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张智 《国际太空》2002,(12):14-17
1 前言 □□长征-2F(CZ-2F)是我国第1种为载人航天研制的高可靠性、安全性运载火箭,是载人航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在CZ-2E基础上增加了2个新系统,即逃逸系统和故障检测处理系统。火箭全长58.343m,起飞质量479.8t,芯级直径3.35m,助推器直径2.25m,整流罩最大直径3.8m。火箭的芯级和助推器发动机均使用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作为推进剂。它可把8t重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点高度200km、远地点高度350km、倾角42.4°~42.7°的轨道。 2 分系统简介 该火箭由箭体结构系统、动力装置系统、控制系统、推进剂利用系统、故障检…  相似文献   

3.
美军以F/A-18F战斗机换装F-14系列战斗机正进入紧锣密鼓的阶段。在第一个实战中队F/A-18E配属于第14舰载机联队后第一个替换F-14战斗机的VFA-41中队也已经随着与尼米兹(USS Nimitz.CVN 68)号搭配的第11舰载机联队(NH)于2003年“自由伊拉克”战役中,千波斯湾执行首次实战部署。而随着换装中队的逐渐增多F-14系列战斗机正加速退出太平洋舰队舰载机联队。太平洋地区最后一个F-14A中队.第5舰载机联队的VF-154中队已经于9月24日飞返美国。  相似文献   

4.
金兑 《太空探索》2003,(11):16-17
长征二号F新型捆绑式二级大型液体运载火箭,是中国现有运载火箭中起飞质量最大、长度最长、系统最复杂的火箭。自1999年11月20日首次发射神舟号试验飞船以来,已经创下了四战四捷的纪录。这标  相似文献   

5.
新版亚大地区F2电离层频率预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版亚大地区F2电离层频率预测方法根据电离层参量与太阳黑子数12个月流动平均值R12的互相关原理, 使用R12代替了由重庆F2层临界频率导出的电离层指数Ic, 减小了R12转换为Ic时的误差; 并在原亚大地区F2电离层频率预测方法的基础上审慎地选择并增补了一些探测站的大量数据, 不再使用三组不 同R12值的B系数去插值, 避免了中间环节所带来的插值误差. 并对几种不同方法的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新版本的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金兑 《太空探索》2007,(8):48-51
1992年,我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在长征二号E火箭的基础上,专门为发射神舟号飞船研制成功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长征二号F火箭从1992年开始研制,经适应性修改,其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提高到11.2吨,不仅可以发射各种近地轨道有效载荷,还可用于发射月球探测器或星际探测器。1999年11月20日,它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第一艘神舟号试验飞船发射升空,飞船在太空遨游21d、时完成预定的空间科学试验之后,第二天凌晨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7.
夜间f0F2存在季节异常现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用1975.12—1986.12我国9个电离层站的资料分析得出,在一定的纬度和太阳活动条件下,夜间f_0F_2存在季节异常现象.夜间季节异常现象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只有低纬才具有夜间季节异常特征;太阳活动高年夜间季节异常的程度增加.夜间季节异常是白天f_0F_2季节异常现象的延续,夏半球至冬半球的大气流动造成的中性气体浓度比(O/O_2和O/N_2)的季节变化,是形成f_0F_2季节异常的根本原因.并初步分析了夜间季节异常的低纬局限性及随太阳活动变化的成因.  相似文献   

8.
1991年的第一次海湾战争中,美国空军的F-15E首度参战,身为冷战后美军第一种新战机,即使参与的数量很有限,也揭示了未来美国空军的面貌。与它的前辈:F-111相较,F-15E低空穿透速度较慢,作战半径也较短.怎么看都不能在“深入打击”的任务中名正言顺地取代F-111。  相似文献   

9.
10.
台风影响电离层F2区的一种可能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台风期间,特别是台风登陆前后,强烈的海气、陆气相互作用会增强低层大气中的湍流活动,并可能导致大气湍流层顶的抬升.这种抬升会改变高层大气结构,从而影响高层大气中的光化学过程,最终造成对电离层的影响.在台风活动抬升了湍流层顶的前提下,利用一个一维电离层物理模型,模拟了日本中纬地区(45°N,142°E)电离层F2区的响应.模拟结果很好地定性解释了如下观测事实,台风期间,电离层f0F2会下降,对给定频率电波的反射面会抬升;同时还表明以上过程会导致hmF2上升,这表明台风期间湍流层顶的抬升可能是台风影响电离层F2区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12.
利用神经网络预报电离层f0F2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由中国武汉电离层台站和澳大利亚Hobart台站的电离层F2层临界频率(f0F2)的资料,利用三层前向反馈神经网络(BP网络),提出一种提前24h预测f0F2的方法,该方法以前5天观测的f0F2数据拟合的5个系数以及太阳活动参数作为输入,以当天24 h的f0F2作为输出对网络进行训练,训练好的网络可以实现对f0F2提前24 h的预报.预测结果显示,利用神经网络预测的f0F2与实际观测结果变化趋势较一致,并且比IRI的计算结果更加准确.误差分析表明,在南半球Hobart(-42.9°,147.3°)台站比中国武汉站(30.4°,114.3°)的结果要好,在低年比高年要好,在冬夏季节比春秋季节稍好.本文说明利用神经网络对电离层参量进行预报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利用二维低纬电离层理论时变模式模拟低纬电离层演化,考察影响赤道异常槽位置的物理因素.计算结果显示赤道槽有明显的季节、地方时和经度变化.以110°E为例,北半球夏季期间赤道槽一般在磁倾赤道北侧,最北达3°-3.5°N,而在北半球冬季期间一般位于磁倾赤道南侧,最南可达4°-5°S.进一步分析发现,赤道槽季节变化中光化电离率季节改变的影响很小,主要由水平中性风季节变化贡献.计算以83天为例,白天赤道槽在地理经度100°E附近最南,285°E附近最北,与观测特征基本一致.主要是背景大气水平风场的经度差异导致赤道槽位置的经度变化,而非前人认为直接由磁偏角控制的.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对等离子体中的电子和离子分别采用流体和动力论描述, 导出适于描述夜间赤道F层现象的若干非线性模型。由此证明赤道扩展F小尺度区域可存在大量偶极涡、孤子和孤子链等类型的密度不规则体。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等离子体二流体方程组出发,导出适于描述晚间赤道F层现象的DFA模型。证明该模型存在大量偶极涡解。它们可望用于解释赤道扩展F过渡区和中小尺度两区域内存在的大量密度不规则体事实。   相似文献   

17.
18.
庞丹 《太空探索》2006,(1):16-17
当挺拔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呼啸而起,携光曳电般直刺太空的时候,他的热血沸腾了,眼角禁不住闪烁出些许晶莹剔透的东西。直到火箭渐行渐远,他的心仍久久不能平静,火箭喷薄而起燃烧的熊熊烈焰永远留在了他的心底。他,一位儒雅帅气的年轻人,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总指挥刘宇。当漫天  相似文献   

19.
利用Aureol-3卫星在电离层F层高度上(650km左右)对电离层电场扰动与电子密度扰动的观测进行分析处理,在高纬电离层F层高度上可以检测到舒曼共振现象。根据等离子体参数,可以认为,发生在这个高度上的舒曼共振现象与L模式的波传播有关,舒曼共振的基频是与电子密度的大尺度不规则性有关,谐波分量与正向密度梯度相关。  相似文献   

20.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电离层f0F2月中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预测电离层临界频率月中值的方案。在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研究电离层月中值隔月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考虑足够的周年和黑子周期变化的数据训练网络,使f0F2月中值预测值与实测数据比较平均误差为0.34MHz预测精度有了较大改进,最后采用分形学的基本理论得到电离层f0F2月中值的分数维为3,选用3个输入量,分别预测高,低年f0F2月中值,与实测数据比较平均误差为0.3MHz。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