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隐喻是人类认知的工具,它深深根植于人类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中。爱情,这种人类共同的情感,具有异常丰富的内涵,常常借助隐喻才得以表达。由于历史文化环境等的差异,中英中关于爱情的隐喻也大相径庭。本文通过分析大量中英文有关爱情的隐喻,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爱情隐喻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哈斯宝依据百二十回《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以及与之相关的情节,用“古典蒙古语”节译成四十回的《新译红楼梦》,并精心撰写了《序》《读法》《总录》和四十篇精彩的《回批》。哈斯宝之所以对原著节译而不全译,其主要原因与其对《红楼梦》的“意蕴期待”攸关。哈斯宝对《红楼梦》的意蕴期待与阐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人性意蕴、哲理意蕴。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不仅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世情小说的翘楚之作,"世态人情尽盘旋于其间"。脂批认为《红楼梦》主题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写情:宝黛爱情、男女之情、世态人情;二是伤时骂世。《红楼梦》写情主题蕴含在宝黛爱情、红楼儿女之情和世态人情等三个方面的情节描写之中,脂批对这些情节作了简要评点与深刻阐发,从而揭示了曹雪芹写情的深刻内涵与重要的作用,对《红楼梦》的接受及红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动态     
《航天员》2011,(2):49-51
杨利伟出席电影《钱学森》开机仪式3月18日,航天英雄杨利伟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电影《钱学森》开机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影片《钱学森》由西部电影集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陕西省人民政府、中国侨联、中国科协等单位联合拍摄,主要讲述了钱学森留学美国、冲破重重障碍回国建设、用毕身精力投入航天科技事业发展的感人故事以及钱学森与蒋英坚贞不渝的爱情和幸福美满的生活。同时参加开机仪式的还有广电总局与陕西省委宣传部有关领导、钱学森之子钱永刚及各大新闻媒体记者等。  相似文献   

5.
端木希 《航天员》2009,(1):48-51
“在我的成长历程中,NASA使美国人团结起来,朝一个共同的目标奋进,它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仍然令我们感到骄傲。今天,NASA对美国人的影响,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相信,在21世纪,NASA需要有一个更加鼓舞人心的远景规划,这幅蓝图将以最近几年中提出的一系列宏伟目标为基础,继续人类太空探索进程,履行NASA的各项任务。  相似文献   

6.
日月 《航天》2009,(1):56-57
人类真是幸运,得天独厚地拥有一个皎洁可爱的月亮。一轮明月就是一幅美妙的画,一钩弯月就是一首动人的诗。皓月的皎洁,晓月的清幽,残月的素雅,弯月如钩,满月似盘,都能让人如痴似醉。法国著名天文学家弗拉马里翁曾称颂说,月光是天文学的光辉,而且“这一光辉照亮了人们研究这门科学的道路,使人们慢慢地将注意力转向星球和无边的宇宙。”我国近代诗人郁达夫则惊称月是“诗中之诗,画中之画”。的确,妩媚的皎月曾吸引了古今中外的多少文人墨客,赢得了多少情侣眷属的山盟海誓。有人曾经做过统计,在脍炙人口的《唐诗三百首》中,涉及描写月亮的竞达87首,差不多占了1/3。而唐代有“诗仙”之誉的李白,所留传下来的900多首诗中,与直接或间接与月亮有关的也多达300多篇,亦差不多占了1/3。  相似文献   

7.
杨孝文 《航天》2012,(5):36-37
黑洞是宇宙最黑的东西。由于它们具有巨大的空间屈曲引力,落入黑洞的任何东西都会立刻被撕碎,消失。然而,即使科学家也从未见过黑洞空间是个什么样子,因为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从中逃逸出来,即使光也不例外。然而,真的是“没有任何东西”057其实,说“几乎没有”,应该更准确一些。要说明这一点,首先要了解两个名词,一个叫“势垒”,一个叫“量子隧道效应”。  相似文献   

8.
王珊儿 《航天员》2013,(3):72-73
流泪,这是人身上出现的最常见的生理现象和自然行为,谁也无法阻止。早在一百多年前,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就说过,“对于人体而言,眼泪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副产品”——他的意思很明显,眼泪是多余的,该流的时候就让它流掉。但是,也许达尔文的这个说法仅限于在地球上,因为在人类脚步所触及的领域,还有一个宽广无垠的地方,人是不能轻易让自己流泪的,这就是太空。那么,航天员在太空为什么不能随便流泪呢?如果不小心流泪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相似文献   

9.
弱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需要选择合适的接地方式,否则,有可能引发事故。分析了有关的接地技术,包括安全接地,防雷接地,工作接地,接地电阻,屏蔽地,系统地等。  相似文献   

10.
月球,素有人类探索深空的“前哨”之称。然而,在前往这个“前哨”的途中,却充满了艰辛和风险。据统计,在世界诸航天大国参与探月的历次飞行发射任务中,成功的概率不足50%,其中大部分是由动力系统故障所导致。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研制的动力系统,在历次太空角逐中展露锋芒,表现尤为出色。此次,六院依然扮演能量补给“大师”的角色,为嫦娥三号提供长三乙火箭的一、二级和助推级发动机,以及着陆器推进分系统的发动机。这些多种型号、功能各异、不同推力的发动机组成了强大的动力“联盟”,上演了一场动力大“接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