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卫星是中国首个专门进行天文探测的空间科学实验卫星,运行于高度约550km、倾角约43°的低地球轨道.星载空间环境监测器为星上科学任务开展提供背景辐射实测资料.该监测器采用固体探测器望远镜系统和扇形阵列全新组合设计,可获取轨道空间高能质子和高能电子能谱、方向综合动态结果,给出更为全面的粒子辐射分布图像.初步探测结果显示,卫星运行轨道遭遇的带电粒子辐射集中分布在经度80°W-20°E,纬度0°-40°S的南大西洋异常区,粒子辐射在该区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方向差异分布,高能电子方向差异分布显著强于高能质子.2017年9月空间环境扰动期间,爆发的太阳质子事件并未对该轨道粒子辐射产生影响,而地磁活动导致该轨道穿越经度120°W-60°E,纬度40°-43°N的北美上空和经度60°-120°E,纬度43°-40°S的澳大利亚西南区域时遭遇增强粒子辐射影响,增强的粒子辐射表现出极强的方向分布. 相似文献
2.
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ard X-ray Modulation Telescope,HXMT)的最重要的工作模式是扫描观测,包括巡天扫描观测和小天区深度扫描观测. HXMT的标准成像需要被观测天区完整的二维扫描观测数据,而同时利用HXMT的观测数据中包含的空间调制信息和旋转调制信息,快视成像可以在只有一维扫描的情况下获得被观测天区的较粗略的流强分布,从而可以在卫星的视场扫过一块天区后很快给出被观测天区的尽可能多的信息.本文详细介绍了快视成像的过程,并通过模拟计算给出了巡天扫描观测快视成像的灵敏度、定位精度和角分辨能力的分布.快视成像能提高HXMT发现暂现源的灵敏度,及时发现并定位出现在HXMT视场中的高能爆发现象,减少较强的暂现源和爆发对标准成像干扰将是标准成像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3.
4.
朱毅麟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1996,16(6):19-28
根据国际上近年来对空间碎片跟踪、观测、统计分析以及对从轨道上回收的试验装置和样品的分析研究,介绍了地球周围空间环境中存在的空间碎片的数量、质量及其分布的最新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前,外层空间的轨道碎片呈增长趋势,已经对航天活动构成威胁。自1957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始,迄今已经进行了约3400次发射。大量卫星和末级火箭进入了外层空间,由于自然净化等作用,有些末级火箭和卫星已经被清除出空间。通过光学仪器和雷达的跟踪观测得知,在编目的22000个碎块中有15000个已经陨落。留在空间的约7000个物体中,只有大约350个是工作卫星,仅为编目物体总数的5%。近15年来,空间物体以每年150个的数目增长。未来的增长率将如何?是什么影响着空间碎块的增与减?有哪些措施可以控… 相似文献
6.
航天器异常与空间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考查了靠近或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SCATHA、TDRS-1卫星以及GPS、GOES卫星组等的各自10年左右运行时间中,空间环境所导致航天器异常的发生率的年分布特征,月分布特征,地方时分布特征以及不同类型的发生率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由于不同空间环境因素对航天器作用不同,引起异常类型不一样,因此,太阳长周期和短月,地方时周期活动对航天器异常发生率影响无简单的统一规律特征;长周期中的单粒子事件是由 相似文献
7.
美国哥达德航天中心(GSFC)最近对其拥有的大型空间环境模拟器进行了重大改造。这台空间环境模拟器是在60年代建造的,它为立式圆筒形结构,工作容积为直径8.2m,高12.2m。模拟器采用了17台油扩散泵作为高真空抽气系统,近30年来工作~直正常,也曾做过若干次改进。但由于试件对洁净度.的要求日益提高,故决定对该设备再进行一次重大改造,以满足更先进的有效载荷研制的需要。改造的重点是用8台1.2m直径的低温泵和1台0.5m直径的涡轮分子泵代替原有的17台油扩散泵。根据以往的经验,改造工作一部分由自己承… 相似文献
8.
9.
吴国庭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1997,17(6):40-44
对空间环境造成载人航天器密封材料的各种失效机理进行了分析。材料低温脆化,高温时表面脆化;真空时材料内挥发成份的溢出,使材料渗透性增大;辐照使密封件失去弹性:这些是空间环境中温度、真空和辐照使密封失效的主要原因。真空条件下,密封件挥发成份中的可凝物在光学元件表面的凝聚从而破坏表面光学特性,是密封设计中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黄本诚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02,22(3):1-5,26
KM6载人航天器空间环境试验设备是中国最大的一台空间环境模拟试验设备 ,是国际上五大典型空间环境试验设备之一。已建成的有 9个分系统 ,模拟室由三舱组合 ,主模拟室直径 1 2 m、高 2 2 .4m,极限真空度 4.5× 1 0 - 6Pa、热沉温度 1 0 0 K,主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文章对其技术指标、系统组成、功能、特点进行了介绍 ,并给出了试验结果 ;对研制过程中的重要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LU Fangjun 《空间科学学报》2016,36(5):633-635
The Hard X-ray Modulation Telescope (HXMT) is China's first X-ray (1-250 keV) astronomical satellite officially approved in 2011. It will scan the Galactic plane to detect new transient sources and do pointed observations of X-ray sources to study their spectra and multiwavelength temporal properties. Now the flight model of the satellite is in the final testing stage, and the expected launch date is in late 2016. 相似文献
12.
Y. P. Wu D. H. Ren Z. You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includes Cospar's Information Bulletin, Space Research Today)》2004,34(12):2667-2672
In this paper, the Hard X-ray Modulation Telescope mission is introduced. Its primary objective is to perform the hard X-ray all sky survey of high resolution and high sensitivity. The expected angular resolution and position accuracy of the satellite are better than 10′ and 2′, respectively. The preliminary mission design is analyzed. And a new attitude subsystem scheme is presented to meet the high precision demand of attitude determination. A conclusion is drawn that the mission design is feasible. The possible launch of it will significantly advance the astrophysical study. 相似文献
13.
HXMT卫星的空间硬X射线巡天和定点观测计划切换频繁,需要对卫星有效载荷在轨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判别.目前采用的是地面监测人员根据总结的规则进行人工监测的方式,虽然执行方便,可解释性强,但人力消耗较大,且对规则之外的情况无法灵活处理.本文利用HXMT卫星的实时遥测数据,提出一种基于LightGBM机器学习模型的在轨运行模式监测算法,将监测工作规约为多分类问题,并构建判别模型,对卫星在轨运行模式进行判断.在保障判别准确率的前提下,算法模型构建迅速,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基于真实遥测数据的试验表明,模型的判别准确率达到99.9%,满足在轨运行模式监测要求,可为HXMT卫星的运行监控任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16.
LU Fangjun 《空间科学学报》2014,34(5):544-546
The Hard X-ray Modulation Telescope (HXMT) is China's first astronomical satellite. It will perform a broad band (1-250keV) scan survey and do pointed observations of X-ray sources to study their spectra and multi-wavelength temporal properties. The pre-flight models of the satellites have been finished, and the flight models are in production. The expected launch date of HXMT is in late 201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