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张勇  梁勇 《宇航学报》2006,27(Z1):141-144
与一般机械设备中的摩擦副不同,航天器摩擦副往往处于微重力下的独特工作环境.现对航天器摩擦副进行微重力条件下的摩擦学理论分析,建立了一个二维模型并求解了雷诺方程,以研究微重力状态对摩擦副摩擦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由于微重力的影响,摩擦副的油膜压力分布有较大幅度的变化,并严重影响了油膜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2.
上面级在滑行期间经历微重力环境,其贮箱内的液体推进剂若管理失当,将影响主发动机的再次启动。文章采用流体体积法对微重力条件下某上面级液氧贮箱内自由界面变形问题进行数值模拟,并与理论分析值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计算得到的液体爬升高度和表面张力波传播速度与流体力学理论符合较好,证明该方法能够预示微重力条件下上面级液氧贮箱内的流体运动特性,可为后续上面级推进剂管理技术方案的制定及相关试验验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4.
微重力条件下固液相变过程空穴移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微重力条件下固液相变传热过程中空穴的移动特性,建立了一种基于温度排序算法的空穴模型,研究了空穴在不同初始位置的移动过程。结果表明,不同初始位置的空穴均沿着热流的反方向移动,在相同热边界条件下空穴的最终位置与初始位置无关。  相似文献   

5.
微重力科学与应用研究(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春辉 《宇航学报》1997,18(2):98-105
微重力科学与应用研究(下)*刘春辉(北京9200信箱72分箱·100076)3航天器发动机再启动相关的微重力研究3.1问题的提出航天器在轨道惯性飞行过程是处于微重力环境条件下的飞行,依据工作需要航天器发动机(远地点发动机、姿控发动机、再入发动机等)要...  相似文献   

6.
7.
本文综述了微重力下生物学适应问题及医学影像学技术解决相关生理适应问题的概要途径。下个世纪的空间居住和星际间的飞行将成为习以为常的事情,由此要求研究者和影像学专家必须解决在微策略研究方面 采影像技术的问题,微重力因素导致了头部液体移动、电解质失,肌肉和骨质丧失、贫血、免疫反应降低、胃排空和肝代谢的变化、肠需动增加及空间运动病的发生。医学影像学是唯一能够评价上述全部微重力生理适应问题的途径,影像学资料还能鉴别人类在空间生存中那些潜在的有益或有害的改变,以便给予相应的资助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9.
目前,在载人航天飞行器上很少或者说几乎不能进行手术,飞行中只能进行有限的医保,航天医学官员限制飞行中外科工作和外科设备配备,严重的外科问题被认为是不太可能发生(这基本上是正确的),如果发生,便放弃执行飞行任务并立  相似文献   

10.
利用我国返回式卫星进行超导材料的空间加工实验,自1987年我们首次在世界上完成到现在已进行了五次,先后进行了 YBCO;BPSCCO;YICO Ag_2O;YBCO 薄膜等材料的空间热处理实验和重熔再结晶实验。文章总结报道了前四次搭载实验情况,(’93年搭载实验因卫星故障未能完成回收)。YBCO 和 BPSCCO 超导材料在空间微重力条件下加工试验表明:空间处理样品在超导电性上变化不大,零电阻温度和超导起始转变温度基本相同;但空间处理条件对样品的微观形貌,晶体内部结构,组份和相结构有较大影响,具体说空间微重力条件下处理的超导材料样品组份较地面样品分布均匀;晶粒生长较大且呈有序性;XRD 谱图分析表明空间样品具有较纯的超导相;空间真空环境对超导材料加工处理的主要影响表现为 YBCO 材料的失氧效应,所有这些特点对研究超导形成的机制和改善超导材料的地面处理工艺具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劲东 《宇航学报》2004,25(4):355-360
针对航天器密封舱内气体对流传热传质地面模拟试验问题,依据传热传质相似试验理论方法,进行了初步的理论分析,包括热缩比模型法和降压法,给出了它们相似试验的相似律及它们应用的约束条件,并从理论上定性分析了不同试验方法的优缺点。分析表明,在重力条件下,热缩比模型法在保持Reynolds数不变的前提下可明显抑制传热传质过程的温差和密度差对流动与传热传质的影响,而且抑制效果与缩比比例的三次方成正比;而降压法在保持Reynolds数不变的前提下同样可明显抑制自然对流的影响和密度差对流动与传热传质的影响,但对自然对流和传质过程的密度流的抑制效果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多功能摩擦磨损Plint TE-92试验机对镍基高温合金GH4169、F6NM和A不锈钢以不同配副方式组成的4组摩擦副在不同载荷和转速下的摩擦系数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F6NM/F6NM、F6NM/A不锈钢摩擦副的摩擦系数随载荷增加而减小,随转速增加先减小后增大;GH4169/F6NM摩擦副的摩擦系数随载荷、转速增加先减小后增大;GH4169/A不锈钢摩擦副的摩擦系数随载荷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转速增加缓慢减小。随着载荷速度(PV)值的增加,GH4169/F6NM,F6NM/F6NM两组摩擦副的摩擦系数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GH4169/A不锈钢和F6NM/A不锈钢两组摩擦副的摩擦系数呈逐渐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3.
赵阳  潘冬  马文来 《上海航天》2012,29(3):28-33
以卫星球形贮箱为研究对象,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ALE)法建立了数学模型,给出了计算的基本方程,并基于MSC-Dytran有限元程序,对常重力和微重力环境中贮箱内推进剂的晃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微重力环境中液体更易发生大幅晃动,甚至产生飞溅,工程中常用的等效力学模型已不再适用,而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可较好地解决该问题,为卫星及大充液复杂结构航天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内并联式TBCC进气道模态转换过程流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君  袁化成  郭荣伟 《宇航学报》2016,37(4):461-469
针对组合动力(TBCC)进气道模态转换过程中出现的非定常气动现象,采用稳态/非稳态数值模拟方法对相关流动特性及其影响因素与流动机理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由涡轮发动机工作状态向冲压发动机工作模态转换过程中,进气道内出现结尾激波沿流向前后振荡现象,振荡频率约为130Hz;当冲压流道反压引起的激波未前传至模态转换分流板前时,冲压发动机工作状态对结尾激波振荡不产生影响。在相同的发动机工作状态下,随着模态转换速度的增加,结尾激波振荡频率逐渐增大。文中研究的进气道内结尾激波振荡现象可通过亚声速管道内波的传播理论进行解释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卫星单元肼推进系统落压工作特性的数值仿真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袁磊  周红玲  孙冰 《上海航天》2007,24(2):42-46
以风云三号(FY-3)卫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卫星单元肼推进系统落压工作特性的数值仿真法。根据简化的推进系统物理模型,建立了贮箱、管路、自锁阀与过滤器,以及推力器的仿真数学模型。计算了四种不同工况下的落压工作特性。计算结果与FY-3卫星推进系统热试车试验数据的比较表明,两者相当吻合。由此验证了该数值仿真法的准确性和工程推广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某减压阀静态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某减压阀静态特性模型,并用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通过仿真讨论了膜片有效面积、网芯不平衡面积和阀门总刚度对减压阀静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阀门总刚度的影响较大,而膜片有效面积和阀芯不平衡面积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7.
针对Kevlar层合板在超高速撞击条件下的力学特性的复杂性及参数不准确对数值仿真的不利影响,提出一种使用正交各向异性本构模型,Chang-Chang复合材料失效模型和有限元方法对Kevlar层合板的超高速撞击力学特性进行建模并运用连续响应面技术对材料失效模型参数进行识别的方法.然后使用该方法建立了与现有文献中的试验工况相对应的数值模型,并把Kevlar层合板材料失效模型的4个参数作为优化变量,以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二乘残差最小作为优化目标,使用连续响应面技术建立参数优化模型,由此识别这些参数.结果表明,该建模方法能正确描述Kevlar层合板的超高速撞击力学特性,采用识别后的参数进行仿真计算可以显著提高数值模型的仿真精度.  相似文献   

18.
"国际空间站"(ISS)为开展空间载荷试验,设计了载荷机柜(ISPR)作为试验平台。文章以ISS载荷机柜热控设计为对象进行分析和研究,梳理出热控设计的特点及关键技术。针对我国正在开展的载荷机柜热控设计,提出了热控接口标准化,热控设计模块化,热控、载荷、结构设计一体化及热控设计可重构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唐冶  方勃  李明明  于子文 《宇航学报》2014,35(8):878-883
针对液体火箭飞行过程中POGO振动对火箭系统的不利影响,建立了液体火箭推进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区间数学为理论基础,对推进系统频率特性进行灵敏度分析,得到了推进系统的流体惯性、阻力和刚度参数对推进系统频率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液体火箭推进系统振动频率对流体惯性参数的敏感程度比流体阻力参数和流体刚度参数明显大,泵前短管流体惯性的变化对推进系统振动频率的影响最大,补偿管路流体刚度的变化对推进系统振动频率的影响最小。为合理设计推进系统的动力学参数,降低推进系统的振动频率,抑制 POGO 振动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