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华文 《航空发动机》2008,34(2):F0003-F0003
2008年5月9日,本刊编辑部主任李华文专访了中国航空航天材料专家、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张立同院士。在访谈中,张立同院士回顾了她在早年从事的熔模铸造工艺研究,向读者介绍了中国第一个无余量叶片研制的背景和过程;叙述了自己在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方面的经历,介绍了该方面研究在国内外的进展,以及中国在该研究领域所处的地位。张立同院士强调,应该加大复合材料在航空发动机上的验证考核力度,加强材料研制人员与发动机设计人员的互动。  相似文献   

2.
院士风采     
《航空发动机》2007,33(4):F0002-F0002
王仲奇院士 男,1932年6月29日出生于河北省唐县,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1957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留校任教.1985年晋升为教授,1986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兼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工程热物理学报》和《航空动力学报》编委。  相似文献   

3.
院士专访     
《航空发动机》2005,31(2):F0002-F0002
刘大响院士 中国著名航空动力专家。1937年10月出生于湖南省祁东县,1960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1962~1970年在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工作,1970-2000年调至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工作。历任专业组长.研究室主任、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和第一总设计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4.
2008年2月底,本刊编辑部主任李华文赴南昌对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屏先生进行了专访。在访谈中,石屏院士回顾并展望了中国教练机的发展情况,着重介绍了K8教练机的研制历程,在研制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所具有的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特点;介绍了军用飞机飞行员经历的初级、中级和高级教练机的训练过程,以及中国目前使用的各级教练机及所配装的发动机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院士风采     
《航空发动机》2006,32(1):F0003-F0003
翁史烈院士热力机械专家.中国新一代热力涡轮机的开拓者之一。  相似文献   

6.
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苏联航空工艺与生产组织科学研究院(HИAT)院长彼得·尼古拉那维奇·别梁宁教授,诮邀于1990年4月6~13日访问了北京航空工艺研究所,并向该所科研人员和参加中国航空工业技术改造会议的部分工厂代表做了三次学术报告,报告的题目分别是:宽体客机的制造技术和设备、集成化工艺及其应用、提高机械制造业的效率。现将三篇报告整理发表,经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2019年10月,力学界的140余位同仁齐聚北京,围绕"中国流动稳定性与转捩研究40年:成就、机遇与挑战"开展学术研讨,并以此祝贺天津大学周恒院士90华诞。会上,周恒院士回顾了一生五个阶段的科研经历,以自己的科研之路来说明力学科技工作者如何才能做出有创新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2008年春天,刘大响院士因参加某发动机的技术评审会,又回到他曾经工作和生活过30年的四川。他带着对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的殷切期望和对长期坚持在三线艰苦奋斗的科研人员的深厚感情.欣然接受了本刊的采访。参加采访的还有刘大响院士任总工程师时的高推办主任斯永华和本刊责任编辑刘峻峰。  相似文献   

9.
杨芳菲 《航空发动机》2006,32(4):F0002-F0002,F0003
2006年11月1日,即在第六届中国航空航天国际博览会开幕的第2天,由中国一航发动机事业部主办、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承办的“动力与发展——中俄双方院士高峰论坛”,在珠海国际会议中心大酒店举行。中国一航副总经理李玉海(上图左一)到会并致辞,刘大响(上图右一)和切普金B.M.(上图中)分别代表中、俄双方院士讲话,中国一航发动机事业部领导和来自国内航空、航天、船舶等领域动力专业的专家、科研人员等5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俄罗斯以其动力技术的发展为世界航空航天技术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在诸多领域仍领跑于世界;中国航空…  相似文献   

10.
《推进技术》2009,30(6):655-655
2009年9月5日17时40分,中国导弹技术和发动机技术专家、中国航天高级技术顾问、中国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开创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梁守槃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相似文献   

11.
《航空发动机》2006,32(3):F0003-F0003
闻雪友 院士 1940年9月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省慈溪县,196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曾任七0三研究所总工程师,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12.
中国航空学会根据中国工程院“关于提名和遴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和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关于推荐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精神,于1994年11月份进行了推荐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工作,并将学会推荐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报送中国科协。1995年7月7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朱光亚宣布,中国工程院成立后的第一次院士增选及医药与卫生工程学部的首批遴选工作已经完成。共有216名在各学科领域作出突出成就与贡献的专家成为中国工程院的新院士。增选院士是在全国各有关方面提名、遴选候选人的基础上,经已有的6个学部全体院…  相似文献   

13.
院士风采     
杜善义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国际复合材料委员会执委杜善义院士中国飞行器结构力学和复合材料专家。杜善义院士是国际杂志《Journal of Composite Materials》、《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ACTAMACHANICA SINICA》、  相似文献   

14.
11月1日,由中国一航发动机事业部主办、一航动力所承办的《动力与发展》——中、俄院士高峰论坛在珠海举行,来自中、俄双方10余名院士针对动力与发展主题进行了精彩演讲。中国一航副总经理李玉海到会并致词,刘大响和切普金分别代表双方院士讲话,来自国内航空航天以及船舶有关动力专业的专家、科技工作者等50多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相似文献   

15.
读来读往     
首先,感谢两位热心读者的来信,在对我们工作肯定的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议,我们会再接再厉,努力创办高水平的期刊。本期中,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的田玉龙先生以专稿的形式介绍了通过实施数控机床增效工程来提升企业的生产制造能力;中国著名材料科学专家柳百新院士做客本期人物栏目,让我们对基础材料科学有了重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读来读往     
本期选登了王毅强和徐晗两位读者的来信,对于他们给予我刊的高度评价以及宝贵建议,我们在此表示真诚的感谢。本期的专稿对于深入研究累积叠轧技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封面文章中,崔尔杰院士为  相似文献   

17.
《飞行器测控学报》2006,25(5):62-62,90
2006年9月5日至9日,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测控专业委员会在西宁组织召开了以“更广泛的测控资源与测控技术”为主题的“2006年航天测控技术研讨会”。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沈荣骏院士专程莅临会议,总装备部李济生院士、航天科技集团叶培建院士、中国宇航学会龚金玉副秘书长、总装司  相似文献   

18.
中国航空学会第六届动力年会于2006年11月6日至8日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我国航空航天动力领域的高等院校、航空发动机研究所和相关航空工厂的代表。中国航空学会动力专业分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致开幕词。大会分别由中国航空学会动力专业分会副主任张健所长、杨茂林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院长张靖周教授、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桂幸民教授主持。航空动力学报主编陈懋章院士、刘兴洲院士、刘大响院士、尹泽勇院士以及航空动力界的著名专家学者等进行了大会专题报告。与会专家对航空动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4月30日,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国航空研究院在京举办第一届中国航空青年科学家论坛。航空工业党组副书记李本正、中国航空研究院院长孙聪院士、中国航空研究院名誉院长顾诵芬院士出席论坛开幕仪式并讲话。李本正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工作。培养和发现青年人才尤其是青年科技人才不仅是落实集团战略的重要举措,更是关系集团公司发  相似文献   

20.
    
"近代高温气体动力学研讨会"是由中国空气动力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和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共同承办的.会议恰逢空气动力学家俞鸿儒院士八十华诞.为庆祝俞鸿儒院士八十华诞,宣扬俞鸿儒院士踏踏实实、求实求是、不断创新的治学精神,空气动力学会决定将本次”近代高温气体动力学研论会”与庆祝俞鸿儒院士八十华诞大会联合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