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伽利略数据冲击木星理论去年12月7日闯入木星大气的伽利略探测器取得的数据使一直急于靠它来更深入地揭示木星大气的科学家们感到失望,因为从这些数据看,原有的行星演化理论看来需要做一些修正。该探测器在600公里的下降飞行过程中经历了迄今为止最为困难的行星大...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天》2003,(12):39-39
美国航宇局的伽利略木星探测器在用将近8年时间对木星及其卫星进行卓有成效的研究之后,于9月21日以48.2公里/秒的速度撞向木星大气层,并被烧毁,从而结束了它长达14年的太空之旅。该计划最早提出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旨在通过对有“小太阳系”之称的木星系统进行研究来更好地认识太阳系的演化和系外行星特性。1989年10月18日,重1.35吨的伽利略探测器由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并于1995年12月飞到木星上空。途中,它的高增益天线未能展开,使科学家们最终不得不改用低增益天线。由它携带的大气探测装置在58分钟的下落过程中向主探测器发回…  相似文献   

3.
众眼看宇宙     
王琴 《航天》2012,(6):60-61
2007年2月,“新视野”探测器与木星擦身而过,向地球传回大量宝贵的数据资料。木星的大红斑在红外波段中现呈白色,复杂的旋涡以及明暗相间的条纹清晰可见。木卫一(又称艾奥)是木星的四颗伽利略卫星中最靠近木星的一颗。  相似文献   

4.
东旭 《中国航天》1997,(7):41-43
伽利略发现木卫二上有液态水东旭美国航宇局伽利略木星探测器最新发回的图像表明,木星的卫星木星二上有大量的液态水,它表面上的冰幔只有1~2公里厚,并有内部火山热源存在。这是迄今为止关于某个地外天体上有液态水存在的最强有力的证据,也增大了人们搜寻到地外生命...  相似文献   

5.
《中国航天》2014,(9):56-56
经过将近10.5年和近64亿公里长途飞行,欧空局“罗塞塔”彗星探测器8月6日抵达了它要探测的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同其实施了交会,从而成为首个绕彗星运行的人造探测器。它将对这颗彗星进行18个月的深入研究。3个月后的11月份,它还将把称为“菲莱”的着陆器投放到该彗星表面上,从而成为首个向彗星表面投放着陆器的探测器。  相似文献   

6.
伽利略探测器的新发现美国伽利略探测器传回的图像表明确实有一颗小行星有它自己的小卫星。据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天文学家和科学家称,这一发现证明了100年前提出的一个理论。这一图像和数据是伽利略工作小组3月23日公布的。这颗直径为56公里的称作伊季山的小行...  相似文献   

7.
袁越 《中国航天》1996,(11):38-39
木卫三探测结果令人惊奇袁越6月27日伽利略木星探测器从相距844公里处近距离飞越木星的卫星木卫三,发现这颗卫星比原来预计的要粗糙不平很多,而且有可能存在磁杨。这次飞越所拍的照片正在发回地球,很可能将使科学家们改变他们根据旅行者号拍摄的图像资料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袁越 《中国航天》1997,(10):21-23
NEAR飞越马蒂尔达小行星袁越图1马蒂尔达(左)是人类从近处探测过的第三颗小行星。伽利略木星探测器在飞往木星途中曾在1991和1993年对盖斯普拉(中)和伊季山(右)进行了成像美国航宇局低成本行星科学探测计划——发现计划中的第一颗探测器近地小行星交会...  相似文献   

9.
《中国航天》2000,(3):36-37
从 1958年 10月到 1973年4月 ,美国航宇局为了探测月球、行星际空间和外行星 ,共发射了11颗先驱者号探测器 ,其中 1972和 1973年发射的先驱者 10号和11号对木星和土星进行了探测 ,是最早探测这两颗行星的太空飞行器。先驱者 10号是 1972年 3月2日发射的。它于 1973年 12月 3日从距木星 13万公里的地方飞过 ,进行了所谓的飞越式探测。由于只是路过 ,而不是进入木星轨道 ,所以该探测器此后仍一直不停地向前飞行着。目前它距太阳约 10 9.2亿公里 ,是日地间距离的近 74倍。尽管已离家非常遥远 ,而且“年事已高”,但该探测器仍一直在向我们提供着…  相似文献   

10.
《中国航天》2011,(8):47-48
联合发射联盟公司宇宙神5—551型火箭8月5日在卡角空军站发射了NASA“朱诺”木星探测器。作为继1989年发射“伽利略”探测器后NASA的第二项木星专项探测任务.该探测器有望拍到这颗气体巨行星迄今最好的照片。该项探测任务共耗资11亿美元。探测器由洛马航天公司建造.重约3627公斤。探测器靠3个巨型太阳能电池阵供电,共使用18698片太阳能电池,可产生约400瓦电力。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4月16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称,NASA将与欧洲空间局(ESA)携手探索木星及其卫星,这一合作已进入实施阶段。欧空局的"木星冰月探测器(JUICE)"将于2022年左右发射,2029年10月到达木星,随后将花4年时间对木星的磁层、湍流大气及冰冻的伽利略卫星——木星四大卫星:"艾奥(Io)""欧罗巴(Europa)"  相似文献   

12.
《中国航天》2006,(6):45-45
经过4亿公里飞行,欧空局价值2.2亿欧元的“金星快车”探测器4月11日进入绕金星运行的轨道。为减速入轨.探测器主发动机工作了51分钟。它先进入近心点400公里、远心点35万公里的大椭圆极轨道,随后又在5月7日进入近心点250公里、远心点6.6万公里的工作轨道,将在6月4日开始科学观测。作为欧洲首颗金星探测器,“金星快车”将用486个地球日(2个金星日)研究金星稠密而炽热的有毒大气。  相似文献   

13.
从1958年10月到1973年4月,美国航宇局为了探测月球、行星际空间和外行星,共发射了11颗先驱者号探测器,其中1972和1973年发射的先驱者10号和11号对木星和土星进行了探测,是最早探测这两颗行星的太空飞行器。先驱者10号是1972年3月2日发射的。它于1973年12月3日从距木星13万公里的地方飞过,进行了所谓的飞越式探测。由于只是路过,而不是进入木星轨道,所以该探测器此后仍一直不停地向前飞行着。目前它距太阳  相似文献   

14.
伽利略空间望远镜所拍摄到的……上图:苏梅克一利维9彗星1992年7月飞过木星表面时被木星引力撕碎后的情景。彗星被撕成22块大的碎块,碎块首尾相距数万公里,其中11块每块直径有2~4公里。这些碎片土。夜行列车向木星进发,预计7月20日将抵达木星。据科学...  相似文献   

15.
欧空局“罗塞塔”彗星探测器9月5日从直径约10公里的一颗小行星近处掠过.首次开展了科学观测工作。2004年发射的该探测器耗资10亿欧元。它从仅800公里左右的距离上从斯坦斯小行星旁飞过。目前“罗塞塔”正在火星和木星间的小行星带内穿行.将在2014年5月同楚留莫夫-格拉西门克彗星交会.并把称为“菲莱”  相似文献   

16.
《中国航天》2013,(12):51-51
正在飞往木星的NASA“朱诺”探测器10月9日从地球附近飞过,以借助地球引力来提高飞行速度。此次飞越与地球的最近距离为558公里。耗资11亿美元的“朱诺”探测器是2011年8月由宇宙神5火箭发射的。由于运载能力的限制,该火箭无法把“朱诺”送上直接飞往木星的路线。  相似文献   

17.
航宇局宣布,航天飞机的研制问题迫使1982年在木星轨道上运行以研究其大气层的伽利略任务推迟两年。这样,伽利略探测器的最早发射日期便是1984年。两个探测器的发射方式为,一种是航天飞机发射:另一种则是陆地发射。最初计划的经费预计为四亿五千万美元,现希望增补一亿八千四百万美元。  相似文献   

18.
《中国航天》2011,(8):46-46
在飞行超过27亿公里后,NASA“黎明”探测器7月15日进入绕灶神星小行星运行的轨道.成为绕太阳系小行星带中天体做轨道运行的首个人造探测器。灶神星直径约530公里.是小行星带中第二大的天体,也是太阳系中最亮的小行星,有许多秘密有待破解。“黎明”探测器耗资4.66亿美元.发射于2007年9月。灶神星是它此次探测任务的第一站。它将测绘灶神星表面。  相似文献   

19.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1,(4):408-408
美国东部时间8月5日12时25分,重达4t的"朱诺"号木星探测器在"阿特拉斯5"型火箭的托举下,奔向茫茫太空。按照计划,该探测器经过5年长达32亿km的漫漫征途后,将于2016年7月抵达太阳系最大行星——木星的轨道。此后,它将在木星辐射带中运行一年,围绕木星极地飞行33圈,了解木星是否存在水和固体内核,并研究其内部构造、大气、极光和磁场等。  相似文献   

20.
<正>欧空局"罗塞塔"彗星探测器上携带的"菲莱"着陆器2014年11月12日成功地在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表面上实现软着陆,成为在彗星表面上登陆的首个人造探测器。此次着陆使67P彗星成为人造探测器登陆造访的第7个天体。另6个天体分别是金星、月球、火星、土卫六以及爱神星和丝川小行星。欧空局局长多尔丹称,继成为首个进入绕彗星运行轨道的人造探测器之后,"罗塞塔"彗星探测计划现在又再次被载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