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前言以微波瞬时测频接收机(下面筒称IFMR)作为测频及模-数转换的频率引导设备,近年来在国外已开始应用。如1980年完成海上试验、现已装备部队的英国“施密特干扰机”就是采用这种技术的干扰设备。国内近几年也开始了这种技术的研制工作,并已取得一定成绩。实验结果说明,这种频率引导系统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目前可用作对非频率捷变雷达实施瞄准式杂波干扰或欺骗式干扰。下面对这种频率引导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实验结果分别加以说明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航天部704所研制并与211厂共同生产的STRE-6型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部级鉴定会,于1986年4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由航天部民品司主持,国务院电子振兴办公室、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国广播电彩电视部、总参通讯部北京  相似文献   

3.
宇航学会液体火箭推进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交流会由航天部第十一研究所主办,于1986年10月27日至11月1日在成都召开。 专业委员会主任刘传儒同志主持,劳动人事部付部长李伯勇同志及四川航天局负责同志等出席了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航天部十一所、上海航天局、国防科大等十九个单位84名代表。  相似文献   

4.
航天部工艺控制技术交流站成立大会于一九八三年十二月七日至十一日在成都地区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部属院、局、基地的厂、所、站和哈工大的代表共六十二人。会议由  相似文献   

5.
航天工业部科研生产司委托一院十二所主办的“光纤陀螺技术交流座谈会”,于十月二十八日至三十日在京召开了.参加会议的有京内外十四个单位.正式代表二十八人,列席代表十人.航天部研究生部、航天部一院计划部也派人参加了会议. 在会上有七位同志系统发言或宣读论文,互相交流了各自单位开展光纤陀螺的研制情  相似文献   

6.
为了贯彻航天部情报工作会议和航天部专业情报网网长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一九八四年七月二十六日在北京召开的工艺倍报网筹备工作会议的决定,一九八四年十月三十一日至十一月二日在河北省琢县召开了航天工业部工艺情报网成立大会。 参加成立大会的有我部所属34个单位的46名代表。 会上黄立德同志代表工艺情报网筹备组,向全体代表汇报筹备工作情况,部707所所长张典跃同志对专业情报网的性质、开展活动的重点,以及情报网的作用和效果作了讲话,他指出:情报网的建立,可以打通情报信息,把分散的情报力量集中起来。更好地发挥情报工作的先行作用。同…  相似文献   

7.
今年2月26~28日,航天部测控公司召开了由704所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于1984年7月研制成功的y7-1/System 8000微计算机实时遥测数据处理系统鉴定会。该系统将遥测前端与16位微计算机结合,构成一车一站。新研制的实时操作系统ROS及实时数据采集与处理软件SRTS,独立地完成遥测数据(以及符合其格式的其它数据)的接收、解调、实时及事  相似文献   

8.
中国宇航学会《质量与可靠性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可靠性学术年会》于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至十一月二十二日在浙江宁波召开。主办单位是航天部七○八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院校,研究单位,有关工业部的研究院、所、厂的代表共70名,会议收到学术报告、论文38  相似文献   

9.
国防科工委惯导情报网激光陀螺专业组于一九八四年八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五日在青岛召开了第二届全国环形激光技术交流会。参加会议的共有十五个单位三十五名代表,国防科大高伯龙教授,航天部十二所顾问朱起鹤教授等出席并主持了会议。会议收到二十五篇论文和技术报告,廿二名代表在大会上发了言。会上,同志们就国外  相似文献   

10.
航天工业部于1987年12月15日至17日在南京召开“五公分Ⅱ型杂波干扰机”、“X波段速度欺骗干扰模拟机”、“Ku波段欺骗式干扰模拟器兼目标模拟器”三项成果的部级鉴定会。部内外24个单位44位专家参加了本次鉴定会。鉴定委员和全体代表听取了8511所代表所作的研制总结报告、标准化审查和质量分析报  相似文献   

11.
王景泉 《中国航天》1996,(1):19-19,25
卫星模拟与数字式高清晰度电视技术王景泉目前世界上有三种电视制式,即以美、日为代表的NTSC制式,以德、英、中为代表的PAL制式和以法、俄为代表的SECAM制式。这些模拟制式正逐渐地被新的制式所代替。随着卫星高清晰度电视的引入,研究新制式不但是高分辨率...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宇航学会质量与可靠性专业于1986年6月11日至14日在南京召开第三届学术年会,本届年会与中国航天工业质量管理协会和航天工业部科技委员会质量与可靠质专业会联合召开。到会代表以及工作人员共139名。会议由航天部质协常务付理事长于云步同志主持,专业委员会主任、航天部总工程师梁思礼同志在开幕式上致词,他讲了三方面的内容:第一,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宇航学会遥测专业委员会第二次遥测技术学术交流会于1983年4月24日在北京召开。参加大会的代表来自全国20个省市74个单位共126名。代表大会收到论文104篇。航天工业部宋健付部长,宇航学会王献、杨沛松付秘书长,会议主办单位航天部704所李尚仁所长,国防科工委等单位的领导出席了  相似文献   

14.
高动态GPS接收机的一种设计方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同时满足高动态 GPS接收机动态性能和跟踪精度两方面的需要 ,提出了 FL L和 PL L 相混合的载波跟踪方案。综合了多通道串并组合的伪码快捕方式、基于叉积自动频率跟踪算法的载波跟踪方法以及载波辅助技术等 ,分析了载波频率跟踪和载波相位跟踪的性能 ,介绍了硬件结构。所研制的样机经动态模拟试验表明 ,其动态范围已达到了相对速度 0~ 10 km/s、相对加速度 0~ 10 g、相对加加速度 0~ 4 g/s、初始捕获时间小于 1min。  相似文献   

15.
1986年9月,由航天部科研生产司主持在上海召开了上海新光电讯厂研制的Y—1B数字化遥测系统设计鉴定会。该系统包括P,VHF两个波段的系列化、标准化、模块化遥测头和全功能的以P波段为主兼容VHF频段的遥测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宇航学会质量与可靠性专业委会,于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十七至二十二日在浙江宁波召开了第二届学术交流会。航天部、科工委、二炮、空军,海军、电子部、核工业部、上海广播电视研究所及清华、北方交大、华东师大、北工等院校共5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原航天部二院付院长蔡金涛、北方交大叶抗教授等高龄老专家也长途跋涉赶来参加,表现了对会  相似文献   

17.
将SpaceWire ECSS-E-50-12C标准中基于Time-Code时间分发的同步方式应用于SpaceWire光纤总线系统中时,存在计时精度不高且计时长度短、延时误差不可控、频率偏差无法补偿的问题,不能满足纳秒级的时钟同步需求。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使用从节点的本地时钟计数、时间戳计算平均延时、以及根据时钟频率偏差调整动态时钟计数的方法,消除时钟同步过程中时钟延时、抖动和频率漂移的影响,提高时钟同步精度。通过仿真验证,在光纤总线系统主节点和从节点的时钟频率不同,传输延时为80ns,延时抖动为8ns,且同步间隙为100μs的情况下,优化后的时钟同步精度达到了从100μs到24ns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一种非接触式微小飞片速度原位测量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微小飞片平均速度原位测量技术,并研制了速度测量装置。在飞片的飞行路径上设置片激光,通过测量飞片经过片激光的时间间隔及对应的飞行距离,便可获得飞片的平均速度。测量装置的主要部件是高频激光器和高灵敏度光电接收器,无其他复杂或者大型设备,易于与激光驱动微小飞片发射装置等配套衔接,操作方便,成本低。大量试验数据表明,测量装置工作稳定可靠,对厚度不小于3μm、速度不大于10 km/s的飞片,速度测量精度优于5%。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1月19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8511研究所在南京召开了“2007年科技成果鉴定会”。本次鉴定会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质量部主持,邀请了相关单位的20余名专家。会上“×车载电波监测系统”、“Ku波段频率源”、“毫米波频率源”和“×信号侦测系统”四项科技成果通过了鉴定。  相似文献   

20.
航天部八五一一研究所于10月30日至11月1日举行了首届学术交流会和科技成果展览会,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活跃学术空气,促进技术交流,鼓舞士气,推动各项任务顺利完成。会上,彭所长致开幕词,首先回顾了建所八年来走过的曲折路程,赞扬了全所职工艰苦创业,团结奋斗的革命精神,同志们边建所、边科研,克服了重重困难,在军品研制、民品开发方面均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会上江苏省国防科工办,航天部江苏省管理局和航天部科技委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