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由于大气进入防热罩设计上的问题,美国航宇局原定于2009年发射的“火星科学实验室”(MSL)探测器可能会推迟到2011年。该探测器采用新式着陆技术,并由小型核反应堆供电,使其能在火星表面上更快地行进和携带更大的有效载荷。由于项目本身的冒险性质,该项目遇到了一些挫折和超支问题。最新的问题集中在保护着陆器免受大气进入时的极端热环境影响的防热罩上。  相似文献   

2.
什么叫探测器? 这里把对太阳、月球、行星、小行星和彗星等进行探测的无人航天器统称为探测器。 探测器的基本结构与人造地球卫星相同,所不同的是它们携带的探测仪器。多数探测器飞近探测目标进行探测,进而围绕目标飞行,甚至向目标降落或在目标天体上着陆进行探测。探测器的出发地地球和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尚未对“火星探路者”减速下降过程中由“降落伞 后锥体 着陆器”组成的舱伞三体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进行过相关研究。为了全面掌握“火星探路者”减速下降过程中舱伞系统的动力学特性,采用多体动力学的方法,建立了包括降落伞拉直、充气、全张满、抛防热大底,以及着陆器与后锥体分离等过程的全过程动力学模型,并利用模型仿真研究了“火星探路者”舱伞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火星探测器舱伞系统的速度和姿态稳定所需的时间比地球环境下长、高度损失更大,进入舱纵轴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趋于垂直,系统摆角的摆动幅度较大。这些是火星探测器降落伞系统进行开伞点设计和时序设计时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其结论可为中国开展火星探测器降落伞减速系统的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2005年1月14日13:34分,欧空局的惠更斯号探测器因为降落在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泰坦)表面而载入史册,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在外太阳系着陆的探测器。"惠更斯"搭载在美国宇航局的卡西尼号探测器上,进行了长达7年史诗般的旅行。在经历了21天的独自巡航后,最终飞抵被浓雾笼罩的土卫六(泰坦)上。进入泰坦的大气层后,在经历了危机四伏的2小时27分钟下降后,惠更斯号探测器最  相似文献   

5.
下面这张照片是苏联未来载人空间飞机的试验型。照片上的乘员舱和防热瓦都清晰可见。A为风挡和乘员舱,B为防热瓦,C为大型锥体,用来辅助回收。该照片是今年3月5日在印度洋回收时,从  相似文献   

6.
小资料     
苏联将于90年代中期发射1~3艘飞船,专门用于探测小行星,将把探测器降落到小行星上,以便获得有关小行星的组成及其它一些特征资料。  相似文献   

7.
航天简讯     
几家银行为空间居住舱集资据《空间飞行》报导,空间居住舱的建造费已有1亿多美元,它的加压研究舱由美国航天飞机携带飞行。空间居住舱将为航天飞机提供28。9立方米的额外加压空间。空间居住舱的建造已在意大利都灵开始,舱体分系统关键部件由麦道公司负责制造。首次空间居住舱的飞行定于1992年9月3日,由奋进号航天飞机携带,此后还要安排6次飞行。为空间居住舱集资的几家银行是日本化学银行、三菱银行、巴黎国家银行和巴里巴斯银行。这几家银行集资额是以建造两个飞行舱和一个用于试验与训练的工程舱,还能承担首次飞行后的工作费用。闻翟  相似文献   

8.
美国将于1986年发射一个外行星探测器——“伽利略”号飞船飞往木星。飞船由轨道器和大气层探测器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任务是测量木星及其几个主要卫星的大气层以及木星周围的电磁场和粒子辐射环境。由于飞船装备了不少先进探测设备,轨道器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将要围绕土星飞行十几圈,并相  相似文献   

9.
行仁 《国际太空》2003,(11):27-32
□□2003年9月21日,美国 “伽利略”木星探测器在第34次环木星运行时,在人工控制下如期坠入木星大气层销毁,从而完结其14年的太空探索使命。这也是美国自1999年以来首次控制探测器在地球之外的行星上坠毁。 美国航宇局(NASA)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的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对  相似文献   

10.
易林 《太空探索》2010,(8):34-38
<正>6月13日,日本宇宙探索局的"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再入大气层,降落在澳大利亚南部伍麦拉附近的沙漠地带,时隔7年后回归地球。期间,多灾多难,百折不挠,"隼鸟"由此也博得"不死鸟"的尊称。游子"隼鸟"归巢澳大利亚当地时间6月13日20时21分(北京时间18时51分)左右,耗资2亿美元的"隼鸟"号探测器主体在地球上空4万千米处与密封舱分离,当地时间23时20分左右,探测器以每秒约12千米的速  相似文献   

11.
云喻 《国际太空》1994,(8):16-16
阿里安-5火箭首次发射将携带两个载荷──欧空局再入舱和阿拉伯-2卫星据欧空局官员上周(1994年3月底)说,欧空局将于1996年4月发射一个3吨重的再入舱,并为阿拉伯联盟发射一颗商业通信卫星,这是阿里安一5火箭首次发射携带的两个主要载荷。现在世界上掌...  相似文献   

12.
航天简讯     
美公布首批木星探测结果  1月22日美国航宇局公布“伽利略”航天器发回数据的首批信息。去年12月,“伽利略”木星再入探测器进入致密的木星大气层没多久即烧毁。然而该探测器在木星大气层中历时57分钟的下降飞行中,传回了一系列惊人的发现。航宇局有关专家说,...  相似文献   

13.
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造成7名航天员死亡的悲剧.事后在分析灾难的原因,并用模拟试验验证后认定,事故是由于发射时外贮箱上的一块绝缘泡沫材料掉下来击伤了机翼上的防热瓦引起的,在返回大气层时,航天飞机与大气相对摩擦,产生高温等离子气体,从防热瓦受损处注入航天飞机内部,导致金属结构熔化,使整个航天飞机结构解体.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工程设计角度出发,叙述地球轨道卫星再入大气层的气动加热问题,给出气功加热工程计算方法,并画出典型计算结果。本文可供卫星再入防热系统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使用。  相似文献   

15.
这是人类探索太空史上的首例--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无人驾驶飞船"尼尔鞋匠"号于北京时间2001年2月13日成功降落在一颗离地球3.16亿千米远的以古希腊爱神"厄洛斯"命名的小行星上,实现了历史上首次探测器与小行星的相会.这次对小行星的探索与考察对于人类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一是可以考察太阳的起源;二是提高人类对小行星撞击地球危险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正>美国东部时间2019年5月2日上午,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创办的蓝色起源公司第十一次试飞新谢泼德亚轨道火箭并取得成功。在这次试飞中,火箭和乘员舱在升空大约10分钟后安全降落在蓝色起源公司位于得克萨斯州西部的设施中。新谢泼德火箭系统达到距地面约105公里的高度,超过了公认的大气层边界。"新谢泼德"的此次发射依然没有搭载任何人类乘客。虽然迄今为止还没有人乘坐过新  相似文献   

17.
简讯     
美空军用跟踪卫星的高分辨率相机检查航天飞机防热瓦是否脱落 4月12日,当航天飞机进入轨道后,航宇局发现航天飞机尾部有十几块防热瓦(每块厚2.5厘米,边长15厘米×15厘米)已脱落。腹部防热瓦虽经航天飞机上的传感器检测没有发现脱落,但航宇局有些人还是感到不放心。为确保航天飞机安全穿过大气层返航,航宇局便要求空军动用绝密级的高分辨率望远镜卫星跟踪相机来拍摄航天飞机腹部照片。这种相机一直是用来监视和跟踪苏联卫星的。据航宇局发言人雷德蒙说,美空军的高分辨率相机“能看到距地球  相似文献   

18.
苏联第一架航天飞机暴风雪号长36米,直径5.6米,翼展24米,翼展面积250平方米;有效载荷舱长18.3米,直径4.7米;乘员舱近70米~3,可容纳2~4名宇航员和6名乘客;航天飞机重约70吨,可运载29.5吨有效载荷。整个轨道器覆盖着38000块防热陶瓷瓦。 1988年11月15日莫斯科时间上午6时整,苏联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由  相似文献   

19.
新型返回式着陆舱○刘彦骅美国航空和宇航局希望21世纪初发射一枚不载人的空间探测器往返火星,采集火星岩石并带回地球进行研究,以便弄清楚火星上是否曾经存在过生命。休斯敦市约翰逊航天中心航天工程师达克尔·罗伯茨一直致力于探索空间探测器安全着陆火星并返回地球...  相似文献   

20.
张扬眉 《国际太空》2011,(12):18-24
俄罗斯时间2011年11月9日00:16,搭载有我国首颗火星探测器——萤火-1的俄罗斯“火卫一-土壤”火星探测器(Phobos Grunt),在拜科努尔发射场由俄罗斯天顶-2SB(Zenit-2SB)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升空后由于“火卫一-土壤”探测器在地球轨道运行时出现故障,未能按计划实现变轨,萤火-1无法进入地火转移轨道,有可能在2012年1月坠入地球大气层。 “火卫一-土壤”探测器是俄罗斯自1996年火星-96发射失败以后的第一个火星探测项目。该任务的主要目的是采集火卫一的土壤样品并返回地球进行研究,同时对火卫一、火星和火星环境进行科学探测。“火卫一-土壤”探测器搭载了两项火星探测项目,即中国的萤火-1探测器和美国的“微生物行星际飞行生存能力实验”(LIFE)生物舱。芬兰火星“气象网”(MetNet)先遣任务原本也计划搭裁“火卫一-土壤”探测器发射,但后来由于研制进度滞后和“火卫一-土壤”探测器发射质量限制等原因被取消。整个“火卫一-土壤”项目耗资达50亿卢布(约10.5亿人民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