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太空探索》2007,(11):2-3
中国航天二院创建于1957年11月16日,其前身是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航天二院隶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是国防科技工业重点研究院之一,是中国航天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二院总部及科研生产主体在北京。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第二总体设计部(简称二部)创建于1958年10月8日,是我国最早组建的地空导弹总体设计部,主要承担先进防御导弹武器系统的总体研发、设计、集成与试验等工作。建部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上级机关的亲切关怀下,在集团公司和二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各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二部秉承"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第二总体设计部(简称二部)创建于1958年10月8日,是我国最早组建的地空导弹总体设计部,主要承担先进防御导弹武器系统的总体研发、设计、集成与试验等工作。建部以来,在各级机关的亲切关怀下,在集团公司和二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各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二部秉承"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核心价值观,发扬"全局、奉献,求实、创新,和谐、高效"的总体精神,一路披荆斩棘,艰苦奋斗,成功研制了  相似文献   

4.
《太空探索》2005,(1):39
为了配合我国21世纪航天技术发展战略的研究与实施,北京宇航学会在第七届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期间于2004年1ON26日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会议厅召开了“北京宇航学会学术交流大会”,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机关、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机关、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  相似文献   

5.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简称航天科工四院)成立于2002年7月1日,又称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隶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  相似文献   

6.
于本水(1934-)     
于本水,中国工程院院士,宇航科学与技术专家,吉林省九台市人,1934年5月生。1960年毕业于莫斯科航空学院,同年回国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工作,先后在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和中国航天二院任研究室主任、总工程师、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及顾问等职。他是博士生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无人机学会和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高级顾问,北京军区科技顾问。  相似文献   

7.
于本水     
候萍梅 《太空探索》2004,(11):10-11
于本水,中国工程院院士,宇航科学与技术专家,吉林省九台市人,1934年5月生。1960年毕业于莫斯科航空学院,同年回国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工作,先后在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和中国航天二院任研究室主任、总工程师、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及顾问等职。他是博士生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无人机学会和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高级顾问,北京军区科技顾问。  相似文献   

8.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以下简称"四院")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的重要骨干单位,是集团公司建立国际一流航天防务公司不可或缺的研究院。在固体运载火箭、地地导弹武器系统研制方面,四院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太空探索》2007,(7):F0002-F0002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简称航天科工四院)成立于2002年7月1日.又称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隶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是我国专业从事地地导弹武器系统、固体运载火箭等研制生产的主体与技术抓总单位。  相似文献   

10.
长征2号火箭 为了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七机部一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于1970年开始研制长征2号运载火箭。它是在洲际地地导弹基础上进行改型设计的串联式两级液体火箭,全长约32米,最大直径3.35米,起飞质量190吨,起飞推力2774千牛,可将1800千克重的有效载荷送入低地球轨道。在总设计师屠守锷的主持下,研制人员解决了大推力火箭  相似文献   

11.
《太空探索》2004,(12):22
2002年7月1日正式组建的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由四部、南京晨光集团公司、17所、航天固体运载火箭有限公司等单位组成,现有正式在职职工5000余人。  相似文献   

12.
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始建于1965年,是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中心和专业抓总单位,被誉为“中国航天动力之乡”。经过40年发展壮大,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形成了液体火箭发动机研究、设计、生产、试验专业化分工、一体化布局的科研生产体系。相继研制成功了50多种型号的液体火箭发动  相似文献   

13.
正2020年5月5日18:00,为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研制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五B火箭),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约488s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首战告捷,拉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序幕。此次发射的运载火箭及搭载的试验船和试验舱,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第二研究院抓总研制。  相似文献   

14.
“长二捆”火箭 工程的立项为了发展我国运载火箭技术和适应对外发射服务的需要,1986年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提出了研制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简称“长二捆”火箭)的方案设想,并开展了部分前期  相似文献   

15.
韩宁  周武 《太空探索》2009,(7):F0002-F0002,1
5月26日上午,反映我国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院士人生经历的传记《雷震海天——导弹总体与控制技术专家黄纬禄》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举行了隆重的首发仪式。  相似文献   

16.
《太空探索》2007,(9):F0002-F0002,1
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位于古城西安,创建于1965年,是我国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中心和液体火箭发动机专业抓总单位,被誉为“中国航天动力之乡”。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9月20日,我国新型三级液体运载火箭长征六号一飞冲天,成功将20颗微小卫星送上了太空。人们在为中国航天一箭多星技术取得突破而欣喜的同时,更对液氧煤油发动机的完美首秀,充满了惊叹与惊喜!此次长征六号新型三级液体火箭首飞,其动力系统即一、二、三级运载火箭发动机,全部部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研制提供。而长征六号新型火箭最大的亮点,就是第一次使用了液氧煤油发动机作为主动力。其中,一级火箭采用了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作为主动力,二级火箭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简称航天科工四院),是我国专业从事固体运载战略武器系统,固体运载火箭等研制生产的主体与技术抓总单位。  相似文献   

19.
<正>梁思礼(1924.08.24-2016.04.14):我国著名的导弹、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为该领域技术的创始人之一。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成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1994年当选为国际宇航联合会副主席。1996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奖。1997年作为全国十名有突出贡献的老教授之一,获"中国老教授科教兴国贡献奖"。生男为"凯"生女为"旋"1956年10月,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梁思礼被任命为导弹控制系统研究室副主任,是钱学森院长手下的十个室主任之一。他将全部身心都融入发展我国导弹与火箭的事业之中。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电子学会无线电定位技术分会主办,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二十三所承办的第十届全国雷达学术年会于2008年10月31日在北京隆重开幕。经过70年的不断发展,雷达理论、体制和技术不断创新,产品种类日益增多,雷达在信息获取、处理和利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雷达系统正向多功能、一体化、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在军事和民事的众多领域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