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理想的太空观测站□□据新华社 2 0 0 1年 4月 2 6日电 ,中国争取在 2 0 0 5年左右 ,把自己研制的第 1台“空间太阳望远镜”送上太空 ,从而使中国的空间太阳研究进入国际领先行列。此举对促进中国天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为理论和实践都表明 ,在太空进行天文观测 ,由于没有大气层的遮挡和地球引力等因素的影响 ,可以全波段、全天候、全天时、全方位、高灵敏度、高分辨率、无大气抖动、无散射光及超长干涉基线地认识地外精彩世界。天文卫星的问世 ,开创了空间天文学的新时代 ,使天文学产生了第 3次飞跃。所以 ,美国、欧洲空间… 相似文献
3.
巴西是拉丁美洲第一大国,它拥有851万平方千米的国土,1.5亿人口,人均国民经济总产值为2500美元。巴西除出口咖啡和其它传统的农产品外,近年来积极发展新的科学技术,本文要介绍的就是其正在崛起的空间事业。一、巴西空间活动回顾巴西的空间活动已有较长的历史。早在1971年就组建了国家空间研究院(INPE)。该研究院早期曾研制与发射探空火箭和平流层探测气球及其有效载荷。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提出了卫星通信、气象/大气科学和地球观测的空间需求。1986年,在卡舒埃拉保利斯塔成立了亚马逊计划与天气预报及… 相似文献
4.
1987年8月5日至10日,我国首次利用返回卫星进行了空间微重力下的材料加工实验。本次试验共有12个项目,其中砷化镓单晶生长达到国际先进水平,Y-Ba-Cu高温超导材料试验则为世界首次,HgCdTe红外材料,Insb半导体材料和难混合全都取得了地面不能得到的结果。这次试验的多用途加工炉吸收了国外空间加工技术的特点,构思巧妙、效果明显.一炉多用开创空间搭载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5.
空间在轨增材制造(in-space additive manufacturing,ISAM)技术是一种“空间3D”打印技术,在在轨制造和空间基地建造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首先概述了空间在轨增材制造技术的主要内涵,进而全面梳理了国际上空间在轨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进展。结合空间站、在轨航天器的需求,重点分析了空间在轨增材制造关键技术对其原材料、技术手段以及设备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梳理了空间在轨增材制造技术现阶段面临的挑战。综合表明,特殊的空间环境(微重力、高真空等)都在紧密限制着空间在轨原材料、设备以及技术的选用。最后,基于当前空间在轨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需求以及可能的实现途径,为中国空间在轨增材制造技术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7.
近 2 0年来 ,苏联 /俄罗斯科学实验联合体科学中心 ,在礼炮 - 6、7及和平号空间站上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制备半导体材料的工作。这项研究工作是于 1976年在苏联科学院院士阿·尤·马里宁的领导下开始的。后来 ,从 1981年至今一直由莫斯科航空学院的院士尤·思·加科夫主持。这项研究工作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探索阶段 (1976~ 1988年 ) ,建立了名为“晶体”、“岩浆”及“刚玉”的实验装置。根据国家计划与国际宇宙空间研究开发协作委员会计划 ,与其他国家一起在礼炮 - 6、 7及和平号空间站上完成了 40 0多项材料工艺实验。理论和实验… 相似文献
8.
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航天器的种类和数量的增多,尺寸的增大,复杂程度的提高,希望它们的设计和使用可靠性也随之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围的环模试验设备,靠它们来验证航天器在空间环境中的性能,如热平衡试验可验证和评估航天器的热设计。最近,印度在美国的帮助下,在班加罗尔的ISRO卫星中心建立了一个大型空间模拟舱(LSSC),并已交付使用。迄今为止,像这样的大型环模设备在世界上只有6~8台。它能模拟空间的真空、热和太阳辐射条件,进行航天器的热真空和热平衡试验。有了它,印度可以自己做IRS、INSAT 相似文献
9.
航天器空间多因素环境协同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首先对空间多因素环境协同效应研究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对不同空间环境因素间的协同效应,如带电粒子与太阳电磁辐射、原子氧与紫外、原子氧与空间碎片、空间碎片诱导放电及空间环境诱导污染效应等进行了探讨,最后对开展空间多因素环境协同效应的现状和方向进行了讨论,给出了系统开展空间多因素环境协同效应机理、模拟技术、试验方法、仿真及预示技术研究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加拿大的国土面积仅次于原苏联,居世界第2位。人口2700万,国民总产值等于日本的1/10。由于比邻美国,受美国60年代大力开展空间活动的影响,加拿大空间工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国内通信卫星的国家(1972年),迄今已发射了五代“兄弟”系列通信卫星。加拿大在60年代就研制了由美国代为发射的一颗国际电离层研究科学卫星,星上观测仪器工作时间长达19年之久。在70年代美国开始研制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时,加拿大承包了机上机械臂手,从1984年航天飞机开始飞行到1993年12月2日奋进号航天飞… 相似文献
11.
应用空间静电放电 (SESD)传导干扰的集总单元模型 (LEM )分析方法 ,提出了空间静电放电源电路等效模型、航天器结构LEM模型和星上电缆LEM模型的建模方法 ,对实际卫星平板型天线系统的SESD传导干扰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LEM方法用于航天器SESD传导干扰分析是有效的 ,通过对静电放电传导干扰的分析 ,可以确定放电诱导的瞬态电流及其感应电压的去向及其危险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手眼视觉的测量与定位方法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机器视觉对机器人克服工作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空间遥操作机器人面对的是危险不确定环境,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手眼视觉的测量与定位方法,可为判断示知目标物体是否可抓持以及进行抓持规划提供有效依据。在重复定位的任务中,该方法可以利用目标物质的先验信息快速定位从而避免频繁移动手臂。文章首先给出了该方法的原理,然后通过实验实现了此方法,并对误差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3.
乐贵明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04,24(5):62-66
介绍了第 2 0 0 9卡林顿周大黑子群AR484,AR486和AR488产生的太阳活动以及这些太阳活动对地球空间环境造成的影响。依据对太阳活动的统计研究 ,简要分析了三个大黑子群活动的差异。分析结果指出 ,关注某一时期太阳活动的活动经度带以及太阳活动在某一半球的主次是解决太阳活动短期预报非常重要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用两个位置和飞行时间来决定轨道的问题 ,即Gauss问题 ,是航天动力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而Lambert交会问题是Gauss问题在航天器空间交会领域的具体化。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算法 ,解决了航天器多圈Lambert变轨的求解问题 ,由此来寻求在飞行时间较长的情况下 ,航天器的Lambert交会燃料最优轨道 ;并由算例验证了这种算法的正确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评估空间碎片对航天器造成的危害 ,必须建立空间碎片环境工程模式。文章介绍了空间碎片环境的特点及其工程模式表征方法 ,并比较、分析了几种主要空间碎片环境工程模式的参数 ;从数学建模及风险评估应用的需求出发 ,提出了空间碎片环境工程模式参数的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16.
用有限分析法对连续流式电泳的电流体力学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数值结果表明,Polezhaev([1,2])等人提出的电泳简化数学模型在处理重力条件下有回流问题时,所得结果与三维准确方程的计算结果严重不符。因此该模型不能用于重力有回流问题。为了克服上述缺陷,在解析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一个新的电泳问题简化数学模型。数值计算显示,该模型所得结果与三维准确方程的计算结果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成像光谱仪的发展 ,超谱遥感图像的研究已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对获取的超谱数据进行有效处理和利用的阶段。目前的处理方法主要集中在对超谱图像的数值分析处理上 ,比如大气校正、降低数据维数、信息提取、分类与压缩等方面。而超谱图像降维方法的研究是做好后继处理的一个关键步骤 ,降维方式的正确选取与使用 ,对于发展和完善那些针对超谱海量数据和丰富信息特点的算法和软件有极大的好处。文章从波段选择、划分数据源、特征提取和融合等 4个角度对目前超谱图像的各种降维方法进行了综合归纳和分析。力图为超谱图像处理寻找突破点 ,加强此领域的研究力度 相似文献
18.
郭维长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02,22(6):13-17
在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的传统方法中引入置信度概念,从而提出一种置信的可靠性预计方法。用这两种方法分别预计单元设备、表决系统和并联系统的可靠性并加以比较,结果表明,一种潜在的保守性的系统性的误差得以消除,因此置信方法能够更加准确地预计系统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空间太阳能热动力发电系统是非常有前景的未来空间能源供应系统,在费用和性能上已经显示出了很大的优势,国际上对于它的研究已经超过40年。文章从热机循环方案、各主要部件的研究等方面介绍了空间太阳能热动力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技术发展,并且与其它电源系统进行了技术比较,显示出这种供电方式的较大优势。根据国外研究经验,提出了发展中国空间太阳能热动力发电系统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