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飞秒激光大气传输具有丰富的非线性效应,产生的等离子体光丝由于传输距离长、发散角小、峰值功率高等特点,有望推动新型天基激光雷达发展。文章面向遥感应用,瞄准飞秒激光脉冲400km超长距离传输可行性开展研究,完成飞秒激光脉冲在轨传输规律仿真研究。文章首先介绍飞秒激光在轨传输仿真模型的构建机理,验证其有效性,在此基础上,仿真分析了飞秒激光脉冲宽度、脉冲半径、脉冲能量对飞秒激光在轨传输规律的影响,解决了飞秒激光脉冲大气超远程传输仿真的关键问题,说明了其在天基产生、传输与应用的可行性,为后续天基系统论证提供必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的分类,分析了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在未来航天方面的应用需求,最后以激光无线能量传输系统为例,对系统组成、关键技术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将为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天基遥感和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技术先进、应用灵活、可满足多类重大应用需求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激光通信、太赫兹通信和量子通信等新的通信频段及通信体制在天基信息传输分发体系中的应用前景。激光通信链路可用于构建未来空间骨干网,附加在激光链路上的量子光通信链路可以极大提升链路保密性能,太赫兹通信链路可能在未来卫星星座及伴随飞行集群内部高速数据交换场合提供大带宽及灵活组网的通信能力。各种新形式的链路技术结合起来,可以为天基信息传输分发系统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弹道导弹防御(BMD)系统的构成和作战过程。着重分析了BMD系统中的天基信息链,包括天基信息获取和天基信息传输,最后指出了天基信息链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必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健 《航天控制》2023,(4):54-58
为满足运载火箭轨道作业段遥测全帧码流中有效载荷姿态、冲击、速率等关键信息参数的挑路、帧重构及传输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双臂螺旋天线的箭载天基遥测系统设计。本文在通过COMSOL仿真软件对系统双臂螺旋天线在轴向工作模式下的散射参数(Scatter参数,S参数)和远场辐射方向图进行电磁波、频域及重力场耦合仿真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了385 MHz、4.77 GHz频段作为主、备份频段进行天基遥测数据的传输,最后在整箭模拟飞行测试中进行了天基遥测系统空间衰减等效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地面天基检测站“捕获”、“载波”、“帧同步”、“符号同步”功能正确,精准完成了箭载天基遥测系统状态锁定,近地轨道处遥测数据传输速率稳定保持在1.2 Mbps,系统链路余量充裕,与现有系统相比同等条件下的箭地通信速率提升比至少达到了76%。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 在民航空管传输系统中,几年以前主要的传输方式是以微波、光纤、实缆等介质实现点对点的传输为主。进入21世纪后,随着光纤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传输设备进入了网络时代。接入业务的解决方案,也由原来的点对点的接入方式,变为由网络上路由可以灵活配置的接入网来实现,同时接入网的路由保护功能也解决了原有传输系统中路由不能及时切换,路由没有迂回保护的问题,很适用于民航空管系统业务的接入。  相似文献   

7.
王权  刘清波  王悦  熊越  袁丽 《航天器工程》2019,28(2):126-133
针对国家智慧海洋各类信息通信传输的需求和通信能力现状,综合考虑高轨和低轨通信卫星的通信能力,提出高轨+低轨天基通信系统架构,并对相控阵天线、终端网络架构和波束切换等关键技术,以及海上宽带接入、应急通信和航海监视等九大应用服务模式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统筹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工程示范与商业应用相结合等通过天基通信系统后续发展智慧海洋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并行编码选择扩频通信方式,给出了并行编码选择扩频通信方式的系统模型,分析其通信性能。讨论了系统的误差概率和系统的信息数据传输能力,给出了数学模型和计算公式。结果表明,该系统与其它几种扩频通信方式相比较具有最高的信息传输效率。但其可靠性稍差,这说明通信的有效性的提高是以降低可靠性为代价的。本方式适合于传输信道具有较高信噪比的情况下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前大多油田使用的钻井参数仪采用的均是有线数据传输的方式,而有线方式带来布线繁琐,安装、拆卸不方便等问题,为了解决有线传输带来的不便,采用了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数据采集、传输,并且ZigBee无线通信具有动态自动组网、功耗低等优势。经测试表明该系统使用灵活、高效。  相似文献   

10.
考虑到天基信息网络独具的网络拓扑周期性动态变化、星载网络设备难以按需替换、空间环境安全威胁复杂多样等特点,为了对网络故障、环境挑战或敌对行动时天基信息网络的弹性能力进行有效评估,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天基信息网络弹性评估方法。首先,简述了一种包含时间、概率、系统能力的三维弹性分析模型;考虑到各种不利事件以及各种能力适变方法及其具体措施对天基网络弹性能力的影响,分别提出了在采用单能力适变方法、多能力适变方法时的天基信息网络弹性计算方法,并进一步给出了确定场景下的天基信息网络弹性计算方法。实例分析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定量的方式对天基信息网络弹性能力进行有效评估,为天基信息网络各种能力适变方法及其具体措施的选择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金鑫  任保全  李洪钧  巩向武  董飞鸿 《宇航学报》2019,40(12):1444-1452
针对星-地混合通信网络前向链路在部分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CSI)及非理想CSI下卫星窃听链路的安全问题,提出一种将地面基站信号作为协同干扰的安全传输方案。优化目标为地面基站节点传输速率最大,确保卫星合法节点接收信号质量,同时利用地面基站发送信号阻塞卫星潜在窃听节点对卫星信号的侦听。通过半定松弛原理将其转化为可解的凸优化问题,分别设计分层迭代、高斯随机化和二分搜索算法对问题进行优化求解。仿真校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案能够降低网络对CSI误差的敏感性,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保密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了空间机器人的特点和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的必要性.总结了相关的关键技术,包括信息的表示和融合方法,传感器的布置,启用传感器的策略和执行融合过程主计算机体系结构.最后给出了一个智能装配机器人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实例.  相似文献   

13.
空间站信息系统仿真验证平台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空间站信息系统仿真验证平台的设计进行了研究。介绍了信息系统组成架构和工作原理,设计了仿真验证平台方案。给出了总线管理调度及数据融合仿真、高速以太网功能与性能验证、WIFI无线通信仿真验证、基于新架构的数字化仿真,以及信息系统联合仿真的内容、方案和结果。  相似文献   

14.
开放式超高速空间智能数传系统具有针对超高速载荷数据输入、基于开放式架构设计实现在轨智能信息处理的特点。文章中研究超高速复杂数据流控制与路由交互技术,采用具备空间环境适应性的高可靠光电模块等高速传输接口,先进的星型路由处理拓扑架构,制定统一数据标准协议,构建开放式超高速星载处理系统平台的方法。通过平台集成共用、架构在轨重构、软件上注更新方式实现各种先进智能处理算法应用。研究多源数据分类存储和管理技术,解决了海量多组高速数据存储和检索问题,满足高达数百Tb的超大数据存储检索能力。通过设计仿真和试验验证了系统功能性能。实现了具有数百Gbps高实时性载荷数据信息处理能力、灵活空间智能处理功能和开放式架构的新型空间智能数传系统。  相似文献   

15.
任方  马建峰  钟焰涛 《宇航学报》2011,32(8):1778-1785
针对以卫星网络为核心的空间信息网分析其安全隐患与安全目标,提出使用公钥证书机制作为其基本安全机制。根据空间信息网没有中心节点这一特点,给出了一种分布式证书撤销算法及其具体实现细节。该算法中任意节点可以对异常节点发起撤销指控,当指控量达到一定门限值时撤销异常节点的证书。网络中的节点只需维护两张表以标识全网节点证书状态,极大地减少了通信量。该算法可以防止被撤销节点发起有效指控,并且能够以很高的概率抵抗恶意节点的非法指控攻击。  相似文献   

16.
国际空间站信息系统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支持在轨系统和有效载荷的操作 ,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的空间站信息系统为处理器、工作站、大容量存储单元以及设备接口提供了一个高速、宽带网络。这种结构的关键点是 :1开放式的并且是非专用的 ,避免传统设计方法的浪费。 2结构化和标准化 ,支持组装、增长性和技术性插入。 3采用标准的与用户隔离的硬件和软件接口组成 ,使用户避免了系统的复杂性 ,并且简化了集成 ,缩短了设计周期 ,压缩了研制和维护费用。文中对国际空间站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初期设计、接口和向用户提供的服务做了概要性叙述  相似文献   

17.
空间太阳能电站构想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介绍了太阳功率卫星(SPS)的发展背景、基本原理和系统构成,分析了实现SPS的主要技术条件。通过分析目前国际上建设SPS所开展的实验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以期对中国未来发展空间太阳能电站技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空间高速数据传输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空间高速数据传输技术的发展动向,重点分析了遥感卫星、中继卫星、通信卫星和深空探测的高速数据传输技术动向。最后分析了空间激光高速数据传输技术的研究进展,并从未来技术发展和需求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Caldwell BS 《Acta Astronautica》2005,56(9-12):996-1004
Evolving space operations requirements and mission planning for long-duration expeditions require detailed examinations and evaluations of information flow dynamics, knowledge-sharing processe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se in distributed expert network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work conducted with flight controllers in the Mission Control Center (MCC) of NASA's Johnson Space Center. This MCC work describes the behavior of experts in a distributed supervisory coordination framework, which extends supervisory control/command and control models of human task performance. Findings from this work are helping to develop analysis techniques,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s, and system simulation capabilities for knowledge sharing in an expert community. These findings are being applied to improve knowledge-sharing processes applied to a research program in advanced life support for long-duration space flight. Additional simulation work is being developed to create interoperating modules of information flow and novice/expert behavior patter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