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电热膜是一种新型的红外辐射热源,具有很多优点.对电热膜的工作原理、主要特点等做了概述,介绍了电热膜技术在对抗红外成像制导中的应用,包括用于红外仿真、变形干扰、红外假目标等,最后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
采用有机模板诱导制备新型的燃速调节剂WJ—01具有超细介孔结构,与普通材料相比,具有更高的活性与燃速催化效率。在某丁羟推进剂中成功进行了运用,结果表明:在用量少于1%的情况下,丁羟推进剂的压强指数比原来有所降低,且推进剂能量不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企业变电所或配电室内用无功功率电容补偿解决供电系统中的无功流动问题,但是,不能解决低压电网中的无功流动问题,一般低压电网的损耗占供电网总损耗的50%~60%,其中80%是电动机所造成的。绝大部分电机是在低效率、低负荷、低功率因数条件下运行,降低电机的无功损耗是低压电网降耗的关键。实践证明,采用无功就地补偿技术将补偿电容器安装在电机近端线路上可发挥最大的补偿效用,5台总容量为485kW的电动机采用无功就地补偿技术后年节电76000kWh,合3.4万元。  相似文献   

4.
火箭发动机喷管碳-碳生产过程中存在大量废料。这些废料是由于律料直径超出规格要求所产生的。严格控制棒料的直径将减少材料废料,而且还使预制件装配更简易、更统一,并且使得成本大约减少15%~20%.生产交工时间提前1个月,从而一件坯料的加工时间估计将节省11%。碳一碳喷管材料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预制件生产.此工艺涉及将碳纤维精确排列从而形成碳一碳复合材料的难强成分:致密化生产工艺,此工艺是用石墨基体来填充纤维之间的孔惊。互aa比碳一碳材料的生产工艺一直没有采用先进的加工工艺和自控技术来降低劳动成本。装配预制件的…  相似文献   

5.
炭/炭-酚醛双基体烧蚀防热材料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别采用PAN基及粘胶丝基炭布作为增强体,进行了一种新型的炭/炭-酚醛双基体烧蚀防热层板材料的探索研究。结果表明,炭/炭-酚醛双基体材料的密度基本与炭/酚醛材料的密度相当;弯曲强度与炭/酚醛材料及C/C材料相当。弯曲模量稍高于炭/酚醛材料而低于C/C材料。其层剪强度低于炭/酚醛材料和C/C材料。降低了30%-40%。炭/炭-酚醛双基体材料保持了炭/酚醛材料低热导率的特点,热膨胀系数低于炭/酚醛材料,但高于C/C材料,其线烧蚀率比炭/酚醛材料降低20%-40%。与PAN基炭布增强材料相比,粘胶丝基炭布表现出层剪强度高、密度低和模量低的优点。但热膨胀系数大和线烧蚀率较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分析了钛合金TC4小孔攻丝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钛合金材料本身的弹性模量低、工件弹性变形大引起的攻丝总扭矩中的摩擦扭矩太大,而标准丝锥的结构及几何参数又不适应钛合金这种特殊材料物理、化学、机械性能的要求。参照国外资料,我们设计、试制了齿形角修正了的丝锥(即齿形角 ,简称修正齿丝锥),它用轨迹法切成螺纹,所切螺纹仍为齿形角 的标准螺纹。 试验结果表明,用切削锥角 的M6修正齿丝锥并使用4901极压切削液,攻丝总扭矩比标准丝锥降低60~70%,攻制螺纹质量完全合乎要求,效果显著。此结构丝锥及4901切削液可在钛合金类加工材料上进行小孔攻丝时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碳-碳复合材料是用碳或石和基体,用碳纤维或石墨纤维增强的一种特种工程材料。它们除了具有多晶石墨的许多优点以外,还具有高强度,高刚性,尺寸稳定及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等一系列优异性能。  相似文献   

8.
铍材作为惯性器件的结构材料,是目前比较理想的一种材料,与惯导系统中常用的结构材料铝合金、镁合金和钛合金相比,具有比重小、比弹性模量高、比刚度大、热膨胀系数小等  相似文献   

9.
科技动态     
日本开发出高强度镁合金材料日本东北大学近日发表研究报告称他们开发成功具有极高强度和延展性的镁合金,可为航空航天、通讯和机械等工业提供优质材料。新的镁合金是采用急速凝固法制成的,具有100~200纳米的微细结构。其中镁占97%,钇和锌分别占2%和1%。这种新型镁合金强度大约是超级铝合金的3倍,据称是目前世界上强度最高的镁合金。此外它还具有超塑性、高耐热性和高耐腐蚀性。由于这种合金重量轻、容易循环利用,因此有望成为金属材料中的“王牌”。 李宝蓉MB-XX火箭发动机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宣布,该公司将与美国的波音Rocketd…  相似文献   

10.
在进行达到晕厥前症状(BP和/或者心率骤降,但未丧失意识)的递增性下体负压(LBNP)实验时,女性的耐力比男性低61%。耐力评定的指标是累积压力指数(CSI,在实验方法中有详细说明)。最近,Convertino肯定了女性LBNP耐力低于男性的结论。在他的研究中,女性的CSI比男性低35%。Hogan等在一项达到晕厥前症状的LBNP实验中观察到:用CSI估算女性LBNP耐力比男性弱22%,这些最新的数据有力地证明了女性的LBNP应激耐力低于男性。更早的研究也证明女性LBNP耐力低于男性。  相似文献   

11.
质轻,价优是选择航天器结构材料的主要条件,用复合材料作航天器结构材料显然比金属材料优越。文中将通过美国海军研究所空间技术中心研制的全复合材料克莱站汀航天器,详细介绍采用复合材料作航天器结构件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12.
非连续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态浸渍法制备SiC晶须和B4C颗粒混杂增强剂,成功地制备出增强剂含量为24%的复合材料,并对材料的机械性能进行了测试,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达到了416MPa,弹性模量达到了80GPa,较其基体材料分别提高了53%和110%。对材料的断口分析表明,增强剂的均匀分布与晶须与基体之间的牢固结合,是复合材料具有较高机械性能的原因,而颗粒与基体界面间的开裂,以及基体共晶相的脆性开裂是复合材料塑性低的主要  相似文献   

13.
由应力松驰实验数据得出药柱粘弹性材料参数,是用NASTRAN进行药柱结构完整性分析的基础。分析了Burgers粘弹性材料模型的函数性质,提出了用用分段加权目标函数逼近法,对不同时间段的实验数据取不同的权值来拟合出粘弹性能参数。结果表明,该方法比最小二乘法有更好的效果,更适用计算机药柱的长期储存与寿命预估。  相似文献   

14.
镁合金具有密度小的优势,随着其耐热、耐蚀性能的提高,将用来替代耐热铝合金、钛合金零件。特别是密度最小的Mg–Li合金,具有很高的强度、韧性和可塑性,是航空航天及重要运输工具很有发展前途的材料。由于镁及镁合金耐冲击,经过多年研究和开发,其耐蚀性能可与铸造铝合金相当,在兵器等各种军用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如照明弹用镁粉,穿甲弹用高比强镁合金弹托材料,变形镁合金可用于制造战术导弹舱段、副翼蒙皮、壁板、加强框、舵面、隔框等零件。 变形镁合金在军品上的应用@李宝蓉  相似文献   

15.
三维梯度功能材料层间力学模型与应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对非均质耐热梯度功能材料(FGM)层间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对陶瓷-金属FGM的宏、细观结构分析,建立了基层间三维力学模型,导出了应力分析方程,本方法的确定不仅可以指导FGM的成分,组织和结构设计,而且还可以加速FGM实用比的进程通过典型的算例数值分析,表明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 新技术革命对材料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因为任何一种新的机器、设备或构件的性能都要受到材料性能的限制。因此科学家们预言,未来的一个世纪将是由新材料支撑的产业革命时代。 热塑树脂复合材料虽可以减轻重量15~25%,但有难于克服的缺点,人们寄希望于开发一种具有低成本且比强度高的新型铝基材料。锂的密度为0.53g/cm~3,仅为铝的1/5左右,在铅中的固溶度是3%(重量百分数),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18%Ni超高强度马氏体时效钢具有高强度、高韧性的优异综合性能,强调焊接18%Ni钢时,应采用等韧焊接原则和严格控制各种工艺参数的重要意义,并以高压容器焊接试制为实例,证明采用 18 % Ni钢作为高压容器焊接结构材料是可行的。 为进一步提高焊缝综合性能,本文分析了其显微组织与性能关系,指出高合金马氏体时效钢焊缝奥氏体相偏析是不能完全避免的,同时提出使其减少和细化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30%SiCp/Al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应用于火星车驱动组件需满足空间环境温度下的高强韧性和高尺寸稳定性需求。文章对粉末冶金法制备的铝基碳化硅复合材料开展了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试验,分别从力学性能、组织结构和热物理性能等方面对材料的大温域空间环境适应性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物理性能随温度呈现规律性的变化,且具有各向异性:低温条件下抗拉强度提高,线膨胀系数降低;高温条件下冲击韧性提高,导热系数降低;经高低温循环后残余应力降低,抗拉强度提高,线膨胀系数各向异性降低。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了铝基碳化硅复合材料受不同空间温度环境影响,力学性能和热物理性能发生变化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9.
一 概论 从焊接技术角度分析,现在先进的航天飞行器各种部件有下列特点: 1、采用比强度高,难熔的合金材料作为结构材料。例如各种型号的不锈钢、钛合金、高强度铝合金等。这些材料都是不能用传统的焊接工艺和设备焊接的。 2、比厚度小。如推进剂贮箱的材料厚度与筒径和长度之比约为1:1000,火箭发动和推力室的壁厚与喷口直径之比为2:10000,比厚度小,焊接质量很难保证。  相似文献   

20.
高功率热电池用二硫化钴制备及性能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温硫化法制备的CoS2的组成、形貌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并对其作为正极材料在高功率热电池中的应用进行了测试与研究。热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CoS2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在温度700℃下保持1h仅分解15.6%;高功率热电池应用研究中发现,电池的稳态比功率可达1690W/kg,脉冲比功率高于4700W/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