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导航星是美国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的空间部分。导航星计划分三个阶段发展:第一阶段为初期方案论证阶段,拟把6颗卫星置于两个轨道平面内(1978年成功发射4颗,1980年成功发射2颗,失败1颗),在美空军尤马试验场和其他试验场进行周期性三维定位试验。第二阶段仍将使用第一阶段的卫星星座,以支援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的全面研制试验。第一和第二阶段的方案论证型卫星又称布洛克-Ⅰ(Block-Ⅰ)和改进型布洛克-Ⅰ。第三阶段将把18颗布洛克-Ⅱ(Block-Ⅱ)实用型卫星部署在6个轨道平面内。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目前正处在全尺寸工程研制阶段,计划八十年代末为世界各地用户提供连续的三维导航信号。该系统的定位精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是继“子午仪”之后的一个先进的卫星导航系统。为了满足美国陆海空三军愈来愈高的卫星导航的要求,美国防部在1973年正式批准了可供三军共同使用的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计划,并被列为美国重点空间计划之一。当时预计的计划费用为42.5亿美元,仅次于阿波罗登月计划(约250亿美元)和航天飞机计划(约100亿美元)。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和试验,美国已攻破了建立这个复杂的卫星导航系统所遇到的技术难关。现在已转入实用型导航星的生产和发射阶段。  相似文献   

3.
太空新航线     
中国“北斗”挂太空 10月31日0时02分,为我国航天事业屡建奇功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再显神威。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托举我国新研制的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升入茫茫夜空。这是长征系列火箭第63次发射。 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采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公用平台和全三轴稳定技术。卫星设计寿命8年。该星的成功发射,为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建设奠定了基础。它是我国自行建立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首发星。北斗导航系统是全天候、全天时提  相似文献   

4.
美国防部经营的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继“子午仪”卫星导航系统之后的第二代导航卫星系统,现在已进入全尺寸研制阶段。据说,在1983年美空军司令空间分部与洛克韦尔国际公司签订了一项生产28颗“布洛克-2”实用型导航星的合同,这些卫星将于1986~1989年间陆续地发射入轨,以组成一个实用型全球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5.
空间扫描     
俄罗斯成功发射 3颗导航卫星 为了提高部队的太空导航能力 ,2 0 0 1年 12月 1日 ,在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 ,俄罗斯利用质子 - K运载火箭成功地把 3颗新型军用导航卫星送入轨道 ,以弥补卫星导航系统的不足。这 3颗卫星以及以前发射的 6颗卫星均属于俄罗斯全球导航卫星网系统。据称 ,军用导航卫星系统至少需要 16颗才能有效工作。预计 2 0 0 5年后 ,导航卫星可达 2 4颗 ,届时该系统的卫星将能覆盖整个地球。“哈勃”又有新发现 美国航宇局 2 0 0 1年 11月 2 7日宣布 ,美国天文学家利用“哈勃”空间望远镜首次直接观测到太阳系以…  相似文献   

6.
基于星间测量的卫星星座 自主导航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主导航能力是新一代导航星座的重要特性,利用卫星星间相对测量实现星座自主导航,是实现导航星座自主运行的基础.基于相对测量的导航卫星自主导航问题,将导致测量方程和状态方程的高度非线性,对导航算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星载导航算法方案:利用三颗卫星之间的相对矢量在惯性空间的投影作为测量量,利用高精度星载轨道预报器作为系统的状态方程,使用SRUKF(Square Root Unscented Kalman Filter)滤波算法同时对三颗卫星的位置进行估计.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可行性,并且当轨道预报器的精度较高时有可能在100d内实现5m的导航精度.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利用星敏感器和圆锥扫描式红外地球敏感器进行自主导航的原理,以资源一号02B卫星的飞行数据为基础,进行了自主导航的地面实验,发现采用国产红外地球敏感器和星敏感器的资源一号02B卫星可以实现较高精度的自主导航,实验结果说明了该自主导航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利用星敏感器和红外地球敏感器进行自主导航的原理。以资源一号02B卫星的飞行数据为基础,进行了自主导航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国产红外地球敏感器和星敏感器的资源一号02B卫星可以实现较高精度的自主导航,说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正>3月30日,我国成功发射的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17颗卫星。卫星入轨后将开展新型导航信号体制、星间链路等试验验证工作。该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区域运行向全球拓展的启动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称北斗系统,英文缩写为BDS)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在  相似文献   

10.
2003年5月25日零时3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地将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这标志着我国已自主建立了完善的卫星导航系统,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将起到积极作用。 这次发射的是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前两颗北斗一号卫星分别于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发射升空,运行至今导航定位系统工作稳定,这次发射的是导航定位系统的备份星。它与前两颗北斗一号工作星组成了完整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确保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息。  相似文献   

11.
据1982年8月30日的《航空周刊》报道,苏联正在计划部署一种几乎完全类似于美国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据说,早在今年年初苏联就把有关建立这种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文件送到国际电联备案。在这个文件中,苏联人把这个系统简称为“GLONASS”,即为“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苏联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设计方案基本上类似于美国防部正在部署中的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的相似性表现  相似文献   

12.
据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苏联已经完成了激光反卫星卫星的研制并达到空间发射程度,估计首次发射在今年年底。美国估计苏联具有6个实用反卫星激光系统,在今后的七年内将陆续部署在轨道上。苏联激光反卫星卫星的部署和试验,将使其军事空间系统达到新的技术水平,提高反卫星系统的灵活性。苏联反卫星激光武器系统具有袭击高轨道卫星的能力,因而能干扰海军导航星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12月12日,日本政府召开宇宙开发战略本部会议,发布《宇宙基本计划》实施进度表修订版,补充并细化了空间项目内容,使工程进度更加具体、全面。一、空间项目实施进度(1)卫星定位:推动准天顶卫星系统(QZSS)的应用。2018年提供4星导航定位服务,并研讨7星系统构建细节,力争2023年建成QZSS。(2)卫星遥感:2018年发射雷达6号机情报收集卫星和温室气体观测卫星-2(GOSAT-2),开始运行光学6号机情报收集卫星,研发温室气体观测卫星-3(GOSAT-3)和新型先进扫描微波辐射计  相似文献   

14.
关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被动式定位算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卫星共有2或3颗,无法单独满足被动导航定位的要求.针对这种卫星稀少的情况提出了3种被动式定位算法: 2星定位算法、 3星3参数定位算法和3星4参数定位算法, 这些算法分别采用气压测高方法增加观测数据和采用数学模型描述接收机钟差的方法减少定位方程求解的未知数;探讨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备份星的可用性和对导航定位精度的贡献;还提出了准差分修正技术,提高了定位精度.实验证明, 3种算法都取得了100m以内的定位结果,可以满足一般用户定位需求.  相似文献   

15.
最新消息     
俄罗斯一箭3星2003年12月10日晚,在拜科努尔发射场,俄罗斯用质子-K运载火箭将3颗Glonass系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3星均进入预定轨道,并纳入全球导航卫星定位系统。其任务是为俄罗斯国防部的用户提供定位服务。(曲新)洛马公司赢得军事卫星发射合同这一消息是美国空军2003年12月10  相似文献   

16.
美国空军空间处拟研制全球定位系统导航星网络的接替星及地面接收机,就此将进行竞争招标。目前,独家承包商是洛克韦尔国际公司,生产全球定位系统卫星和接收机。要竞争承包的全球定位系统部分是:1.20颗“布洛克2R”接替卫星从1994年至1997年交付发射,以取代将停止工作  相似文献   

17.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于1984年9月发表了一篇短评,建议在美国出租微波频带,以进行一项叫做无线电测定卫星的新的业务(RDSS),该委员会在短评中具体提出了如何将静止星提供的技术要求变成 RASS 标准的详细内容。静止星系统是一种拟议中的空间/地面或空中概念,它可以通过卫星将移动终端与地面计算机相联。这种系统设计可提供多种服务:1.导航定位;2.无线电定位(把一个位置的信息传  相似文献   

18.
1986年1月21—23日美国导航学会在加利福尼亚州长滩召开了一次代表会议。与会的工业代表和空军专家,认为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能向许多独立的用户提供极精确的时间、准确的位置,以及地理坐标的数据。为适应实用全球定位系统的地面控制,1月17日美国空军管理的卫星控制设备中心,移交给了科罗拉多州的科罗拉多斯普林斯的新成立的统一空间作战中心。在过渡时期,导航星最初实用的“主控站”,由卫  相似文献   

19.
以月球背面的中继通信为背景,提出了基于三体系统引力场不对称特性的星–星测距自主定轨方案。该方案以环月极轨卫星和地–月L2点Halo轨道卫星组成中继通信网,以实现对月球两极和背面的覆盖。通过采集极轨卫星与Halo轨道卫星的测距信息,结合卡尔曼滤波在日–地–月动力学模型下获得两颗卫星的绝对轨道。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将导航的位置精度和速度精度分别提高到百米和厘米/秒量级。该自主导航方法还可以扩展到不规则引力场小天体附近星群运动的自主导航。  相似文献   

20.
北京时间 5月 2 5日零时 34分 ,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 ,成功地将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这标志着我国已自主建立了完善的卫星导航系统 ,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将起到积极作用。这次发射的是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前两颗“北斗一号”卫星分别于 2 0 0 0年 1 0月 31日和 1 2月 2 1日发射升空 ,运行至今导航定位系统工作稳定 ,状态良好 ,产生了显著效益。这次发射的是导航定位系统的备份星。它与前两颗“北斗一号”工作星组成了完整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确保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