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尾飞翼气动布局是UCAV总体设计的最佳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UCAV使用要求(作战模式)出发,分析了四个突出的设计特点,并且阐述了无尾飞翼气动布局的固有优势,最后得出无尾飞翼气动布局是我国UCAV总体设计方案的最佳选择。同时分析了无尾飞翼气动布局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途径,设计思想符合航空飞行器设计规律。  相似文献   

2.
江山 《国际航空》2002,(7):32-33
美国现在的远程轰炸机方案很多,有超音速的、高超音速的和空天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最近又提出了F-22隐身战斗机的无尾轰炸机改型方案。这种暂称作FB-22的轰炸机与其他方案相比,研制费用可以更低,进入服役的时间可以更早  相似文献   

3.
无尾飞机和有尾飞机的比较及随控布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飞机方案设计的角度,并在同一设计要求的基础上,比较了无尾和有尾两种布局型式的优缺点。针对两种不同要求的歼击机,即超音速截击机和高机动性歼击机,作了无尾方案和有尾方案的比较。同时也研究了随控布局(放宽静安定度)对这两种方案的影响。 对于超音速截击机,无尾方案的主要飞行性能优于有尾方案。主要原因为阻力小和重量轻。对于高机动性歼击机,无尾方案仍然是一个具有竞争力的方案。随控布局(放宽静安定度)可以显著提高歼击机的机动性。应用随控布局,无尾方案比有尾方案可以得到更大的收益。  相似文献   

4.
根据美国和俄罗斯新一代战略轰炸机的论证过程,分析了驱动战略轰炸机不断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新一代战略轰炸机的作战需求。美俄新一代战略轰炸机都采用了亚声速飞翼布局的多用途武器运载平台,但其设计考虑有所不同,美国突出网络中心战能力,而俄罗斯强调飞机自身的隐身能力。美国和俄罗斯战略轰炸机技术方案的选择均有其军事战略、技术水平、经济实力、工业基础等方面的现实考虑。  相似文献   

5.
目前的大型飞机除协和号等客机和变后掠翼轰炸机外,大多数大飞机还是亚声速飞行器.由于这些飞机有载重量大和航程远的要求,因此大型飞机在气动布局上有其类似的设计特征.另一方面,因大型客机、运输机和轰炸机的不同用途又有各自不同的布局特点.  相似文献   

6.
李春鹏  刘铁中  钱战森  张铁军 《航空学报》2020,41(6):523447-523447
针对无尾布局超声速航向静稳定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超声速压缩/膨胀流动的后体超声速航向气动增稳设计方法。首先通过无尾布局扁平后体和常规后体方案航向静稳定性和表面流场差异的对比,明确了后体超声速航向增稳设计思路。然后基于后体参数化外形分析了后体型面对于布局超声速航向静稳定性的影响规律。最后通过评估典型后体方案的综合气动特性验证了后体超声速航向增稳设计方法的可行性。研究表明:重心后侧向投影面积增量、后体脊线以及后体截面曲线是影响后体型面超声速航向增稳能力的3个主要参数。与常规后体型面相比,通过超声速航向增稳设计获得的后体型面能够在布局阻力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显著改善无尾布局在跨声速和超声速状态的航向静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飞翼无尾布局飞机开展了基础翼型研究.归纳了飞翼布局翼型的设计特点和研究进展,提炼了飞翼无尾布局复杂的气动设计需求,总结了其展向气动分布特点,根据不同分区提出了翼型气动设计要求,并建立了分区翼型设计模型,形成了飞翼布局分区翼型系列.由于传统翼型设计模型未能考虑横流效应,导致翼型设计结果应用到三维布局上不能达到理想效果,提出了"全局+局部"的翼型多学科设计方法,根据飞翼布局分区翼型气动设计要求,建立了基于分区翼型设计模型的高效代理模型全局优化设计与三维布局环境下多剖面翼型局部优化设计的多学科协同设计方法.这种"全局+局部"的设计方法能够快速实现满足飞翼布局分区多剖面、多种性能要求的翼型设计,有效提高了设计翼型的性能与设计效率.最后以类X47-B布局为例,进行了翼型系列设计,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无尾飞翼气动布局是UCAV总体设计的最佳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作战要求出发,无人作战飞机(UCAV)应具备全隐身、高机动性、高空长航时及经济性好的设计特点,无尾飞翼气动布局可以满足上述要求,称得上是UCAV总体设计方案的最佳选择,但仍有一些技术问题需要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9.
针对无尾布局飞机高升阻比与小低头力矩的翼型设计要求,在研究前加载与后卸载对翼型气动力影响的基础上,基于前加载与后卸载设计思想,采用调整翼型的厚度与弯度及其分布的翼型设计方法,很好地解决了无尾布局小低头力矩翼型设计问题,实现了具有高升阻比、小低头力矩的翼型设计目标。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易行,结果可靠,具有较好的工程实用性和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今天的倾转机翼技术发展已经突破了无尾设计技术难关。波音在美国军方未来先进战术运输机计划下研制的“超蛙”将是率先采用无尾布局的倾转机翼航空器。同时,各种布局独特、新颖的复合式旋翼/机翼航空器的研制又掀起了新的高潮  相似文献   

11.
通过风洞试验研究了前掠翼融合体无尾气动布局(FBB布局)的流动控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FBB布局设计使前掠翼的前缘涡与融合于机体的大后掠侧缘的侧缘涡的发展过程达到了较为理想的匹配,有效控制布局的流动是FBB布局获得突出纵向气动性能的主要物理根源。针对大迎角状态提出的两段可动式侧板流动控制技术,通过可动段与固定段前缘之间形成收缩型缝道,将机身下表面的高能气流引入上表面增强了机体侧缘涡,加强了对机翼根部和后体流动的控制、减缓机翼根部分离、控制机头分离区,既可提供俯仰控制力矩,又不损失升力,改善了失速特性,有利于FBB布局的纵向配平和俯仰控制。FBB布局的流动控制设计思想和两段可动式侧板控制技术为无尾布局飞机设计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轰炸机在各历史阶段发挥的重要作用,分析了轰炸机从诞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展成熟,以及在冷战时期轰炸机发展的3个阶段。描述了在每个时期不同战场环境下对轰炸机的不同要求,以及由此而产生不同的气动布局形式,进而分析了未来轰炸机发展的3个方向和美国当前可能的型号选择。  相似文献   

13.
在综述俄罗斯下一代轰炸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其技术特点及其选择飞翼式布局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俄罗斯下一代轰炸机项目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刘志涛  蒋永  聂博文  岑飞  徐圣 《航空学报》2021,42(6):124179-124179
为提升无尾飞翼布局飞机航向控制能力,以典型飞翼布局飞机模型为研究对象设计了翼尖可绕弦线方向偏转结构。基于FL-14风洞单自由度动态试验系统开展了静态和动导数试验,研究了飞翼布局飞机基本气动特性及翼尖偏转对全机气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尾飞翼布局飞机航向呈静不稳定,航向动稳定性极弱,航向增稳设计及控制很有必要;翼尖偏转有助于增强飞机的航向静、动稳定性,并很好地解决了传统阻力类舵面航向增稳时导致全机升阻比下降气动效率降低的问题;翼尖偏转能够有效改善飞翼布局飞机恶化的荷兰滚模态使之趋近于常规布局飞机模态,这有利于简化飞机横航向控制律设计方法。弯折翼尖结构具有舵面少、效率高的特点,是航向增稳的有效手段,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孙静  张彬乾  杨广珺 《飞行力学》2012,30(3):206-208
基于提高W型无尾翼身融合布局大迎角俯仰操纵能力的设想,探索一种机身下表面嵌入式俯仰操纵舵面的新概念。采用CFD方法,研究纵向两个位置、两种弦向长度组成的四种机身下表面嵌入式舵面构型对无尾气动布局性能的影响及其流动机理,分析了嵌入式舵面提供纵向操纵控制的作用原理。研究结果表明,下表面嵌入式舵面可作为无尾布局大迎角俯仰操纵的有效补充措施,为无尾布局大迎角俯仰操纵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具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概述了国外远程轰炸机液压系统的现状,详细分析了B-1A和B-2B液压系统,包括系统构型、功能、部件和技术参数等,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外远程轰炸机液压系统的一些特点,最后对下一代国外远程轰炸机液压系统的设计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王刚  胡峪  宋笔锋 《航空学报》2015,36(7):2214-2224
飞机的飞行性能与重心(CG)位置密切相关,尤其是后掠式无尾飞机的重心位置对其飞行性能影响更甚,如果重心位置发生变化,升力分布随之改变,进而影响飞机航时。针对这个问题,从气动布局和设计方法两方面,设计了一种航时对重心位置不敏感的无尾无人机(UAV)。气动布局上,提出了利用螺旋桨动力配平纵向力矩的鸥翼(GW)布局,以减小重心位置变化对升阻特性的影响;设计方法上,采用稳健性优化设计(RDO)理论,分析重心位置不确定时的航时低敏感度问题。以一架小型电动无人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无尾无人机稳健性优化设计环境,包括总体设计、代理模型构造以及稳健性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螺旋桨动力配平的鸥翼布局使重心可用范围增加了5%;静安定裕度在5%~15%变化时,该布局可以有效提高航时稳健性。采用稳健性优化得到的无人机几何参数,大幅度降低了重心位置对航时的影响,显著提升了满足约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8.
孙静  张彬乾  杨广珺 《航空学报》2012,33(3):430-437
 针对某前掠翼翼身融合无尾布局由鸭面与尾舵组成的纵向基本控制舵面在大迎角状态操纵效率降低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一种机身下表面嵌入式新概念纵向操纵舵面实施大迎角纵向操纵补充的可行性。提出了嵌入式舵面的设计思想,研究了嵌入式舵面高度、偏度及其与尾舵组合时的相对位置等参数影响,提出了嵌入式舵面的设计原则、流动机理以及提供低头力矩增量的作用原理。研究结果表明:嵌入式舵面是无尾布局飞机大迎角纵向操纵的高效补充措施,单独使用,最大可提供约平衡10°迎角的低头操纵力矩,并对升阻特性影响很小;与尾舵组合使用,在研究迎角范围内(迎角α≤32°),可提供约6°迎角的低头平衡力矩增量,且对升阻性能产生有利影响。本文工作可为其他翼身融合无尾布局的气动舵面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制空型无人机的关键技术、气动布局及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空型无人机是未来有人/无人战斗机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分析了制空型无人机的技术特征,指出了它的两条发展途径——即有人战斗机的无人化,以及飞翼布局无人机的升级设计。研究了其技战术要求与关键技术,总结了制空型无人机的两大气动布局,即中小展弦比扁平融合体气动布局和中大展弦比飞翼/无尾布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可能的气动布局形式,即小展弦比(鸭式)飞翼布局。最后,对制空型无人机的气动布局设计要求进行了提炼总结,希望能给相关设计人员带来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可变弯尾飞行器布局气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研究了可变弯尾飞行器的气动布局设计问题,并计算分析了此类飞行器的气动特性,提出了气动设计的关键问题。可变弯尾飞行器具有结构简单、气动热环境良好、气动控制独特、机动范围可调等特点,是高超声速飞行器实现机动飞行的有效途径。弯尾部分产生的铰链力矩是此类飞行器的设计关键。通过研究分析器的质心位置、弯尾部分的尾长和弯尾角的相互关系,获得了使铰链力矩在飞行器较大配平范围内保持可接受程度的可变弯尾飞行器气动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