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抗反辐射导弹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允春 《航空学报》1989,10(4):206-211
 自60年代美国在越南战场首次使用百舌鸟反辐射导弹以来,经过不断改进,重新研制,美国的反辐射导弹已发展到了第三代(第二代为标准反辐射导弹,笫三代为哈姆反辐射导弹)。目前除美国外,英、法、苏联、联邦德国、瑞典、挪威和以色列都拥有自己研制的反辐射导弹。在越南战场、中东战争、叙利亚和以色列的黎巴嫩冲突、1985年的美国和利比亚冲突中,反辐射导弹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主要介绍了反辐射导弹的工作原理,组成及各主要部分功能,发射方式及发射过程的几个阶段,并据此说明了这种导弹所具备的几个主要优势,还介绍了美国的3种反辐射导弹的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台湾雷达装备现状,指出了研究反辐射导弹作战效能的重要性.给出了一种评估反辐射导弹作战效能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反辐射导弹运动方程求解导弹的命中概率,并考虑了对方雷达关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国外主要反辐射导弹的现状、性能以及它的发展趋势,针对反辐射导弹的缺点以及部队装备的现状提出了诱饵对抗技术,分析了诱饵抗反辐射导弹的工作原理,并提出了对雷达模拟伺服系统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同步控制.  相似文献   

5.
抗雷达关机是反辐射武器的一项重大关键技术,也是反辐射导弹不可避免要考虑的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被动雷达寻的头与无迹卡尔曼滤波技术相结合的抗机动目标雷达短时关机方案,基于机动目标"当前"模型建立状态方程和非线性观测方程,利用UKF估计理论对反辐射导弹抗关机性能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分析表明,在机动雷达关机时间较短时,本文方案对抗机动雷达关机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对抗措施对反辐射导弹作战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评价对抗措施的有效性,阐述了利用基于任务的反辐射导弹作战效能模型,研究对抗措施对反辐射导弹作战效能的影响。该研究可为寻找使用新的有效的对抗措施提供参考,也可为反辐射导弹的技术改进和战术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莫宫 《推进技术》2002,23(3):192-192
对付与时间敏感目标采用高速和超高速导弹 ,考虑以冲压发动机为动力的将日趋增多。 2 0 0 2财年 ,美国海军开始实施高速反辐射验证计划HSAD ,旨将哈姆导弹 (HARM)升级为更高速反辐射导弹HSARM ,已选择可变流量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为动力装置的优选方案。德国研制的智能制导增程反辐射导弹Armiger,采用火箭冲压发动机推进 ,飞行马赫数可达到 3,于 2 0 0 2年初成功地进行了首次飞行试验。法国的冲压发动机飞行器VESTA ,将于 2 0 0 2年中期开始进行飞行试验 ,计划将这发动机用于装备核弹头的增程空面导弹ASMPA ,…  相似文献   

8.
两点源抗反辐射导弹诱偏(骗)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司锡才  查玉峰 《航空学报》1989,10(6):288-296
 本文简要地讨论了相干与非相干两点源诱偏(骗)反辐射导弹的原理,介绍了实验结果。指出雷达抗反辐射导弹的诱偏(骗)技术应采用非相干两点源(或准两点源)。推导了两点源最佳距离Lopi的计算公式;提出了实现抗反辐射导弹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反辐射导弹雷达导引头的总体设计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允春 《航空学报》1988,9(6):211-216
 本文首先简要叙述了国外反辐射导弹的发展概况,归纳了反辐射导弹的5个主要特点。反辐射导弹雷达导引头是反辐射导弹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提出了反辐射导弹雷达导引头的主要战术技术指标,着雷讨论了进行导引头总体设计时的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非相关两点源诱偏反辐射导弹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单平面内两点源干扰条件下,推导反辐射导弹跟踪点源能量质心弹道。到达临界分辨角以后,分别讨论临界辨别角、两点源距离以及信干比对于最终攻击弹道的影响。在选择其中一个点源继续攻击时,分别给出了极限条件下最大纠偏距离的计算结果,并比较了分别攻击两点源的弹道要求。仿真表明,在适当的选择临界分辨角和最大机动过载的条件下,该型导弹通过批次攻击可以确保实现对目标和干扰源的有效打击。  相似文献   

11.
CAN总线控制器与ARM微处理器的接口时序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介绍CAN总线控制器和ARM微处理器接口特点的基础上,讨论了CAN控制器芯片 SJA1000和ARM微处理器S3C44BOX的接口时序的适配问题,给出了两者的接口方法和电路并进行了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12.
反辐射导弹技术参数对诱偏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多点源有源诱偏系统的诱偏原理,以反辐射导弹(ARM)为研究对象,仿真分析了ARM的主要技术参数对典型的有源诱偏系统诱偏性能的影响,给出了各技术参数对该诱偏系统不同空域保护能力的影响曲线,并对诱饵的不同布局形式做了分析,对研究ARM的有效攻击以及有源诱偏系统的作战效能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诱偏系统由于站间距离、时序控制等因素造成诱饵信号、雷达信号在时域上存在差别,无法对反辐射导弹(anti-radiation missiles,ARM)进行有效诱偏的问题,提出了告警诱偏系统时序控制模型及近似模型,通过时序控制使各诱饵信号到达ARM雷达口面的时刻近似相同,大大减少了诱饵信号前沿超前时间,增加了ARM前沿检测区分信号的难度。根据ARM前沿检测区分信号能力,分析了传统时序控制方法下典型诱偏系统的有效诱偏区域;利用告警雷达提供的ARM位置信息,提出告警诱偏系统时序控制模型;根据实际告警雷达工作性能,提出告警诱偏系统时序控制近似模型。仿真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ARM处理器是目前公认的业界领先的32位嵌入式RISC微处理器.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ARM的嵌入式微处理器LPC2210和LCM(液晶模块)组成的液晶显示电路的硬件设计和驱动程序流程.  相似文献   

15.
ARM9处理器以其处理能力强、成本低而具有很高的性价比,被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的各个领域。可编程控制器又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可用于各种生产过程控制。OpenPCS是德国Infoteam公司开发的一款可在线编程的软逻辑系统,并且OpenPCS是唯一一款得到"可移植性层次"认证的标准工作台。重点介绍了OpenPCS在ARM9处理器上的实现过程,并且对其做了一些必要的测试。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评价航空发动机数字电子控制器机内自测试检测能力,提出了一种面向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FADEC)系统机内自测试(BIT)验证的综合故障注入器的设计思想。综合故障注入器采用ARM处理器作为核心控制器;基于数模混合电路,分别通过后驱动技术和电压求和技术实现对数字电路节点和模拟电路节点的故障注入;针对各种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的电气特征,设计了具有良好逼真度的接口模拟电路,从而与电子控制器(EEC)构成FADEC系统运行环境。通过对具有BIT功能的电子控制器原理样机的故障注入实验,证明该综合故障注入器作为航空发动机FADEC系统BIT设计和应用研究的工具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雷达信号分选是电子战系统(EW)与反辐射导弹(ARM)的关键技术,脉冲重复间隔(PRI)是信号分选与识别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决定了雷达的最大无模糊距离和最大无模糊径向速度。目前以脉冲序列的自相关函数为基础,利用脉冲到达时间(TOA)提出了多种脉冲重复间隔估计算法。本文介绍了几种常用算法的原理,讨论了各算法的缺陷,并给出了PRI变换应用于抖动PRI序列时的计算机仿真结果。最后分析了各种算法的性能与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自相关回归法在地震地面运动功率谱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数值分析,对几个著名的地震记录的功率谱ARM解的特性作了讨论,并与高速富里衰变换(FFT)法的解进行了比较,讨论了ARM应用于各类地震记录的谱分析的适用性。比较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地震记录,其功率谱的ARM解等价于按一定谱窗宽度平滑化的FFT法解。本研究还对赤池氏推荐的自相关回归次数的经验公式提出了修正意见。本研究的成果对于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遮挡情况下的实时定位问题,美国提出了Micro-PNT方案,我国也提出了定位导航授时微终端(Micro Positioning Navigation and Timing Terminal,MPNTT)方案。定位导航授时微终端集成了卫星导航系统、微惯性测量单元、微型原子钟及处理器系统,可为终端用户提供精确可用、完好及时、连续安全的定位导航服务。介绍了一种用于定位导航授时微终端的SoC系统设计,其包括了基于SoC FPGA的硬件设计和基于GNSS/MIMU的组合导航滤波算法。SoC系统集成了FLASH、SSRAM等存储芯片,通过RS422、RS232、CAN等通信接口接收GNSS、MIMU及外源传感器信息,并在ARM核中完成组合导航算法,以得到导航结果。SoC芯片单片实现了ARM与FPGA的功能,系统集成面积满足小型化需求,为后续移植为ASIC芯片提供了基础。对组合导航滤波算法进行嵌入式软件移植并测试,结果表明:SoC系统单次惯导解算时间为7ms,实测与仿真输出的导航位置差距在0.05m以内,俯仰角差和横滚角差在0.005°以内,航向角差在0.05°以内。本文设计的SoC系统高精度、集成化、可扩展,满足了微终端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