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空间太阳能电站是高效利用太阳能的有效途径,受到了国际的广泛关注。空间无线能量传输技术是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关键技术之一。文章首先分析了微波与激光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的问题,根据空间太阳能传输的具体需求进一步提出基于等离子体通道的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并对基于此项技术的空间太阳能传输系统进行了论证,完善并发展了空间太阳能传输模型。基于等离子体通道的无线能量传输技术为多个领域的能量补给提供了新颖的技术途径,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
1968年由Peter Glaser博士提出的空间太阳能电站(SPS)概念作为未来最有前景的能源方式之一,正在获得更多的关注。世界上已经提出许多的发展计划,并且已经研究了几十个典型的空间太阳能电站概念。无线能量传输是空间太阳能电站概念的基础,是决定空间太阳能电站效率、尺寸、重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同时,空间太阳能电站也是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的最重要的应用方向。文章在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发展背景和典型概念方案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空间太阳能电站对于微波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的需求,提出未来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准确把握空间太阳能电站领域的未来走向和发展要点,回顾了国际和国内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当前最具代表性的几个系统方案。围绕空间太阳能电站的核心 微波能量传输技术,阐述了系统设计、空间巨型天线阵列、高效微波功率源、高效微波整流表面等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空间太阳能电站将成为世界航天的新里程碑,而国际合作将成为空间太阳能电站发展的途径,三明治结构将在空间太阳能电站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用于空间太阳能电站的远距离、大功率激光无线能量传输为研究背景,以提高系统能量传输效率为宗旨,针对多光束传输的激光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协同捕获、瞄准与跟踪(APT)方法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对大功率激光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分析,获知了单光束激光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局限性,然后针对大功率、多光束激光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协同APT系统组成,分析了单终端多光束系统和多终端多光束系统的实现方法及构成,最后针对单光束、7光束和9光束发射系统的目标重构光斑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通过精确的多光束协同APT系统可以实现光束重构,重构后的能量光斑能量密度和分布都能得到改善。文章的研究成果将为建造用于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大功率、远距离激光能量传输系统提供技术储备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微波功率传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介绍了激光功率传输(LPT)与微波功率传输(MPT)两种能量传输系统。同时,论述了两种能量传输系统的系统构成,并以空间太阳能电站为背景重点,阐述了微波式能量传输系统的工作原理与各分系统地效率计算方法。通过以上内容的分析与讨论,为广大读者系统的阐述了空间太阳能电站中微波能量传输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与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6.
空间太阳能电站高低压混合供电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调研美国NASA空间太阳能电站(SPS)供配电相关方案的基础上,针对空间太阳能电站平台设备和有效载荷设备两种不同的供电特性要求,提出将高低压混合供电技术应用于空间太阳能电站的供电系统设计。该设计在满足高效对地供电传输要求的同时,能够确保航天器平台自身的稳定、可靠运行。文章介绍了高低压混合供电技术的原理和系统构成;针对系统高于目前在轨卫星6个数量级的超高压需求,分析了高压电缆和高压继电器研制的可行性,得出高压电缆的重点研究方向,即通过材料及结构优化来减小质量、增加散热、减小弯曲半径等,高压继电器的研究方向为研制高压混合继电器(EMPC)中适用于航天任务的高压固态功率管;调研分析了目前常用的空间等离子体被动防护技术和主动防护技术,通过比较,说明主动防护技术更适用于空间太阳能电站的超高压系统,可为我国建设超大功率空间太阳能电站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现有天基太阳能电站面临的技术难度和成本问题,尽早使其实用化,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充气式球形天基太阳能电站概念。概述了新型电站的工作原理、系统构成及功能,重点分析了通过采用球形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和空间充气展开结构材料技术,新型电站无须对日定向,能高效折叠存储升空和大大降低发电模块质量。文章还对新型电站总体设计、折叠展开、在轨刚化、高精度姿态控制及大功率电量存储和传输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简要论述,可为未来天基太阳能电站的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空间太阳能电站反向波束控制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欣宾  王薪  王立  贾海鹏 《宇航学报》2016,37(7):887-894
分析几项重要的空间太阳能电站反向波束控制技术研究工作,提出空间太阳能电站微波无线能量传输(MPT)分系统的初步方案和主要参数,在此基础上建立空间太阳能电站微波波束发射和反向波束控制仿真模型,重点分析发射天线子阵列的微波馈电相位误差、频率误差和姿态误差等因素对于系统传输效率的影响,相关结论将为微波无线能量系统的设计和微波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空间太阳能电站处在特殊的等离子体环境中,其能量转换与传输系统的绝缘有其特殊性,如何模拟太空环境中电气设备外绝缘局部放电及其有效监测方法,是空间太阳能电站可靠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对空间太阳能电站能量转换系统的绝缘特性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了地面与太空不同环境中绝缘性能的监测方法,在探讨太空环境电气设备局部放电产生的脉冲电流以及高频电磁信号特性基础上,采用罗氏线圈监测系统电流的变化,采用UHF特高频传感器进行局部放电检测,并提出了空间太阳能电站能量转换与传输系统电流变化与局部放电的具体监测方案。  相似文献   

10.
针对空间太阳能电站应用微波源,介绍了两种大功率真空电子器件磁控管和正交场放大管的基本工作原理,当前国内外两种器件所达到的效率和功率容量特性。从太阳能电站应用角度出发,对两种电真空器件潜在的效率、寿命及可靠性进行了对比和研究,根据两种器件的自身特性,面向高功率合成提出了技术方案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从寿命、效率和功率合成角度来看,采用正交场放大管作为太阳能电站微波源更为适宜,对太阳能电站系统方案选择与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朱毅麟 《上海航天》2001,18(5):52-57
首先回顾了NASA的空间太阳电站1979 SPS基准系统方案及其产生与搁置的背景,强调了1995-1997年新一轮论证中所提方案的高度模块化特点,这一特点使空间太阳电站的技术可行性大为增加,其次介绍了空间电站研究的工作分解结构和所需的关键技术,最后从全球对电能的需求,有关国家的态度,关键技术的进展等几个方面,给出了对空间电站发展前景的不同评价。  相似文献   

12.
空间核动力平台是一种全新的电源推进一体化航天器,其电力系统具有三相交流输出、工况多且复杂、母线电压体制多等特点。为了解决空间核动力平台负载供电诸多难题,通过对系统功能、负载类型、母线体制、组成配置、工作模式、控制机制等方面论证分析,提出了一种新型空间核动力平台电力管理系统架构。其中,变配电系统从硬件实现角度解决了基于布雷顿热电转换系统输出为负载稳态供电问题,自主控制系统从软件控制角度解决了主能源、辅助能源等多能源间流动控制以及负载暂态匹配问题,这为未来空间核动力平台电力管理系统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无接触感应电能传输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电能传输技术,具有供电安全、方便灵活的优点。本文针对磁耦合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一种适用于星载电源的采用串联补偿拓扑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具体介绍功率控制和转换电路及松耦合变压器的设计;设计了一种高效率无线能量转换电路,通过建立一个220 W原理样机对系统进行验证,实际测量在10 cm左右的传输距离,无线供电效率可达82%。该研究对卫星电源无线供能技术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无线输电技术与卫星太阳能电站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简要叙述了无线输电和卫星太阳能电站的概念,特别强调了无线输电技术和建造卫星太阳能电站的科学技术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扼要介绍分析了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概括叙述了建造卫星太阳能电站的技术经济性及科技界共同关心的几个问题;充分肯定了它的科学技术研究价值、应用前景和未来所带来的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具有极高脉冲功率、很高的方向性和很低的旁瓣特性的高能微波(High Power Microwave,HPM)天线及其辐射特性。  相似文献   

16.
一种深空探测器电源共用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深空探测器重量约束苛刻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适合探测器A和B组合体的电源共用方法,充分利用探测器A和B电源控制器原有的功率模块,设计电源共用电路和一套逻辑控制指令,通过两器间的电接口实现电源共用,并对该方法的技术先进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可为深空探测器电源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模块航天器间激光无线能量传输系统方案设想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模块化航天器是未来航天器发展的重要方向,模块航天器之间的能量传输是实现模块化功能应用的关键技术。文章针对模块化航天器系统能量分配需求,对无线激光能量传输技术进行了研究。阐述了无线激光能量传输系统的功能组成,建立了系统框架模型,分析了系统的关键技术,并对系统各组成模块进行了初步设计。在此基础上对激光传能系统进行了试验验证,获得了理想的光电转换效率。文章的研究成果可为我国模块航天器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航天器数字电源应用概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数字电源可满足更多需求,实现更多功能。它是可编程的,如通信、检测、远程控制等功能都可用软件编程实现。数字电源还具有高性能和高可靠性。文章介绍了数字电源的特点、优势以及航天器应用数字电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