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导弹弹上设备振动试验是ESS(ENVIRONMENTAL STRESS SCREENING)环境应力筛选的一种方式,经过筛选,暴露出那些通过外观检查或通电测试不能发现的缺陷,使产品各部分处于最佳费--效点。环境应力筛选有多种方式,如:高温、低温、振动、高低温循环等,其中振动试验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方式,在对导弹弹上设备实施振动试验时,由于弹上设备的特殊性以及振动设备的不断发展,暴露出一些问题和工作认识上的分歧,通过对振动试验中常见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做好振动试验的措施和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空间机械臂具有柔性大、振动频率低等特点,受激后振动的持续时间长、自然衰减慢。针对空间机械臂运行完成后留存的残余振动,采用固定界面子结构方法推导出关节转动与航天器-机械臂组合体振动的动力学显式关系。从中发现了控制关节转动并使其角速度正比于组合体振动的模态坐标,便能消耗组合体的机械能,加速组合体振动衰减的力学机理。据此,设计了逻辑关系简洁的机械臂关节角速度控制律,分别通过数值仿真和试验件实测对航天器-机械臂组合体的原理性模型开展了振动抑制效果的验证。结果表明:机械臂关节作动可以显著缩短受激后组合体残余振动的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3.
戴屹梅  张和生  方柯 《宇航学报》2019,40(3):286-294
为准确判断火箭发动机涡轮泵轴承在试验台上试验时发生故障的部位,同时避免通过轴承特征频率诊断轴承故障的方法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基于GPS卫星导航定位原理,利用时幅曲线的相位信息,提出一种新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振源坐标定位法,即通过四个已知坐标的振动传感器测得同一振动波的时幅曲线相位差判定振源位置。将试验台上轴承和四个振动信号传感器安放在坐标已知的直角坐标系中,利用时幅曲线拐点分析法准确捕获振动信号到达四个传感器的时刻,再利用这四个时刻和已知坐标计算出振源位置坐标,最后根据振源位置坐标判断其是否为轴承故障及具体故障部位。通过仿真计算证明该方法理论上可行。  相似文献   

4.
小波分析在固体发动机试验中振动信号去噪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固体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中,由于燃气喷流噪声的作用,使得测量得到的发动机壳体振动信号中包含有很强的噪声分量。通过对噪声信号与振动信号相关性的分析,确定了噪声对振动信号作用最强的频段,并结合小波分析,小波分析理论,应用频带分离方法对振动信号进行去噪处理,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程绪铎  王照林 《宇航学报》2000,21(3):106-111
利用动量矩定理推导出带伸展弹性板航天器的姿态动力学方程,在弹性板等速伸展的情况下,导出板的振动与伸展运动耦合微分方程,航天器姿态运动与板的伸展运动、振动耦合微分方程,通过龙格-库搭积分法得出了数值解,结果表明:弹性板等速伸展时,其振动的振幅随板长度的增长而增大,航天器姿态角速度随板长度的增长而减少。弹性板等速率越大,板振动的振幅越大。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电连接器在振动应力作用下的失效机理,得出了电连接器接触寿命与振动应力之间的影响关系,建立了电连接器在振动应力作用下的失效物理方程,并进行了以随机振动应力为加速因子的恒定应力加速寿命试验,经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航天器弹性附件伸展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绪铎  王照林 《宇航学报》2000,21(3):106-111
利用动量矩定理推导出带伸展弹性板航天器的姿态动力学方程,在弹性板等速伸展的情况下,导出板的振动与伸展运动耦合微分方程,航天器姿态运动与板的伸展运动、振动耦合微分方程,通过龙格—库塔积分法得出了数值解,结果表明弹性板等速伸展时,其振动的振幅随板长度的增长而增大,航天器姿态角速度随板长度的增长而减小。弹性板等速伸展的速率越大,板振动的振幅越大。  相似文献   

8.
新型整星隔振器隔振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整星进行振动隔离是降低作用于卫星上振动载荷的有效方法。在不改变火箭及卫星现有结构条件下,设计新型圆盘隔振器来实现整星隔振。通过建立隔振器动力学方程及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卫星-圆盘隔振器耦合系统的复模态、振动传递率及不同阻尼对隔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改变星箭结构条件下,新型圆盘隔振器能有效地隔离振动载荷。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某型导弹及其关键产品在地面振动试验中出现过考核和欠考核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遥测数据的地面振动试验条件修正与评估方法。首先,通过功率谱分析地面振动试验数据和遥测数据,结合振动响应裕度指标,实现关键产品的振动响应量化评估。其次,通过振动响应裕度指标合理地评估关键产品在地面试验、仿真分析和飞行试验中振动响应的变化规律。最后,根据遥测数据的功率谱曲线选取拐点频率,并修正地面振动试验条件,使得关键产品的振动响应均方根值由国军标的5.7g降低至3.4g,避免低频欠考核和高频过考核现象。通过振动响应裕度指标,验证了该文所定振动条件的有效性。采用随机振动分析和振动响应裕度指标,能评估关键产品地面振动试验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弹性机翼对机载导弹子惯导系统导航精度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弹性机翼的振动及杆臂效应会引起机载导弹加速度计输出中的附加干扰加速度,从而引起导弹子惯导系统的导航参数误差。本文通过建立机翼弹性振动模型及惯导误差传播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机翼弹性振动及杆臂效应对子惯导系统导航精度的影响,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11.
基于有限元方法的并联机床模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并联机床的模态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3-HSS型并联机床,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对此并联机床进行了模态分析,分别获得了该机床的低阶固有频率及其对应的振型图,通过振动动画,分析了六阶模态的振动规律,找到了机床的薄弱环节,为机床的结构设计和动力学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旋转部件转动诱导振动信号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一个典型旋转部件振动时产生诱导振动信号的检测方法。介绍了测试系统,旋转部件振动测点布置和振动信号采集。根据两个样机的实测结果,认为旋转部件的诱导振动信号与旋转部件生产质量、安装精度密切相关,对旋转部件轴承固有特征的理论计算值和实测频谱进行了比较,进而判断轴承是否存在故障,并分析了上、下轴承间振动信号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卫星结构振动试验中的力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卫星结构振动试验中力控技术的原理、特点,以及国外力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通过与传统单轴加速度响应控制方法的对比,阐述了力和加速度双控技术对防止振动试验中过实验和欠实验的作用。分析表明该技术对实现卫星结构合理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了发展我国力控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固体火箭发动机粘结界面声学无损检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周振动及声传播的基本原理,简要地阐述固体火箭发动机粘结界面无损检测中的声学方法:敲击声振动法、超声脉冲回波多次反射法、声谐振法及声—超声。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振动实测信号Fourier变换的实部与虚部之间由Hilbert(希尔伯特)关系相联系的原理,发展了它在振动试验中非线性检测技术,它不依赖于结构模型及非线性方程假设。通过型号应用证明了它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安全发火机构的随机振动响应分析得出,振动条件下产品出现的安全、工作状态转换失效等一系列故障与机构高频共振密切相关。为解决出现的问题,对产品内部结构设计进行了改进;并为机构增加了减振器,从而使机构上振动强度从标准水平的数倍降低到标准水平的40%以下,振动试验结果表明,机构高频共振问题得到解决,给机构功能带来致命影响的故障不再出现,其可靠性较原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柔性结构振动主动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微量控制方法,该方法能将结构振动幅值与相位分开辨识,独立控制,能在控制作用的同时,辨识结构响应微量值,当振动幅值变化时,实现跟踪控制,同时,对薄壁铝合金简的振动控制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时域和频域控制方法的优点,收敛速度快,控制精度高,振动控制比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基于压电智能结构飞机座舱振动噪声主动控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飞机座盘舱振动、噪声过大的实际情况,本文对其进行了振动、噪声抑制研究。以某飞机座舱模型为研究对象,利用压电智能结构,并结合振动主动控制方法和LMS自适应滤波算法,实现了一套完整的飞机座舱模型振动、噪声主动控制系统。最后本文给出实验结果,证明了此方法对飞机座舱模型振动、噪声抑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微振动对航天器的影响,并基于对微振动计量工作的现实需求,根据现有振动计量技术和设备状态,提出了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微振动校准技术研究方案,通过适当量级的振动控制和谐波失真抑制,实现对0.05~400 Hz范围内的微振动传感器的校准,提升航天计量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20.
某型号卫星微振动试验研究及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型号卫星地面像元分辨率优于1 m,对成像质量要求很高。微振动成为制约该型号成像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完成微振动对成像质量影响的仿真分析后,对仿真分析的有效性和正确性进行了试验验证。该卫星微振动试验按照单机、分系统、系统和大系统4个层次展开:单机级试验主要通过六分量力测量微振动源的动态特性;分系统级试验主要通过结构加速度响应测量解决微振动传递特性是否正确的问题;系统级试验主要通过成像质量来验证微振动对光学系统影响的分析方法;大系统级试验主要通过在轨图像分析验证相关结论。上述试验对微振动从产生、传递到影响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测试和验证。最终试验结果表明微振动相关工作达到预期目的,图像质量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