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了美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航空航天预研计划详细内容及实施情况,分析了美国航空航天发展战略并归纳总结了支撑该战略的航空飞行平台、临近太空飞行平台、进入太空飞行平台和太空飞行平台的发展和特点,综述了可用于4大飞行平台的推进系统,如自适应发动机、高速涡轮发动机、超燃冲压发动机和组合循环发动机技术的研制现状和未来发展,获得了中国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应该实施国家战略、夯实技术基础和适时调整目标等启示.  相似文献   

2.
对国外短周期涡轮实验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范围开拓的情况进行了综述和分析.比较了长短周期涡轮实验技术各自的优点和不足.近年来, 在发展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的需求带动下, 短周期涡轮实验技术正在努力克服自身的薄弱环节, 力争达到长周期涡轮实验技术所能达到的性能测试精度.其发展目标是争取部分替代长周期涡轮实验, 由单纯机理性实验平台向部件性能研发平台扩展.同时, 作为重要的基础研究平台, 短周期涡轮实验台在机理研究领域也有所拓宽, 开始被应用于新设计理念的验证、CFD设计分析软件的校验等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3.
面向军事应用的航空人工智能技术架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全面梳理国内外面向军事应用的航空装备智能化发展现状,紧密围绕未来智能化空中作战的任务场景,给出航空军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概念和内涵,并依据智能系统信息运行模型,提出不同运行层级的航空装备智能升级的途径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包含基础使能、关键技术群、智能系统、运行层级的航空人工智能技术架构,对关键技术群按面向运行层级、面向功能需求、面向基础使能进行分析,得到重点技术发展方向,并给出提升我国航空装备智能化水平的具体措施建议,为制定相关航空人工智能技术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产民用大飞机的研制和应用,民用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和应用需求也逐步显现。为了提高国内民用航空发动机的派遣可靠性,需要对其维修工程服务产品进行专业分析,并通过信息化、规范化的方法促进其维修工程服务产品的发展和应用。首先,研究民用航空发动机维修工程分析的技术应用和行业发展,基于发动机维修工程分析和相关标准规范明确平台的核心模块功能和开发需求;在此基础上,开发发动机维修工程分析平台,并通过实际操作测试平台的各项功能;最后,以发动机燃控系统为例验证该平台的可操作性。结果表明:发动机维修工程分析平台各项功能正常、流程完善、数据合理,为后期设计优化和工程迭代工作奠定了重要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5.
如何保证设备有序、协调一致工作是综合试验顺利进行的基础和保障,其有效方法就是对异构的软件和硬件资源,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测控总线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和数据共享与管理技术构建通讯支持平台并对其综合,组建综合试验开放分布式协同控制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6.
<正>如何保证设备有序、协调一致工作是综合试验顺利进行的基础和保障,其有效方法就是对异构的软件和硬件资源,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测控总线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和数据共享与管理技术构建通讯支持平台并对其综合,组建综合试验开放分布式协同控制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7.
简讯     
<正>中航工业打造"互联网+航空基础技术"新模式 2015年8月4日,中国航空工业基础技术研究院与中航航空电子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在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利用中航工业航电股份旗下中航联创平台——爱创客,打造"互联网+航空基础技术"研发及商业新模式。这是继今年3月中航联创平台——爱创客平台正式上线、今年4月打造"互联网+发动机研发与制造"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基于BOM流的网络化制造平台使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个基于BOM流思想的分散网络化制造平台的基础构架模型,对该基础构架模型的3项关键使能技术,即产品结构网上配置、盟主企业选择及制造任务分配决策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原型系统对其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
夏刚 《导航与控制》2020,(4):126-134
现代军事应用中,远程导弹武器主要功能是精确打击关键军事目标,制导精度成为其首要性能指标。当前,国内外远程武器采用的主流惯性器件为惯导平台系统,平台框架在发射前可控制台体旋转实现自对准、自标定等功能。在导弹飞行过程中,平台控制台体稳定于惯性空间,通过隔离角运动提高惯性仪表使用精度,因而成为远程制导系统的首选惯性器件。我国惯导平台系统技术从20世纪60年代起步至今,先后经历了滚珠轴承平台、气浮陀螺平台、动调陀螺平台、静压液浮平台以及三浮平台系统的发展历程。目前,在研新型远程导弹制导系统主要采用基于三浮陀螺及陀螺加速度计的三浮平台系统,其关键技术包括亚微米精度特种材料加工与装配技术、抗高过载环境高可靠三浮惯性仪表技术、惯性/天文复合制导技术以及惯导平台自对准与自标定技术。近年来,以光学陀螺、半球谐振陀螺等为代表的新型惯性仪表的工程应用精度逐步提升。以平台稳定控制技术为基础,构建基于新型固态陀螺的惯导平台体系架构,将会推动我国远程武器性能跨越式发展。通过分析光纤陀螺、半球谐振陀螺等新型惯性仪表的技术优势以及新一代制导系统小型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性能需求,对我国远程制导用惯导平台技术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根据美国和俄罗斯新一代战略轰炸机的论证过程,分析了驱动战略轰炸机不断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新一代战略轰炸机的作战需求。美俄新一代战略轰炸机都采用了亚声速飞翼布局的多用途武器运载平台,但其设计考虑有所不同,美国突出网络中心战能力,而俄罗斯强调飞机自身的隐身能力。美国和俄罗斯战略轰炸机技术方案的选择均有其军事战略、技术水平、经济实力、工业基础等方面的现实考虑。  相似文献   

11.
浮空器在武器装备信息化中的优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浮空器在武器装备信息化中,是一种低成本防御性信息系统平台。首先介绍了浮空器的定义、基本组成和发展历史,然后详细分析了浮空器在工业发达国家的研究与应用现状,特别是平流层定点飞艇平台的发展趋势,最后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与武器装备信息化发展要求,分析了国内浮空器的研究发展水平、技术基础和浮空器在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和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2.
构建新一代航空CAE基础平台,已经成为航空院所数字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技术。必须深刻吸取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在行业内紧密结合国家的工程实践,组织、规划、精心实施,才有可能攀登新的技术高峰。  相似文献   

13.
当前,国内外地面无人作战平台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其自主性、智能性的特点使得其相较于传统地面武器平台对导航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具备常规意义上的测姿、定位、定向等功能之外,还需要具备环境相对位姿感知与导航能力。目前,典型的地面无人平台均采用惯性基组合导航方案,以惯性传感器为主,配备卫星、视觉、雷达等多类辅助传感器,通过组合导航算法实现传感器间的有机融合。针对地面无人作战平台的导航需求,对当前主流惯性基组合导航技术进行梳理,分别介绍了惯性/里程计、惯性/卫星、惯性/视觉、惯性/激光雷达组合导航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适用于地面无人作战平台的导航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电动飞机技术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总体来看,电动飞机的性能还较低,实用性也较差,其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于动力电池和电机关键技术的突破,以及电动力系统布局/集成及优化技术和飞机平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11月6日,德国汉莎技术公司携深圳汉莎技术与汉莎技术AERO ALEZY(LTAA)亮相第12届珠海航展,重点展示了其最新的数字化科技产品——AVIATAR平台,这是该平台首次在中国展会上实体展现。汉莎技术亚太区销售高级副总裁Gerald Steinhoff先生和深圳汉莎技术首席执行官Detlev Jeske先生介绍了AVIATAR平台及汉莎技术在亚太区的最新业务发展。作为国际性的飞机维修、生产和设计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新一代高级教练机产生并逐渐装备,飞行员培训目标发生变化,基础教练机在教练机体系中的角色与定位也在不断的调整与优化.本文从军用基础教练机的发展历史及未来发展趋势入手,以飞行员培训目标为核心,综合权衡考虑平台性能、系统功能、训练效益等方面的要求,梳理并探讨了新型基础教练机的技术需求.  相似文献   

17.
机载协同数据链系统是未来空战各种飞行平台间相互协同的基础。本文分析了美军的战术目标瞄准网络技术(TTNT)、机间数据链(IFDL)以及F—35采用的MADL数据链,从而反映了机载协同数据链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一体化实时仿真平台技术的国内外现状进行了分析,对一体化实时仿真平台技术的几个主要技术难点进行了论述,包括一体化实时仿真平台总体技术、通用仿真建模技术、一体化支撑技术、一体化仿真应用技术等。最后,对一体化实时仿真平台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大飞机部件数字化柔性装配若干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CAD/CAM/CAE/PDM/CAPP技术的不断发展,装备制造业制造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大飞机研制计划提供的良好平台,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今后的几年内,依靠各部门的团结协作,大飞机部件数字化柔性装配技术一定能取得突出的成果,为我国其他装备制造技术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国内外针对高性能计算机群技术的科研,主要集中在机群自身的性能和并行算法的研究上,对机群整体的安全性研究却相对较少。此外,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套完整的高性能计算安全标准体系,标准的缺失带来的种种弊端日益凸显。随着应用的不断深人以及模式多样化、并行化和系统开源化的高速发展,高性能计算机群平台更加趋于开放性和普遍性。这种模式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网络的风险性,越来越多的恶意攻击者将目光投向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