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航天器工程》2012,21(1):122-122
2011年12月16日,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总体专业委员会六届一次工作会在三亚召开。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部长、专委会主任委员林益明,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技术委员会主任、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范含林,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所长、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伟,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助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孟新,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本尧以及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局、中国人民解放军63620部队、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等成员单位的专委员委员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2.
葛振振  周军  林鹏 《宇航学报》2013,34(11):1427-1433
选取翼身组合体气动布局的高速飞行器为研究对象,基于已建立的飞行器总体参数与气动非线性/耦合性等随控性指标间的表征数学模型,开展高速飞行器的随控总体优化方法研究,使得飞行器在全弹道上所有特征点处的非线性度/耦合度的最大绝对值达到最小。为改善经典模拟退火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 提高退火算法的趋优避劣性,引入精英集合策略。算法测试结果表明:改进模拟退火算法比经典模拟退火算法具有更好的收敛稳定性和收敛速度。算例飞行器的随控总体优化结果表明:飞行器在全弹道上的非线性度m α  NL 、耦合度C xy 、C yx 分别改进了90.6%、99%、36.5%,取得了较好的优化效果。  相似文献   

3.
周军  周敏  林鹏 《宇航学报》2012,33(7):870-875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严重气动非线性特性给控制系统设计提出的高要求,基于推广的随控布局思想,从控制系统设计角度对高超声速飞行器总体提出气动非线性程度低的优化设计指标。引入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非线性特性度量——非线性度的定义,通过气动工程估算建立非线性度与飞行器总体外形参数关系的表征模型,将非线性度表示为总体外形参数的函数;采用遗传算法求解以总体外形参数为决策变量和以非线性度最小为目标函数的优化问题;最终确定随控优化思想下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总体优化策略。算例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总体随控优化方法对于改善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气动非线性特性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4.
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总体专业委员会计划于2002年9月~10月召开2002年飞行器总体专业技术年会,会议的主题是21世纪飞行器总体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现征集学术论文,并将会议征文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以下简称光电院)建于2003年11月。作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体制机制创新的重大改革举措之一.光电院是兼具总体管理与总体技术职能的高技术研究单位。同年,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作为组织实施中科院承担的载人航天工程重大专项任务的非法人研究单位.依托光电院:2009年3月。  相似文献   

6.
专辑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总体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文件航天事业一定要有个大发展······················……第二届飞行器总体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第三届飞行器总体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纪要·……第三届飞行器总体专业委员会组成名单··,  相似文献   

7.
结合飞行器总体快速设计需求,研究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的气动外形分析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获得飞行器气动特性数据,再根据试验结果的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快速明确飞行器外形参数与阻力系数的影响程度,辨识关键参数,指导飞行器外形设计。以某飞行器为应用对象开展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获得满足要求的气动外形,提高分析效率,满足总体方案快速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8.
《中国航天》2006,(8):10-10
本刊讯 第36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于7月17日在北京开幕.这是首次在我国召开的国际空间科学盛会。这次大会的主题是:探讨空间科学与技术各领域的最新发展.交流空间科学与技术的最新成果.为空间科学与技术的国际间合作提供帮助。本次大会由空间研究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中国国家航天局、科技部、中国科协、北京市政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协办.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北京理工大学承办。  相似文献   

9.
1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步骤发展战略第一步将航天员安全送入近地轨道并安全返回,进行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以及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等重大技术,建立具有一定应用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长期在轨自主飞行的空间实验室。第三步建立长期有人照料的  相似文献   

10.
1988年11月下旬,欧空局从五个候选项目中选定了探索土星及其卫星土卫六的卡西尼(Cassini)计划作为欧洲九十年代中期的空间科学研究项目。 另外四个候选项目是伽玛射线天文学研究计划(GRASP);同小行星和彗星交会的科学技术试验用飞行器研究计划(Vesta);对90~120毫微米光谱区内模糊物体的莱曼(Lyman)光谱研究计划以及陆基超长基线干涉测量网络所需的Quasat地球轨道天线研究计划。 计划安排  相似文献   

11.
临近空间飞行器是目前新概念飞行器发展的一个热点,本文研究了临近空间浮空器设计过程中对其在总体参数进行几何尺度控制的相关问题。在一定的基本假设和约束条件下,给出了一套参数估算常规飞艇形式临近空间浮空器的总体几何尺度的计算流程。利用这一流程进行计算,得到了几项单项技术指标对于该种类型浮空器总体尺度的影响规律,讨论了控制缩减总体尺度可以优先发展的技术领域。最后分析了载重量对于浮空器尺度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12.
空间科学不仅能够推动我国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科学突破,还能够有效牵引、带动航天高新技术的发展。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是"十二五"时期我国空间科学领域最重要的系统性进展,开启了中国空间科学发展的新篇章。"十三五"时期,我国将继续研制、发射一系列新的空间科学卫星,这对航天运输系统提出了新的技术发展需求。发展空间科学必将推动我国的航天强国、世界科技强国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3.
针对飞行器总体快速设计需求,研究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气动模型近似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获取飞行器气动模型的输入输出样本,训练以径向基核函数为基函数的支持向量机,完成飞行器气动模型近似建模。以某飞行器为应用对象开展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保证气动模型的精度要求,提高了计算效率,符合总体方案快速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14.
飞行器固体火箭助推器设计优化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合考虑飞行器总体设计约束、轨道设计、气动特性与固体火箭助推器设计间相互影响的情况下,建立了飞行器固体火箭助推器总体/气动/轨道/动力多学科的系统分析模型和设计优化模型。采用传统设计优化方法和多学科设计优化(MDO)方法进行了固体火箭助推器设计优化。结果表明,固体推进单学科的最优设计不等价于飞行器总体多学科的最优设计;与传统设计优化方法相比,MDO方法一次设计优化就可得到满足飞行器总体设计指标的最优设计,得到内外弹道相匹配的助推器最优推力-时间曲线。传统设计优化方法需要飞行器总体和固体推进学科两个设计优化过程不断迭代协调,容易漏掉满足飞行器总体设计指标的最优设计。采用MDO方法,可提高固体火箭助推器的设计质量,大大减少设计迭代次数,从而缩短设计周期。  相似文献   

15.
简要概述了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以下简称总体部)在复杂航天器动力学研究方面的发展状况,重点总结了近几年来的研究开发成果和型号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成立于1968年8月16日,是我国航天器总体领域最多、专业技术最齐备的空间飞行器研制总体单位,承担着以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三大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为代表的近百颗星船研制任务;  相似文献   

17.
杭添仁 《航天》2012,(6):14-19
今年6月~8月,我国将择机发射神舟九号飞船。神舟九号将载着3名航天员,实现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手控交会对接,以全面验证交会对接技术。另外,神舟九号航天员将进入天宫一号内,开展相关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目前,谁能成为神舟九号飞船的航天员被广泛关注,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能否亮相更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8.
《航天器工程》2009,18(2):131-132
为总结和交流近年来我国在空间热物理方面的技术进步,展望未来的技术发展,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总体专业委员会拟于2009年9月召开“第九届空间热物理专题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总体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承办,总体部热控工程技术研究室协办。欢迎本专业委员会各委员单位和从事空间热物理研究的科研院所科技工作者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踊跃投稿。现将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9.
在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和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研发中心碎片实验室研究人员近一年的共同努力下,近日,卫星表面多层隔热毯(MLI)空间碎片  相似文献   

20.
《航天器工程》2012,21(1):121-122
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总体专业委员会拟于2012年七八月召开第12届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总体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承办。会议主要目的是总结航天器总体设计的实践经验,广泛研讨该领域的新成果和新进展,促进学科的自主创新发展和技术应用,增强科技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