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据日刊报导,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将于1992年夏发射一颗大型技术试验卫星VI(ETS-VI)。这是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为满足国内广大用户对通信、广播等领域的一系列要求所采取的一项新对策。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通过ETS-VI将掌握2吨级静止三轴控制卫星的通用技术;确认日本大型火箭H-Ⅱ的发射能力;实验实用卫星用的高级通信技术;鉴定日本实用卫星用的高性能仪器部件在星上的运行情况;鉴定日本新研制的双组元推进系统在转移轨道上的三轴姿态控制和用离子发动机进  相似文献   

2.
日本科技厅航空宇宙研究所试制出了一种供姿态控制使用的新式发动机,叫氙离子发动机,可供地球静止轨道的大型卫星使用。这种离子发动机利用电能喷射电离气体。由于它比其它类型的发动机更节省燃料,所以是较理想的大型长寿命卫星姿控用发动机。欧美国家一直在竞相发展这项技术。日本科技厅为使该发动机投入实用,计划首先在工程试验卫星-Ⅵ(ETS-Ⅵ)上进行论证试验。  相似文献   

3.
到目前为止,日本卫星的远地点发动机都是从美国进口的,因为星上远地点发动机的研制需要很高的技术水平。现在,许多国家皆使用美国公司造的远地点发动机,装在自己的卫星上。不过,日本1979年和1980年发射的两颗静止卫星由于星上远地点发动机出现  相似文献   

4.
□□2003年5月9日,日本发射了小行星探测器缪斯-C(MUSES-C)。它是由日本宇宙科学研究所(ISAS)研制、用M-5火箭发射的第3个探测器。此前,日本在1990年发射了月球探测器MUSES-A,在1999年发射了电波天文卫星MUSES-B。MUSES-C采用三轴控制方式,配备了氙离子发动机。该发动机在MUSES-C发射3周后开始工作,用约2年时间将探测器送入距小行星1998SF36约10km的圆轨道。MUSES-C将在这一轨道上完成5个月的观测以及样品采集工作;还利用投放到小行星表面的跳跃式机器人(ISAS研制)对小行星进行考察、拍照,以获取地形、地貌和地质结构等…  相似文献   

5.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研制的技术试验卫星Ⅵ(ETS—Ⅵ)是一颗设计寿命为10年、有效载荷比高达17.6%、姿态控制精度(滚动/俯仰:±0.05°;偏航:±0.15°)和轨道控制精度(东西、南北均为±0.1°)都非常高的三轴控制卫星,其主要特点是以氙电子轰击型离子发动机进行南北轨道控制,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颗正式以电推力器作南北轨道控制的卫星,它将于1992年发射。宇宙开发事业团和三菱电机公司自1983年开始用了3年时间对这种直径为12cm、推力为25mN的以氙为推进剂的电子轰击式离子发动机进  相似文献   

6.
张希舜 《国际太空》1992,(10):12-13
原定1993年夏季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用H2火箭从种子岛发射中心发射技术试验卫星-6卫星,现因LE-7发动机屡出故障,推迟一年发射。卫星尺寸2米×2米×2.8米,太阳电池翼展开后跨度约30米。卫星重两吨,设计寿命10年。这颗卫星花了6年时间才制造出来。它是至今日本自己研制的第一颗重型静止卫星。卫星远地点发动机采用双组元液体燃料,姿态控制和轨道保持使用  相似文献   

7.
正2月27日,日本H-2A-202型运载火箭在种子岛航天中心发射了"情报收集卫星(IGS)光学6号机"。H-2A为两级火箭,两级均采用低温氢氧发动机,可根据任务需要捆绑2台或4台SRB-A3型固体发动机。IGS系统卫星由三菱电机公司研制,内阁卫星情报中心运行,  相似文献   

8.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和石川岛播磨重工业公司正在研制高性能、大推力的液体远地点发动机。这将用在重型卫星的姿态控制及轨道间运输飞行器上。这是日本研制的第二台远地点发动机。全尺寸燃烧试验的第一个类型,是燃烧固体燃料。  相似文献   

9.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科学技术厅的航空宇宙研究所、日产汽车、日本油脂公司正在使高性能的远地点发动机国产化。准备装载在今年夏天发射的技术试验卫星-V(ET-S-V)上,在太空进行性能验证试验。正式使用则安排在1990年发射的广播卫星—3(BS-3)上。  相似文献   

10.
为了满足90年代卫星发射的需要,日本航天与航空科学研究所(ISAS)已在着手研制Mu家族运载火箭的新成员:M 5固体推进剂运载火箭。这计划将耗资1.4亿美元,准备研制4年,1995年进行首次发射,届时将把一颗工程试验卫星送入低轨道。 M 5为三级运载火箭,与现用的M 3运载火箭相比,有较大的改进,尤其是发动机,三级发动机均是重新设计的。第一级发动机壳体采用新研制的HT230特高强度钢和HTl50高强度钢,喷管为可摆动潜入式圆锥形。但遥测、测距、指令等电子系统未作明显改动。  相似文献   

11.
空间扫描     
美国航宇局8月1日进行新型航天飞机固体火箭发动机测试 结果这种可重复使用的发动机成功点火21s。 QinetiQ公司为英国研制高分辨率卫星 该卫星将首次赋予英国实时监视能力,可提供分辨率2.5m的全色图像和分辨率5m的多光谱图像。此项目由英国国防部和英国国家空间中心共同出资,金额为1 200万英镑(合1 820万美元)。 日本决定开发“准天顶卫星系统” 为新一代移动通信、广播电视、卫星定位和信息服务提供技术支持。据《日本工业新闻》8月13日报道,该系统至少由3颗卫星组成,它们在距地面约36 000 km的圆形轨道上以每天1圈的速度运行。…  相似文献   

12.
航天简讯     
日美合作开发新一代大型火箭发动机□□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计划与美国波音公司合作 ,于 2 0 0 3年开发出新一代大型火箭发动机 MB- XX。MB- XX将以液氢和液氧为燃料 ,采用日本 H- 2 A型火箭第 2级的发动机技术。为使箭载卫星顺利进入运行轨道 ,日美公司将在 MB- XX的研制过程中应用发动机停止工作后重新点火等新技术。新一代发动机的推进能力将比 H- 2 A型发动机高出50 %~ 80 %。目前 ,日美公司已经试制出MB- XX的重要部件——燃烧器。研制新型火箭发动机是为了向美国、欧洲、日本等正在开发的新一代大型火箭提供强大的推进器。波…  相似文献   

13.
<正> 通讯卫星要求执行机构系统能够长寿命,高可靠地工作。执行机构系统是采用单组元,推进剂肼发动机系统。推进剂为无水肼,挤压气体为氮气。由于卫星所带肼燃料及氮气数量有限,同时为了防止肼蒸汽外漏对卫星姿态产生干扰及污染其他部件产品,因此要求肼喷气执行机构管路系统能达到高度密封,以防止由于肼管路泄漏而导致整个飞行任务的失败。为此,执行管路系统所选用的部件与管路的连接方式,除发动机和遥测压力传感器为螺纹接头外,其余都是焊接结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离子推进器用于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作南北位置保持的几种实用安装布置方案,分析讨论了由于离子推进器推力矢量的角误差、实际推力与名义推力之差、以及卫星质心移动离开它的名义位置所产生的干扰力矩、对应的角冲量及为补偿这些干扰力矩姿态控制系统肼推进器额外需消耗的肼燃料量;推导了在飞行任务期间估算这些量的计算公式. 从分析和计算实例的结果讨论中,还得到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印度计划对其自行研制的7.5t低温火发动机进行试车。该发动机研制时间为7年,据称是世界上最有效的发动机。该发动机将用于卫星发射运载火箭的最后一级,可与美国、俄罗斯、法国、日本和中国的产品相媲美。印度该项目的负责人称,这一低温发动机将于2001年首次投入使用。该发动机是静地轨道卫星运载器研制的关键部分。印度曾于1990年与俄罗斯签定了一份转让有关低温发动机专有技术的协议。但1992年俄总统叶利钦终止了该协议,于是印度则自己开始研制。后来这一协议又开始实施,并于1999年9月将首批6台俄罗斯的低温发…  相似文献   

16.
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JPL)正在研讨向月球基地输送物资的“月球运输联络飞船”上的离子发动机的研究计划。假如使用由离子发动机和太阳电池组合而成的“月球运输联络飞船”,建设月球基地就比使用化学火箭更为经济。 JPL的计划是使用推力为0.2牛的60台氙-离子发动机和300千瓦的太阳电能帆板,用航天飞机将其送入300公里高度的轨道上。所采用的2块帆板宽12米、长61米,帆板、控制装置以及离子发动机占“月球运  相似文献   

17.
航天简讯     
日本CS-3a于2月21日进入静止轨道,它是世界上第一颗开通大容量Ka波段的卫星,卫星重1099公斤,采用砷化镓太阳电池和轻型复合材料,通信容量比CS-2大2/3,有10个Ka信道。福特公司提供控制系统部件、传感器、蓄电池和远地点发动机。  相似文献   

18.
通过Cluster卫星在2005年3月16日观测到的一个准平行激波观测事例,研究了准平行激波上游低频等离子体波动与能量离子之间的关系.卫星观测结果表明,在准平行激波上游,离子微分能通量受到了非线性波动的调制.在磁场强度较小区域,离子微分能通量较高.产生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准平行激波上游的非线性波动可以捕获离子,被捕获的离子在波动中来回弹跳并被电场加速,从而导致磁场强度较小区域离子微分能通量较高.这一观测结果与已有的混合模拟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9.
小夏 《国际太空》2003,(9):15-16
□□2001年7月12日,欧空局(ESA)发射“阿蒂米斯”(Artemis)数据中继技术试验卫星时,因阿里安-5火箭上面级出现故障,该卫星被送入了一条远地点为17528km、近地点为592km的椭圆轨道。卫星在此轨道上不能有效地工作,为此欧空局和卫星业界的专家组成了工作队,实施了一系列创新的控制程序来挽救这颗卫星。事实证明,整个抢救过程中的轨道机动非常成功,而且是很高效的。 在“阿蒂米斯”卫星发射后的几天内,通过使用星上的化学推进剂,该卫星被提升到了31000km高的圆形轨道。此后,又用安装在卫星上成对备份的4台离子发动机使卫星进行了长期连续不断…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故障树法分析自旋卫星发生转速失控而无限增加,导致卫星失败的故障。文中考虑了自旋卫星有反向减转发动机和切向发动机锁定机构的情况。根据定性和定量分析可知,自旋卫星如果没有反向发动机和切向发动机锁定机构,则故障发生的概率大为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