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8 毫秒
1.
王续伯  白思俊  白礼彪  郭云涛 《宇航学报》2014,35(12):1396-1404
将直觉梯形模糊数和模糊测度引入航天型号项目组合配置领域,在定义项目组合配置正负协同概念的基础上定量描述了各决策属性之间的协同关系,提出了用不同情况下的属性协同Shapley值度量属性集对组合配置决策权重的方法, 并构建了项目组合配置有序加权协同平均算子的决策模型,为解决航天企业多型号间的项目组合配置决策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最后通过实例,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2.
巴杰  伍书剑 《宇航学报》2012,33(10):1552-1556
针对航天型号多项目研发中面临的进度、质量问题,究其原因,多与资源协调与配置密切相关,文中结合项目计划中资源调度及优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给出此类项目及资源的模型描述,提出资源约束条件下基于遗传算法的多项目资源优化调度方法。实例显示,该方法能够帮助解决航天型号项目研发中多项目资源调度问题,有助于缓解因资源紧张或资源冲突带来的问题,进一步保障航天型号项目进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结合航天企业和航天型号项目质量管理实践活动,从质量文化建设、组织级质量建设和项目级质量建设三方面入手,对航天型号生产单位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管理水平的全方位质量建设措施及方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袁心成  石柱 《航天控制》2006,24(3):74-80
在软件开发中如何使用软件可靠性度量是航天软件开发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对11个软件可靠性度量在航天某型号控制软件中进行了应用,度量的结果验证了推荐出的软件可靠性度量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航天嵌入式任务关键软件特点,研究基于AADL模型,实现对其结构模型、行为模型、故障模型和执行模型的多维度描述。通过构造其代码规则模板,实现从模型到源程序的自动化映射,降低编程工作量。研究将AADL模型转换为故障树模型和时间自动机模型,分析验证软件安全性与可调度性;通过构建航天领域模型库,支持大规模软件复用。最后,基于所开发的航天型号软件模型驱动开发平台,对航天飞行器GNC系统的软件开发进行了初步验证,结果表明模型驱动的软件开发方法能有效提高航天型号软件开发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国内外航天型号研制项目成本估算的研究现状,分析了航天型号研制项目成本估算的作用与特点。研究了参数成本估算法、工程成本估算法、类比成本估算法、外推成本估算法、仿真模型法和综合成本估算法等方法。给出了用综合成本估算法估算的风云四号气象卫星研制成本算例。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航天型号项目管理的情况,介绍了项目管理质量控制的阶段与内容,分析了预防思想与航天型号管理质量文化的内在联系,并对建设航天质量文化、强化项目管理提出工作思路和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8.
航天应急故障操作程序复杂度度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航天应急故障操作程序进行复杂度定量,可避免操作程序设计不当导致的工作负荷增加,为航天员训练时间分配、以及协同工作负荷分配提供量化依据.通过进行航天应急故障操作程序复杂度分析,提出四个复杂度度量子指标,这些指标分别为操作步骤规模复杂度、操作逻辑复杂度、操作仪器信息复杂度和任务信息复杂度,可以从不同角度为操作复杂度定量.然后采用软件领域用以评估软件程序复杂度的熵值法,分别对四个子指标进行度量,并汇总得到操作复杂度度量值.最后通过航天员训练数据对比,对所提出的复杂度度量方法进行验证.回归结果表明,航天应急故障操作复杂度度量方法是有效的,其度量值可以预测航天应急故障操作的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航天型号存在的各种研制风险,指出技术风险是最根本性和最重要的研制风险,但目前的技术风险管理多数是基于定性评价的管理方法,以传统的专家经验为主。本文提出了一种以技术成熟困难度评估为基础的技术风险评估框架和方法,将分级量化和相对规范的技术成熟度、技术成熟困难度和技术关键度引入风险评估的过程,通过技术成熟困难度和技术风险评估结果,指导型号设计师系统开展技术攻关策划和指挥系统实施技术风险管理。该方法针对不同技术成熟度等级之间的跨越难度,将定性与定量的方法相结合,具有动态性好、适应性广的特征,可以贯穿航天型号整个研制周期实施风险管理,有着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概述编制我国航天型号管理标准的背景与必要性,介绍国外航天管理标准的状况,分析我国航天型号管理标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航天型号研制的管理实际,研究建立我国航天型号管理标准的目标、标准体系框架和编制标准化项目的有关内容。  相似文献   

11.
综合模糊聚类技术和粗糙集理论中的信息熵原理,提出了一种多因素决策中确定各因素权重分配的新方法.利用模糊聚类分析对数据进行聚类,并提取最佳聚类;基于粗糙集中信息熵原理确定各因素的权重分配.算例结果表明:方法合理有效,具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周大鹏  杨大鹏  刘然  周云龙 《宇航学报》2022,43(8):1109-1119
针对空天飞机再入横、侧向通道的姿态控制问题,设计了一种智能神经网络自适应复合控制方法,基于误差反馈学习准则在线更新神经网络权重以补偿全量姿态控制律输出的姿态控制指令。同时,面向再入过程横侧通道的强耦合问题,引入了耦合控制系数,以降低横、侧通道间的控制干扰。此外,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链式控制分配律,在控制信号中引入正交优化多正弦激励,基于递推最小二乘方法对气动参数进行在线辨识,进而实时更新链式分配策略。最后,对空天飞机再入横侧向通道的神经网络自适应复合控制方法进行数学仿真校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3.
生命探测雷达在航空航天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通过探测飞行员的呼吸、心跳、肢体动作等微弱信号,实现对飞行员的生命监测。针对实际场景中生命体微弱信号检测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将包络熵作为粒子群算法适应度函数的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参数优化算法。首先,利用粒子群算法对适应度函数进行选择,确定VMD算法中固有模态分量的分解层数以及惩罚因子个数的组合;其次,通过频谱分析选择特定层数的固有模态分量并重构雷达回波信号;最终达到去除噪声,提取生命体弱信号的目的。对比实验表明,所提出的方法相比经验模态分解算法能够更加准确地提取生命体信息,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苏建华  陈则王  王友仁  姚睿 《宇航学报》2010,31(11):2597-2603
为有效提高嵌入式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SRAM)的可靠性,进而确保整个航天电子系统的可靠运行,通过对嵌入式SRAM故障分布特点的分析,给出了一种改进的存储器架构。采用列块修复与行单元修复相配合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二维冗余模块存在故障的内建冗余分析( Built\|In Redundancy Analysis, BIRA)策略。该策略高效运用了设置的行修复寄存器与列修复寄存器,极大地提高了故障的修复率。通过64×8位的SRAM仿真实验验证了提出的内建冗余分析策略的可行性,有效确保了系统在冗余模块和主存储器都存在故障的情况下的高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15.
随着卫星互联网和我国航天测控技术的不断进步,航天测控网络朝着智能化、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在自主测控、资源分配等方面进展良好。因此,建立智能天地一体化的航天测控网是我国航天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针对智能航天测控网中的跟踪测轨、遥测和遥控三个方面,分别介绍了相关原理与技术。同时,结合CCSDS提出的空间数据链路标准协议详细介绍了TM、TC、AOS、Proximity-1以及USLP标准,分析了不同标准所使用的技术与实际应用。本文从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角度介绍了智能航天测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技术要求,为我国智能天地一体化卫星测控通信网的研究提供参考并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6.
液体火箭发动机热力组件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上  刘红军  陈宏玉 《宇航学报》2012,33(10):1512-1518
 为了评判不同假设条件下得出的几种热力组件动力学模型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对其频率特性进行分析,并探讨了主要参数的影响规律。对于双组元非等温燃气流,在低频范围内采用考虑熵波效应的绝热流动模型更加精确。燃烧温度与混合比关系的无量纲斜率值越大,推进剂流量波动产生的熵波影响越明显。通过在分布参数流动模型中添加指数衰减率来表示熵波随频率的增大而耗散。改进的声学模型形式简单,既能在低频范围内描述熵波,又能在高频范围表征熵波的耗散,可以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内合理地描述燃气流动的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航天某军民结合型研究所现行的薪酬结构和分配办法,通过对单位员工的薪酬满意度调查,分析该薪酬结构的特点与不足,为下一步的薪酬设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面对我国现代航天高密度发射的需求,精准高效的遥测参数装订与核对尤为重要。本文基于XTCE标准定义的遥测参数格式,构建了XTCE标准对遥测参数数据底座,实现遥测参数的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和统一平台。阐述了XTCE标准的结构、火箭遥测数据库的生成和数据底座的构造。实现了对大型火箭遥测参数的自动装订,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随着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紧固件越来越受到业内重视。聚焦世界航空航天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对国际航空航天工业发展情况、国外航空航天紧固件产业布局、主要供应商情况、发展现状及新产品开发进行叙述。分析了国内航空航天紧固件选材、种类及产品型谱,总结了近些年来国内航空航天紧固件在新产品研发、市场准入、质量控制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对未来国内航空航天紧固件发展情况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