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围绕机载风切变气象雷达地面验证系统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完成了机载风切变气象雷达地面验证系统验证实验。将仿真的风切变雷达回波数据,生成微波信号,播放给气象雷达;研究风切变告警的各种条件和参数,验证产生风切变告警的各项边界条件。在此基础上,进行风切变回波信号仿真研究,设计了气象雷达航电平台,对前面的机载风切变气象雷达地面验证系统关键技术和方法进行检验和验证。地面系统实验结果表明风切变风场仿真和地面射频仿真验证系统的方法是有效的,为研制机载风切变气象雷达提供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2.
随着气象中心业务的发展及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民航北京气象中心计算机室逐步担负起越来越重的业务工作。传统上一个对业务熟练的计算机工作人员完成一次日常对整个业务系统的检查,其过程复杂,时间较长,实时性不好,偶尔在操作中会遗漏对某项指标的检查。所以,为了更有效地管理整个业务网络运行系统,减少入力,促进民航气象应用自动化程度,及时了解在网各气象系统的主要信息,科学化管理业务系统的运行,特设计了本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气象自动观测系统原理的基础上,对自动观测系统集成中各方面技术进行了阐述,对国产气象自动观测系统的研发,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简讯     
ICAO 将建成世界卫星气象发布系统国际民航组织(ICAO)1996年完成全球卫星发布系统计划后,卫星将向全世界各航空公司和国家气象局发布气象报告。设在美国华盛顿国家气象局和布拉克内尔英国气象局的两个主发布中心,将通过卫星向世界各地发布气象数据。目前,通过地面广播网向全世界发送气象数据的14个中心正在超负荷运转。英国民航局修建的布拉克内尔气象发布中心,将从1995年1月开始,向美洲以外的世界大部分地区发布气象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一种数字化的战场气象环境自动采集处理系统。采用多信息融合技术,将工控机和多种传感器有效结合,迅速、准确的获得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战场气象环境数据,实现了战场气象环境信息的自动采集和处理,为指挥自动化系统提供实时、精确的信息源。该系统已和部队装备的快速反应系统进行了自动连接试验,提高了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响应速...  相似文献   

6.
基于通信DDN网络的气象信息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楠 《民航科技》2004,(1):26-28
华东空管局气象中心研制开发的“综合气象信息网络服务系统”,自2000年投入运行以来,在上海地区有较广泛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了提供更为广泛的气象信息服务,也为了避免华东地区各航站气象台的二次开发,我们经过充分的调研,在通信DDN网络的基础上组建了以上海为中心的气象DDN网络,以充分利用通信DDN网络资源,将综合气象信息网络服务系统延伸到华东地区其他航站的用户。本文以上海气象中心到厦门航站气象台的网络连接为实例,介绍了气象DDN网的组建过程、所提供的气象服务内容,以及其它实际工作中的一些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世界支线飞机雷达及传感器系统名称锥圯},尔公;ijPrimus 660说 明彩色气象雷达系统应 用ERJ—135及ERJ—145带紊流探测功能的彩色气象雷达系统 “奖状”7/10/“杰出”RDR一2000 彩色气象雷达装鬣RDR一2100 气象雷达KOt_LSMAN公司(美国)增强型视景系统 红外低能见度着陆辅助罗克韦尔·柯林斯公司公务与支线系统分公司(美国)TWR一850 紊流探测气象雷达’WXR一800 气象蔷达WXR一840 多普勒紊流气象雷达系统/固态气象雷达比奇的“空中圈王”,“奖状”系列里尔喷气3l“湾流”4/5比奇900D“奖状”CRJl及CJ2“状状”CJ】及CJ2比奇1…  相似文献   

8.
减少与气象有关的飞行事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杰 《国际航空》2004,(1):39-40
天气作为影响航空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始终是人们研究和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新技术为人们更多地获取天气情况创造了条件。"多扫描"气象雷达由于基本上消除了地杂波,能提供更完全的气象情况画面;湍流预测和告警系统则提高了预测式风切变系统的能力;航空气象信息网和卫星气象服务能更为有效地跟踪恶劣的气象条件,进行危险评估  相似文献   

9.
机载气象雷达回波信号仿真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个机载气象雷达回波信号仿真系统,可用于高保真雷达回波信号的生成与演示。基于高保真风场建模数据,依照真实机载气象雷达的扫描方式初始化仿真参数,对风场数据进行机载气象雷达回波仿真,得到了可靠的仿真数据,并对可靠性进行验证。该系统采用C#与Matlab联合编程的方法进行实现,可实现的功能包括各种气象目标在不同模式下的雷达回波仿真,雷达回波数据正确性的验证及展示。得到的信号可为机载气象雷达信号处理和数据处理算法的开发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介绍利用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系统的短信通讯功能,实现载人航天任务气象数据传输应用的基本思路与实现方法,对北斗系统在气象领域推广应用,以及与指挥控制信息一体化方面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由NASA倡议,霍尼韦尔公司牵头组成的研制小组正在开发一种成本效益好的航空气象信息系统(AWIN),这套系统可将各种信息源,如卫星图像,地面气象服务及其他航路飞机的信息经处理、调配后实时地反映在驾驶舱里,为全球的民航用户提供真正的“气象通道”.这项计划覆盖学科广,涉及数学、通信、信息管理、人为因素、后勤支援及系统综合等诸多方面,远非一家公司能力所及,霍尼韦尔公司除负责系统综合和配置外,还负责机载服务及显示器;ARINC负责气象  相似文献   

12.
随着航空事业发展,天气对空域的容量、效率和安全的影响愈来愈大。目前,在我国民航界,天气原因影响飞行的正常性已占据第一位。改善天气服务系统,提高天气服务质量势在必行。因此,了解国外动态,借鉴先进的经验,做好我国航空气象的未来规划是很必要的。本文介绍美国联邦航空局提出的保障21世纪改进空域系统的容量、效率和安全的航空天气服务系统设想,旨在有助于有关人员(气象、航管、飞行等)了解未来航空天气服务系统的发展趋势,在航空系统的发展规划中充分考虑航空气象系统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某型民机气象雷达系统的前视风切变探测技术进行功能验证和性能评估,组建了一套风切变信号模拟系统.根据风切变气象条件发生时间短,发生区域小的特点,通过在实验室条件下对风切变气象回波信号进行研究,建立用于验证和评估前视风切变气象雷达性能的信号模拟平台,为自主研制具有风切变探测能力的机载气象雷达提供技术途径,系统联试实验验证了该系统的有效性和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最近,民航天津空中交通管理站气象台为改进气象服务工作,提高预报准确率,对传统的天气会商模式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在全国民航气象系统道家利  相似文献   

15.
一、现状1.航空气象服务及结构中国民航气象系统十多年来随着我国航空运输事业的迅速发展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1990年在北京成立了民航北京气象中心,先后在地区管理局建立了中心气象台,绝大多数民用机场设气象台开展预报业务。现有民航气象台站124个,在职人员总数已达到2200多人,其中30岁以下人员占总数的61.2%,40岁以下人员占总数的89.5%,大专学历以上人员占总数的30.5%,这说明民航系统拥有一支朝气蓬勃、业务素质较高的气象队伍。  相似文献   

16.
国际民用航空事业的飞速发展,对航空气象服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保证飞行安全和提高机场利用率,许多技术先进国家研制和使用了新的航空气象观测、预报和情报传输技术和设备。一些科学发达国家还给主要机场配备了综合自动化气象观测系统、自动化天气预报设施和自动化气象服务系统。他们研制了航空天气情报的自动传输系统,加强了自动制作航线天气预报和短时预报与航站预报的科研工作。由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条件和遥感技术的发展,这些国家的航空气象保障能力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测速雷达的电波折射简易修正方法及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尽量简化多测速雷达定轨系统的气象测量,探讨了采用Hopfield对流层折射指数模型代替探空气象测量的适用性。主要分析了采用Hopfield模型与采用实际探空测量数据的折射误差修正量差别,目标轨迹误差对修正量的影响,以及气象参数对修正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气象报警系统,此系统采用数字编码和锁相频率合成技术,使传送信息由原来的16种提高到4096种,实现了异频传送,并具有单呼和群呼功能,可适用于海洋气象报警、森林火灾报警、仓库遇险报警及单独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19.
<正>本文首先对气象云团及地面杂波等回波物体进行数学建模,通过模拟雷达扫描的整个过程,得到雷达反射因子序列。为了更加真实地表现机载气象雷达的特性,考虑了衰减及灵敏度时间控制STC的补偿方法,使得生成的图像数据为标准雷达图像。同时,采用真实雷达传输的ARINC453/708总线规范进行数据传输,以而完成整个气象雷达系统的全面仿真。机载气象雷达是安装在飞机上,以气象信息为探测目标的航电系统。通常用于观察飞机前方的气象情况和地形地物,  相似文献   

20.
“民航气象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的系统分析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分析了“气象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的最主要需求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软件工程相关知识和现有的先进自动信息处理技术,对“气象综合系统一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设计。将系统拆分为“通信”和“数据库”两个子系统,并且充分考虑用户的真实需求,通过简单、易操作的用户使用平台,实现系统的有效和稳定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