约夫乘“联盟 T-15”离开“和平”号太空站,7日与“礼炮-7”对接,实现了从一个太空站飞到另一个太空站的夙愿。苏联一名空间官员说,这次飞行意味着宇航员在近地空间自由飞行的开端。苏联空间飞行副指挥员布拉道夫宣称:“在空间可同时有几个空间室或舱,而主站成为轨道上的一个控制中心,宇航员可乘飞船来回往返飞行”。星  相似文献   

9.
由16个国家合作兴建的国际太空站(InternationalSpaceStation)的第一个组件“黎明号”(Zarya),于1998年11月25日在哈萨克升空,由俄罗斯制造的质子火箭推动。这次成功发射,标志着一个新的太空探险时代的开始。“黎明号”是...  相似文献   

10.
载人火星飞行是当今人类向往的一个伟大目标。为此,美、苏两国都在积极地进行该领域的探索。1986年,美国政府制定了人类2000年前后登上火星的计划。而苏联为了实现载人火星飞行,不止一次地利用“礼炮”号和“和平”号太空站进行长期载人空间飞行试验,争取早日登上火星。为了实现人类登上火星的宏愿,美国在原计划的基础上又制订了“火星观测者”(Mars Observer,缩写:MO)计划。该计  相似文献   

11.
美国航宇局负责太空站项目的副局长安德鲁·斯托芬于1986年10月底透露,航宇局正在加快对太空站用户的研制步伐,在今后几个月内将鉴定发射到太空站上的第一批有效载荷和仪器。出席美国宇航学会年会的斯托芬告诉《航空周刊》,他要求太空站官员于1986年底之前,建立一个咨询委员会网,用以向太空站用户提供商业和空间技术信息。有一个科学咨询委员会已成立一年之久,目前正在考虑成立一个工程咨询委员  相似文献   

12.
1985年初 NASA 估计,在轨道上部署太空站大约需要7架次航天飞机飞行,但到了去年的秋天就将飞机架次上升到12次。据估算,12架次的航天飞机飞行费甩大约10亿美元,这使太空站部署费用上升了50%,这还不包括太空站本身的80亿美元(固定价格)。除了太空站部署费用上涨外,恐怕有关的辅助飞行费用也要上涨,因为,一旦太空站投入正常工作,每年还需要7—9架次航天飞机飞行,以辅助太空站工作。  相似文献   

13.
据俄罗斯赫鲁尼切夫国家中心领导多功能舱(FGB)的计划主任卡耶维齐设计师宣称:“俄罗斯的FGB在最近期间组装结束。”这是“阿尔法”国际空间站主站的加压船。该舱发射重量23.5t(轨道上重19.5t),是“阿尔法”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组件,预定1997年11月27日用俄罗斯的质子号火箭从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升空,寿命为15年。1997年12月4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将与FGB舱对接。该航天飞机将载有5名美国航天员,他们是罗伯特·卡巴那、弗雷德里克·斯图科、南西·柯里、杰里·罗斯以及詹姆斯·纽曼。这次飞行任务是将美国的节点般一l送入F…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于8月30日利用“质子-K”火箭成功地将欧洲通信卫星“阿斯特拉2A”发射入轨。 “阿斯特拉2A”是设在卢森堡的私营电信公司欧洲卫星公司发射的第8颗卫星。俄罗斯于1996年4月和1997年12月用“质子”火箭已发射了其中的2颗,预计1999年俄将再为其发射一颗。  相似文献   

15.
金兑 《太空探索》1999,(4):23-25
俄罗斯新建的斯沃博德内航天发射场,由于1997年3月4日首次发射“起飞”1号运载火箭,将1颗重87千克的“泽亚”号军用卫星成功地送入预定轨道,掀开了俄罗斯航天发展史上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6.
塔斯社发言人说:“联盟-TM”在5月23日与“和平”号太空站对接了,它是不载人的新型联盟号飞船。“和平”号太空站是2月份发射的,发射时还携带了一个无人的运货飞行器——“进步-26”。宇航员列昂尼德·基齐姆和弗拉基米尔·索洛维约夫在3月中旬进入轨道,  相似文献   

17.
法国航宇公司正在研究太空站用的轨遭间飞船和载人轨道作业飞船。这是为了确保欧洲太空站在使用时的自主性。将用“阿里安-5”发射的轨道间运输飞船直径为3米,高1.3米,能把有效载荷运到太空站上,并用“赫尔墨斯”小型航天飞机回收。按欧空局汁划,从1988年12月起研究轨道作业飞船。飞船将乘一名宇航员,装配两个操作器。参加这项研究工作的还有意大利航空公司、西德道尼尔公司、艾尔诺公司,法国海洋研究所也受欧空局委托一起参加了  相似文献   

18.
美国航宇局新局长詹姆斯·弗莱彻5月14日在一次讲话中说,美国规划的太空站将于1993到1996年期间在轨道上建成,并且从1994年开始用于永久性载人飞行。弗莱彻还认为,“挑战者”号灾难事件之后,航天飞机的问题必须解决。他说:“我们对未来的目标坚定不移,但是不能犯错误。随着‘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和一次性使用运载火  相似文献   

19.
常言道,在天上过着神仙般的生活。其实不然,天上生活并不都如神仙。刚刚荣获美国“国会太空荣誉奖章”的美国女航天员香农·露西德的亲身经历便能说明这点。 香农·露西德在俄罗斯“和平”号太空站上生活了6个多月后,追不及待地打电话给休斯顿飞行任务控制中心,要中心为她播放一首60年代轰动一时的歌曲“救救我”。这首歌正代表了她当时的心情。 她是1996年3月搭乘“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进入太空的,原计划8月份就返回,由于助推火箭故障和两次飓风导致航天飞机发射推迟,  相似文献   

20.
西德认为美航宇局使西欧参加太空站利用活动,但又不让按欧洲的设想去行事,结果形成与其初衷相悖的局面。目前欧空局与航宇局的讨论,解决不了欧洲主张用加压舱、而美国主张“哥伦布”舱与太空站永久连接以及在利用国际太空站问题上的分歧。代表欧空局的西德技术研究部,在6月5日给美国国务院发出一信件,要求国务院利用其影响,解决此问题。在太空站上宇航员所作的医学试验培训计划方面,西德认为美国与欧洲的合作精神是背道而驰的。在欧空局6月16日召开的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