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太阳能飞行器能源昼夜闭环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能量为核心,建立太阳能飞行器的获能模型;通过对太阳能飞行器飞行剖面特点的分析,设计飞行过程中各个阶段的飞行方案,并建立相应的耗能模型;考虑目前储能电池技术水平,根据产能和耗能模型,建立储能模型,完成了能源闭环模型的设计;参照Zephyr 7太阳能无人机的结构参数对论文建立的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获取了飞行过程中能量变化规律,同时对飞行姿态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通过对太阳能飞行器昼夜飞行高度的不同设置以及飞行姿态角的优化,太阳能飞行器可以实现跨昼夜持久飞行。  相似文献   

2.
静电陀螺随机漂移模型辨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友堂 《宇航学报》1996,17(2):91-95
采用时序分析方法对静电陀螺随机漂移模型进行辨识,提出了用Box-Jenkins法,Burg法,LUD法以及D.D.S法四种建模方法建立了一维模型,并用多维AR模型建立了二维模型,对所得结果进行了讨论,最后指出只有精密陀螺建模才有价值,LUD法对发展实时控制是十分有用的  相似文献   

3.
在对加速度计输出特性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AR模型对加速度计在静态测试中的随机误差进行了辨识,并对辨识出的随机误差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证明,采用这种方法辨识出的随机误差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空间对接过程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内翻式异体同构周边式对接机构的接触形式,控制模型和力学模型,建立了对接过程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利用试验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对接过程的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5.
首先研究了闪烁的产生机理及特性。其次通过对国外各种闪烁模型的分析比较,选择了预测精度较高的Van de Kamp模型作为长期闪烁统计(预测)模型,然后根据该模型,结合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地面气候资料,对国内的部分站点给出了月平均标准偏差值,为今后的Ka频段卫星通信系统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软件可靠性修改的Schneidewind增长模型的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晓秋 《宇航学报》1998,19(4):45-51
本文对软件可靠性修改的Schneidewind增长模型进行了详细的数值特性分析,剖析了该模型的参数解结构,从而构造了模型参数估计的高效求解算法,并进行了相应的数值实验。  相似文献   

7.
顾文锦  韦峰  姚洪 《宇航学报》2000,21(2):43-49
飞航导弹模型可以处理成一种四层非线性、时变块对角结构,但其中一、二层模型不是仿射型模型,这在控制理论的应用上受到限制。本文应用优化线性理论,对这两层模型进行了仿射型处理,这样就得到了飞航导弹的四层非线性信射型模型。接着,本文提出了玫类非线性系统的变结构控制方法,从而对导弹进行了分层变结构控制器设计。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8.
曲东才  何友 《宇航学报》2006,27(6):1414-1418
由于对结构未知和不确定的非线性系统还没有形成一种通用有效的辨识和控制方法,为此首先对非线性系统逆模型辨识和控制的结构方案进行分析,然后基于复合控制思想,对基于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系统逆模型补偿的复合控制结构方案进行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BP MFN(Multilayer Feedforward Network)逆模型补偿的复合控制结构方案,并基于不同BPMFN逆模型结构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显示,基于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系统逆模型补偿的复合控制结构方案是有效的,且在满足辨识建模精度要求前提下,采用相对简单的BPMFN逆模型结构,对提高逆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非线性系统的控制效果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9.
非壅塞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内流场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冷流情况下对发动机补燃室掺混流场进行了数值求解,然后建立了发动机补燃室简单反应流模型,并在该模型下对某实验发动机进行了模拟,得出了反应物和产物组分、燃速、温度等发动机参数的变化趋势,给出了一些有用的结论,论证了该反应流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大气层对GPS信号传播的影响,不同的模型会得出不同的结果,本文依据我国的气候条件和国际上流行模型的共性以及一定量的气象资料,选出了四种典型模型进行比较,比较的重点是天顶延迟,比较结果表明:Saastmoinen模型的结果约高于Hopfield模型的结果,两个模型几乎可互换,中国指数模型平均高过前两种模型两分米左右,而国际指数模型平均高过前两种模型几个厘米,且这种模型在春季和冬季的修正量低于前两  相似文献   

11.
柳珊  张晓东  陈健 《火箭推进》2013,39(3):83-86
为了减轻宇航推进系统用自锁阀的重量,采用理论、数值仿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永磁环材料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和传统材料相比,新型永磁材料在性能上更优,装上新型永磁材料的自锁阀的锁闭特性有很大程度的优化,而且自锁阀的体积更小、重量更轻。  相似文献   

12.
采用弹性接触动力学有限元和多刚体动力学方法分别对航天器对接接触碰撞过程和对接机构捕获、缓冲与校正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捕获锁质量对捕获过程的影响及捕获锁锁合面间隙对捕获后对接过程的影响。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附加质量有利于主、被动对接环之间形成接触滑移,捕获后锁合面间隙引起两飞行器间相对速度震荡,并延迟了碰撞力和缓冲时间。  相似文献   

13.
太阳翼铰链锁紧槽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国内航天器太阳翼所使用的铰链形式,根据产品使用需求,提炼出了铰链锁定装置的功能要求,在此基础上导出了锁紧槽的设计要求、设计流程,提出了一种锁紧槽曲线的设计方法,并通过实例仿真验证了其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在介绍一种二维展开太阳翼构型及组成的基础上,用ADAMS软件建立了二维展开太阳翼柔性动力学仿真模型,模型中为模拟太阳翼驱动装置(SADA)的保持力矩,在SADA上设置了摩擦阻力矩。仿真结果表明,二维展开太阳翼侧板在空间展开锁定不同步,由此而导致侧板锁定对SADA会产生多次冲击。此结论可为二维太阳翼的构型及其铰链设计,以及SADA在轨控制策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为验证航天器用微控制器的抗单粒子效应能力,设计了一种单粒子效应在轨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独特的方法,可实时监测单粒子锁定事件,并利用微控制器内部程序监测其RAM及FLASH存储器的单粒子翻转事件。该系统占用航天器资源少、开发周期短,能同时监测多种、多片微控制器,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16.
在相同的喷管结构中,通过正交试验和喷管结构有限元热应力分析,获得径向弹性模量、母线方向(环向)弹性模量、径向热导率、母线方向(环向)热导率、径向热膨胀系数、母线方向(环向)热膨胀系数、密度和比定压热容等八因素三水平情况下的母线方向拉应力极值、环向压应力极值和层间剪切应力极值。通过极差分析,初步获得优化的材料参数设计方案,然后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得出母线方向弹性模量、径向热导率和母线方向热膨胀系数这3个因素是非常显著的;结合喷管扩张段C/C复合材料的应用环境和工艺条件,得出最终的材料优化设计方案,并进行有限元热应力分析,发现应力极值都远小于现有针刺C/C复合材料的许用应力。  相似文献   

17.
基于接触理论的一类带锁定机构的间隙铰链分析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巍  孙京  于登云  马兴瑞 《宇航学报》2004,25(1):1-4,12
重点研究一类在我国航天器上得到广泛应用的带有锁定机构的间隙铰链,基于接触理论建立了该类型间隙铰链的分析模型。首先,将铰链零件间的接触力假设为单向的非线性弹簧,并将铰链简化为由非线性弹簧组约束的摆;然后。将展开扭簧假设为线性力矩弹簧,得到包含间隙影响的铰链的力矩-转角关系曲线。通过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认为铰链的力矩转角关系曲线是分段光滑的。是铰链结构尺寸、零件间隙以及材料特性的函数。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纤维缠绕圆筒压力容器结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对具有内衬的纤维缠绕圆筒压力容器进行了结构分析。将内衬作为各向同性材料,纤维缠绕圆筒作为正交异性材料处理。在内压作用下,得到了内衬和纤维缠绕圆筒的弹性应力和应变。讨论了内衬和纤维缠绕圆筒材料选取和结构设计准则,即应选取弹性模量很低,强度较高和塑性良好的材料作内衬;选取模量和强度都较高的纤维缠绕圆筒;内衬壁厚应尽可能薄,且与纤维缠绕圆筒粘接牢固。算例表明,弹性应力分析结果与测试值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19.
固体导弹发动机药柱长期重力作用下的解析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固体导弹发动机在长期重力作用下的位移、应力和应变,用应力函数推导了发动机药柱水平贮存时的弹性和粘弹性解析解,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根据Burgers模型表征的药柱力学特性,用弹性和粘弹性有限元分析法对发动机药柱进行了数值计算。算例分析表明,解析解与有限元解吻合较好,误差小于1%。  相似文献   

20.
э形弹性金属密封是一种适用于大通径、低温、高压密封环境的金属密封结构,已成功应用于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液氧管路密封。针对100吨级高压补燃发动机中的э形弹性金属密封,建立了其非线性有限元弹塑性分析模型,基于ABAQUS 6.10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到了4个密封面的接触面积和接触应力随预紧载荷的变化规律,确定了各密封面形成的先后顺序。对于密封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э形环刚度过大是造成э形密封装配困难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