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随着苏联的解体,其通信卫星组织也自行解散,使独联体国家和东欧一些国家只好相继参加欧洲通信卫星组织,并建造新的地面站,以接收欧洲通信卫星的信号。 1992年7月9日,阿里安-4火箭发射了欧洲通信卫星-2/F4M,这  相似文献   

2.
日本已经发射了三代国内通信卫星和广播卫星,这几代卫星尽管国产化程度不高,离不开美国一些航宇公司的合作,但是提高了日本通信卫星和广播卫星的制造技术。日本拟在1995~1997年第四代国内通信卫星和广播卫星上实现完全国产化,这一时期也正是日本H2火箭投入实用和开始载人飞行的时期。日本政府要求今后对国内通信卫星和广播卫星实行商业化,由用户承担研制费和运营费,尽量减少国家补贴。  相似文献   

3.
据国际通信卫星组织透露,国际通信卫星将向用户提供新的商用业务,这些业务允许用户使用国际通信卫星来建立其自己的数字式多用途通信网络。新业务使用的频率是K波段和C波段。提供新业务将要求对国际通信卫星-5A和-6行进适当的修改,以便在114/1和2/14GMHz的频率范围内提供波束覆盖。同时还需要建立一些新的地面站——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通信卫星的经济效益与技术性能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文中从通信卫星经济指标——年话路费用出发,导出了通信卫星经济效能因子数学模式。通信卫星经济效能因子除直接反映通信卫星的经济效益外,还反映了通信卫星的主要性能。因此,它还可以用来比较各种通信卫星的技术水平和作为各种通信卫星的设计准则。文中分析了通信卫星经济效能因子与各种因素的关系,并指出了提高通信卫星经济效能因子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5.
2014年4月8日是我国第一颗通信卫星东方红-2成功发射30周年纪念日,为此,首都卫星通信界在京举行了多项庆祝活动,产生了较大的积极影响。
  清明节刚过,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率先于4月9日在航天城召开了“传承自主创新精神共商通信发展大计—纪念东方红-2通信卫星成功发射30周年座谈会”,一些当年参与我国东方红-2通信卫星研制的老领导、老专家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以及通信卫星事业部的现任领导、专家出席了座谈会。在座谈会开始,与会人员观看了“飞跃赤道上空—纪念东方红-2通信卫星成功发射30周年”纪录片;然后,老专家代表高裕祥、通信卫星事业部副部长梁宗闯、青年代表王敏副总设计师先后作了主题发言;接着,座谈会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部长、东方红-4卫星平台总设计师周志成主持,东方红-2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东方红-2副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东方红-3总设计师范本、院士等多名老专家追忆了当年研制东方红-2、3通信卫星的深刻感受,并对我国通信卫星事业的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最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李开民和副院长刘芳做了总结性发言。  相似文献   

6.
概要介绍了中国移动卫星通信市场的基本需求;提出了建立中国移动通信卫星系统的一些基本设计考虑,包括系统的设计目标及任务、通信体制的选择、轨道的选择、频段的选择等;并摘要介绍了中国及亚太地区区域性移动通信卫星方案的基本性能参数,如卫星EIRP,SFD,G/T值等,并证明了利用静止轨道通信卫星进行手持机通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欧洲通信卫星组织最近决定提高第二代“欧洲通信卫星—2”的功率,扩大覆盖面积,使卫星能与向欧洲直播电视的未来卢森堡“阿斯特拉”卫星进行竞争。欧洲通信卫星成员国委员会1986年9月5日决定改进卫星一些特性,以便更好地满足成员国的需求,其中有意大利和西班牙。最重要的改进是提高了增益,使波束扩大覆盖欧洲,其辐射功率为47~51dBW。星上  相似文献   

8.
<正>白俄罗斯通信卫星运营公司副总监近日接受美国《航天新闻》采访时表示,白俄罗斯通信卫星一号发射一年多来,运营良好,其商业销售收获颇丰,已经找到了一家官方经销商和一些客户。对于市场前景,他也表示乐观。白俄罗斯通信卫星项目是根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白俄罗斯共和国单一制生产企业精密电子机械厂于2011年签署的项目合同实施的。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采用东方红  相似文献   

9.
美国今年1月12日的《卫星周刊》上报道一些关于目前苏联通信卫星的情况。报道说,苏联现在正使用6种不同的通信卫星扩大着它们的通信能力,这些卫星能较好地满足苏联通信业务的需要。又说,据苏联新闻社最近的声明,苏联人认为空间卫星系统“成本低而收效高”。苏联正用通信卫星分配无线电和电视节目、分配报纸传真通讯,进行远距离通信和国际通信。下面是该刊物的欧洲记者报道的关于苏联六种通信卫星系统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正3月9日,"阿里安"5ECA型运载火箭在法属圭亚那库鲁单独发射了欧洲通信卫星公司的"欧洲通信卫星"西65A通信卫星。这是"阿里安"5火箭连续第二次以单星发射方式发射静地轨道商业通信卫星,1月底"阿里安"5单星发射了国际通信卫星公司的"国际通信卫星"29e。"欧洲通信卫星"西65A原定今年下半年发射。由于难以找到届时可一同发射的另一卫星,欧洲通信卫星  相似文献   

11.
Ka波段卫星ATM系统差错控制编码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Ka波段通信是当前卫星通信发展的热点 ,卫星异步传递模式 (ATM)技术代表了宽带数字卫星通信网络的研究方向 ,文章研究了适合Ka波段卫星ATM系统的差错控制编码方案。首先分析了卫星信道的特点以及对ATM信元传输所带来的影响 ,并给出了突发误码与信元丢失率 (CLR)关系的仿真曲线 ,然后讨论了六种具有代表性的卫星ATM差错控制编码方案。针对Ka波段宽带卫星通信的特点对六种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 ,其中的CASI/ALA以及RM Turbo方案为两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移动通信卫星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小型近地轨道卫星组成星座,实现移动通信服务,是卫星通信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地轨道卫星和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用作移动通信卫星网,各有其优缺点。文章从经济性角度对两类卫星网进行了比较,重点是对不同高度的轨道(包括低、中、地球静止)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空间部分成本——卫星星座的研制成本与发射成本进行分析比较,给出了具体的运算公式和计算结果。其结论是:轨道高度越低,卫星网的成本越高;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网的成本最低。但是,决定是否发展小型近地轨道通信卫星网,不能仅考虑经济因素,还要考虑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展望21世纪中国空间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发展空间技术的目的是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到下世纪初的目标是逐步建成几个急需的、长期稳定运行的应用卫星系统:通信广播,环境资源勘测,减灾,微重力资源,小卫星等;优先发展卫星的有效载荷技术和公用平台技术,加强卫星应用研究,重视预研和基础技术开发,加深国际交流和合作;中国也将在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领域进行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以国外自旋稳定通信卫星发展的技术途径为背景,比较了在“东方红二号甲”卫星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中国自旋稳定通信卫星的不同技术方案;说明方案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对今后继续发展自旋稳定通信卫星的战略考虑。  相似文献   

15.
星地链路计算作为卫星通信的重要技术,是卫星通信系统设计的基础和理论依据,直接决定了卫星通信系统的链路通信质量。由于影响卫星链路的因素很多,设计中存在一处不合理即使得整条星地链路不可用,造成巨大的损失。而且在实际设计中无法做到最理想的链路状态,往往需要在某方面有所取舍,这也是链路计算中的一大难点。基于目前国际通用的链路计算方法,将星地链路上下行拆分,独立计算,综合分析,再结合实际工程经验,分析和计算实际工程案例,针对不同的链路配置给出相应合理的设计方法,可作为静止轨道通信卫星星地链路计算分析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设计拓扑时,如何分配每颗卫星上有限的通信终端建立通信链路,构建一个性能良好的网络拓扑,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以平均月球中继卫星到地面站路径距离最小为优化目标,以卫星携带的通信终端数目、月球中继卫星与地面站的连通性为约束条件,提出了基于竞争决策思想的链路分配算法(Link Assignment Algorithm based on Competitive Decision, LAA-CD)和基于模拟退火法的链路分配算法(Link Assignment Algorithm based on Simulated Annealing,LAA-SA),并与贪婪算法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LAA-CD和LAA-SA算法下所得拓扑的平均月球中继卫星到地面站距离均小于贪婪算法,且LAA-CD算法能够有效降低算法的时间复杂度。进一步对比了两种星座,发现相比拉格朗日轨道卫星星座,在月球极轨道卫星星座下所得拓扑具有更小的平均距离,为空间信息网络分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论述了移动通信的发展过程;通过地面移动通信和卫星移动通信的比较,指出发展卫星移动通信的必要性;通过对同步轨道和低道卫生移动通信的比较,单一成型波束和多点波束的比较,提出了适合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卫星技术水平的卫星移动通信的发展途径:除参加全国性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解决部分国际移动通信外,应该走发展同步轨道多点波束的卫星移动通信道路。  相似文献   

18.
卫星多波束天线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卫星通信的发展及对卫星通信的容量和效率要求的不断提高,导致了卫星多波束天线的出现。文章对目前使用的阵馈单反射面多波束天线,成形反射面多波束天线,有源多元阵多波束天线及镜像多波束天线的结构、分析方法、适用范围等进行了综述,并给出了相应的例子。  相似文献   

19.
微波部件由于分布式参数的影响,存在一定的频率选择性,难以实现宽带多频段兼容的变频系统,已不能满足高通量星载通信载荷的需求。微波光子技术以其大带宽和无频率选择性的优势为高通量天基通信需求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基于双驱动马赫增德尔调制器(DDMZM)对星载通信转发设备混频单元的方案进行探索,通过理论分析链路模型,使用VPI软件对链路进行仿真优化来寻找DDMZM的最佳偏置点。试验结果表明调制器偏置在最小点时,变频效率高,且具有一定的载波抑制功能,可实现宽带、多频段以及抗干扰等性能,优于微波变频性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低轨道LowEarthOrbit,LEO)卫星通信网络以全球覆盖、低传输时延、低功耗链路、较强的抗毁性等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是未来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性管理是构建LEO卫星通信网络的关键技术,为推动移动性管理问题的研究,文章从LEO卫星通信网络的结构和特点入手,阐述了LEO卫星通信网络中移动性管理的分类,并分析了其相比地面移动无线网络的特殊性。从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三个协议层次综述了近年来LEO卫星通信网络移动性管理研究的国内外现状,重点介绍了移动IPv6(MobileIPv6,MIPv6)和无缝IP分集通用移动性结构(SeamlessIP-diversitybasedGeneralizedMobilityArchitecture,SIGMA)在LEO卫星通信网络中的应用。最后,指出了移动性管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