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对歼教×飞机纵向电传操纵系统的控制律进行了频率响应和根轨迹计算,其中对于余度舵机、助力器回路的简化、参数选择以及校正网路的零点设置对飞机纵向短周期飞行品质的影响做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直升机飞行操纵系统典型液压助力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对助力器静动态性能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综合考虑不可忽视液压刚度、结构刚度、摩擦、泄漏等非线性因素对系统的影响,建立了基于AMESim的助力器模型。利用该模型对直升机飞行操纵系统样例液压助力器进行仿真分析,将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验证对比,结果表明仿真数据和试验数据基本吻合,较好地反映了实际系统的性能。因此仿真结果可以为直升机飞行操纵系统液压助力器打样设计和结构优化提供理论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描述函数法分析了助力器不灵敏区和速度饱和特性对电传-飞机纵向系统的稳定性影响。分析结果说明NSS工作模态容易发生极限环振荡,PSS工作模态不容易出现极限环振荡。对于静稳定飞机有可能出现高频、小幅和低频、大幅两种自持振荡。在操纵或扰动中,当运动幅值超过某一起始振幅,大幅极限环振荡便会产生。本文给出了NSS工作模态的系统稳定判据和预估自振频率、幅值的解析法;分析了舵机回路和计算机的滞后影响。本文最后简略地提出一些改善极限环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某旋翼系统装于某型直升机,实测了该直升机在悬停、盘旋、平飞、过载、机动飞行科目下的桨叶变距拉杆的铰链力矩,据此计算了该型机纵向和横向操纵助力器所受载荷;同时根据该机操纵助力器输出力与操纵速度特性曲线,考核验证某旋翼系统的铰链力矩、某型机操纵助力器的承载特性即桨叶和助力器的设计及其匹配是否合理、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伺服作动器(舵机)实现电气至机械运动之间的信号转换,驱动飞机执行机构舵面完成机械运动。新一代伺服作动器以其余度技术及综合组合式结构特点全面代替了传统舵机及助力器,全新的修理模式应运而生。本文梳理了三代机伺服作动器与传统舵机的典型差异,并对其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6.
作者在参考文献[1]和[2]中提出了考虑飞机——纵向操纵系统的耦合作用的运动方程及其解的分析方法。这些方程申的有些系数取决于操纵系统的静态传动特性。为此,本文给出了平面四联杆机构、空间四联杆机构和助力器系统传动特性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液压助力器系统作为直升机操纵系统的关键部分之一,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效率直接影响着直升机的飞行操纵性能。本文以某型直升机的液压助力器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系统仿真模型,利用Simulink软件计算其动态特性,并分析了参数变化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适当提高油液的有效体积弹性模数、降低系统负载质量,可有效提升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的操纵系统操作试验是以直升机在恶劣飞行条件下、且在操纵系统助力器失效时,判断直升机操纵系统本身有无过度变形、过度摩擦和卡阻现象发生以确保直升机在恶劣气象条件下的安全飞行。此试验是在某型直升机上严格按适航条例规定,在动平衡加载状态下全行程范围内往返运动进行测试研究的。  相似文献   

9.
APM-62自主舵机的传动机构及工作过程过于复杂,难以进行传动分析和动力学计算,不利于机构的修理和机上故障分析。本文模拟了自主舵机各工作状态的等效机构,分析了传动构件各点速度和操纵力,计算出各阶段传动速度和操纵力的输出输入比,使自主舵机的故障判断化难为易。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直升机操纵助力器工作时高频动载叠加静载气动载荷扰动的特点,设计了模拟高频动载叠加静载的电液加载系统对助力器进行加载.采用静载与高频正弦动载叠加的液压加载系统对助力器进行仿真.建立了电液加载系统的数学模型,在编制的操纵谱和加载谱条件下进行了系统的负载轨迹分析,得到了负载轨迹的解析表达式,进一步得到负载轨迹区域的外包络线的解析表达式.按照加载系统动力机构负载最佳匹配原则的优化设计方法,通过特征点组合并结合实际加载需求进行了液压动力机构参数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1.
均匀气体中内自由度激发松弛与离解反应的直接统计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均匀气体内自由度的激发松弛及离解反应,用直接模拟蒙特卡罗方法进行了数值模拟。为模拟非弹性碰撞,采用与变径刚球模型(VHS)相结合的Larsen-Borgnakke模型。振动能与转动能分别考虑,为此发展了一种对有奇异性的分布的取样法,即积累分布-取舍联合法。确定了与实验松弛时间相符的非弹性碰撞数Z_V,Z_R,得到了有转动、振动激发耦合的离解反应的满意的直接模拟。  相似文献   

12.
拦阻钩初次碰撞道面反弹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柳刚  聂宏 《航空学报》2009,30(9):1672-1677
分析了飞机着舰拦阻时,拦阻钩初次接触道面碰撞后被反弹的动力学成因,建立了飞机拦阻钩碰撞道面的弹跳模型。研究了下滑轨迹角和甲板角对拦阻钩碰撞反弹角速度和拦阻钩所受冲量的影响,并分别考虑了航母俯仰运动和甲板凸起物对拦阻钩碰撞反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轨迹角约4°时,拦阻钩反弹角速度和其所受冲量随下滑轨迹角呈线性变化;反弹角速度与甲板角的余弦成反比,道面冲量与甲板角余弦的平方成反比;航母向上的俯仰运动和甲板凸起物增大了拦阻钩反弹角速度,凸起物达到一定角度时,机身推拦阻钩的冲量变为拉拦阻钩的冲量。该模型的结果为机身和拦阻钩装置的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将液滴—固面高速撞击的非线性流体动力学模型应用于固体动力学行为的研究之中,导出了固体可变形系数及其内部应力张量的计算方法,从而使作者提出的非线性理论模型能够计及固体变形性对撞击效应的影响。对刚性和可变形固面的撞击过程进行了比较计算和分析,表明在高速撞击条件下两者有较大的差别,并且固体的可变形性对撞击有着强化—缓解双重作用,这在工程选材时必须加以考虑。同时,本文还给出了工程材料的刚性判据。  相似文献   

14.
殷建丰  贺泉  韩潮 《航空学报》2011,32(2):311-320
采用基于相对轨道要素的方法,建立了计算碰撺概率的数学模型.在二体圆轨道条件下,推导验证了与基于Clohessy-wiltshire(C-W)方程的碰撞模型的等价关系,并解决了C-W方程存在的若干问题.在航天器近距离相对运动构型设计中提出了基于相对轨道要素的碰撞分析方法,突出了相对轨道要素在构型设计以及碰撞分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速度分布的纵向碰撞危险REICH模型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空中交通流量的快速增长,迫切需要缩小间隔标准,提高空域容量和减少航班延误。针对纵向间隔,为计算飞机间的纵向碰撞率提供了一种新方法。首先,研究了飞机速度分布情况,建立了纵向碰撞概率模型;然后,以概率论为工具,根据纵向碰撞概率和REICH模型,建立了纵向碰撞危险模型,推导出了计算纵向碰撞率的方法;并利用概率论中的3 s法则,分析了初始距离、纵向碰撞概率、飞行时间以及飞机速度均方差等对纵向碰撞率的影响;最后,通过仿真算例和分析讨论得出130 km的纵向间隔安全可行,可为确定航路飞行过程中飞机间纵向间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无人机自主防撞关键技术与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无人机与有人机在多机种和不同合作程度下共享空域飞行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防撞问题成为制约无人机飞出隔离空域的关键挑战。结合现有飞机防撞体系,从无人机防撞特殊性出发分析无人机自主防撞需求,提出无人机自主防撞系统的框架,归纳分析两大主要关键技术——感知探测技术和防撞算法,以及二者的不同应用范围和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无人机自主防撞管理体系架构,总结探讨无人机自主防撞关键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复合材料纤维自动铺放过程碰撞干涉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七自由度复合材料纤维铺放机器人,对铺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碰撞干涉情况进行分析,建立了铺放机器人三维数字化模型,研究了基于实体布尔运算的碰撞干涉检测算法。基于CATIA CAA平台开发了碰撞干涉检测模块,集成于复合材料纤维自动铺放编程软件中,对某型飞机进气道的铺放过程进行了仿真,结果证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可有效地检测碰撞与干涉。  相似文献   

18.
自由飞行是解决航路拥挤问题的一种有效方式,因此在自由飞行环境下对飞行碰撞风险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分析了在自由飞行空域中实施飞行冲突解脱策略后的转弯航路碰撞风险;考虑了所需通信、导航和监视性能以及飞行速度偏差,建立了基于冲突解脱的碰撞风险评估模型。通过算例分析了冲突解脱角度、水平间隔与飞行碰撞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碰撞风险评估模型能很好地对自由飞行空域中实施冲突解脱后的碰撞风险进行评估,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空中交通流量逐年快速增长,迫切需要提高空域容量和空域利用率,缩小间隔标准可以快速有效地缓解流量增长和减少延误,因此必须研究不同间隔标准下的碰撞风险,从而确定缩小间隔标准的安全性。建立了基于EVENT的垂直碰撞风险模型,推导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并运用该模型分析了垂直间隔对碰撞风险的影响。结果证明,高空空域缩小垂直间隔标准后的碰撞风险满足安全目标等级的要求,而且随着流量的增长,缩小垂直间隔标准后的碰撞风险在最近15年内保持稳定的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20.
SRM两相内流场模型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贺征  顾璇  郜冶  李洪江 《推进技术》2007,28(6):595-598
火箭发动机内流场中的大量液态颗粒与喷管的壁面发生碰撞后会产生沉积和破碎,从而影响发动机的性能。针对此问题,采用颗粒与壁面碰撞破碎沉积模型和欧拉-拉格朗日两相流模型对某固体火箭发动机中不同尺寸的颗粒与喷管背壁区和收敛段碰撞破碎和沉积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相关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计算得到了流场中不同直径颗粒在考虑碰撞破碎后的分布情况和在壁面的沉积情况。计算结果说明,颗粒与壁面碰撞破碎后会大大增加流场尤其是喷管段中小颗粒的数目,颗粒的沉积主要集中在背壁区的下部,而大颗粒主要沉积在喷管收敛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