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山东潍坊恒安散热器有限公司的散热器性能试验风洞控制系统的研制情况。该风洞的控制系统包括:风速控制,水流量控制,风温采集,水温采集四部分。通过工业控制计算机、采集卡及计算机接口,在Windows2000下实现了所有数据的采集与风速和水流量的较高精度的自动控制。采用VisualC 6.0编写的控制软件具有良好的人机用户界面和数据显示、保存和打印功能。经过试验验证,系统工作正常。  相似文献   

2.
本文给出了FL-8风洞风速控制系统改造的设计、功能和实现方法。本项目以HY-6050型D/A、MD采集板替换电位器,输出可控电压,进行大电机控制。系统采用上、下位机的方式,通过串口通信,将系统融入风洞试验计算机网络系统,结合Windows平台的编程技术,并结合VXI总线速压采集,构成了简便、快捷、高效、稳定的风洞大电机风速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3.
为了完成哈尔滨工业大学风洞测量与控制试验系统,设计了HIT三元低速风洞的一套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基于Microsoft Visual Basic(VB)风速测量与控制系统。系统进行了硬件系统设计及软件系统设计。在提出总体的测量与控制方案的基础上,保证风速控制精度,对测控元件进行了等精度配置研究。另外在实验角度控制上提出了高精度的控制方案。通过VB程序代码实现了控制软件。经调试后达到了系统控制精度要求,该系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介绍西北工业大学NF-3大型低速直流式翼型风洞改进后的稳风速控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和性能特点。针对低速直流风洞风速控制系统建模困难,易受外界干扰影响,且自身参数时变不确定,控制难度大的特点,新系统采用了多线程、数字式数据采集方式,带死区控制的PSD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算法。通过在NF-3风洞三元试验段和二元试验段的实际应用,与正在使用的模糊控制系统相比较,新系统的适应性和鲁棒性更强,调试时间大为缩短,风速控制精度在风速大于10m/s时从国军标的合格指标0.3%提高到先进指标0.1%,稳定时间减少了10%左右,人机交互也更加友好。  相似文献   

5.
用直流电机产生的气流来控制竖直管道中的小球位置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控制过程,具有非线性、时变性等特点。利用SolidWorks进行风罩的仿真设计,搭建风洞控制系统。将常规PID控制与模糊控制相结合,模拟人为控制经验,进行参数优化,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在MATLAB中建立了系统控制模型,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可大大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6.
2.4m风洞是世界上最大的引射式风洞之一,该风洞控制系统多、所能实现的吹风方式也多,因而,其系统复杂。风洞被控对象上有:非线性、时变、滞后和耦合特性,而风洞试验又要求系统有较高的控制精度和较快的稳定收敛速度。为了解决这种控制系统复杂的风洞控制问题,在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上分别采用了先进的集散型控制系统硬件和智能控制策略,使风洞P0和M数控制精度分别优于0.3%和0.002。笔者对风洞控制核心系统和控  相似文献   

7.
气动弹性系统的阵风减缓与颤振主动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捷  邹丛青 《飞行力学》1995,13(4):76-82
针对J8飞机模型,研究了阵风减缓与颤振主动抑制的综合控制问题,应用现代控制理论设计控制系统,分别对机翼/外挂系统模型作开环和闭环分析。由数字式控制实现了阵风减缓与颤振主动抑制的风洞实验,风洞实验结果表明:设计控制律具有抑制颤振和减缓阵风响应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8.
先介绍了两种测量风洞稳速压控制系统风速反馈值的常用方式-单点风速测量法和多点静压落差法,并对其特点和应用场合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多点静压落差法进行数学建模,给出了静压落差与风洞试验段中心点风速的关系;最后用一个工程实例说明此方法在实际风洞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应用液压驱动形式构建风洞动态试验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法,包括液压马达、伺服阀的参数计算及选型,液压伺服位置控制系统设计方案,基于前馈控制和模糊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Integration-Differentiation,PID)控制算法的设计思路,简谐运动的实现方法等。通过试验数据分析,该套系统在5°/2.5 Hz和40°/0.8 Hz以下的振幅/频率组合指标运动下,满足幅值差10%和相位差10°以内的控制指标要求,同时分析得到伺服阀死区特性是运动频率对指标造成影响的主要原因,并得出了基于液压驱动的动态试验系统较传统电机驱动系统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0.
为模拟不同飞行状态下航空发动机的工作环境,设计了航空发动机地面试车台,该试车台能够通过管道供气的方式为 航空发动机提供一定温度、压力的气体。介绍了包括进气系统及其控制系统在内的硬件系统架构的总体设计方案,以及模糊PID 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思路。针对该试车台的加温加压进气系统设计了基于西门子PLC平台的控制系统,并在实际的试车工 作中完成了验证与应用。其中,最后1级压力调节系统采用了模糊PID控制方法,在西门子PLC平台使用2种编程语言分别设计 了模糊PID控制器模块,并对比了2种编程语言的设计效率和运行效果。分别通过计算机仿真和试车台试验及试车将模糊PID控 制器的控制效果与传统PID控制器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器的控制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1.
针对飞机除冰车加热系统的大滞后和模型不确定性,设计了基于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的飞机除冰车温度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较常规PID控制具有更好的控制品质和鲁棒性,更适用于飞机除冰车加热系统的温度控制.  相似文献   

12.
对1.2m跨、超声速风洞栅指M数控制系统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包括硬件系统的设计、硬件配置、功能选择和软件设计,以及本系统与风洞总压控制系统的连接和通讯,最后给出了1.2m跨、超声速风栅指M数控制系统的调试结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磁悬浮高速电机的磁轴承-转子系统,设计了基于MCU+FPGA的数字控制系统。为实现转子系统的高转速下稳定控制,在建立了磁轴承-转子闭环控制系统模型的基础上,针对常规PID控制系统的超调振荡问题和PD控制系统的转子位移静差问题,利用变速积分的思想设计了改进的PID控制器。实验表明,在消除了系统静差的同时明显减小了系统的超调量和调节时间,说明设计的控制系统具有很好的动态特性和稳态精度。  相似文献   

14.
低速风洞的消声降噪改造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搬迁改造中的西北工业大学低(变)湍流度风洞进行了降噪设计研究。根据低速风洞噪声的机理及频率特性和该风洞的结构形式及风扇转速,采用两种降噪方法——主动降噪和被动降噪,对风洞进行降噪设计。主动降噪设计方法包括风扇动力段的气动、结构及振动的声学优化设计,被动降噪设计则采用在风洞洞体上安装微穿孔板,利用共振吸声技术进行降噪。结果表明:结合上述措施,55m/s风速下,相同测点和相同运行条件下,风洞噪声值下降约30%;76m/s最大设计风速下,风洞环境噪声被控制在78dB以下。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行研制成功的2.4m风洞现已投入使用,该风洞控制系统与国内现有风洞相比,控制执行系统多而复杂。该风洞成功地采用了所有试验工况M数与稳定段总压同时控制的运行方式。针对被控对象的杂性,分别对神经网络控制、模型随自适应控制、自校正控制、智能控制及智能学习控制在该风洞上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撮后给出一种智能控制策略,调试结果说明该风洞采用的这种控制策略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6.
0.8m风洞风扇系统的设计和运转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提高低速风洞的最大风速,根本的措施是设计高转速大功率的风扇系统。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航空涡轴发动机数字式导叶控制系统各个环节分析计算,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在系统仿真分析的基础上,对PID(proportion integral derivative)控制器进行了改进设计,提出了不完全微分先行二阶PID控制方法.试验结果表明,使用不完全微分先行二阶PID控制方法,导叶控制系统性能明显改善:响应迅速,无振荡,仅有很小超调,满足了系统研制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8.
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排气环境压力模糊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排气环境压力控制系统的不足之处,研究了仿人工智能模糊PID参数在线自整定的压力控制系统,并利用半物理仿真试验和高空模拟调试试验对所设计的模糊PID控制系统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快速度和高精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针对导弹舵机驱动控制系统,设计了一套基于DSP 2812的数字单闭环模糊PID舵机控制系统,同时分析了控制算法、控制器软件设计等问题.并对采用模糊PID参数自整定算法和传统PID算法所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基于DSP 2812的数字单闭环模糊PID舵机控制系统后,不仅简化了系统外围设备,而且舵机控制...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NF-3大型低速翼型风洞多喷嘴级联吹气侧壁边界层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原理。为验证本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采用侧壁吹气方案并使用增量式PID控制算法进行气源压力的控制,对具有增升装置的GAW-1翼型进行了侧壁边界层吹除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使用侧壁吹气系统后翼型模型中间截面最大升力系数由2.79增加到2.84,增加幅度1.8%,且模型端面截面的升力系数与中间截面的升力系数基本上相等;(2)利用增量式PID控制算法对气源压力的精确控制较好地完成了风洞侧壁吹气功能,改善了翼型表面流动,减小了侧壁边界层对翼型试验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