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介绍了航天员座椅及其这种缓冲吸能装置、分析了吸能技术。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5SJX1-DJ数字磁带机为满足恶劣的环境条件,所进行的加固设计:温度自动调节装置和隔振缓冲装置的设计,重点叙述了关键设计技术。  相似文献   

3.
根据离合器的工作特点,论述离合器缓冲吸振装置的原理及设计要求,并介绍了1E56FM_2汽油机离合器缓冲装置的改进设计情况。  相似文献   

4.
转台的限位保护装置包括电气限位保护装置和机械限位缓冲装置。根据转台运动方式及运动范围的不同,电气限位保护装置和机械限位缓冲装置的实现形式也有所区别,文中对此分别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5.
对某折叠翼所采用的金属橡胶缓冲器的设计参数进行了研究。本文采用准静态接触有限元分析与ADAMS动力学仿真结合的方法,将刚体动力学接触碰撞刚度与有限元接触刚度相融合,确定了等效的缓冲装置线弹性材料参数,最后得到了不同驱动力与缓冲装置组合下折叠机构展开到位的冲击载荷,可为展开机构设计及缓冲装置工程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着陆缓冲装置的性能主要依靠缓冲器来实现,而缓冲器的仿真建模是虚拟样机设计的关键,传统的缓冲器建模方法主要采用理论公式法,其精度较难确定。根据无人机的使用要求,设计一种适用于伞降回收的滑橇缓冲方案;运用缓冲器静压试验及缓冲器落震试验数据曲线建立缓冲器动力学模型;基于缓冲器动力学模型研究全机多刚体落震模型,对无人机着陆缓冲过程的动态特性进行仿真分析;应用有限元技术对滑橇结构动态响应进行非线性动力学仿真分析,并根据仿真结果优化滑橇缓冲装置设计参数。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全机落震试验结果相吻合;所建立的无人机落震模型精度较高,满足工程需要,能极大地减少试验成本,缩短研制周期。  相似文献   

7.
起落架是直升机的关键部位,其缓冲装置中的缓冲支柱(主要指活塞杆)受力复杂,本文通过有限元软件对活塞杆进行三维建模分析,针对直升机在垂直着陆和前飞着陆这两个最危险状态下的缓冲支柱活塞杆的应力应变进行了计算,并根据结果采用名义应力法估算了不同状况下活塞杆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8.
黄吕权  李付国 《航空学报》1991,12(10):532-535
 <正> 机械式冷挤压机在挤压过程中的冲击振动对模具和产品质量有严重影响。在工程上采取一些措施,但关于挤压载荷与缓冲参数关系,迄今未曾见到系统的报导。本文首先对挤压机缓冲装置工作时的动力过程作了系统的分析,建立了力学数学模型,进行了系统的计算,并在航空专用冷挤压机上作了系统的试验,测试了不同挤压材料、不同缓冲参数时挤压载荷、模具和机身应力的波形与数据。从而得出缓冲参数对挤压载荷的影响规律;缓冲参数对制件质量和挤压能消耗的影响趋势;缓冲参数间的相互制约关系等。发现了冲击载荷曲线前沿斜率对金属成形机器构件应变应力动态响应值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针对气囊着陆缓冲与反弹问题,以对称的胶囊状双气囊缓冲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气囊的等效弹簧刚度和阻尼模型,讨论了着陆速度与气囊等效阻尼的变化关系。建立了双缓冲气囊的有限元模型,基于显式计算方法对双气囊有无排气孔的着陆缓冲过程进行了仿真,表明有排气孔气囊能实现软着陆。建立了有排气孔的芳纶织物双气囊缓冲试验系统,通过电磁快速释放装置完成了双气囊被动式排气孔的测试。结果表明,被动式排气孔的胶囊状气囊能有效起到缓冲作用,无侧翻和明显反弹,并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激光云纹法,在不同设备上研究了反挤压时,凸模挤入阶段的毛坯变形机构;在试验、分析结果的基础上,从塑性变形理论方面论证了冷挤压过程中的缓冲降压机理,并指出了机械式冷挤压机降低挤入瞬间冲击载荷的方向和途径,以及缓冲装置设计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11.
短波电台主控制器单元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短波电台中主控制器单元的发展过程及相应的技术实现,研究了相关软硬件技术,提出了研制主控制器单元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为测量航空电动机组件失偶角度和失偶时间而研制的一种测量装置,该测量装置可与计算机配合使用。它功能齐全、使用方便、造价便宜,完全满足航空电机测量的技术性能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3.
针对民用飞机驾驶舱显示器的结构设计,考虑运行阶段的航线维修过程中显示器拆卸与安装的快捷性和简便性,从维修性设计角度出发,基于显示器维修性定量需求和维修性定性需求,提出显示器正向拆装设计评估模型,包括显示器拆装设计评估工作时间轴和显示器拆装设计评估流程。同时,结合实例对拆装设计评估流程进行应用,以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提出的正向拆装设计评估模型能够为民用飞机驾驶舱显示器及相似设备的研制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14.
机载红外搜索跟踪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红外搜索跟踪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技术特点,对红外成像系统中的红外望远光学系统、红外探测器组件等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稳定与瞄准系统实现方案;对图像跟踪器中的跟踪算法及工程实现中采取的措施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大型飞机辅助动力装置与微型涡轮发动机技术特点对比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9  
对比分析了这两类动力系统的总体设计和部件技术特点,总结了两者的相似性和不同.分析结果显示:用于150~200座大型飞机的辅助动力装置与推力400 N左右的微型涡轮发动机具有相当的功率;两类动力系统主要部件的设计和制造都具有相似性,微型涡轮发动机的部件性能指标更高,而辅助动力装置通过略保守的设计来获得高可靠性、经济性和长寿命.最后,提出了在已有MTE技术基础上开展APU研制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6.
对FSS天线罩电性能所涉及的透波、隐身技术指标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FSS天线罩对单元结构、介质加载、谐振频率、带宽、栅瓣等影响因素的设计方法,得出了FSS天线罩电性能设计应选择合理的单元结构、减小单元尺寸并紧凑周期排列以及选择合理的天线罩结构。  相似文献   

17.
检测系统是检测产品功能、性能以及产品是否能满足用户需求的重要测试工具,机载计算机技术指标的测试从准确度、覆盖率以及稳定性、可靠性方面对其检测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原始的视频信号检测需使用视频图像和测量工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不易于故障定位及维修。主要阐述了基于某机载视频部件的智能检测系统的设计和实现,突破了原始的视频信号检测方法,检测系统通过对5种不同格式的视频信号进行自动检测,显示出详细全面的测试信息,实现了检测系统对被测件的智能检测,使得检测系统的故障覆盖率、准确度得到保证。该检测系统已成功运用于某机载视频部件,且性能稳定可靠,同样适用于其它机载设备中同类产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张龙  程俊  邱荣凯 《航空动力学报》2020,35(11):2275-2283
为了解决编织复合材料多尺度损伤模拟的技术难题,发展了基于三维通用单胞模型(GMC)的多尺度损伤模拟方法。基于通用单胞方法基本理论,推导宏细观参量的转换公式,设计了宏细观损伤增量步迭代流程。以二维平纹编织陶瓷基复合材料为例,开展了结构单胞的细观损伤模拟,以及其平板试验件的多尺度损伤模拟,得到了细观损伤云图和宏观应力应变曲线。研究表明:该方法模拟的结构单胞细观损伤过程与文献描述的损伤机理相符,预测的平板试验件损伤过程的应力应变曲线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所预测强度值的相对误差小于5%。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多电飞机、全电飞机高速发展,对民机电源系统各控制部件,尤其对发电机控制器(GCU)提出更高的质量要求和测试系统建设需要。为降低测试系统技术输入难度和后续能力扩展费用,提升我国民机系统核心部件的部件级测试水平,首先比对了国内外民机主制造商在部件级测试领域的能力现状,然后详细分析了某型民机电源系统发电机控制器的结构功能、技术指标,最后从该发电机控制器的测试需求出发,提出一种通用化、标准化、模块化的一体化测试系统,通过建立电源系统核心部件功能、性能验证及排故、维修能力,力求覆盖入厂接收检验严格管控、总装地面功能试验高效排故、外场运营维护快速响应多应用场景测试要求,最终实现我国民机测试保障体系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20.
The systems integration of the 777 Airplan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IMS), both within the AIMS system and with the other systems on the airplane, represented the most complex system integration effort ever undertaken at Honeywell Air Transport Systems Division.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in the AIMS design, coupled with an aggressive program schedule were major factors in the AIMS challenge. Honeywell and Boeing had to work closely together to complete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IMS in a time frame that supported the 777 Early ETOPS goal. With teams from the two companies working as one unit, redundant activities were eliminated, technical and program problems were identified and solved rapidly, and schedule time was saved by both teams helping with tasks that were traditionally considered to be the other team's jo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